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南大学,中南大学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
  • 国际刊号:1005-8982
  • 国内刊号:43-1225/R
  • 影响因子:0.92
  • 创刊:1991
  • 周期:旬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43
  • 全年订价:120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 2000年、2002年二次被省科技厅、省新闻出版局评为一级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1年36期文献
  • pLC3-EGFP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表达

    目的 构建人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融合表达的真核表达载体(pLC3-EGFP)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为研究自噬的过程及机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应用RT-PCR从人胚肾细胞系HEK293T细胞中扩增全长LC3基因,将产物LC3 cDNA片段亚克隆入载体pEGFP-N3,筛选阳性克隆,提取质粒测序进行鉴定.将表达质粒pLC3 -EGFP转染HEK293T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融合蛋白在细胞内的表达与定位,westem blot检测LC3-EGFP蛋白的表达.结果 测序结果表明,从人胚肾HEK293T细胞中所获得的LC3 cDNAs含有378个碱基,与Genbank( NM 022818)序列完全一致.构建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LC3-EGFP经鉴定证实LC3基因已完全正确亚克隆到pEGFP--N3;LC3-EGFP融合蛋白能够在HEK293T细胞中表达,并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中.结论 成功构建具有报告基因-增强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LC3-EGFP并在HEK293T细胞中很好地表达,实验结果为研究细胞自噬的进程及机制提供了实验基础.

    作者:龙鼎新;李小玲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TLR2和TLR4在人颈动脉硬化斑块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2(TLR2)和Toll样受体4(TLR4)在人颈动脉硬化斑块中的表达及其与斑块形成的关系.方法 根据术后组织病理学报告选择性收集36例新鲜颈动脉硬化斑块,其中软斑组12例,硬斑组12例,混合斑组12例,以及12例正常脾动脉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RT-PCR检测标本组织中TLR2及TLR4 mRNA的表达水平;应用免疫组化检测TLR2和TLR4蛋白在标本组织中的表达.比较不同性质颈动脉硬化斑块组织TLR2和TLR4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RT-PCR结果显示颈动脉硬化斑块组织中TLR2和TLR4相对水平分别为(0.926±0.047)和(1.040±0.056).显著高于脾动脉组织的(0.646±0.033)和(0.691±0.031)(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LR2和TLR4在颈动脉硬化斑块中相对水平分别为(135.295±17.787)和(130.368±14.969),显著高于脾动脉组织的(82.396±6.668)和(98.898±9.089)(P<0.05);且TLR2和TLR4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水平相关,TLR2和TLR4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与斑块性质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LR2及TLR4在颈动脉硬化斑块组织中高表达;TLRs信号通路可能促进了颈动脉硬化程度的进展.

    作者:李金旭;王兵;崔文军;丁语;张建辉;吴斐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HHcy对ApoE-/-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叶酸、VB12的干预效应

    目的 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对ApoE-/-鼠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的影响及叶酸、维生素B12( VB12)的干预效应.方法 健康5周龄雄鼠(SPF级C57BL/6J)作为对照组,饲以普通饮食.另选5周龄雄性纯合子ApoE-/-鼠(SPF级近交系C57BL/6J )36只,随机平均分为高脂血症组、HHcy组、干预组.喂养14周后,取血测定血清Hcy及血脂水平,取主动脉进行石蜡包埋并切片,HE染色后检测主动脉斑块面积及内中膜厚度.结果 HHcy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干预组(P<0.001),与对照组比较,其血脂LDL、TG、CHOL分别升高约2.2、7.6、7.2倍,HDL下降约63%(P <0.001).HE染色可见三组ApoE-/-鼠均有AS斑块形成,HHcy组主动脉斑块面积6.21×105μ m2明显大于高脂血癌组3.99×10sμ m2与干预组4.41×105μm2(P <0.05).AS斑块面积与其血清Hcy水平呈正相关(r=0.4898,P<0.001).结论 HHcy导致ApoE-/-鼠AS病变形成,且病变程度依赖血清Hcy水平,叶酸和VB12的干预可有效缓解HHcy引起的血管损伤.

    作者:巩慧慧;王菊;孙炜炜;马胜超;马琳娜;姜怡邓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雌激素受体基因ERβ调控小鼠脊柱线性生长

    目的 初步研究ERβ在青春期脊柱线性生长中的调控作用.方法 取相当于人青春前期的5周龄昆明小鼠36只,其中18只雌性小鼠,18只雄性小鼠.应用随机数字表进行随机分组,将雌雄小鼠各分为3组,分别为ERβ RNAi组、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通过尾静脉注射转染ERβ RNAi逆转录病毒载体和阴性对照组逆转录病毒载体,进行基因沉默的在体实验.各组小鼠均在相同条件下分笼喂养.分别于在体动物实验的当天、2周、4周和6周时测量各组小鼠身长、体重.于第6周时麻醉下处死小鼠,测量各组小鼠第一腰椎高度.应用SPSS16.0软件统计分析各组间差异的显著性.结果 在雌性小鼠组中,ERβ RNAi组小鼠身长在第2次和第3次测量时的增加值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ERβRNAi组小鼠体重增加值小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ERβ RNAi组小鼠身长/体重比在第2次和第3次测量时的增加值明显大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周后测量ERβ RNAi组小鼠第1腰椎高度明显大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而在雄性小鼠中,以上各检测指示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β基因沉默后,促进雌性小鼠脊柱生长.据此可以反向推断,雌激素与ERβ特异性结合,抑制雌性脊柱生长.

    作者:鲁世金;张宏其;郭超峰;高琪乐;唐明星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内脏高敏感大鼠血清、结肠CRF表达的研究

    目的 通过对内脏高敏感大鼠血清、结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F)表达的研究,探讨外周CRF在内脏高敏感中的作用.方法 取出生后8~21d的Wistar大鼠,实验组每天直肠注射0.6%的冰醋酸0.3~0.5 mL,对照组给予同样剂量的生理盐水.8周龄时行直肠扩张评估内脏敏感性,记录腹部回缩反射(AWR)为3分时的注水量.心脏穿刺取血,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CRF蛋白含量,取降结肠组织,行CRF免疫组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AWR为3分时的注水量明显减少(P<0.05);CRF阳性面积在实验组大鼠结肠中较对照组明显增强(P<0.01);CRF强度值在实验组大鼠结肠中较对照组明显增强(P<0.05);CRF血清含量在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强(P<0.01).结论 血清、结肠CRF增加可能是内脏高敏感的发病机制之一.

    作者:丁瑞峰;赵鹏程;张晓君;田晓娟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双标cajal样间质细胞及一氧化氮合酶-1细胞在人膀胱组织的分布

    目的 探讨cajal样间质细胞(ICCs)及一氧化氮合酶-1(NOS-1)神经元细胞在人膀胱组织中的分布规律及意义.方法 人膀胱全层组织冰冻切片,CD117免疫荧光结合NOS-1免疫荧光双重标记染色.结果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CD117表达阳性的ICCs及NOS-1阳性神经元细胞广泛分布于人膀胱组织内,发现ICCs可表达NOS-1,总体上双重染色未发现两种细胞有明显的共表达,但可见NOS-1表达阳性神经元细胞的附近存在较多ICCs.结论 人膀胱中的ICCs可能是膀胱自主节律性运动的起搏细胞,NOS-1阳性神经元细胞可能以ICCs作为靶点共同参与对膀胱舒缩活动的综控.

    作者:田野;王勤章;丁国富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体液因子与免疫细胞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浆中体液因子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免疫细胞因子白介素-2( IL-2)、白介素-10(IL-10)、γ-干扰素(γ-IFN)和转化生长因子-β 1(TGF-β 1)在重度子痫前期发病中的意义及其相关性分析.方法 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44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病例组),35例正常孕妇(对照组)妊娠晚期血浆中ET、AngⅡ和IL-2、IL-10、y-IFN、TGF-β 1水平.分析ET和AngⅡ与IL-2、IFN-γ、IL-10、TGF-β 1、IL-2/IL-10比值、IFN- γ/IL-10比值等各细胞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①病例组的血浆IL-2水平和血浆TGF-β 1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01,P<0.01);病例组的血浆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为,P<0.001.②病例组血浆中IL-2/IL-10比值和IFN-γ/IL-10比值高于对照组(P<0.001和P<0.01).③病例组血浆中ET水平为高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血浆中AngⅡ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④病例组血浆ET水平与IL-2水平、IL-2/IL-1O比值、IFN-y/IL-10比值的相关性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病例组的血浆AngⅡ水平与血浆IL-2水平相关性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的血浆IL-10水平与血浆IFN-y水平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免疫应答激活和免疫耐受不足共同参与了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生和发展,内皮细胞的损伤与免疫失衡相互协同促进了病程进展.

    作者:腊晓琳;朱启英;王冬梅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同型半胱氨酸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周期及P27和CyclinA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生长周期的变化特点及P27和细胞周期素A( CyclinA)表达的影响.方法 正常人脐动脉VSMCs体外培养,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不同浓度Hcy干预组(50、100、200、500 uM)、叶酸治疗组(Hcyl00 uM+叶酸30 uM),总计6组.以MTT检测VSMCs的增殖率,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测定P27和CyclinA基因mRNA及蛋白水平.结果 不同浓度Hcy干预的VSMCs与空白对照组和叶酸治疗组相比:随着Hcy浓度的增加VSMCs增殖率增加,处于S及G0/M期的VSMCs比例亦逐渐增加: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显示CyclinA mRNA与蛋白表达逐渐增加,P27 mRNA与蛋白表达逐渐降低;叶酸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比所有结果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Hcy可通过调节P27和CyclinA mRNA水平,影响细胞周期各时相分布,从而促进VSMCs的增殖:叶酸对Hcv有拮抗作用.

    作者:于海娇;马琳娜;徐支芳;孙炜炜;巩慧慧;马长剑;姜怡邓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藜蒿黄酮粗提物对SMMC7721细胞生长抑制作用

    目的 制备藜蒿黄酮粗提物,并检测其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乙醇热回流和超声波辅助乙醇温浸法制备藜蒿黄酮粗提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鉴定,然后MTT法鉴定藜蒿黄酮粗提物对SMMC772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 采用乙醇热回流法黄酮得率为1.67%,超声波辅助乙醇温浸法黄酮得率为3.71%.750~1 250μg/mL各组藜蒿黄酮粗提物均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超声波辅助乙醇温浸法提取藜蒿黄酮优于乙醇热回流法,藜蒿黄酮粗提物可显著抑制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生长.

    作者:曹俊;周许峰;刘可越;石向群;殷嫦嫦;李卫东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胰腺假性囊肿行囊肿-胃内引流术后凶险大出血2例并探讨机制

    目的 通过分析2例胰腺假性囊肿行囊肿-胃内引流术后并发凶险大出血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03月、2010年10月我院2例胰腺假性囊肿患者行囊肿-胃内引流术后并发凶险大出血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 2例均为男性患者,行囊肿-胃内引流术后3~4周左右发生凶险的上消化道出血,出血量皆5 000 mL以上,均需急诊手术治疗.结论 蠕动的胃壁与静止的囊肿壁之间形成的剪切力及胃酸和胰酶的腐蚀作用可能是胰腺假性囊肿行囊肿-胃内引流术后凶险大出血中的主导因素.

    作者:谢安庆;秦磊;钱海鑫;张晓虹;朱明杰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乙状结肠法人工阴道成型术术后远期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乙状结肠法人工阴道成型术术后远期疗效.方法 选择1985年3月~2006年12月于我院实施乙状结肠法人工阴道的病例70例,按照术后年限分为两组,术后年限在10年内者为甲组,术后年限为10年以上者为乙组,采用电话及信访问卷调查的方式根据女性性功能指标量表中的内容量化患者近期的性功能情况.对比术后不同年限患者的性功能情况.同时通过回顾历史资料和电话调查的方式了解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在阴道润滑及性欲望乙组得分低于甲组,P <0.05,两者有统计学意义;性兴奋、性高潮、性交痛、性满意度指标两组P >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FSFI总分乙组略低于甲组,但两者间P>0.05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发生人工阴道口狭窄1例,人工阴道肠黏膜脱垂4例,人工阴道肠黏膜癌变1例.结论 乙状结肠法形成的人工阴道术后远期仍能达到患者满意的性生活,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虽然远期有移植肠段脱垂和癌变的风险,但发生机率较低.从长远角度来看乙状结肠法仍是较理想的人工阴道形成方法.

    作者:宋宁;张淑兰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右美托咪定用于经皮肾镜取石术麻醉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定镇静镇痛的效果.方法 择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复杂性泌尿结石的患者60例,年龄18~60岁,ASA1-Ⅲ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D组用右美托咪定作为麻醉镇静的辅助用药;DF组用盐酸哌替啶+氟哌利多作为麻醉镇静的辅助用药.记录患者麻醉前(T0)、用药后5 min(T1)、经尿道置入输尿管导管时(T2)、手术60 min(T,)、手术120 min(T4)、术毕(T5)的MAP、Sp02、HR、Ramsay评分的变化情况,记录硬膜外腔给药的间隔时间;记录呼吸抑制的发生率、置入输尿管导管时肢动反应的发生率、术中寒战反应的发生率、外科医生对镇静效果的满意率、手术的完成率、患者对手术的回忆率.结果 T2-T4时,D组Ramsay评分高于DF组(P<0.05);T1-T4时,D组Sp02高于DF组(P<0.05);T2-T4时,D组MAP、HR低于DF组(P<0.05);D组硬膜外腔给药的间隔时间长于DF组(P<0.05);D组呼吸抑制的发生率、置入输尿管导管时肢动反应的发生率、术中寒战反应的发生率、患者对手术的回忆率低于DF组(P<0.05),D组外科医生对镇静效果的满意率、手术的完成率高于DF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在经皮肾镜取石术麻醉中镇静效果良好,能保证手术安全顺利完成.

    作者:马孝武;韩学昌;邢群智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慢性肾衰竭12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慢性肾衰竭的(CRF)疗效.方法 将12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68例,试验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静脉点滴丹参川芎嗪注射液30 mL配生理盐水100 mL,以及前列地尔注射液20ug配生理盐水100mL,组给予静脉点滴,每日1次,共15d为一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白蛋白( Upro)、尿酸(U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肾血流的改善明显优于时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确切,能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进程,改善预后.

    作者:曾海波;刘建国;杜兴国;高洁嫦;朱锐;李艳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12例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的血总胆红素(TBil)水平、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凝血酶原时间(PT)、血氨(NH3)、ALB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性.结论 人工肝血浆置换可以有效的改善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血生化指标,对提高肝衰竭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唐简;周艳;彭忠田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自发性结直肠穿孔的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结直肠自发性穿孔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自发性结直肠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长期慢性便秘史16例;腹内压增高诱因15例;术前均摄立位腹平片,示膈下游离气体7例;腹穿阳性者15例.结果 均予以手术治疗.手术证实穿孔部位: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12例,乙状结肠3例,直肠2例,盲肠4例.盲肠穿孔行I期修补或切除吻合4例;乙状结肠直肠穿孔中,5例行肠段切除Hartmann手术,3例行穿孔处外置襻式造口术,2例行穿孔修补加近端结肠襻式造口术,病变段结肠切除加近段结肠襻式造口7例.治愈18例,死亡3例.结论 自发性结直肠穿孔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误诊率高,及时而合理的手术治疗是降低自发性结直肠穿孔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朱军;王秋枫;汤海燕;丁健华;赵克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左旋布比卡因复合地佐辛行臂丛神经阻滞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地佐辛与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麻醉作用的影响.方法 90例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Ⅰ组为单纯0.33%左旋布比卡因组,Ⅱ组复合2.5 mg地佐辛,Ⅲ组复合5mg地佐辛.臂丛神经阻滞后观察和记录HR、RR、SBP、DBP、MAP、ECG、SpO2,记录感觉阻滞起效与完全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感觉与运动阻滞持续时间;观察恶心、呕吐、嗜睡的发生率及其他副作用.结果 各组年龄,性别,体重及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Ⅰ组相比,Ⅱ,Ⅲ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感觉阻滞完全起效时间均有明显缩短(P<0.05).Ⅱ,Ⅲ组感觉与运动持续时间均明显延长(P<0.05).结论 地佐辛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可以明显缩短左旋布比卡因的起效时间并延长其作用时间.

    作者:侯立力;王益群;王白云;钟焕晖;王永东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开放性全腹膜外疝修补术105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使用补片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的疗效.方法 105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2例采用经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对照组53例采用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 两组的手术时间、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住院天数、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股沟疝经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是一项较理想的的疝修补术,能减少住院天数和并发症.

    作者:彭真艳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吉西他滨联合多柔比星脂质体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应用吉西他滨联合脂质体多柔比星化疗对晚期肝癌患者生存率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39例晚期肝癌患者,选择吉西他滨1 000 mg/m2联合乙烯二纯化多柔比星脂质体30 mg/m2.第8天进行同等剂量化疗(A组).间隔1个月进行1个疗程,共3个疗程.并以47例5-氟尿嘧啶(1 g)、表柔比星(40 mg)、吡柔比星(80 mg)联合的传统化疗作为时照组(B组)进行疗效比较.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生存率.结果 A组中位生存期13个月,生存率显著高于中位生存期为11个月的B组(1%以及0(P <0.05);A组化疗后AFP水平较化疗前和B组显著下降(P<0.05);A组没有出现急性肾衰、腹腔感染以及骨髓抑制等严重毒副作用的发生.结论 晚期肝癌应用吉西他滨联合脂质体多柔比星联合化疗可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改善肝功能,是晚期肝癌化疗的有效方案.

    作者:陈戎;伍尚标;苏榕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奥沙利铂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的制备与理化性质研究

    目的 采用长循环热敏脂质体作为载药载体包封抗癌药物奥沙利铂,使其具有靶向作用,增加抗癌药物的治疗作用,同时减少抗癌药物的全身毒副作用.方法 采用逆相旋转蒸发法制备奥沙利铂长循环热敏脂质体,考察奥沙利铂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的理化性质和药动学规律.结果 奥沙利铂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的制备方法的优化处方为胆固醇与磷脂比为1∶4,磷脂浓度为100 mg/mL,药脂比为1∶40,超声时间为6min,制的奥沙利铂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的平均包封率为50.5%.结论 奥沙利铂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的制备工艺相对简单,操作方法可行,所制备的产品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奥沙利铂长循环热敏脂质体具有良好的热响应性.

    作者:庄宝雄;陈燕铭;张阳德;李康来;何剪太;彭健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后矢状入路肛门直肠成形术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后矢状入路肛门直肠成形术手术治疗先天性中高位肛门闭锁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后矢状入路肛门直肠成形术手术的93例中高位肛门闭锁患儿的临床资料及肛门排便功能情况、并发症,采用肛门功能临床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93例中肛门排便功能优良者87例(93.55%),差者6例(6.45%),有并发症者14例(15.05%),其中直肠黏膜脱垂2例,肛门狭窄4例,粪便潴留2例,大便失禁6例,93例均治愈.结论 详细周密的围手术护理,高超的手术技巧及精细的手术操作,规范正确的术后康复训练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周轲;李树根;阎大益;王江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彩超在预测IVF-ET结局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彩超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IVF-ET)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67例不孕症患者于移植日经彩超检测子宫内膜厚度、形态、内膜及内膜下血流分布情况、内膜下血流频谱测值.根据妊娠结局分为妊娠、未妊娠、其它三组,比较组间各项指标差异.根据内膜及内膜下血流分布状况将患者分为A、B、C三组,比较各组间妊娠结果差异.结果 子宫内膜下血流阻力指数在妊娠组明显低于另外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间子宫内膜厚度、形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C三组妊娠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彩超检测子宫内膜下血流阻力指数对IVF-ET结局有一定预测价值.

    作者:胡兵;赵云;杨莉莉;席红琳;陈亮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鱼腥草预防鼻咽癌放射性口腔溃疡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预防鼻咽癌放射性口腔溃疡有效方法.方法 将100例鼻咽癌放疗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50人)为放疗前一周开始每天用鱼腥草泡水当茶饮;对照组(50人)为放疗前开始用生理盐水或朵贝氏液漱口,饮用普通水,严密观察口腔咽喉黏膜情况.结果 实验组预防放射性口腔溃疡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3例应用抗生素消炎、止痛和雾化吸入治疗,无1例中止放疗和肠内外补液营养治疗.对照组35例要用抗生素消炎止痛和雾化吸入治疗,20例需中止放疗和肠内外补液营养治疗.结论 放疗前一周开始每天用鱼腥草泡水当茶饮,能有效减少鼻咽癌放射性口腔溃疡的发生,此方法操作简单、方便、经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红敏;林菊芳;熊金辉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结合“改良FIGO预后评分系统”治疗妊娠滋养细胞肿瘤95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评价妊娠滋养细胞肿瘤2002年国际妇产科联盟“改良FIGO预后评分标准”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95例,根据2002年FIGO解剖分期和改良FIGO评分系统进行解剖分期和预后评分,与之前未进行预后评分者进行治疗效果比较.结果 按照FIGO解剖分期进行治疗的86例患者获得完全缓解率73.25%.而按照FIGO解剖分期和预后评分系统治疗的95例患者完全缓解率86.32%.结论 结合改良FIGO预后评分标准选择分层次个体化治疗方案效果好于按照FIGO解剖分期治疗方案.

    作者:陈锐;彭靖淇;李庭芳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应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粗隆下骨折

    目的 探讨应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粗隆下骨折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总结2006年7月~2009年7月收治的应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的46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和粗隆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粗隆间骨折30例,粗隆下骨折16例.术中均采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行内固定治疗.结果 46例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为9.6个月(3~14月),骨折均I期愈合,无1例发生断钉及内固定失效.结论 高龄患者合并骨质疏松,应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粗隆下骨折手术方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解剖锁定钢板起到内固定支架作用,其固定方式使内置物与骨折端形成了“角稳定复合体结构”,力学强度明显提高,使骨折稳定强度加大,提高骨折愈合机会,使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早期下地活动,降低卧床并症.

    作者:朱福良;倪东馗;郑道明;李立军;庞小健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献血者中ALT不合格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长沙地区无偿献血者中不合格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检测结果及影响因素,为降低ALT不合格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10年6月~2011年6月长沙地区8000名无偿献血者资料,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ALT不合格的各种原因.结果 8000份资料中ALT不合格率为5.56%.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职业、学历和季节各自组内比较,献血者ALT的不合格率差异均显著(x 2值分别为108.20、223.45、117.00、11.687和153.05,均P<0.05);血型和献血次数各自组内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x 2值分别为2.304和1.408,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男性ALT不合格可能性高于女性;夏季危险性高于春、秋和冬季;干部和公务员不合格可能性高于其它职业;年龄段18 ~30岁低于30 ~55岁;多次献血者低于初次献血者.其中前三位危险因素分别是男性(优势比OR=8.391)、夏季(OR=5.759)和干部公务员(OR=4.094).结论 ALT不合格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虽然存有差异,但年龄、性别、季节和职业对ALT不合格的影响是一致的,此对建立一支低危、相对固定的无偿献血队伍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作者:佘宇奇;李登清;邱明;刘琼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系统评价

    目的 对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方法 在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Science Direct以及CNKI、CBM、中国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数据库等网站进行检索,文献检索起止时间为1985年1月~2011年3月,再对入选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手工检索,收集所有相关随机对照试验,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软件Revman 4.2进行Meta-分析,以获得相关证据.结果 共检索到106篇原始文献,有8篇符合终的入选标准,总计随访患者919例.研究显示全髋置换组在术后再次手术方面优于半髋置换组,术后疼痛、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功能恢复及病死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治疗中,全髋关节置换组在术后再次手术方面优于半髋置换组,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王晓旭;刘珏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MSCT门静脉成像测定食道曲张静脉直径预测其破裂出血

    目的 探讨应用多排螺旋CT门静脉造影测定患者曲张食道静脉直径预测其破裂出血的价值.方法 35例肝硬化并食道静脉曲张患者,根据患者发生出血与否分为出血组和未出血组,所有患者均进行了肝静脉压力梯度( HVPG)测定及64排螺旋CT门静脉系统成像检查.结果 门静脉高压患者HVPG和曲张食道静脉直径在未出血组显著低于出血组,HVPG与曲张食道静脉直径间明确正相关.结论 多排螺旋CT门静脉成像测得的曲张食道静脉直径具有预测EV出血的价值,方法相对简便、准确、无创.

    作者:叶斌;聂唯;张声旺;梁琪;胡鹏志;李臻;王维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健康教育的临床意义

    目的 讨论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调查问卷和交谈的形式了解患者及家属对SAH的认知程度,据此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结果 92%以上的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临床症状、病因、影响病情的因素、防范措施、用药注意事项、饮食习惯等有了全面了解和掌握.结论 健康教育改善了护患关系,使患者及家属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有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加快病情康复进程,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范娟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与非早期康复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治疗对运动和日常活动能力恢复及在预防后期并发症和继发残疾中的作用.方法 将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运动功能、日常活动能力及继发性残疾评分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病情均有不同程度缓解,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继发残疾积分不同程度下降,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安全有效,对于预防并发症、降低继发残疾有明显效果.

    作者:朱海霞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迟发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家系基因诊断及遗传学发病机制分析

    目的 迟发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spondyloepiphyseal dysplasia tarda,SEDT)是一种X-连锁隐性遗传的骨软骨发育不良疾病,主要特征包括非匀称性短躯干型身材矮小及特征性的X线片表现.目前,导致该病的已知致病基因为SEDL基因.该文的主要目的是对一个来自湖南的SEDT家系进行基因诊断和遗传学发病机制分析.方法 对一例迟发性非匀称性短躯干型身材矮小的患者进行家系分析和临床诊断;采集患者及其母亲外周血,进行DNA抽提后,对SEDL基因4个外显子的编码区进行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PCR产物是否存在及其大小;对未成功扩增的外显子进行长PCR扩增,并对长PCR扩增得到的截短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患者存在一个大小为1327bp的缺失,该缺失包括部分第5内含子和第6外显子编码区;患者母亲为该缺失的携带者.对缺失序列及其侧翼序列进行分析,发现第5内含子存在一个Alu序列,与第6外显子非编码区4个Alu序列序列高度相似;提示这些Alu序列的存在可能是SEDL基因发生类似缺失突变的遗传性发病机制的分子结构基础.结论 该文在一个湖南家系中发现的SEDL基因缺失突变,即包括第6外显子编码区在内的1 327 bp缺失,是一个新发现的国际上尚未报道的突变.对SEDL基因的突变检测有助于患者迟发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的确诊,也为女性携带者的诊断,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奠定重要的前提基础.

    作者:黄玲莉;李汶;卢光绣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他汀类药物对急诊PCI术后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80 mg)对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 将该院2009年9月~2011年6月住院行急诊PCI术治疗的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61例随机分为他汀组80例和非他汀组81例,另设对照组75例.他汀组在入院后即刻口服阿托伐他汀80 ng,急诊PCI术后3d内每日口服阿托伐他汀40 ng.然后分别测定并比较3组患者入院即刻、第2天、第3天校正的跨壁复极离散度值,并根据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比较3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 (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较正常组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明显增加(P<0.01)、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亦明显增加(P<0.01).(2)他汀组较非他汀组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的明显减小(P<0.05),但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尚无统计学差异(P=0.07).结论 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值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增加;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减小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

    作者:杨培根;董国峰;杨琦;陈炳伟;吴尚勤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短节段内固定加椎体成形术与单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对比

    目的 比较短节段内固定加椎体成形术与单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方法 40例患者随机分两组,A组(n=20)采用单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B组(n=20)采用短节段内固定加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结果 两组病例的术后后凸畸形均较术前明显矫正,但术后随访中两组伤椎矫正度丢失程度有显著差异.丢失率A组(-5.82%±134%)、B组(0%).两组病例的术后疼痛缓解程度有显著差异,A组缓解率(90%)、B组缓解率(100%)内固定失效比A组有1例发生断钉,失效率为(5%),B组未见内固定失效,失效率为(0%).结论 短节段内固定加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可提高脊柱后结构稳定性,重建脊柱前中柱生物力学功能,较单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好.

    作者:陈光华;赵静;李永民;李颉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下腔静脉取栓及血管重建术在肾癌并下腔静脉癌栓术中的应用(附7例报告)

    目的 总结与探讨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手术治疗的经验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2010年10月行RCC根治术中联合IVC取栓、血管重建术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6例,女性1例,中位年龄52岁;Mayo Clinic的IVC癌栓分类法分为:0级0例,I级1例,Ⅱ级2例,Ⅲ级3例,Ⅳ级1例.病理分期(Robson分期):Ⅲ期5例,Ⅳ期2例.结果 7例均成功行肾癌根治性切除、下腔静脉癌栓取出及即时下腔静脉修复重建.其中,5例行单纯连续缝合IVC切口修复;Ⅲ期中IVC壁缺损较大的两例分别用自体肝镰状韧带补片修复一例,行端端吻合一例.无围手术期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5个月~5年,4例于术后8~9个月肿瘤复发死亡.2例3年无瘤生存.1例失访.结论 对无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的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患者,在行RCC根治性切除的同时,积极地进行联合IVC取栓、切除受侵静脉壁和IVC重建,能够提高远期存活率.并指出:普外科、泌尿外科、血管外科、心脏外科、麻醉科等多学科的密切合作对保证此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

    作者:王文俊;康新;范明慧;张晓宇;杨进益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教学监控能力与医学教学质量相关性研究

    目的 明确教学监控力与教学质量的相关性,旨在使教育部门、教师认识教学监控能力的作用,并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取实验组、对照组外科护理学成绩、教师评学资料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学生学业成绩、教师评学分数的P <0.05,在统计学上有意义,教学监控能力与医学教学质量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通过强化教学监控能力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

    作者:赖青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高压氧综合治疗脊髓损伤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高压氧综合治疗对急性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自2010年1~12月共收治的87例急性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所有患者在年龄、性别、受伤部位、伤情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按高压氧治疗与否分为高压氧治疗组(HBO组)44例和非高压氧治疗组(NHBO组)43例,NHBO组只采用常规外科治疗,HBO组在常规外科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e Injury Association,ASIA)评分标准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高压氧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6%,非高压氧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2.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ASIA伤损分级感觉及运动平面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O组疗效优于NHBO组.结论 高压氧综合治疗脊髓损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及早正确的高压氧治疗能有效促进脊髓功能恢复、缩短治疗时间,降低致残率,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明;孙永明;苏朋;邵海勇 刊期: 2011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