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勇新;纪维纲
作者:张毅;纪维纲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本文综述了近五年来听觉相关核基因研究概况,并根据相关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分类概括了相关基因功能研究的新进展。
作者:王琼;孔维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作者:郭晓静;张连郁;曹海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作者:邸建欣;朱红;邵湘云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人工电子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CI)的研究是当今感音性耳聋康复医学工程中的重要课题之一,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耳蜗植入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人工电子耳蜗的设计原理,然后综述了其语音信号处理方案及其进展,后重点展望了其未来的研究方向。
作者:刘爱国;王正敏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文章回顾了Notch信号系统在毛细胞发生、发育中的作用,并展望在毛细胞再生治疗中,它将为支持细胞转化为毛细胞这一可能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陈贤明;甄泽年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作者:宋鹏;龚树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作者:马艳红;伍伟景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作者:常青;龚树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助听器(Hearing Aid)是一种供聋人使用的、补偿听力损失的小型扩音设备,其发展历史可以分为以下七个时代:手掌集音时代、炭精时代、真空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微处理器和数字助听器时代。 人类早、实用的“助听器”可能是聋人自己的手掌。将手掌放在耳朵边形成半圆形喇叭状,可以很好地收集声音。虽然这种方法的增益效果仅为3dB左右,而且也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助听器,但是,这是自然的助听方法。直到现在仍然可以看到一些老年人在倾听别人讲话时用手掌来集音的情况。许多哺乳动物都有硕大的耳朵,所以它们的听力比人要好得多。……
作者:王洪田;郗昕;王荣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作者:阎志毓;叶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作者:刘国辉;马艳红;伍伟景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作者:宋鹏;龚树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作者:胡景;伍伟景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作者:柳玉芳;伍伟景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作者:袁晖;杨蓓蓓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本文列举了可引起搏动性耳鸣和连续的非搏动性耳鸣的耳部和耳部以外(包括头颅、颈部、上纵隔等)的疾病,分别说明这些疾病可能出现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对如何选择影像学检查方法提出建议。
作者:刘伟;解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各种因素所致的毛细胞损伤均可引起感音神经性聋。本文对毛细胞再生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以及胚胎干细胞研究为其带来新的希望做一综述。
作者:李建雄;李兴启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作者:林尚泽 刊期: 200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