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丽云
目的:研究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在社区医院治疗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00例,通过电脑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给予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统计分析两组的临床症状和动态心电图结果.结果:观察组动态心电图、临床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的疗效强于单用美托洛尔,在社区医院有显著的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叶爱芳 刊期: 201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宫颈细胞学检查(TCT)联合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TCT联合HPV分型921例和HR-HPV感染者阴道镜下检查活检的病理结果79例情况.结果:921例联合筛查中发现HR-HPV阳性119例,HR-HPV感染率12.9%.TCT报告结果异常级别≥ASC-US 89例,TCT异常发生率9.6%,合并HR-HPV阳性59例.HR-HPV阳性率依次为50.9%(26/51)、84.6%(22/26)、91.6%(11/12).79例阴道镜检查的病理诊断结果:CINⅠ25例,CINⅡ17例,CINⅢ4例,SCC 1例,HR-HPV感染率89.3%,仅HPV16或HPV18感染5例.结论:对于宫颈癌筛查,HPV分型检测优于TCT检查,两者联合筛查能较好地发现宫颈病变.
作者:罗秀清;任保辉 刊期: 2019年第06期
目的:复习、探讨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诊断及症状.方法:2016-2017年收治自发性气胸患者9例,对其做X线检查,并对这9例自发性气胸病例进行复习、讨论.结果:9例患者中,排气术、输液、使用支持疗法对症处理痊愈8例,转当地医院外科介入治疗1例.结论:自发性气胸往往因起病突然,临床医师对其认识不足,而易被延误诊断,对自发性气胸应加强认识,及时诊断和治疗.
作者:何洪涛;王国宁 刊期: 2019年第06期
天麻为我国名贵中药,实验研究表明其具有降压、降脂、降糖、抗氧化、改善脑血管循环等多种药理作用.缺血性中风病机多为肝阳化风,上犯于脑所致.中药天麻具有平肝抑阳、祛风通络之效,多位临床医家采用具有天麻的成药或经方,均疗效显著,表现出天麻突出的应用价值.本文初步分析天麻的药理作用及其在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机制,以期为医者治疗缺血性中风应用天麻提供指导.
作者:冯鹏硕;王健;高春雷 刊期: 2019年第06期
目的:探究依达拉奉在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18年3月收治脑梗死急性期患者92例,以随机盲选法分成两组,各4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应用胞磷胆碱注射液,观察组应用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比两组临床医治效果.结果:在NIHSS评分与Barthel评分方面,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积极治疗后,观察组上述两项指标评分均明显要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3.48%,远高于对照组的78.26%,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应用依达拉奉,疗效显著,值得应用.
作者:罗永旺 刊期: 2019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吸毒人群的丙肝病毒(HCV)、梅毒螺旋体(TP)、结核杆菌(TB)、甲肝病毒(HAV)的感染情况.方法:HCV、TP、TB、HAV均采用胶体金法.结果:HCV阳性440例(17.61%),TP阳性56例(2.24%),TB阳性152例(6.08%),HAV未检测到阳性.结论:吸毒人群的HCV、TP、TB、HAV检测对其健康指导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艳;普永冰 刊期: 201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矫正训练对居家冠心病患者应对方式及社会功能的作用.方法:收治冠心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认知行为矫正训练,对照组采用空白对照,并应用应对方式问卷(CSQ)、社会功能评定量表(PSP)进行评估.结果:经过12周训练,干预组与基线期相比CSQ、PSP得分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结束时干预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矫正训练能够有效改善居家冠心病患者的不良应对方式及社会功能.
作者:陈虹;王群 刊期: 2019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中风昏迷患者采取龙脑安神丸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2016年8月-2018年1月收治中风昏迷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5例.研究组采取龙脑安神丸,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结果.结果:治疗前两组GCS评分、IL-10、TNF-α、hs-CRP以及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IL-10、TNF-α、hs-CRP、GCS及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风昏迷患者采取龙脑安神丸治疗效果明显,可进一步提高促醒作用,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缓解炎性反应,为预后提供保障.
作者:李绍山;吴鹏飞;范雁东;付强;周凯 刊期: 2019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调查本社区已婚育龄期女性常见妇科病现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切实可靠的依据.方法:2017年1月-2018年1月选取已婚育龄期女性524名,对所有女性进行常规的检查,对本社区已婚育龄期女性常见妇科病的现状进行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总结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结果:本社区内已婚育龄期女性阴道炎、盆腔炎以及宫颈炎的发病率较高,且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1~29岁;乳腺包块的发病集中在31~40岁的小部分女性中;且导致妇科疾病出现的原因大多与女性人工流产次数、是否喜欢生闷气以及有无憋尿等因素有关.结论:已婚育龄期女性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会导致各种妇科疾病的发生,其中主要的妇科疾病为阴道炎、盆腔炎以及宫颈炎,因此已婚育龄期女性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减少妇科疾病的出现.
作者:陆黄蓉 刊期: 2019年第06期
目的:分析非内分泌专科成立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并开展高血糖护理管理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糖尿病患者124例,设立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对其开展高血糖护理管理,对比护理前后血糖控制情况以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结果:经护理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水平较护理前显著降低,且健康知识总掌握率较护理前对比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设立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能够提高非内分泌专科高血糖护理管理的质量,帮助患者有效控制血糖,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值得推广.
作者:肖莉 刊期: 2019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补肾益肺活血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中医症状疗效.方法:2016年12月-2018年11月收治COPD稳定期患者66例,参考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比例将纳入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3例.研究组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联合补肾益肺活血方治疗,连续服用8周.对照组联合安慰剂口服,服用方法及时间同研究组.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咳嗽、咳痰、喘息、气短、自汗、乏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仅咳嗽、喘息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益肺活血方能有效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中医症状,可延长COPD患者稳定期、减少急性加重期.
作者:王为斌;曹筱筱 刊期: 201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0月-2018年2月收治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48例,按照双盲法将其分为两组,各24例.对照组仅给予利培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83%、8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活力缺乏、思维障碍、敌视猜疑等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因子评分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较好,能帮助患者快速改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邓超 刊期: 2019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和研究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应用微创经皮肾穿刺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的效果.方法:2015年8月-2017年10月收治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78例,依照患者所用手术方式的差异进行分组.对参照组(n=36)实施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探究组(n=42)应用微创经皮肾穿刺输尿管镜取石术,比较两组患者结石清除效果.结果:探究组患者1次碎石成功率明显高于参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092,P=0.0364);探究组术后发热率明显较参照组患者低,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185,P=0.0311).探究组患者术后1周结石清除率高于参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782,P=0.0197);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高于参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715,P=0.0264);术后3个月结石清除率明显较参照组患者高,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782,P=0.0018).结论: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应用微创经皮肾穿刺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能够提高患者1次碎石率以及结石清除率.
作者:祝睿 刊期: 201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2017年3月-2018年4月收治室性心律失常患者60例,随机分胺碘酮组和利多卡因组,各30例.分别对两组患者采用盐酸胺碘酮和盐酸利多卡因进行干预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于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本研究中盐酸胺碘酮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0.00%,利多卡因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0.00%,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较本研究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胺碘酮组10.00%,利多卡因组23.33%,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治疗时,为患者选择盐酸胺碘酮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君锋 刊期: 201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全视网膜光凝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手术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2016年2月-2018年6月收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30例,将其按照是否进行全视网膜光凝分为未光凝组14例和光凝组16例.结果:术中出血和手术时间方面,光凝组优于未光凝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光凝组6.25%,未光凝组2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在玻璃体切除术前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可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此方案推广意义大.
作者:段惠义;沙艳会 刊期: 2019年第06期
目的:了解焦炉工外周血IFN-γ表达及IFN-γ表观遗传机制在多环芳烃(PAHs)暴露损伤中的表现.方法:随机选取某焦化厂炼焦车间工人85名作为暴露组,同是焦化厂辅助车间及行政人员47名作为对照组,采集暴露组班后尿及对照组晨尿进行碱水解——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检测1-OHPyr水平;采集空腹外周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中IFN-γ的表达;采用飞行时间质谱分析IFN-γ甲基化水平.结果:焦炉工人尿1-OHPyr水平高于对照组,且炉侧、炉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焦炉工血清IFN-γ水平降低(P<0.05);3个工种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FN-γ7个CpG位点甲基化率检测,只有CpG-5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暴露组高于对照组.IFN-γCpG-5甲基化率与IFN-γ含量呈负相关(P<0.05),IFN-γCPG-5甲基化率与尿1-OHPyr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职业性PAHs暴露降低IFN-γ含量,职业性PAHs暴露引起IFN-γ甲基化率改变.
作者:赵慧;高艳荣;宋统球;贾玉巧 刊期: 2019年第06期
目的:探索品管圈活动(QCC)在骨科器械清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消毒供应中心2017年6月开始实施QCC,随机抽取实施前和实施后消毒供应中心清洗的骨科器械5000件,对比清洗合格率等.结果:实施QCC后,骨科器械的清洗合格率、完整率均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QCC的实施可规范消毒供应中心的器械清洗,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清洗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丁静静 刊期: 2019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讨论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使用增力再生丸的具体效果和对EPO、SCF细胞因子活性的影响.方法: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46例,根据入院先后将其均分为两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司坦唑醇(康力龙)治疗;观察组在上述用药基础下给予患者增力再生丸.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PO、SCF分泌水平和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EPO、SCF分泌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EPO、SCF分泌水平相比,观察组明显较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总有效率(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69.5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使用增力再生丸能显著改善EPO、SCF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整体疗效较好,可在临床上进行大范围推广使用.
作者:姜焰凌;罗金勇;李翔 刊期: 2019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治疗中采用胰岛素泵短期强化干预与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胰岛素泵短期强化干预联合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4.5±0.7)mmol/L,餐后2 h血糖(6.0±1.1)mmol/L,均好于对照组治疗后空腹血糖[(5.5±0.6)mmol/L]、餐后2 h血糖[(7.4±1.2)mmol/L],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妊娠结局也明显比对照组患者妊娠结局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治疗中,采用胰岛素泵短期强化干预联合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治疗对患者治疗效果具有积极影响,对患者血糖指标控制较好.
作者:石伊 刊期: 201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阿卡波糖治疗,观察组则予以阿卡波糖联合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血糖降低到正常参考范围耗时、血红蛋白降低到正常参考范围耗时;治疗前后患者体重指数、空腹和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血糖降低到正常参考范围耗时、血红蛋白降低到正常参考范围耗时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体重指数、空腹和餐后血糖、HbAlc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体重指数、空腹和餐后血糖、HbAlc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和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卡波糖联合胰岛素治疗社区老年糖尿病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控制血糖和体重,改善预后,缩短治疗的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荻璋 刊期: 201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