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梅-罗综合征

李健东

关键词:面神经麻痹(Facial Paralysis), 梅-罗综合征(Melkersson-Rosenthal Syndrome)
摘要:周围性面瘫是一组常见疾病,复发并不少见.在复发的面瘫患者中,有一类特殊疾病,中文名称为梅-罗综合征(melkersson-rosenthal syndrome,MRS).在北京世纪坛医院面神经研究室2005年3~8月573例门诊面瘫患者中,有46例为复发性面瘫,其中11人被诊断为MRS,占全部门诊患者的1.9%,占复发性面瘫患者的23.9%.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二丙酸倍氯米松鼻喷雾剂治疗季节性变应性鼻炎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二丙酸倍氯米松鼻喷雾剂治疗季节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100例临床确诊为季节性变应性鼻炎的患者随机分成三组:盐酸西替利嗪治疗组30例,二丙酸倍氯米松鼻喷雾剂治疗组30例,联合治疗组40例.分别于治疗后第7天和第14天,由患者和观察者对鼻部和非鼻部症状、体征进行评估计分,根据得分多少进行疗效评价和统计学处理.结果 盐酸西替利嗪和二丙酸倍氯米松鼻喷雾剂对减轻季节性变应性鼻炎的症状均有效,无明显的不良反应;联合治疗组疗效等同于二丙酸倍氯米松鼻喷雾剂治疗组而高于盐酸西替利嗪治疗组,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抗组胺的H1受体拮抗作用与皮质类固醇的抗炎作用相结合,是有效的治疗中及重度季节性变应性鼻炎的方法.理想的治疗药物是既能治疗急性反应症状,又能治疗迟发反应症状.

    作者:罗鸿;刘胜武;陶泽璋;王鹏举;吴展元;王锦云;郭玉德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喉癌中能动性相关蛋白-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

    目的 观察能动性相关蛋白-1(motility-related protein-1,MRP-1/CD9)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61例喉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病理组织标本(喉癌组)、61例癌旁切缘组织标本(对照组,经术后病理证实为非肿瘤组织),其中喉癌组有33例发生颈淋巴结转移.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MRP-1/CD9的表达水平,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喉癌组中MRP-1/CD9的表达水平低于切缘对照组(P<0.05);喉癌原发灶中MRP-1/CD9表达水平高于颈淋巴结转移灶(P<0.01);喉癌伴颈淋巴结转移者MRP-1/CD9的表达水平低于不伴颈淋巴结转移者(P<0.01),不同临床分期、组织病理分级的患者之间其表达水平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MRP-1/CD9的表达在喉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具有一定作用,可能作为判断喉癌转移潜能和预后的因素之一,为临床了解患者的病情进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舒艳;陈鸿雁;谭毅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颏前硬化性汗腺导管癌1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69岁.颏前区无痛性肿块6年余,7月前发现明显增大伴疼痛,于2006-01-04日来院就诊.查体:颏前区明显隆起,形状不规则,表面皮肤紫红色,有破溃.肿瘤5 cm×5 cm×2 cm大小,质地不均匀,基底尚活动,与下颌骨粘连不明显,头颈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口腔曲面断层片未见有下颌骨颏部骨质破坏.手术取少许肿瘤组织送病理检查切面实性灰白色,质韧;未见皮肤组织.

    作者:李宏伟;黄勇;李春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抑癌基因PTE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喉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TEN(phosphates and tensio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喉鳞状细胞癌(I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远处癌旁组织(距癌组织1.5cm),20例癌旁组织(距癌组织0.5 cm)和60例LSCC组织中PTEN、VEGF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PTEN在LSCC、癌旁组织及远处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0%、95.0%、100.0%,有显著性差异(P<0.01).LSCC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在TNM分期Ⅰ~Ⅱ期、高中分化癌、无转移、生存率>3年的患者中表达水平较Ⅲ~Ⅳ期、低分化和有转移、生存率<3年的患者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VEGF在LSCC、癌旁喉组织及远处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3%、55.0%、20.0%,有显著性差异(P<0.05).LSCC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在TNM分期Ⅰ~Ⅱ期、高中分化癌、无转移、生存率>3年的患者中表达水平较Ⅲ~Ⅳ期、低分化和有转移、生存率<3年的患者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PTEN、VEGF蛋白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无关(P<0.05).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PTEN与VEGF表达呈负相关(γ=-03948,P=0.0018)结论 PTEN、VEGF的异常表达可能与LSCC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关.

    作者:张振新;周维镕;邱晓霞;达鹏;王志霞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鼻内镜手术中影像导航系统的作用

    目的 评价鼻内镜手术中使用影像导航系统的作用.方法 回顾2000年1月~2003年5月进行的76例影像导航鼻内镜下手术,对比不同手术中影像导航使用次数;采用视觉模拟尺量化评估术者对影像导航的需求程度及对术中影像导航的满意程度;对鼻腔鼻窦骨化纤维瘤切除术和垂体腺瘤切除术时使用和不使用影像导航鼻内镜下手术时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不同疾病间影像导航使用次数存在统计学差异,术者对影像导航的需求程度和满意程度也有差别.进行鼻内镜下鼻腔鼻窦骨化纤维瘤切除术和垂体腺瘤切除术时,使用和不使用影像导航,所观察的客观数据无显著性差异.从骨化纤维瘤切除情况看,还不能认为使用影像导航手术比不使用更能完全切除肿瘤.结论 不同病变手术时导航使用的程度不同,涉及重要部位和结构的手术才有使用的必要;病例越复杂,越能证明影像导航系统作用强.使用导航系统操作达到佳状态可能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

    作者:葛文彤;韩德民;周兵;张罗;倪鑫;张永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胞嘧啶转氨酶基因联合5-氟胞嘧啶对喉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目的 研究腺病毒载体(Ad)介导的胞嘧啶转氨酶(CD)基因转移联合5-氟胞嘧啶(5-FC)对喉鳞状细胞癌(简称喉癌)细胞株Hep-2的体外作用.方法 将构建的含CD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在293细胞中扩增,体外感染喉癌细胞株Hep-2,并给予不同浓度前药5-FC进行肿瘤细胞体外杀伤效果观察.结果 用制备的Ad-CD液感染Hep-2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前药5-FC,肿瘤细胞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结论 Ad介导的CD基因转染效果强,可直接杀伤喉癌细胞Hep-2.

    作者:邹华;刘翔;郑亿庆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结扎法加局部注射治疗耳垂瘢痕疙瘩

    耳垂瘢痕疙瘩是耳科一种常见病,为耳垂刺耳孔后,局部结缔组织增生的良性病变.自1997年以来,我们采用结扎法加局部应用激素(曲安缩松)多点注射治疗13例,共22耳.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咏清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声诱发的镫骨肌反射阈确定人工耳蜗植入者大舒适阈

    目的 研究经人工耳蜗引出的声诱发的镫骨肌反射阈确定人工耳蜗植入者开机状态下的大舒适阈值.方法 选择11例Nucleus CI24型人工耳蜗植入者,其中4例为双侧大前庭水管综合征,1例共同腔内耳畸形,这5例内耳畸形的患者神经反应遥测值(neural response telemetry,NRT)阈值很高或几乎测不出.分别测试其激活状态下C值的平均值(real-MCL)水平和声诱发(白噪声,110dB)的镫骨肌反射阈(acoustically evoked stapedius reflex threshold,ASRT)(单位:电流级CL).结果 real-MCL与ASRT值(CL)有很好的一致性,经统计学分析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在开机的初期ASRT值随real-MCL值的升高而升高.结论 人工耳蜗植入者的声诱发的镫骨肌反射阈能较好的反映激活状态下患者的大舒适阈值,该方法操作较其他方法简单,结果可靠,可尝试用于确定小儿人工耳蜗植入者的大舒适阈.

    作者:张杰;文真;高景娥;朱爱梅;张庆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喉近全切除发音管重建术

    目的 进一步探讨喉近全切除术在晚期喉癌、喉咽癌中的应用.方法 参照唐平章Pearson改良法,1995年5月~2003年3月共治疗39例,其中喉癌30例(T3N0~T3N2 17例,T4N0~T4N2 13例),喉咽癌9例(T3N0~T3N1 6例,T4N0~T4N1 3例).同期颈清扫16例.结果 39例中36例(92.3%)获得较好发音.除1例饮水和进流体食物偶有轻微呛咳外,其余38例(97.4%)均可顺利进食.喉癌的3年生存率73.3%(22/30),5年生存率61.1%(11/18);喉咽癌3年生存率55.6%(5/9).局部复发率2.56%(1/39).结论 喉近全切除术的应用可使部分晚期喉癌、喉咽癌患者免于喉全切除,并可获得良好的发音和吞咽功能.

    作者:吴正虎;刘亭彦;周雪华;赵礼君;郑国峰;潘小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鼓室成形术影响听力疗效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鼓室成形术听力疗效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报告118例(126耳)鼓室成形术,对可能影响听力疗效的16项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病程短、病变轻、术前有较大骨气导间距、咽鼓管通畅、术中保留锤骨柄、选取适当术式以及术后完好鼓膜状态则听力效果较好,10项单因素经统计学分析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鼓室成形术听力疗效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与病变程度及手术方法有关.

    作者:蒋立新;练兵;马玉坤;焦粤龙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及手术入路

    目的 探讨对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与手术入路的选择.方法 对1984~2004年82例咽旁间隙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2例中良、恶性肿瘤分别占87.80%、12.20%.以神经源性(50%)及涎腺肿瘤(26.83%)常见.手术采用口内径路8例,颈侧径路62例,颈颌径路9例,颈腮腺径路3例.结论 颈部彩超及CT是诊断、鉴别诊断的良好手段,颈侧径路则是常用而且安全的手术径路方式.

    作者:赵铭;刘善廷;孟昭忠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喉癌临床N0级颈淋巴结转移的特点

    目的 探讨喉癌N0分级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特点,为cN0分级喉癌患者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cN0级喉癌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对其颈淋巴结转移时间、转移部位和转移颈淋巴结包膜外浸润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例喉声门型癌平均转移时间为11.6个月,26例喉声门上型癌为20.6个月,差异无显著性(P=0.162).T3、T4喉癌平均转移时间为15.8个月,T2喉癌平均转移时间为17.5个月,Mann-Whitney非参数秩和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02).90.4%颈淋巴结转移部位集中于Ⅱ~Ⅲ区,无Ⅴ区、Ⅵ区转移.80.8%的喉声门上型癌转移淋巴结发生包膜外侵犯,喉声门型癌转移淋巴结发生包膜外侵犯率为52.4%,差异有显著性(P=0.038).转移性淋巴结包膜外侵犯组平均转移时间21.2个月,非包膜外侵犯组为6.7个月,t检验两者差异有显著性(t=2.65,P=0.012).结论 cN0级喉癌颈淋巴结转移多集中于Ⅱ~Ⅲ区;T3、T4喉癌转移时间较T2喉癌早;喉声门上型癌转移淋巴结较喉声门型癌容易发生淋巴结包膜外侵犯;颈淋巴结转移被发现越晚,越容易发生淋巴结包膜外侵犯.

    作者:应海岳;吴海涛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正压通气治疗对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后疗效的影响

    目的 研究重度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行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H-uvulopalato phargngoplasty,H-UPPP)术后短期应用持续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治疗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38例重度OSAHS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18例于手术后一周开始配戴CPAP治疗,平均应用34.3天.20例单纯行H-UPPP手术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于术后6个月行多导睡眠监测复查,并与术前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及对照组术后6个月与术前PSG监测相比,AHI及夜间低血氧饱和度明显改善(P<0.001);治疗组术后6个月与对照组术后6个月相比,夜间低血氧饱和度明显升高(P<0.001),AHI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睡眠结构中,治疗组的浅睡眠期和慢动眼睡眠期改变较对照组明显(P<0.05),而深睡眠期、觉醒指数及睡眠效率的改变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改良UPPP术后行CPAP治疗可改善患者夜间低血氧的情况,使慢动眼睡眠期延长,减少浅睡眠期,对提高手术疗效有辅助作用.

    作者:马丽晶;王军;韩德民;叶京英;王晓轶;张玉焕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丹参注射液对豚鼠耳蜗毛细胞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丹参注射液对豚鼠庆大霉素耳中毒引起的耳蜗毛细胞酸性磷酸酶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用耳廓反射正常,体重250 g~300 g的健康杂色豚鼠,雌雄不限,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15只,肌肉注射生理盐水2 ml/(kg·d);庆大霉素组15只,肌肉注射庆大霉素80 mg/(kg·d);丹参注射液组15只,腹腔注射丹参注射液6 mg/(kg·d),然后肌肉注射庆大霉素同庆大霉素组.各组动物连续注射药物均20天.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udiometry,ABR)检查豚鼠的听阈变化情况;用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耳蜗毛细胞酸性磷酸酶的变化情况.结果 正常对照组、庆大霉素组和丹参注射液组动物的ABR阈值分别为:(34.50±1.22)dB peSPL、(34.25±1.18)dBpeSPL和(34.39±1.27)dB peSPL;用药后第22天,反应阈值分别为:(34.65±1.32)dB peSPL、(71.25±24.73)dB peSPL和(41.05±10.93)dB peSPL.对照组分别与庆大霉素、丹参注射液组比较,差异显著(f=8.097,3.184,P<0.01);丹参注射液组与庆大霉素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6.118,P>0.01).耳蜗铺片光镜下观察毛细胞酸性磷酸酶染色:正常对照组呈棕褐色,显色分布均匀,毛细胞排列整齐;庆大霉素组毛细胞依动物耳聋程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程度染色缺失,庆大霉素组染色缺失显著,丹参注射液组染色缺失轻,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 丹参注射液能明显降低庆大霉素的耳毒性;保护耳蜗毛细胞溶酶体的完整性,降低庆大霉素对溶酶体的损坏而造成的毛细胞自溶性损伤,是丹参注射液降低庆大霉素耳毒性的机制之一.

    作者:马天宝;李同德;史永芝;张雪梅;康颂建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慢性中耳炎鼓室成形术的围手术期治疗

    目的 结合实践经验总结慢性中耳炎鼓室成形术的围手术期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2005年6月68例(72耳)慢性中耳炎患者的术前情况,根据纯音听阈、鼓膜穿孔类型、术前是否干耳、影像检查、耳源性并发症等决定手术方式,并对手术前后全身与局部系统的药物治疗及连续的手术后局部处理详细予以说明.结果 经过手术前期治疗、手术期治疗及手术后随诊处理,使医患双方均对该病围手术期的治疗形成正确的认识和理解.结论 ①对中耳炎患者的脓液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并作为临床治疗上的参考,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针对性选择用药;②手术前、后全身与局部系统性药物治疗及连续的手术后局部处理成为综合治疗慢性中耳炎不可缺少的三个方面.

    作者:郑艳;丁军;刘艳慧;王春利;阿不都·许库尔;高颖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鼻窦筛骨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染色方法比较

    为了在慢性鼻窦炎的病理研究中更清晰地展示筛骨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的形态结构,对慢性鼻窦炎筛窦骨重新塑形的组织病理学变化进行评估,用三种不同方法进行比较染色.

    作者:范尔钟;王彤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声带内黏液腺1例

    随机选用30例成年尸体(男27例,女3例)进行解剖,所有尸体均非死于头颈部疾病,头颈部及喉部外观正常.喉显微解剖发现1例成年尸体喉左侧声带有淋巴样组织,病理切片证实为黏液腺.查阅国内外文献未见声带有黏液腺的详细报道,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加林;梁传余;项涛;王力红;刘世喜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p21活性蛋白激酶在喉癌和喉咽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p21活性蛋白激酶(p21-activated kinase 1,PAK1)是一种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是Rho家族小鸟苷三磷酸酶(Rho-GTPase)Cdc42和Rac1下游的重要靶蛋白,参与调节细胞骨架的重组,提高细胞的运动性和侵袭力,有助于肿瘤的恶性进展[1].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喉癌和喉咽癌组织中PAK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病理学意义.

    作者:何国庆;徐晋;裴荣;张杰武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梅-罗综合征

    周围性面瘫是一组常见疾病,复发并不少见.在复发的面瘫患者中,有一类特殊疾病,中文名称为梅-罗综合征(melkersson-rosenthal syndrome,MRS).在北京世纪坛医院面神经研究室2005年3~8月573例门诊面瘫患者中,有46例为复发性面瘫,其中11人被诊断为MRS,占全部门诊患者的1.9%,占复发性面瘫患者的23.9%.

    作者:李健东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谷氨酰胺转运体ASCT2、LAT1及LAT2在豚鼠耳蜗中表达

    目的 检测谷氨酰胺转运体ASCT2、LAT1及LAT2在豚鼠耳蜗中的表达,初步探讨谷氨酸-谷氨酰胺循环中,谷氨酰胺从支持细胞进入内毛细胞的机制.方法 选取健康白色红目豚鼠6只,Trizol法提取耳蜗中的总RN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ASCT2、LAT1及LAT2在耳蜗中的表达.结果 正常豚鼠耳蜗中有ASCT2、LAT1的表达,且ASCT2表达较强,LAT2在耳蜗中无表达.结论 在正常豚鼠耳蜗中含有谷氨酰胺转运体,支持细胞中的谷氨酰胺可能是通过谷氨酰胺转运体进入内毛细胞中.

    作者:曹效平;黄志纯;于红;郭维维;李兴启 刊期: 2006年第08期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