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南大学
  • 国际刊号:1007-1520
  • 国内刊号:43-1241/R
  • 影响因子:0.64
  • 创刊:1995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71
  • 全年订价:17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 1996年被湖南省宣传部、湖南省科委、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编校优秀奖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15年4期文献
  • CD44v6在腺样囊性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通过对60例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及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CD44v6表达情况的检测,探讨其表达与ACC发生发展及嗜神经侵袭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AC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收集ACC组织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CD44v6在各标本中的表达情况,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它们的表达与AC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结果 CD44v6的表达在ACC癌细胞的胞浆及胞膜中为强阳性,其表达与ACC的临床分型、T分级、复发、转移及神经周围侵袭有关(t值分别为3.525,3.387,3.617,2.124,2.064;P值分别为0.011,0.010,0.044,0.038,0.044).结论 CD44v6在ACC与肿瘤恶性程度、T分级、有无神经周围侵袭、复发、转移呈正相关关系,两种分子的异常高表达可能提示其在ACC发生发展及恶化过程中起促进作用.

    作者:李雷激;向兰;覃纲;张迪;刘跃华;祝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evere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undrome-sOSAHS)患者是否存在免疫功能异常.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确诊为重度OSAHS患者与40例健康对照组临床资料,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整晚睡眠监测、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smutas,SOD)含量.结果 两组患者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及SOD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示CD8+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呈正相关(R=0.454-P<0.05);其他免疫功能指标在统计学上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OSAHS患者是否存在免疫功能下降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陈曦;袁伟;李进让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面颈与颈胸旋转皮瓣修复侧面部恶性肿瘤扩大切除术后缺损

    目的 评价面颈与颈胸旋转皮瓣修复侧面部恶性肿瘤扩大切除术后缺损的效果.方法 采用面颈与颈胸旋转皮瓣修复14例侧面部恶性肿瘤扩大切除后组织缺损,14例患者中,男9例,女5例,患者年龄12~80岁,平均年龄57.8岁.创面大小(4.0 cm ×4.5 cm ~8.0 cm×10 cm),平均缺损面积为34.1 cm2.结果 14例患者侧面部恶性肿瘤扩大切除手术及创面修复手术均一期完成,2例患者皮瓣远端出现小范围淤紫及水疱,其余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患者对外观满意.术后随访短6个月,长42个月,1例局部复发并远处转移,1例肺转移,2例患者均带瘤生存.结论 面颈与颈胸旋转皮瓣修复侧面部恶性肿瘤扩大切除术后缺损效果较为理想.

    作者:周波;周晓;李赞;喻建军;戴捷;彭小伟;杨丽嫦;吕春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单极电刀不同模式切除儿童扁桃体的临床应用

    目的 通过对单极电刀电凝模式(凝切法)与单极电刀切割模式(电切法)切除儿童扁桃体的比较,探讨不同模式切除儿童扁桃体的优缺点与合理性.方法 对40例需行双侧扁桃体切除术的患儿,以随机方法对其中一侧扁桃体采用电凝切法切除,另一侧采用电切法切除.记录两种手术方法的完成情况,并对出血量、手术时间等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40侧电凝切法全部顺利完成,40侧电切法仅5侧(12.5%)能顺利完成;另35侧由于出血不能完成,改用电凝法完成(混合法).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总时间的比较中,电凝法明显优于电切法与混合法(P<O.05),电切法与混合法相比,两种术式无明显差异(P>0.05).3种方法术后白膜生长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运用单极电刀切除儿童扁桃体时,由于术中出血,单纯电切模式难以完成手术.单极电刀低功率电凝模式切除儿童扁桃体是安全和高效的,是为合理的应用条件.

    作者:周永;李重;宾翔;黄轶;林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聚桂醇治疗咽喉部血管瘤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新型硬化剂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咽喉部血管瘤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本科2012年2月~2014年2月的15例咽喉部血管瘤行聚桂醇局部注射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15例血管瘤患者经过6个月至1年随访,治愈12例,有效3例,未见高热、过敏、黏膜溃烂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聚桂醇治疗咽喉部血管瘤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

    作者:闫鑫;贺广湘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尖吻蝮蛇血凝酶在慢性鼻窦炎FESS手术中的止血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目的 分析尖吻蝮蛇血凝酶(haemocoagulase agkistrodon,HCA,商品名苏灵)在双侧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rhinosi nusitis with nasalpolyps,CRSwNP)患者FESS手术中的止血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采取双盲和随机对照的方法,将5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A组(25例),术前半小时静注尖吻蝮蛇血凝酶2U;对照组B组(25例),术前半小时静注生理盐水作为安慰剂模拟尖吻蝮蛇血凝酶.记录术中出血量、单位时间出血量,并于事前及术后第1天观察对比凝血功能、血常规和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结果 实验组出血量及单位时间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在凝血功能及肝肾功能等方面,两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照组血常规的变化均存在差异,但应用HCA的差异并不以血常规形式体现.结论 尖吻蝮蛇凝血酶对慢性鼻窦炎手术切口有较好的止血效果和安全性.

    作者:夏炎;魏宏权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鼻咽癌细胞LMP1的表达与其对TRAIL敏感性的关系

    目的 探讨鼻咽癌(NPC)细胞EBV膜潜伏蛋白1(latent membrane protein 1,LMP1)表达与其对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NF-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TRAIL)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运用RT-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3种不同的鼻咽癌细胞中LMP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运用MTT比色法、流式细胞术检测这3种细胞对TRAIL凋亡诱导作用的敏感性.结果 C666-1中LMP1 mRNA及蛋白表达高,CNE-1中LMP1 mRNA及蛋白表达低.鼻咽癌细胞的存活率随TRAIL浓度提高或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凋亡率随TRAIL浓度提高或作用时间的延长而提高.CNE-1对TRAIL的敏感性高,而C666-1对TRAIL的敏感性低.结论 TRAIL可以诱导鼻咽癌细胞发生凋亡;不同鼻咽癌细胞对TRAIL的敏感性与LMP1表达相关,提示LMP1可能是影响TRAIL敏感性的抗凋亡因子.

    作者:王林;李仕晟;杨新明;尹丹辉;杨涛;杨咪;王爽;刘家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头颈部滑膜肉瘤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头颈部滑膜肉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诊治情况.方法 分析我院2009年12月~2011年11月诊治的4例滑膜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情况.结果 4例滑膜肉瘤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2例行化疗,1例行放化疗;术后3例患者局部复发,其中2例发生远处转移(肺及肋骨).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示细胞角蛋白和波形蛋白多为阳性,SYT/SSX融合基因可用来确诊该病.随访至今,2例患者死亡.结论 头颈部的滑膜肉瘤多发于青中年,极易误诊,需病理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遗传学确诊.由于该病的高侵袭性,应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

    作者:吕丹;杨慧;陈飞;郑义涛;祝佼;肖浩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薄芝糖肽治疗前庭性眩晕的疗效分析

    目的 评价薄芝糖肽注射液治疗前庭性眩晕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10月于我院耳鼻喉科就诊的210例前庭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07例)和对照组(103例),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薄芝糖肽注射液和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疗程14 d,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疗效分析:疗程结束时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眩晕症状有效率分别为91.59%和72.82%,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的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②安全性分析:试验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1.87%和2.91%,两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薄芝糖肽注射液治疗前庭性眩晕的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好,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雯雯;张莉;王淑芳;耿彬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Flotillin-2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Flotillin-2(FLOT-2)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FLOT-2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74例喉鳞状细胞癌和23例喉鳞状上皮组织中的FLOT-2蛋白表达,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FLOT-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喉鳞状上皮组织(P <0.001);有淋巴结转移的喉鳞状细胞癌FLOT-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 =0.038);临床晚期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FLOT-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临床早期鳞状细胞癌(P=0.007);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均显示FLOT-2阳性表达的喉鳞状细胞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明显低于FLOT-2阴性患者(P<0.05).结论 FLOT-2蛋白高表达提示其可能促进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FLOT-2蛋白有望成为喉鳞状细胞患者预后差的分子标志物.

    作者:范双石;王君宇;文秋元;褚书舟;罗佳娣;黄东海;范松青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颅底肿瘤术后脑脊液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动态变化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颅底肿瘤术后脑脊液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的动态变化规律与术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elayed cerebral vasospasm,DCVS)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诊断明确的颅底肿瘤患者43例,术后行腰椎穿刺术留取脑脊液标本,测定脑脊液中CGRP的含量;手术前1d和术后第1、3、5、7、10和14天用经颅超声多普勒(TCD)动态监测双侧颈内动脉、双侧大脑前和中动脉的流速和频谱,判断是否发生DCVS.结果 术后第3、5、7、10、14天DCVS发生率有明显差异(x2=21.34,P<0.05),其中第7天DCVS发生率(63.5%)高.术后发生DCVS的患者第3天脑脊液中CGRP水平即有明显降低,第7~10天降到低,而后逐渐上升;中、重度DCVS组CG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无DCVS组(P<0.05),重度DCVS组CGRP水平低于轻度和中度DCVS组(P<0.05);颅底肿瘤术后脑脊液中CGRP的水平与术后TCD监测的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CA MFV)呈负相关(r=-0.187,P<0.05).结论 颅底肿瘤术后患者脑脊液中CGRP水平的降低参与了术后DCVS的发生,其含量与TCD监测的MCA MFV呈负相关,与术后DCVS的发生呈负相关,并可预测DCVS的严重程度和判断预后.

    作者:董志强;李强;梁文涛;潘亚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下颌后联合下颌下切口在髁状突中低位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应用下颌后联合下颌下切口在髁状突中低位骨折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46侧)下颌骨髁状突中低位骨折患者采用下颌后联合下颌下切口,术中分离咬肌,暴露下颌支,将咬肌及腮腺向上翻起,显露骨折部位,直视下行髁状突骨折解剖复位内固定.结果 术后通过咬合功能及影像学检查,效果满意,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下颌后联合下颌下切口可为髁状突中低位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提供良好的视野,方便复位固定,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家鹏;文忠;孙一帆;周小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耳内镜下外耳道良性病变摘除术132例分析

    目的 分析外耳道良性病变耳内镜下手术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32例外耳道良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外耳道乳头状瘤53例,外耳道胆脂瘤Ⅰ、Ⅱ型34例,外耳道骨瘤17例,外耳道肉芽肿16例,外耳道痣10例,外耳道囊肿2例.所有患者在耳内镜下行外耳道病变切除术.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1~2年,3例复发,外耳道肉芽1例,外耳道乳头状瘤2例;其余129例在随访期间未见复发.结论 耳内镜下行外耳道良性病变切除术,临床疗效好,复发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胡春梅;古庆家;陈德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乳突根治术腔上皮化的影响

    目的 探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外用溶液在乳突根治术后促进术腔上皮化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66例(66耳)行开放式乳突根治的中耳胆脂瘤或坏死性中耳炎患者术后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进行不同的换药处理.对照组用浸有氧氟沙星滴耳液的脑棉片填塞术腔,实验组用浸有氧氟沙星滴耳液和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外用溶液(1:1)的脑棉片填塞术腔.分别于术后第30天和第50天观察两组乳突腔上皮化情况,比较其差异.结果 术后第30天实验组完全上皮化率93.10%,对照组72.97%,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93,P<0.05).术后第50天实验组与对照组术腔上皮化例数无差别(x2=0.06,P>0.05).结论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外用溶液在乳突根治术后局部应用可以有效加速乳突腔上皮化.

    作者:马庆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单极电凝术与传统冷切术在成人扁桃体切除中的临床比较

    目的 比较单极电凝术与传统冷切术在成人扁桃体切除中的临床特点.方法 80例行扁桃体切除术的成人患者随机分为单极电凝组及传统冷切组,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术中术后临床参数.结果 电凝组与冷切组手术时间分别为(32.625±8.320) min、(51.000-13.311)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8.725 ±9.538) ml、(44.500 ±21.116)ml,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电凝组恢复正常饮食时间为(13.950±0.714)d,冷切组为(11.925±1.248)d,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凝组疼痛评分较冷切组高(P<0.05).术后第14天两组创面黏膜上皮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0~3d两组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凝组原发性出血发生率(0%)较冷切组(12.5%)少,两组均无继发性出血.结论 成人单极电凝扁桃体切除术安全易行,较传统冷切术在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术中出血方面有优势,在减少原发性出血方面可进一步研究.

    作者:敖敏;高磊;邓洁;何刚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经等离子刀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并鼻窦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比较低温等离子消融腺样体与传统手术方法切除腺样体的疗效差别.方法 60例腺样体肥大并鼻窦炎患儿中30例随机采用等离子方式切除,30例用普通方式切除.以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疼痛评分、鼻内镜评分为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等离子手术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疼痛评分及术后鼻内镜评分方面与普通手术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等离子刀腺样体消融术对小儿腺样体肥大并鼻窦炎的治疗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较轻、鼻内镜评分分值下降,较普通手术方法有明显优势.

    作者:彭正加;刘彬;廖俊;周艳华;郑旺;郭炼;孙博;黄美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不同材料听小骨在Ⅲa型鼓室成形术中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自体听骨、多孔高分子聚乙烯听骨和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听骨进行Ⅲa型鼓室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 ~ 2011年102例使用自体听骨、多孔高分子聚乙烯听骨和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听骨进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及Ⅲa型鼓室成形术听骨链重建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纯音测听对患者手术前后纯音气导听阈(AC)和气骨导差(ABG)进行评估,比较各项指标手术前后差异.结果 自体听骨植入组手术前后听力改善不明显,气骨导差值手术前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孔高分子聚乙烯听骨组与生物陶瓷听骨组,术后AC及ABG均有明显改善(P均<0.05),且两者无差别.术后ABG≤20 dB的多孔高分子聚乙烯听骨组占62.2%,生物陶瓷听骨组占59.8%.结论 在开放式Ⅲa型鼓室成形术中采用多孔高分子聚乙烯听骨与生物陶瓷听骨能获得较好的听力提高,而使用自体骨术后听力提高不明显.

    作者:郭洁;范崇盛;张杨;徐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双叶瓣在修复外鼻肿块切除术后缺损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评估应用双叶瓣修复外鼻软组织缺损的外观和功能疗效.方法 所有患者鼻端和鼻翼新生物采用Mohs显微外科切除,所有标本经冰冻切片诊断病变性质和切缘的安全边界,鼻端和鼻翼的缺损采用双叶瓣,覆盖关闭缺损的创面和皮瓣供区.结果 15例鼻端和鼻翼肿瘤患者中良性病变4例,恶性病变11例,其中基底细胞癌9例,鳞癌2例,经双叶瓣修复后,所有患者切口1期愈合,经过3~ 24个月随访,除1例鼻翼缘向上退缩,其他患者均得到较好的修复,无明显牵拉扭曲,外观自然.结论 双叶瓣是修复鼻端和鼻翼缺损的简单有效的方法,可使鼻外观及功能上得到较好的修复效果.

    作者:周本忠;毕竞韬;王胜国;李龙巧;史先萍;吕凌;陈志太;胡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特点及治疗

    目的 探讨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临床新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鼻窦清创术+鼻黏膜下多次小剂量注射抗真菌药配合全身治疗,其中行眶内容摘除2例,经鼻眶内清创引流4例.结果 真菌性鼻-鼻窦炎累及颞下窝5例、眼眶3例、颅内2例、肺部1例、颅内并眼眶3例、颅内并肺部3例.影像学显示病变侵袭可直接破坏;也可在骨壁完整情况下感染邻居近器官;或通过神经通路传播,在影像学上表现为神经走向的骨裂隙、骨管扩大.病理示所感染菌属中:曲霉菌8例,毛霉菌3例,双极霉菌1例,德氏霉菌2例,孢子丝菌3例.随访12 ~ 29个月,治愈12例;死亡5例(死于真菌性肺炎1例,死于真菌性脑病2例,死于基础疾病2例).结论 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菌属趋多样化,除直接破坏外,沿神经周围、血管及呼吸道扩散途径侵袭.鼻窦清创术+鼻黏膜下多次小剂量注射抗真菌药的综合治疗是一较为有效的治疗措施,经鼻眶内清创引流可使部分眶内感染不严重患者避免眼球摘除.

    作者:杨东辉;梁敏志;谭向杲;夏广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高刺激率听性脑干诱发电位和眼震视图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高刺激率听性脑干诱发电位和眼震视图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4例临床确诊为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患者行H-ABR、VNG检测,并与45例正常受试者相应检测结果对照.结果 PCI患者H-ABR检测64例中异常52例,异常率达81.2%;51次/s-11次/s的Ⅰ-V波间潜伏期的差值(△IPL)>0.30、VNG检测结果不同程度的异常,与对照组受试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ABR、VNG同步检查有助于PCI的诊断.

    作者:刘寒波;邓璟;尹翀;胡建平;黎可华;彭增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甲状舌管囊肿伴甲状腺癌1例

    甲状舌管囊肿是甲状腺的先天发育畸形,在胚胎发育期,甲状腺由舌根盲孔区逐渐下降至出生后的甲状腺位置,下降时形成甲状舌管,如果甲状舌管未能及时闭锁退化,则可扩张形成甲状舌管囊肿.甲状舌管囊肿常常位于颈部正中舌骨与甲状腺峡部之间.甲状舌管囊肿为常见的甲状腺发育异常,而甲状舌管囊肿伴甲状腺乳头状癌则非常罕见,将我科诊治的1例报道如下.

    作者:郭万宏;唐建勇;何端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上皮间质转化与肿瘤转移的研究进展

    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指具有极性的上皮细胞通过特定程序转化为具有活动能力的间质细胞的过程,其公认的标志有上皮细胞标志物E钙黏蛋白(E-cadherin)、角蛋白等表达下调,间质细胞标志物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上调,进而细胞获得迁移和侵袭能力.EMT在多种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是近年的研究热点.

    作者:陈潇雅;余长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鼻内镜手术治疗儿童上颌窦后鼻孔息肉15例临床分析

    儿童上颌窦后鼻孔息肉与成人相比,发病率低,但可引起患儿睡眠时打鼾、呼吸困难,甚至影响其生长发育等,一经确诊,需积极治疗,常常采取以鼻内镜下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我科2012年2月~2014年4月治疗儿童上颌窦后鼻孔鼻息肉患者15例,临床效果良好,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徐幼;梁艳;梁军;张薇;余小燕;藏丽格;徐浪;黄梦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婴幼儿行气管切开术试堵管失败后直接拔管的临床体会

    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在拔管前需试行堵管或更换小号套管,如无呼吸困难,方可拔管[1].这是临床拔管前常规操作,但此法对婴幼儿患者有局限性.本文阐述婴幼儿直接拔管法在临床中的应用体会.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09年1月~2013年12月我科收治的气管切开患儿21例,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0.5~3岁,平均年龄2岁2个月.病因为:喉乳头状瘤术前气管切开患儿2例,急性喉阻塞气管切开患儿15例,全麻插管拔管后喉部水肿气管切开患儿4例.

    作者:范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观察

    蔡燕文等[1]学者研究发现突发性耳聋发病率逐渐增加,以青年人居多,其次为中年人.患者可同时出现眩晕、耳鸣、恶心、呕吐,但是仅仅发作一次,无反复.患者的听力主要在3d内快速降低,多见于一侧听力降低,也有少数患者双侧同时出现.突发性耳聋主要是因多种原因引起的耳蜗毛细胞不可逆性的损伤,导致螺旋神经节细胞变性和凋亡.现今临床上治疗的方法很多,临床效果各不相同[2].我院选择2010年1月~ 2013年12月诊治的74例突发性耳聋患者,按入院时间分次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及治疗组,对治疗组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黎柱杨;王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头颈鳞癌研究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的治疗是以手术、放疗和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而颈淋巴结转移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放射野的设计等具有决定意义;同时,是否有区域淋巴结转移是评估其预后的独立因素,是患者预后不良极重要的指标;因此,精确评估头颈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对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判断尤其重要.

    作者:张欣;黄东海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