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南大学
  • 国际刊号:1007-1520
  • 国内刊号:43-1241/R
  • 影响因子:0.64
  • 创刊:1995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71
  • 全年订价:17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 1996年被湖南省宣传部、湖南省科委、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编校优秀奖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07年2期文献
  • 鼻内镜下行翼腭窝上颌神经和眶下神经全长切除治疗三叉神经痛22例报告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三叉神经分布区如面部、口腔或者上下颌某一点发作性剧痛,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不清楚.在临床上以保守治疗为主,当保守治疗无效时可应用手术治疗.

    作者:王中亮;居富年;管晏茹;于爱民;马伟;薛普翼;王保珍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冷光源硬管放大喉镜治疗声带息肉7例报告

    声带息肉并发喉阻塞临床上并不常见,一旦出现,由于术野深、操作不便,给治疗带来诸多困难.2001年以来,我科采用冷光源硬管放大喉镜下摘除声带息肉7例,获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杨军;田进强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先天性第一鳃沟瘘管及囊肿10例

    先天性第一鳃沟瘘管及囊肿即先天性耳颈瘘管及囊肿(congenital auriculocervical fistula and cyst)起源于第一鳃沟浅咽囊,外瘘口及绝大多数瘘管及囊肿的全程皆位于颈侧,故又称颈侧瘘管及囊肿,患者多以颈部、耳部瘘口流脓或颈部肿块就诊,本病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易出现残留、复发及相关并发症[1].

    作者:易彬;王珮华;石润杰;陈东;孙艺渊;吴晴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鼻内镜下治疗隐蔽顽固性鼻出血48例分析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急诊之一,对于隐蔽顽固性鼻出血的处理比较棘手,如何及时彻底有效地止血是耳鼻喉科医生常遇到的问题.我科200O年1月~2005年12月收住48例原发性隐蔽顽固性鼻出血患者,均在鼻内镜下进行止血,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翁祖勋;黄慧青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下鼻甲黏骨膜在7例鼻中隔穿孔修补术中的应用

    我科2000年7月~2006年9月收治7例鼻中隔前段穿孔患者,均采用下鼻甲黏骨膜为修补材料行鼻中隔穿孔修补,术后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董庆龙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Sorbalgon贴补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31耳

    外伤性鼓膜穿孔是引起听力下降导致中耳炎的原因之一.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待其自行愈合,较大的穿孔往往不能自行愈合.2005年11月至今我们采用Sorbalgon藻酸钙伤口敷料行鼓膜复位贴补法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31耳,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作者:吴鸿斌;海光辉;藏鸿;杨洋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从皮肤试验分析变应性鼻炎的诊断

    目的 分析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方法 采用皮肤点刺试验检测1248例成人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变应原.结果 517例(41.43%)患者呈阳性皮肤反应,位于前4位的变应原是:屋尘螨、粉尘螨、杂草及树.对1种或2种变应原过敏者占76.4%.对2种变应原过敏的患者,多为具有交叉抗原的变应原.变应原等级为(+++)以上者占75%.结论 皮肤点刺试验是变应性鼻炎诊断的重要手段,可以作出明确的特异性变应原的种类及严重程度的诊断.

    作者:朱丽;刘仲奇;辛颖;王丽;刘俊秀;张萍;马芙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调强适形放疗对腮腺功能的保护

    目的 探讨调强适形放疗对腮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均衡设计方法将80例鼻咽癌患者分为调强适形放疗组(治疗组)和常规放疗组(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pGTVnx 72.0 Gy,对照组放疗2.0 Gy/次,5次/周,总量70.0 Gy.于放疗前、放疗结束时及放疗后3个月、6个月、1年及2年进行腮腺动态显像检测,计算腮腺的放射性摄取指数(U)及酸性刺激后的分泌指数(EI).并利用DVH图对腮腺组织进行受量分析.结果 治疗组患者放疗结束时腮腺的UI和EI分别下降22.9%和32.2%;对照组放疗结束时UI和EI分别下降56.6%和80.6%;放疗后2年治疗组患者腮腺UI和EI恢复到原来的97.2%和95.2%,对照组放疗后发生永久性的腮腺功能损伤,摄取指数下降92.0%,基本丧失分泌功能.治疗组患者的健侧腮腺受照射的平均剂量为20.5 Gy,患侧平均剂量为32.5 Gy,对照组健侧腮腺受照射平均剂量为61.6 Gy,患侧平均剂量为68.7 Gy.结论 调强适形放疗可以明显减少腮腺所受的照射剂量,有效保护腮腺功能.

    作者:肖泽民;廖遇平;姜武忠;吴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出血坏死性鼻息肉内镜治疗及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出血坏死性鼻息肉的疗效,并分析其临床特点.方法 29例患者采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并对术中所见结合CT特征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6个月疗效评定,29例患者均治愈,内镜及CT检查显示患侧术后中鼻道及上颌窦口宽敞;筛窦、上颌窦腔黏膜基本恢复正常;鼻塞、头痛、血涕等症状均消失.结论 鼻内镜手术是治疗出血坏死性鼻息肉的有效方法.

    作者:许心茂;党晓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49例咽旁间隙肿瘤的手术治疗及并发症分析

    目的 探讨咽旁间隙肿瘤的手术方法,进一步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对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 对手术治疗的49例咽旁间隙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良性肿瘤41例,恶性肿瘤8例.采用4种手术入路.结果 全部患者肿块均完整切除,肿瘤的复发率18.4%(9/49),其中良性肿瘤复发率9.8%(4/41),恶性肿瘤复发率62.5%(5/8);术后并发症17例(34.7%).结论 咽旁间隙肿瘤术后并发症主要为脑神经功能障碍,根据肿瘤的性质、来源、位置、范围,采用不同的手术径路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作者:赵晓明;黄健男;熊国军;窦晓辉;李小敏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腺样体肥大儿童合并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调查及相关性分析

    目的 了解腺样体肥大儿童合并慢性鼻-鼻窦炎的情况,计算腺样体肥大儿童中慢性鼻-鼻窦炎的发生率,并分析腺样体肥大与慢性鼻-鼻窦炎的相关性.方法 调查128例确诊为腺样体肥大儿童,详细了解其临床表现及治疗现状,收集相关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8例腺样体肥大儿童,年龄3~16岁,平均(8.1±3.5)岁,其中男85例,女43例.并发慢性鼻-鼻窦炎54例(42.2%,54/128),年龄3~16岁,平均(8.4±3.9)岁,各鼻窦受累情况为上颌窦54例,前组筛窦24例,后组筛窦8例,额窦14例,蝶窦6例.54例儿童腺样体肥大程度与鼻-鼻窦炎Lund-Mackay CT评分的秩相关系数为0.485.结论 腺样体肥大儿童合并慢性鼻-鼻窦炎的发生率为42.2%,腺样体肥大堵塞鼻咽部并影响鼻腔正常引流是慢性鼻-鼻窦炎的发病机制之一,对于儿童慢性鼻-鼻窦炎合并腺样体肥大者,优先考虑行腺样体切除手术治疗.

    作者:王秋萍;薛飞;李泽卿;江满杰;程友;吴昆曼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头面部颅外脑膜瘤11例分析

    目的 探讨头面部颅外脑膜瘤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治疗特点.方法 对11例头面部颅外脑膜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总结.结果 肿瘤病变部位:眶内5例,鼻腔2例,颞窝、颞下窝各1例,顶枕部2例.手术入路颅面联合入路2例,眶外侧入路1例,鼻侧切开术2例,眶内容物剜除术1例,颞窝、颞下窝入路各1例,额眶入路1例,顶枕部肿瘤表面入路2例.11例均行手术治疗.全切肿瘤9例,近全切肿瘤2例,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术后行放疗,1例2年后复发行X刀治疗.随访期6个月至7年均存活.结论 头面部颅外脑膜瘤是少见的病例,主要表现出所在部位的局部症状,对不易活检的部位,术前定性诊断困难.治疗以手术为主,全切预后较好.

    作者:吴宇平;吕扬成;刘劲松;马杰科;王光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声带息肉的两种手术方法治疗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 比较支撑喉镜与电子喉镜下治疗不同类型声带息肉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6月~2006年1月我院162例声带息肉的患者,其中全麻支撑喉镜下手术76例,表麻电子喉镜下手术86例,治疗后1个月复查电子喉镜及进行嗓音声学评价.结果 两种方式治疗声带息肉术前和术后嗓音声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在复杂型息肉中,支撑喉镜组术后嗓音声学参数优于电子喉镜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复杂型息肉首选支撑喉镜下手术;针对简单型息肉由于电子喉镜疗效确切并且方便,可作为首选方案.

    作者:朱洪源;陈敏芬;吴国民;戴戈异;孙广滨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顽固性咽异感症病因学与伴随症状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咽异感症病因与伴随症状的关系,为临床初步诊断其病因提供依据.方法 315例咽异感症患者仔细询问病史、系统检查,包括胃镜检查、胃食管24 h PH值测定、男性生物有效性睾酮(bioavailable testostone,Bio-T)的检查、直立试验以及男子更年期综合征10个问题问卷调查,并对伴随症状、咽异感部位进行分析总结,明确病因后进行个体化治疗.结果 315例患者中,茎突综合征11例、颈椎疾病7例、变态反应性咽炎5例、鼻后滴漏综合征(PNDs)21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OSHAS)7例、精神创伤29例、恐癌16例、抑郁焦虑83例、更年期综合征42例、自主神经功能紊乱11例、甲状腺疾病3例、胃食管反流27例、喉咽反流53例.其中133例部位恒定,182例部位游走不定;192例伴失眠多梦,62例伴月经紊乱,88例伴胸闷心慌,115例伴上消化道症状.结论 咽异感症病因与伴随症状具有明显相关性,有时临床上可依据咽异感症的部位及伴随症状对病因进行初步诊断.

    作者:楼正才;金忠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在声带息肉摘除术的麻醉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声带息肉摘除术中,患者全身麻醉下的镇痛效果和术后患者苏醒质量.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学会(American Society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为Ⅰ~Ⅱ级择期声带息肉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每组20例,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插管期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苏醒质量、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ion analog score,VAS).结果 瑞芬太尼组在全身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波动大于芬太尼组(P<0.05);瑞芬太尼组术毕麻醉苏醒时间和质量优于芬太尼组(P<0.05);瑞芬太尼组术毕VAS评分大于芬太尼组(P<0.05).结论 瑞芬太尼用于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能够满足患者麻醉镇痛的要求,患者苏醒时间快,苏醒质量高,但术后需要早期镇痛治疗.

    作者:陈满红;黄晓玲;段开明;欧阳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鼻内镜下消痔灵鼻腔注射治疗鼻出血251例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消痔灵鼻腔注射治疗鼻出血在临床的应用.方法 在鼻内镜下仔细检查鼻腔,寻找到出血点,然后在出血点局部黏膜下注射消痔灵治疗鼻出血.结果 251例中228例一次性注射治愈,22例经再次注射治疗后出血停止,1例治疗无效者行颈外动脉结扎治愈.结论 内镜下消痔灵鼻腔注射治疗鼻出血安全有效,临床易于开展,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郑建华;伍伟景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脑脊液鼻漏的手术体会

    目的 总结脑脊液鼻漏手术的成功经验.方法 收集1999年6月~2005年12月脑脊液鼻漏的手术患者12例,其中外伤性10例,自发性2例.术前螺旋薄层冠状位CT确定漏口位置,鼻外手术径路3例,鼻内手术径路9例.结果 12例脑脊液鼻漏均一次修补成功,无颅内感染,随访3个月至6年未复发,修补部位上皮化良好.结论 螺旋薄层冠状位CT扫描对术前定位漏口位置及选择手术方式至关重要,多种修补材料联合EC耳脑胶有利于保证漏口的修补成功.

    作者:张天振;张庆泉;王锡温;宋西成;姜绍红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CT扫描在诊断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价值

    目的 探讨CT扫描在真菌性上颌窦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5例病理确诊为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的CT扫描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25例病理确诊为真菌性上颌窦炎的病例中,19例CT扫描结果表现为上颌窦腔内团块状或线样钙化斑;4例表现为上颌窦腔内不均匀的密度增高影,未见钙化斑及明显骨质破坏;2例CT表现为上颌窦腔内密度增高影,部分上颌窦壁骨质吸收、破坏或增生硬化,内侧壁多见.结论 CT扫描在真菌性上颌窦炎的诊断中具有特异性,且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吴峰;杨明思;林齐鸣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鼻内镜下鼻颅底肿瘤切除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颅底肿瘤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鼻内镜下颅底肿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总结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经验.结果 57例患者均治愈出院,3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均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患者康复出院.结论 鼻内镜颅底手术风险较大,护理人员需具备多学科护理经验,细致、周到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粟艳;蒋小红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喉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诱导人喉鳞状细胞癌细胞株Hep-2产生凋亡及对角蛋白基因13(Cytokeratin13,CK13)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ATRA作用Hep-2细胞72 h后,分别用光学显微镜、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改变;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CK13mRNA的表达.结果 ATRA作用72 h后的Hep-2细胞在光学显微镜及电镜下细胞逐渐变圆,生长减缓、细胞表面绒毛消失,核染色质致密,浓缩成块,胞质中有空泡形成,细胞表面出泡,脱落形成膜包裹的凋亡小体等细胞凋亡典型的形态学改变;CK13 mRNA表达水平随ATRA浓度的增高而逐渐上调(P<0.05).结论 ATRA可以诱导喉癌细胞凋亡及CK13mRNA表达上调,并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

    作者:王承龙;邱元正;赵素萍;肖建云;田勇泉;黄东海;贺楚峰;蔡鑫章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扩大经蝶入路显露鞍上硬脑膜下腔的应用显微解剖

    目的 为临床开展扩大经蝶入路进行鞍上显露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用50例成人头颅标本,在显微镜下对结节隐窝及周围结构进行解剖学观察并测量;并模拟扩大经蝶入路磨除结节隐窝、切开硬脑膜、显露鞍上硬脑膜内结构,测量相关数据.结果 结节隐窝和蝶骨平台的骨质为一层薄的皮质骨.鞍结节骨质中含有一小部分的松质骨.鞍结节骨质的平均厚度为1.1 nm,蝶骨平台的骨质厚度为0.7 mm.鞍结节处的颈内动脉(ICA)的间距为13.8 mm,是扩大经蝶入路较易损伤的部位.视神经进入视神经管处的间距是13.9 m.扩大经蝶入路磨除鞍结节、蝶骨平台显露鞍上硬脑膜下腔的骨窗,在两侧受到ICA和视神经管限制的空间内.鞍膈孔前缘与鞍结节之间的鞍膈,其平均距离为3.2 mm.结论 扩大经蝶入路可以显露位于视交叉前方、鞍上池及额叶底部的硬脑膜下腔,并提供相应的操作空间.

    作者:骆纯;闵杰;卢亦成;姚志强;孙克华;丁学华;胡国汉;楼美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喉癌中SSTR2和SSTR5 mRNA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研究生长抑素受体(somatostatin receptor,SSTR)亚型SSTR2和SSTR5在喉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46例喉癌组织与3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SSTR2和SSTR5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在46例喉癌中SSTR2和SSTR5的表达率分别为58.70%和82.61%;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3.33%和90.00%.喉癌中SSTR2的表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SSTR5的表达与癌旁正常组织无统计学意义(P>0.05).SSTR2和SSTR5的表达与喉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化程度明显相关(P<0.001).结论 大多数喉癌肿瘤组织中有一种以上生长抑素受体亚型基因的表达,其表达随喉癌恶性程度呈下降趋势.

    作者:靳红;李长青;金宏林;金春顺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采用不同程度扩大中颅窝入路对小脑脑桥角区的显露及损伤程度的解剖学评价

    目的 对经中颅窝入路小脑脑桥角区的显露程度及其损伤程度进行定量综合评价.方法 通过对成年国人带颈头颅标本6具(12侧),模拟常规经中颅窝入路的手术操作,在中颅窝入路的基础上,分别磨除内听道上壁和弓状隆突.按Ammirat标准进行评价不同手术入路及其扩大后对小脑脑桥角区的显露程度,用Horgan法计算出显露面积,并根据损伤程度评分,评价经中颅窝及其扩大后的损伤程度.结果 经中颅窝入路及其磨除内听道上壁和弓状隆突的显露程度进行评分,分别为0分、2分和3分;显露面积分别为0、(523.00±101.98)mm2和(706.30±119.39)mm2,每一步扩大后显露面积均较前明显增加(P<0.001).对经中颅窝入路及其磨除内听道上壁和弓状隆突的损伤程度进行评分,分别为1分、5分和10分.结论 ①单纯中颅窝入路对小脑脑桥角区显露有限.②在单纯中颅窝入路的基础上进行2次扩大后,小脑脑桥角区的显露程度和显露面积明显扩大,但相应的损伤程度扩大,尤以磨除弓状隆突后损伤程度大.

    作者:潘亚文;段磊;张建生;赵贤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布地奈德对鼻息肉中RANTES的影响

    目的 观察鼻息肉组织中RANTES及嗜酸性粒细胞表达的变化,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鼻息肉的可能机制.方法 对40例鼻息肉患者分别采用布地奈德1 mg或2 mg鼻腔雾化治疗,并以20例生理盐水治疗作为对照,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测定鼻息肉治疗前后的RANTES表达及嗜酸性粒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 经布地奈德治疗后鼻息肉中RANTES的表达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以布地奈德2 mg组为明显,且嗜酸性粒细胞也随之下降,二者有相关性;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NTES是诱导嗜酸性粒细胞在鼻息肉中浸润的重要趋化因子,布地奈德可能通过下调RANTES的表达,发挥抗嗜酸性粒细胞炎症的作用.

    作者:朱华斌;冯云海;殷善开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中耳分泌液对RNA酶抑制效应的研究

    目的 探讨由PCR和RT-PCR技术在小儿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中耳分泌液中检测到的细菌RNA是否来自于活的细菌,从而分析小儿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是否是一种细菌感染.方法 观察中耳分泌液对RNA酶消化RNA作用的影响.RNA的稳定性则通过光谱分析的方法获得.结果 RNA溶液的光密度是稳定的,中耳分泌液不降解RNA溶液的光密度、RNA酶迅速降低RNA溶液的光密度,中耳分泌液显著抑制RNA酶消化RNA的活性,两者的抑酶效益与浓度有关.结论 应用PCR和RT-PCR技术在大多数中耳分泌液中检测到的细菌RNA不是来自于活的细菌,可能是受到中耳分泌液保护的以前细菌感染的残余物.

    作者:李佩忠;金新;徐彧;张欣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Survivin在喉鳞状细胞癌、喉乳头状瘤及喉黏膜白斑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Survivin蛋白在喉鳞状细胞癌、喉乳头状瘤及喉黏膜白斑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对46例喉鳞状细胞癌、24例癌旁组织、20例喉乳头状瘤、28例喉黏膜白斑和16例正常喉黏膜中Survivin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Survivin蛋白在喉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喉黏膜白斑及喉乳头状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74%(33/46)、33.33%(8/24)、46.43%(13/28);40%(8/20),在正常黏膜组织中无表达.喉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喉黏膜白斑、喉乳头状瘤及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率.且喉乳头状瘤组及喉黏膜白斑组中发生恶变的组织中Survivin蛋白均为阳性表达.Surv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与喉癌的发生部位、分级、分期、淋巴结转移以及病理分级无关.结论 Survivin在喉癌组织中过度表达参与了喉癌的形成,对喉癌的癌前病变发展成恶性肿瘤的潜在可能性有预测作用.

    作者:谢洪;张宝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颌面部复合伤致偏瘫1例

    颌面部复合伤是生活工作中经常发生的一类外伤.行清创缝合、骨折内固定术并结扎颈内静脉,而术后出现偏瘫者临床少见,现收治1例报道如下.

    作者:张凤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额窦原发鳞状细胞癌伴息肉1例

    患者,男,69岁,因前额部肿胀疼痛2个月入院.患者因前额部肿胀疼痛以口服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

    作者:刘冰;吴建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VanderHoeve综合征致传导性耳聋1例

    患者,男,17岁.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耳听力下降,以左耳下降为主,呈进行性加重,伴间断性低调耳鸣,无眩晕、恶心呕吐,无耳道流脓史.

    作者:郝艳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鼻内表面活性物质板层体的研究进展

    鼻黏膜中存在板层体,为嗜锇电子致密层状小体,线圈或指纹状,是鼻表面活性物质的前体.电镜观察时用稳定脂质的方法处理才可保存鼻板层体结构.表面活性物质是脂蛋白-碳水化合物的复合物,磷脂构成主体,磷脂酰胆碱又是磷脂的主体.表面活性物质在鼻功能和病理生理学发挥着作用,缺乏可引起鼻黏膜疾病,如原发性萎缩性鼻炎.相关研究还在起步阶段,但预示了将来潜在的治疗价值,是今后进一步探索的区域.

    作者:吉晓滨 刊期: 200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