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思红
眼球穿孔伤比较常见,对于比较严重的眼球穿孑伤,如果处理及时、得当,也会取得满意效果.作者近遇2例,报告如下:
作者:刘岩;李惠敏;杨贵舫 刊期: 2000年第03期
婴幼儿泪囊炎为婴幼儿常见病,约占婴幼儿的2~4%.我院自1997年以来用自制泪道探针行泪道注水探通术治疗286例,其中男171例,女115例.年龄小28天,大3岁,平均7.1月.单眼患儿266例,双眼患儿20例.
作者:谢玉莲;林依兰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我院1994年1月至1998年1月共收治眼球破裂伤60例,根据不同情况,采用相应方法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艳青;朱冬梅;王勇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眼前段外伤对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 应用非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对前段眼外伤病人的伤眼及其另眼(健眼)内皮细胞分别进行统计观察.结果 前段眼外伤特别是穿孔伤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明显少于健眼.结论 前段眼外伤将导致内皮细胞大量丢失,并直接影响角膜的功能性修复.正确处理眼外伤将使内皮的丢失减少到低限度.一般而言,前段眼外伤所导致的内皮细胞丢失对维持角膜透明性仍是安全的.
作者:严良;陆豪;周静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术中散大瞳孔的一种新方法.方法 作者将一种连续缝线散瞳术应用于15例玻璃体切除术中.以直针10-0 prolen线经瞳孔绕虹膜作4针连续缝合.结果 瞳孔散大为边长6.7~7.3 mm的正方形.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便,创伤小,散瞳效果好,是玻璃体手术中一种散瞳的好方法.
作者:刘武;王琰;朱秀安 刊期: 2000年第03期
人工晶状体手术源性角膜散光是影响人工晶状体植入后裸眼视力的重要因素.关于控制手术源性角膜散光人们很早开始探索,并取得一定的进展[1,2],探索一种在普通切口下,用简便方式使角膜散光得以控制,是目前国内眼科临床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作者近年采用热针在人工晶状体手术中控制角膜散光的发生,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赵军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泪小管断裂是下眼睑内眦部裂伤中较为常见的,其修复的方法较多.我院自1994~1997年收治26例下泪小管断裂,应用硬膜外麻醉管作支撑物吻合泪小管断裂,疗效满意,优点较多,报告如下:
作者:张启霞;张乃俊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手术方法及手术时机.方法 对60例62眼外伤性白内障根据囊的破裂情况及晶状体是否脱位选择不同术式.结果 术后3月裸眼视力<0.05者3眼占4.8%,0.05~0.25者12眼占19.4%,0.3~0.5者20眼占32.3%,0.6~1.0者16眼占25.8%,>1.0者11眼占17.7%.结论 外伤性白内障根据囊的破裂情况及晶状体是否脱位选择不同术式是脱残、脱盲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淑珍;冀哲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新型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状体在眼内的耐受性.方法 隧道式角膜缘切口,前房人工晶状体3点钟及9点钟位固定,38眼中襻直接位于切口下房角7眼.一期植入15眼,二期植入23眼.结果 平均随访19月,视力≥0.5者占71%,无一例需要取出或更换.结论 新型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安全、便捷.
作者:梁小琼;刘红英 刊期: 2000年第03期
随着活动性义眼座植入手术的不断开展,但手术并发症也不少见,其中常见的并发症是球结膜裂开所致的义眼座暴露,严重的可导致义眼座排出或不得不用手术方法取出.现将作者遇到的8例报告如下:
作者:廖丽红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早期的Nd:YAG激光晶状体后囊切开在儿童白内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998~1999年8例患儿行白内障囊外摘出与人工晶状体植入后,在7~10日内行Nd:YAG激光晶状体后囊切开术.结果 患儿年龄5~11岁,随访时间5月~19月,平均10月.7例患儿视轴区保持透明,1例因后囊浑浊再次行YAG激光术,后囊再浑浊的复发率达12.5%,所有患儿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早期Nd:YAG激光晶状体后囊切开术在儿童白内障治疗中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瞿小妹;李萌昌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我科于1995年以来行玻璃体切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复杂眼外伤,经临床观察效果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志山;于建国;邓恕远 刊期: 2000年第03期
5-FU与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XM)在治疗人工晶状体前膜及青光眼术后防止粘连多有报道,我科先后治疗2例玻璃体内增殖性病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纪光辉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我院开展玻璃体切除(简称:玻切)术以来共对153眼各种原因的眼外伤实施玻切术,其中外伤性玻璃体积血无光感7眼,经玻切术后均恢复了光感以上视力,报告如下.
作者:马林昆;姚静瑜;茶雪平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总结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109例(137眼),其中老年性白内障70眼,并发性64眼,其它3眼.结果 出院时佳矫正视力≥0.3者113眼,82.40%.其中0.5以上者81眼,59.13%.术中、术后主要并发症有后囊损伤27眼,19.71%;角膜浑浊14眼,10.22%.结论 采用无需缝合的反眉状隧道式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植入普通型人工晶状体早期可获较佳视力,而提高手术技巧可望降低后囊损伤及角膜水肿浑浊等常见并发症.
作者:龚永祥;江春光;尚崇学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眼球酸碱烧伤后,结膜囊冲洗费时又费力,作者总结临床经验自制结膜囊冲洗器,它由改良式开睑器,一次性输液器两部分组成,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李谊 刊期: 2000年第03期
角膜异物板栗刺往往数量多,深浅、大小不一,对角膜较深的细小板栗刺剔除常较困难.作者采用一种新的剔除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荣德彦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我院自1992年以来用手术方法治疗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并发后囊浑浊16例16眼,其中用激光不能治疗的1眼,均获得较好视力,现报告如下.
作者:安道杰;王山巍;王林昌;王山岿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氧氟沙量缓释药物植片在玻璃体腔释药过程,为外伤性眼内炎等玻璃体腔感染的有效药物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根据体外释药数据,选取含氧氟沙星10%、分子量为12,550的聚乳酸缓释植片,植入兔眼玻璃体腔,采用高效液相法作多点眼内药浓检测.结果 观测42天,玻璃体内氧氟沙量浓度为0.65~4.22 μg/ml,其中28天在一般小抑菌浓度范围(0.20~2.0 μg/ml)以上(>2.0 μg/ml),其有效释药时间延长20余倍.结论 该缓释药物植片在兔眼玻璃体内药代学数据符合眼内炎抗菌药物治疗要求.
作者:陈建斌;曾水清;吴颖楠;万光明;贺乐荷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成功的青光眼滤过手术,要求术后有完整的结膜和一条房水外流的通道以维持隆起的结膜滤过泡.早期失败或趋于失败的滤过泡,可分为眼内、巩膜、眼外3种,其滤过道上结膜下发生纤维化是迟发性滤过失败的主要原因.
作者:盛晓捷;彭大伟;那延奇 刊期: 200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