气管、支气管异物为多发于儿童的临床急症,异物形状和位置是影响异物取出的重要因素,我科自1998年以来应用潜窥镜行儿童支气管异物取出术142例,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旭;韩红威;任树北;蔡秋颖;解晶辉;胡延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鼻中隔偏曲是指鼻中隔偏离中线,引起临床症状的一种鼻内畸形,主要症状为鼻塞,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是行鼻中隔矫正手术.但是临床上鼻中隔偏曲的病人往往有对侧下鼻甲代偿性肥大,目前对鼻中隔病人是否同期行下鼻甲手术,看法不一,2000年3月~2004年5月我科对鼻中隔偏曲有下鼻甲肥大病人行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的同时行下鼻甲成形术,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田广永;刘长秀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我科自引进鼻内镜以来,不仅将它应用于鼻腔及鼻咽部疾病的检查及治疗中,同时也将它推广于咽喉部异物的治疗中,2000年~2005年我科应用鼻内镜行咽喉部异物取术126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浩;徐浩;吕唯;王琴;杨天全;范健 刊期: 2006年第05期
1998~2001年我们对部分T2和T3病变的喉癌病人以及因喉部手术引起的喉瘢痕性狭窄而不能拔管恢复正常通气的病人,采用带蒂颈阔肌肌皮瓣喉成形术,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邓毅;吴元庆;初亭;陈兆和;沈晓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鼻窦、前颅底颌面部多发性骨折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因其位置由浅至深,涉及眼眶、颅底,周围关系复杂,而出现不同的并发症和相关病变.2000~2004年,我们对46例外伤性鼻窦、前颅底、颌面部骨折的病人通过鼻内镜下行鼻窦、前颅底骨折整复,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凯;张志雄;李铎贤;黎雄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成人急性感染性会厌炎发病率近几年来有增多的趋势,临床分为渐进型(缓慢型)和速发型(暴发型).速发型在病程早期即出现呼吸道梗阻,首发症状为咽痛或吞咽痛.
作者:王建中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喉部肿瘤在进行垂直半喉切除时,会对喉室造成较大创面,如不进行处理,易引起肉芽及瘢痕增生,甚至喉狭窄.1995~2004年我科采用甲状软骨外膜和带蒂的舌骨联合修复喉腔21例,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作者:李翰平;翟喜平;段磊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颞骨高分辨率CT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畸形及颞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集层厚0.5 mm,螺距15,轴状位薄层扫描,骨算法,FOV 9.6 cm、间隔1 mm重建.对44例(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9例(耳)中耳畸形病人进行骨大密度投影(MIP)及听小骨三维重建(SSD)成像,对2例颞骨骨折致面瘫病人行颞骨矢状斜位成像显示面神经.分别将55例病人的CT图像术中所见对比,分析颞骨、外耳道、中耳(鼓室、鼓窦、乳突、听小骨、面神经、天盖、盾板等)、内耳(骨半规管、耳蜗及前庭)的特征及存在的解剖变异.结果 高分辨率CT清晰地显示了耳部微小病灶,明确了病变范围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听小骨的SSD对锤骨、砧骨、镫骨、锤砧关节、砧镫关节的显示有着极高的逼真性,颞骨矢状斜位极好地显示了面神经的破坏部位,为临床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了有力的影像学依据.结论 颞骨高分辨率CT对中耳炎症、畸形、颞骨骨折致面瘫的诊断和手术方案的制定有重要的临床价值.颞骨高分辨率CT可列为中耳疾病的常规检查项目.
作者:王延升;李迎喜;苑铁君;李学昌;刘清明;韩成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理想的手术方法.方法 144例慢性肥厚性鼻炎病例随机分为4组,80例慢性肥厚性鼻炎病人行鼻内镜下鼻甲黏膜下成形术(A组),26例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B组),30例行射频消融下鼻甲减容术(C组)和8例行下鼻甲硬化剂注射(D组).分别比较4组术式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有效率、手术特点及术前术后下鼻甲黏膜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A组有效率为97.5%,B组为100%,C组为93.4%,D组为25%.A,B,C三组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有效率低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下鼻甲黏膜纤毛结构保存完好,手术优点较其他3组术式突出.结论 鼻内镜下鼻甲黏膜下成形术具有效、安全、微创,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徐永昌;董晶;朱平;曹建国;陆明珠;钱海峰;金杰;冯志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乳突筋膜及骨膜-骨组织瓣修补萎缩性鼻炎鼻中隔穿孔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11例萎缩性鼻炎的鼻中隔穿孔病人,采用乳突部筋膜及骨膜-骨组织瓣修补穿孔,鼻腔黏骨膜下脂肪组织填塞缩小鼻腔.结果 随访24~48个月,11例穿孔均修补成功,鼻黏膜干燥好转.结论 鼻中隔穿孔合并有萎缩性鼻炎时,应从其他部位取材,乳突部筋膜和骨膜-骨组织获取方便,成活率高,是一种理想的修补材料.
作者:彭亚利;钟翠萍;安飞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病人手术治疗前、后血中炎性因子的变化,并评估手术对它们的影响.方法 经多导睡眠仪(PSG)监测证实的45例OSAHS病人作为治疗组,选择45名性别、年龄和种族等与治疗组相匹配的无OSAHS者为对照组.用超敏ELISA法检测血清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6(IL-6),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治疗组手术治疗后1年复查上述指标.结果 治疗组术前血清TNF-α、IL-6和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经手术治疗后1年,上述指标均低于术前水平(P<0.01);TNF-α、IL-6和Hs-CRP水平与AHI呈正相关,与LSaO2呈负相关.结论 手术治疗可有效逆转OSAHS病人血中TNF-α、IL-6和Hs-CRP的水平.
作者:敖华飞;郭竹英;高尚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处理孤立性蝶窦病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999年8月~2004年10月93例孤立性蝶窦病变病人在鼻内镜下经上鼻道径路行孤立性蝶窦病变处理.鼻内镜下切除上鼻甲后半部分,直接暴露蝶窦前壁及开口,扩大开口,处理蝶窦病变.结果 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随访1~2年,蝶窦炎、蝶窦脓肿、蝶窦黏液囊肿、真菌性蝶窦炎、蝶窦息肉等88例病人均无复发.其余5例病人中1例真菌性蝶窦炎术后不久侵入颅内,后经抗真菌及综合治疗痊愈;2例蝶窦顶后壁脑脊液鼻漏1次性修补成功;1例蝶窦侧壁脑脊液鼻漏修补失败;1例蝶窦血管瘤未愈.结论 鼻内镜下经上鼻道进路是处理孤立性蝶窦病变安全、直接、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乐建新;孔维佳;项济生;熊新高;张小萌;张松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鼻中隔穿孔修补术的方法.方法 3例鼻中隔穿孔病人采用鼻内镜联合显微镜下,应用带蒂鼻腔黏骨膜瓣翻转联合鼻中隔减张皮瓣修补术,并用保湿物鼻腔填塞方式.结果 随访1~2年,3例鼻中隔穿孔手术修补成功.结论 鼻内镜联合显微镜下,应用带蒂鼻黏骨膜瓣翻转联合鼻中隔减张皮瓣修补术是修补鼻中隔穿孔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天友;王秋萍;李泽卿;汤健;薜飞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Medpor外科种植体用于鼻整形术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2002年2月~2005年10月因各种鼻畸形就诊本院耳鼻咽喉科而要求整复的病人160例,植入Medpor外科种植体行鼻整形术,以术者、受者、第三者(受者亲朋好友)的满意度评估手术效果,并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随访145例病人,术者、受者、第三者对手术效果的平均满意率为97.9%;感染2例(1.4%),无排异、过敏反应,亦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与事件.结论 Medpor外科种植体组织相容性好,性质稳定,不被吸收,用于鼻整形手术效果良好,是目前理想的鼻整形材料.
作者:石润杰;江晨艳;吴晴伟;王珮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OUR-XGD旋转式伽玛刀分次治疗和外照射在鼻咽癌治疗中的作用,以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提高生存质量.方法 38例鼻咽癌病人应用旋转式伽玛刀进行分次治疗,总剂量45 Gy,覆盖原发病灶边缘0.5~1.0 cm,等剂量曲线40%~50%.治疗后1周内根据肿瘤分期、转移程度和不同部位选用不同剂量进行补充外照射放疗.结果 32例获随访,其中3年以上28例,5年以上4例,失访6例,无复发与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5例(15.6%).结论 OUR-XGD伽玛刀分次治疗加外照射是又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手段,但其治疗效果、治疗方法仍有待于进一步临床观察、探讨和提高.
作者:罗光华;段惠远;牟中林;况光仪;陈显钊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鼻腔鼻窦间叶组织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总结诊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90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的16例鼻腔鼻窦间叶组织恶性肿瘤,15例行手术广泛切除,1例在鼻内镜下切除上颌窦肿瘤和部分鼻腔外侧壁;14例在术后接受放疗和化疗.结果 骨肉瘤2例,软骨肉瘤3例,横纹肌肉瘤和血管肉瘤各4例,恶性血管外皮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和纤维肉瘤各1例.12例随访完整,生存期短2个月,长8年.4例在治疗后2年内、5例在治疗后第2~5年期间因肿瘤复发死亡,3例超过5年存活期.结论 鼻腔鼻窦间叶组织恶性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理切片结合免疫组化可确诊,手术加放疗和化疗为基本的治疗模式,预后差.
作者:肖自安;谢鼎华;李友忠;杨新明;贺湘波;曾益慈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颈段食管重建手术中喉返神经的保护措施.方法 对1983~2005年完成的31例颈段食管重建手术的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颈段食管癌23例,严重下咽食管狭窄8例,术前均无声音嘶哑.根据病情采用不同的手术术式,其中不开胸食管拔脱胃上提17例,结肠上徙10例,空肠移植4例.结果 所有病人恢复吞咽功能,平均恢复经口进食时间为22.1 d.气管切开病人均拔除气管套管,平均拔管时间为45.3 d.术后声嘶11例,饮食呛咳7例,肺部感染5例,咽瘘3例,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腹部伤口裂开各1例.结论 颈段食管重建手术中采取必要措施可有效减少喉返神经损伤,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作者:谢晋;董频;李克勇;金斌;於子卫;王杰;万夷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回顾4例巨型分叶状鼻咽血管纤维瘤(简称JNAs)向颅内扩展的影像学资料及手术治疗的经验教训.方法 将4例巨型分叶状JNAs向颅内外广泛扩展的影像学资料,分别与手术所见相比较.3例曾先取经颞硬脑膜外或经颞硬脑膜内径路观察处理颅内病变,并用相机拍摄颈内动脉和海绵窦情况,然后再经颅外切除肿瘤.2例术前影像显示肿瘤广泛破坏蝶鞍、斜坡,进入中颅窝和前颅窝,并顶托推移视束、垂体、海绵窦和颈内动脉等结构,但硬脑膜尚完整,单纯采面中部掀揭上颌窦进路切除肿瘤.结果 3例先行颅内探查者,除见眶上裂及海绵窦等处硬脑膜充血、易出血并向颅内膨隆以外,并无硬脑膜穿破.4例中有2例,手术前或再次手术前,影像提示硬脑膜无穿破,均以面中部掀揭上颌窦径路全切肿瘤;2例因出血凶猛系次全切除.结论 影像学评估巨型分叶状JNAs有否穿破硬脑膜是决定开颅探查的关键指标.如果硬脑膜完整,在作好开颅准备以应急需的基础之上,可首先采用面中部掀揭上颌窦径路或联合其他切口和径路切除肿瘤,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开颅探查.
作者:易自翔;方哲明;李志春;程金妹;肖文惠;张榕;林昶;林功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21例儿童OSAHS按抗州标准分级:轻度13例、中度6例、重度2例;分型:Ⅰ型和Ⅱ型者18例、Ⅲ型和Ⅳ型者3例,依病情设计手术方案.结果 21例患儿手术1年后随访,18例(86%)主观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3例(14%)轻度改善.所有病例术后经多道睡眠呼吸监测(PSG)各项指标均较手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 手术治疗儿童OSAHS效果满意,但经典的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不适宜儿童,要强调因人而异,选择个性化手术治疗方案.
作者:陈俊德;龙卫东;卓丽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利用电钻及银夹行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 对68例(74眼)慢性泪囊炎行电钻造孔并银夹吻合.结果 74眼中治愈69眼(93.2%),好转2眼(2.7%),无效3眼(4.1%).结论 该手术具有损伤小、操作简便、快捷,术后反应轻,面部无瘢痕,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邓云;陶自珍;刘岚;黄世凡;肖典胜;舒建满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应用翻转下鼻甲黏膜瓣修补鼻中隔大穿孔的疗效.方法 在鼻内镜下刮除鼻中隔穿孔边缘黏膜上皮,造成新鲜创缘,将下鼻甲黏膜瓣翻转缝合在穿孔的新鲜创缘上,封闭穿孔,两侧鼻腔凡士林纱条填塞,使黏膜瓣与穿孔的新鲜创缘完全贴合.结果 全部病例均Ⅰ期愈合,术后6个月随访未发生再穿孔.结论 该手术在鼻内镜下进行翻瓣和缝合,取材方便,成功率高,是修补鼻中隔大穿孔较为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梁维杰;张秀丽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术中气管壁吊线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231例气管切开术病例,采取常规气管切开术,挑开气管前壁后在气管壁留置环状缝线. 结果 231例气管切开术插管均一次成功,脱管急救及时,随访无气管狭窄.结论 气管切开术中应用气管壁吊线方便插管,在脱管窒息抢救中有独到的作用.
作者:陈伟;刘贤安;周顺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4年2月~2005年5月实施内镜手术并完成随访的140 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病人资料进行分析.140 例中Ⅰ型68 例 (48.6 %),Ⅱ型60 例(42.9%),Ⅲ型12 例(8.6 %) .所有病人均在局麻下完成手术,同时对术腔及中鼻甲、钩突异常等进行相应处理.术后随访6~16个月.结果 Ⅰ型治愈率为91.2 %,Ⅱ型治愈率为78.3% ,Ⅲ型治愈率为50.0 %.三型之间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结论 内镜鼻窦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有效方法.手术疗效与临床分型密切相关.
作者:蒋敏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局灶亚低温治疗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中水含量、cNOS和iNOS含量的影响,以探讨局灶亚低温对创伤性脑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可能的脑保护机制.方法 采用自由落体打击装置制备大鼠创伤性脑损伤模型,于伤后30 min开始以25℃水进行局灶亚低温治疗(31~32℃),维持3 h;伤后1、3、5、7 d处死留取脑组织标本,采用干湿重法测伤灶脑组织含水量,以分光光度法检测脑组织中cNOS和iNOS活性含量.结果 与外伤模型组相比,局灶亚低温组伤灶脑组织水含量明显降低(P<0.05);脑外伤后1、3、5、7 d伤灶脑组织中cNOS含量呈进行性下降,第3天开始脑组织中iNOS含量明显增加,第7天达高峰;经局灶亚低温治疗后,伤灶脑组织中cNOS下降幅度明显受抑,第5、7天更显著;同时抑制了第3天脑组织中iNOS的增高,第5,7天更显著.结论 局灶亚低温治疗能明显减轻伤灶脑水肿;调节NO的表达,是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李创华;刘运生;梁有明;屈洪涛;王光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体外实验观察上呼吸道局部用药对哺乳类动物呼吸道黏膜纤毛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家兔10只,经乌拉坦静脉麻醉后取颈段气管3 cm,切成等大的气管瓣,分别入选为ATP组、庆大霉素组、呋嘛组和DMEM组.通过计算机动态图像分析系统分别观察并自动测量置于DMEM组和经上述3种药液处理的各组气管瓣的黏膜表面液流速度(velocity of mucosa superficial flow, VMSF)变化,作为评价黏膜纤毛活动能力的指标.结果 兔气管黏膜的VMSF,经0.1% ATP处理后5 min下降到处理前的56%,10 min下降到38%;经0.8%庆大霉素处理后5 min下降到处理前的41%,10 min下降到25%;经0.5%呋麻滴鼻液处理后,VMSF在15 min内几乎直线下降,15 min时降到处理前的14%.结论 3种药物均在短时间内引起气管黏膜纤毛活动能力明显下降,可能部分的与制剂中的辅料或防腐剂有关.所以,在生产鼻用制剂或经呼吸道给药时,要充分考虑药品本身和制剂辅料对呼吸道黏膜纤毛系统的毒性.本文建立的观察和检测兔呼吸道VMSF的方法简便、可靠,与目前常用的观察蟾蜍上颚黏膜纤毛摆动持续时间的方法比较,需时短,且更能模拟人呼吸道的生理病理状态,是研究哺乳类动物呼吸道黏膜纤毛活动能力的较好方法.
作者:黄阿霁;管茶香;黄艳红;王天生;王雪;肖萧;阳嘉仪;孙虹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本研究拟构建缺氧/辐射双敏感性启动子,观察其在缺氧或放射诱导下调控CD/UPRT基因在喉癌Hep-2细胞的表达水平,为探索新的喉癌基因-放射治疗奠定实验基础.方法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嵌合启动子HRE1.Egr-1调控CD/UPRT基因表达的质粒表达载体;脂质体介导重组质粒转染喉癌Hep-2细胞,分为对照组、放射组(2、4、6、8 Gy)、缺氧组(1%、2%、3% O2浓度)及放射加缺氧组(8 Gy+3% O2),Western-blotting法检测转染细胞中CD/UPRT表达.结果 对照组细胞仅可检测到CD/UPRT的低水平表达,放射组蛋白表达的相对灰度值分别为1.3、1.6、1.8、2.9,缺氧组CD/UPRT基因表达相对灰度值分别为1.5、2.0、2.2,放射合并缺氧组CD/UPRT表达显著高于放射组或者缺氧组(P<0.01).结论 HRE1.Egr-1启动子具有辐射/缺氧双重敏感性,并使放射干预后的Hep-2细胞CD/UPRT表达水平在缺氧下得到显著增强,为喉癌的基因-放射治疗开辟了新思路.
作者:唐瑶云;邓小云;徐婧;张俊毅;刘庭;刘建平;肖健云;赵素萍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检测喉鳞状细胞癌(LSCC)中Survivin、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因蛋白的表达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对76例LSCC及20例喉声带息肉组织进行染色,检测Survivin、PCNA基因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两者与喉癌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①Survivin、PCNA基因蛋白在LSCC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0.5%(46/76)和76.3%(58/76),均显著高于声带息肉组织阳性表达率(P<0.05).②晚期(Ⅱ~Ⅲ期)、组织学分级2~3级和伴颈淋巴结转移的喉癌组织中Survivin、PCNA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早期(Ⅰ~Ⅱ期)、组织学分级1级和无颈淋巴结转移的喉癌组织(P<0.05).③喉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的PC-NA增殖指数明显高于Survivin蛋白表达阴性者,PCNA的表达与Survivin的表达显著相关(P<0.05).结论 Survivin、PCNA的异常表达在LS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PCNA可反映LSCC的增殖状况,两者临床上可作为LSCC病理诊断及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杨娜;孙克巍;辛丁;滕博;孙常岭;刘依男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及Bcl-2在中耳胆脂瘤上皮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探讨其表达对胆脂瘤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1例胆脂瘤标本及11例外耳道骨部正常皮肤组织中Survivin、Bcl-2的表达.结果 Survivin、Bcl-2在胆脂瘤上皮的表达与正常外耳道皮肤上皮比较,不仅范围广,基底上层也有表达,而且表达水平显著增高,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胆脂瘤上皮中Survivin表达指数与Bcl-2表达指数呈正相关(r=0.553,P<0.01).结论 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Bcl-2在中耳胆脂瘤的异常表达可能在胆脂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它们可能参与胆脂瘤上皮的凋亡调控过程,因此适当控制Survivin,Bcl-2的表达可能会更有效地控制中耳胆脂瘤的发展.
作者:李冬;黄芳;龚树生;张鄂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病人,男,25岁,外伤后喉部疼痛就诊.查体:喉结偏右,压痛,颈部皮肤无破裂,喉功能无障碍,发声正常,间接喉镜检查正常.以喉外伤行螺旋CT检查.
作者:彭源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鼻咽癌早期即有易出血倾向,常见为吸鼻后痰中带血,涕中带血.本文报道2例均因以反复较大量鼻出血为首发症状被误诊的鼻咽癌病例.
作者:丁文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病人,男,71岁,因咳嗽、咳痰、气促10 d,加重1 d,于2005年2月18日收住我院呼吸内科.入院前10 d 病人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大量白色黏痰,呼吸急促,尚能平卧,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无声嘶,无吞咽困难,曾在我院门诊静脉给予头孢呋辛治疗,但症状无明显好转.
作者:王挥戈;林庆海;林心强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综述颈静脉球体瘤的诊断分型和治疗方法,颈静脉球体瘤是位于侧颅底少见的良性肿瘤,常侵犯中耳、后组颅神经及硬脑膜,具有恶性生物学行为,其诊断与治疗临床上尚有争议,本文就颈静脉球体瘤的诊断、分型及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徐秀娟;许耀东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