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为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日本科学技术情报中心(JICST)以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等多家国内外数据库收录;以传播视网膜、葡萄膜、玻璃体、视神经疾病等学科专业临床与基础研究最新成果为己任,推动眼底病事业进步,做眼底病同仁的朋友。
1.《中华眼底病杂志》征稿范围:本刊刊载内容为视网膜、葡萄膜、玻璃体、神经眼科、与全身病有关的眼底疾病等眼底病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成果。中华眼底病杂志尤其欢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种基金资助的研究成果。
2.《中华眼底病杂志》稿件要求:请以专家述评、论著、短篇论著、病例报告、图片报道、文献综述等形式投稿。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做到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精练,层次清楚,数据准确,书写工整规范,必要时应做统计学处理。中华眼底病杂志专家述评、论著等文稿一般不超过4000字;综述文稿一般不超过5000字;短篇论著、病例报告等不超过1500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因为撰写表达不符合规范也不易为杂志接纳,所以请您撰文前仔细阅读本网站新闻公告栏或是每年第一期《中华眼底病杂志》刊出的本刊稿约,务必按稿约的各项具体要求撰稿。
3.投稿方式:请登陆我刊网站至《中华眼底病杂志》窗口,在左侧点击“作者区”,进入注册后完成投稿流程。另外,从即日起免收审稿费,但第一作者所在单位出具的“论文推荐信”还不能取消。作者在网上投稿后还应从邮局补寄论文推荐信。在网站注册的作者可凭用户名和密码登陆“作者区”,随时在网上查询稿件的审理情况。
4.审稿流程:本刊实行“三审制”。收到稿件后由编辑部初审,对于学术水平和写作格式未达到我刊要求的稿件及时退稿。初审合格的稿件双盲方法送两位同行专家外审、完成外审的稿件主编终审。通过终审的稿件由编辑加工后送作者修改,修改稿通过定稿会后发排打样,编辑部和作者平行进行校对。作者返回校对稿的同时签署论文授权书并按要求付发表费。中华眼底病杂志论文发表后酌付稿酬,并赠送当期杂志一本和抽印本20份。从收到投稿回执起,3个月内如未收到稿件修改或录用信息,表明稿件尚在上述处理流程之中,如果转投他刊请一定正式通知编辑部,以免涉嫌“一稿两投”损害您的学术名誉。
影响因子:指该期刊近两年文献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该期刊前两年论文在评价当年每篇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种指标,指某一期刊论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的一半被引论文刊载的时间跨度
期刊发文量:通常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个学术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数量。计算期刊发文量是评估期刊生产力和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学者选择投稿期刊时常常考虑的因素之一。
期刊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数占该刊总被引次数的比例用以测度某期刊学术交流的广度、专业面的宽窄以及学科的交叉程度
总被引频次: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这是一个非常客观实际的评价指标,可以显示该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
平均引文率:在给定的时间内,期刊篇均参考文献量,用以测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交流程度的高低
鸟苷酸结合蛋白偶联受体(GPCRs)是一类膜受体超家族,被视为好的药物靶点.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进程中有大量不同亚型GPCRs参与.其中,视紫红质类和卷曲蛋白(Frizzled)受体广受关注,研究方向主要为视网膜炎症反应、新生血管生成、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损伤等.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是为熟知的视紫红质类受体亚家族.应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拮抗剂可显著降低1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可能性,但无法减缓已并发DR患者的病变进展;可减缓并发轻中度DR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变进展.其他的视紫红质类受体还有趋化因子受体、大麻素相关受体、GPR91、GPR109A、APJ受体等.Frizzled受体是Wnt信号通路重要的膜受体等.在DR动物模型中,使用Wnt通路阻断剂Dickkopfhomolog 1能改善视网膜炎症、血管渗出、新生血管生成等.但Wnt通路参与DR进展的具体机制有待研究.随着对GPCRs与DR关系了解的加深,未来将有更多以GPCRs为治疗靶点的药物应用于临床,为DR患者带来福音.
作者:傅平平;吴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患者男,37岁.因右眼前线形黑影10 d,于2007年7月11 日来我院就诊.既往健康,无家族遗传病史,无眼病史,无宠物接触史,无不洁饮食史,无疫区居住史.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1,矫正不应;左眼视力1.0.右眼相对性瞳孔传人障碍(+),余双眼前段未见异常.
作者:肖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患者男,22岁。因右眼视力下降、视物变形3 d于2016年7月22日来我院眼科就诊。既往身体健康,无抽烟、饮酒史,无牧区、疫区居住史。患者自述10 d前出现头痛、流涕,无发烧、腹痛等其他不适,未予药物治疗。3d前头痛、流涕症状自行消退,右眼出现视力下降、视物变形。2d前就诊于当地医院,右眼佳矫正视力(BCVA)1.0,黄斑区反光晕轮。考虑诊断为“右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并给予口服卵磷脂络合碘、甲钴胺分散片治疗,视力继续进一步下降。我院眼科检查:右眼BCVA 0.15,左眼BCVA 1.5。右眼眼前节正常。眼底视盘、视杯及视网膜血管正常,黄斑区可见约2个视盘直径(DD)的神经上皮脱离,其下透见大小约1 DD的黄色病灶伴散在点片状出血(图1A)。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早期黄斑部微弱强荧光斑,随造影时间延长出现荧光素渗漏;晚期神经上皮脱离相对应处呈湖泊状完全着染(图1B,1C)。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黄斑部神经上皮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形成拱形及裂隙状弱反射,外丛状层反射增宽,外核层反射带宽窄不一致,椭圆体带局部反射增强增宽,RPE光带连续性完整(图2)。左眼各项检查均无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红细胞沉降率、手术前五项、类风湿因子、抗心磷脂抗体、人类白细胞抗原B27正常。结核抗体可疑、结核菌素试验阴性。C反应蛋白升高。胸部X线片检查正常。头颅及眼眶MRI检查,双侧上颌窦粘膜稍增厚。TORCH检测:单纯疱疹病毒I型IgG(-)/IgM(-)、单纯疱疹病毒Ⅱ型IgG(-)/IgM (-)、巨细胞病毒IgG(+)/IgM(-)、风疹病毒IgG(+)/IgM(-)。诊断:右眼急性特发性黄斑病变(AIM)。
作者:张茂菊;李霞;吴青松;李拓 刊期: 2017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黄斑部手术后解剖结构改变的客观评价方法。方法对31例(31只眼)各种黄斑病变,包括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 IMH) 15只眼,单纯黄斑前膜(epiretinal membranes ,ERMs) 8只眼,老年黄斑变性(age 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 4只眼,特发性黄斑下新生血管膜 4只眼。术前术后进行眼底检查、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以及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检查(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将各种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及评价。结果眼底检查、照相显示所有黄斑裂孔封闭,但 OCT发现 2例未完全闭合,1例黄斑区神经上皮变薄;FFA发现 5例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RPE)缺损。对于 ERM、黄斑下新生血管膜,检眼镜检查难确定是否已完全清除,FFA显示新生血管膜消失及不同程度的 RPE损害;OCT能清楚显示 ERM、新生血管膜消失,3例同时见神经上皮层变薄。结论常规的各种眼底检查可在一定程度上对黄斑疾患手术后的解剖结构进行评价,OCT则能清楚、精确地显示黄斑部的各种病变,尤其对手术后黄斑部各种组织结构的改变能更精确、更全面地进行评价。
作者:唐仕波;李加青;黄素英;刘文;刘杏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高度近视黄斑部视网膜劈裂(MRS)和非裂孔性视网膜脱离(MRDH)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方法 高度近视患者186例349只眼中合并MRS和MRDH的19例24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了主觉验光、双目间接检眼镜、裂隙灯显微镜联合Goldmann三面镜检查,以及眼底照相、A/B型超声和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结果 349只眼中后极部存在MRS和(或)MRDH 24只眼,占6.9%.眼底检查结果 显示.所有患跟均有后巩膜葡萄肿(PS),占100.0%;玻璃体黄斑牵引条带(VMT)2只眼.占8.3%;黄斑部局限性视网膜浅脱离2只眼,占8.3%;黄斑全层裂孔1只眼,占4.2%.B型超声检查结果 显示,所有患眼均伴有PS,占100.0%;黄斑部局限性视网膜浅脱离7只眼,占29.2%,脱离的视网膜与PS锥顶形成弓样结构;VMT条带2只眼,占8.3%.OCT检查结果 显示,黄斑部外层视网膜劈裂(ORS)22只眼,占91.7%,其中合并黄斑部内层视网膜劈裂(IRS)8只眼,占黄斑部ORS的36.4%.MRDH 5只眼,占20.8%,其中合并ORS 3只眼,占MRDH的60.0%;单纯性MRDH 2只眼,占MRDH的40.0%,其中合并VMT 1只眼.VMT 13只眼,占54.2%;黄斑囊样水肿(CME)3只眼,占12.5%;黄斑板层裂孔4只眼,占16.7%.结论 MRS和MRDH是伴有PS的高度近视眼的常见并发症.与常规眼底检查和B型超声相比,OCT是发现MRS和MRDH的更为有效的检查手段.
作者:孙传宾;王勤美;薛安全;陈彬;黄江;孙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B型超声和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检查在玻璃体后脱离(PVD)临床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前瞻性研究.50岁以上、无明显内眼疾患和手术史、屈光度在±3D以下的患者102例204只眼纳入研究.受检者均行眼科常规检查及B型超声、SD-OCT检查.其中10例患者10只眼接受了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对比观察不同检查方法的PVD检测结果,并将接受玻璃体切割手术患者10例10只眼手术中观察的PVD情况与手术前的B型超声、SD-OCT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204只眼中,OCT检查结果显示,不同分期的PVD 56只眼,占27.5%;B型超声检查结果显示,98只眼有PVD,占48.0%;B型超声联合SD-OCT检查发现,145只眼显示不同分期的PVD,占71.1%.接受玻璃体切割手术的患者中,7只眼手术前SD-OCT检查没有显示玻璃体后皮质信息,手术中证实有完全PVD;3只眼手术前SD-OCT检查显示PVD,手术中得到证实.5只眼手术前B型超声检查未发现PVD,4只眼手术中发现有PVD,1只眼手术证实无PVD;5只眼B型超声显示PVD,手术中均得到证实有PVD;其中1只眼手术前B型超声、SD-OCT及手术中结果一致显示PVD存在.结论 B型超声检查对PVD的检出率明显高于SD-OCT检查;SD-OCT检查对早期PVD的显示明显优于B型超声检查.联合B型超声和SD-OCT检查可以显著提高PVD的临床检出率.
作者:冯学峰;丁爱华;王欣;马志中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经瞳孔温热疗法(tra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炎(central exudative chorioretinopathy,CEC)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检查确诊的CEC患者的12只患眼进行TTT治疗.采用810 nm半导体激光,光斑0.5~2.0 mm,照射时间55~60 s,能量200~350 mW,对FFA和ICGA图像所显示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进行照射,照射区未出现颜色变化或呈淡灰色.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视力、眼底、FFA和ICGA检查结果.结果TTT治疗后0.5~3个月后所有患眼视力都有不同程度提高,视力提高5行以上者4只眼,占33.3%;3~5行者5只眼,占41.7%;1~2行者3只眼,占25.0%.治疗后10只眼行FFA和ICGA复查,其中FFA复查荧光素渗漏消失7只眼,减轻3只眼;ICGA复查CNV消失或明显缩小8只眼,CNV无变化2只眼.结论TTT治疗CEC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玉;李镜海;夏信昌;张绍光;刘健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外伤性黄斑裂孔是指眼球在受到直接或者间接、闭合或者开放的外力创伤下立即或者延迟发生的黄斑部位裂孔.治疗主要有玻璃体切割手术和非手术观察治疗两种方式.根据其临床特征不同,选择玻璃体切割手术或非手术观察治疗的主要考虑因素为患者年龄、黄斑裂孔大小、合并眼底损伤情况、患者身体基础疾病等.裂孔直径为0.2个视盘直径(DD)左右的患者,裂孔自行闭合可能性大.观察1~6个月裂孔扩大、视力下降应及时终止观察改行手术治疗.裂孔直径在0.3DD左右,未合并眼底出血、视网膜脱离的年轻患者,可优先考虑手术治疗,争取获得较好的视力恢复.裂孔直径>0.3 DD或者裂孔<0.3 DD但合并眼底其他损伤的患者,也可优先考虑手术治疗,以其获得良好的裂孔闭合.
作者:高敏;林秋蓉;刘海芸 刊期: 2015年第05期
退修了三四次,基本都是格式和缩减字数,可能文章比较符合期刊主题。样刊是平邮,大家一定要写好自己的详细地址,越细越好流泪
感觉还是挺难投的,不过编辑老师挺好的。去年八月份投了一篇文章,修改后录用了,今年投了篇,个人感觉比上一次写的好,却退稿了,可能这就是命吧
投稿一周,就说初审没过,我好想大哭一场,投这个刊物怎么这么难[伤心][难过]
请问这个刊物需要英文摘要吗?知道的可以告诉我吗?
等了好几个月,终于收到书了,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感谢中华眼底病杂志编辑部大大,感谢~~感谢
文章接收速度还可以,我投稿的时间有些尴尬,恰逢是在放假的时候,耽误了一段时间。中华眼底病杂志在学术界还是有一定地位,还是不错的。编辑老师也很不错,比较推荐大家投此杂志。
尊敬的中华眼底病杂志编辑大大,请问我的文章初审通过了没有,已经投了快一个月了,好急啊
中华眼底病杂志 这个刊物免审稿费,版面费正常,效率高
等得好心急哟,编辑大哥大姐们,能不能快点审下我的稿子
中华眼底病杂志在同类刊物里面相对比较容易中,审稿有回复,退稿有温度(笔者之前的文章因改动较大,杂志建议退稿之后修改重投),不失为一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