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玻璃体切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复杂眼外伤

杜志山;于建国;邓恕远

关键词:玻璃体切除, 人工晶状体, 植入治疗, 现报告如下, 临床观察, 眼外伤
摘要:我科于1995年以来行玻璃体切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复杂眼外伤,经临床观察效果好,现报告如下.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相关文献
  • 自体角膜缘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

    目的 探讨自体角膜缘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 对27例(29眼)复发性翼状胬肉行自体角膜缘移植术,术后随访6月至2年,平均1年2月.结果 角膜上皮愈合良好,稳定,无新生血管或结膜样组织增生,角膜光滑透明,无睑球粘连,无复发.结论 自体角膜缘移植为病变区提供了新的干细胞来源,降低了术后复发率,是一种有推广价值的手术.

    作者:崔瑞;李钦兹;杨志强;路九凌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外伤性睫状体分离与低眼压

    睫状体分离(Cyclodialysis)是眼外伤和内眼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致持久的低眼压,视功能受损,甚至眼球萎缩[1,2].近年来外伤后低眼压及其严重的预后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将外伤性睫状体分离,以及其所致的低眼压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综述如下.

    作者:李山祥;闻祥根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非超声乳化小切口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非超声乳化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控制术后角膜散光及提高视力方面的意义及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将老年性白内障巩膜隧道小切口手术,与同期传统大切口手术病例作术后视力及角膜散光对比.结果 小切口组术后角膜散光度明显低于大切口组,而视力高于大切口组.结论 非超声乳化巩膜隧道小切口摘出白内障能减少手术源性角膜散光,视力恢复快且好,无严重并发症,无需复杂技术及设备,尤其适合在缺乏先进设备的基层医院运用.

    作者:张唯伟;郭毅敏;许海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术后瞳孔纤维膜形成及处理

    本文从1995年1月至1998年12月共治疗儿童外伤性白内障42例42眼.就术后不同时期发生的晶状体瞳孔纤维膜(简称晶体状前膜)进行了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谢渭昌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保留前囊的晶状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

    目的 探讨保留前囊的晶状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及适应证.方法 对33例复杂性视网膜脱离采用经睫状体平坦部保留前囊的晶状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进行治疗.结果 随访的29眼中,视网膜完全复位22例,后极复位5例.术前指数以下视力24眼,术后16例0.01~0.09,12例0.1~0.4,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术后视力均提高显著,统计学检验P<0.05.结论 保留前囊的晶状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安全,术后并发症少,能避免硅油填充的部分并发症.

    作者:杨君;吕林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外伤性白内障形觉剥夺与眼轴长度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外伤性白内障形觉剥夺与眼轴长度的关系.方法 用美国Humphery-837型A/B超对19例单眼发病的外伤性白内障形觉剥夺眼及其对侧健眼做自动生物眼轴测量,对比分析.结果 外伤性白内障形觉剥夺眼眼轴和对侧健眼眼轴比较明显增长(P<0.01).眼轴变化值与形觉剥夺时间成正相关(r=0.488,P<0.05),与发病年龄无关(P>0.05).结论 无论任何年龄,对外伤性白内障导致的形觉剥夺视觉障碍眼应采取积极手段治疗,防止眼轴增长.

    作者:何旭东;郑金树;杨丽霞;陈梅珠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人工晶状体手术源性角膜散光的控制新方法

    人工晶状体手术源性角膜散光是影响人工晶状体植入后裸眼视力的重要因素.关于控制手术源性角膜散光人们很早开始探索,并取得一定的进展[1,2],探索一种在普通切口下,用简便方式使角膜散光得以控制,是目前国内眼科临床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作者近年采用热针在人工晶状体手术中控制角膜散光的发生,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赵军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连续环形撕囊训练器的设计和应用

    连续环形撕囊法是晶状体超声乳化摘出术的一个关键步骤.我们设计了一个连续环形撕囊训练器,以便较快的体会和掌握这一技术.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一心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 25例行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比手术前后视力,处理术后并发症.结果 随访1~2年,矫正视力在0.05以上占88.24%.结论 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应选择度数适当的人工晶状体,并积极处理术后并发症.

    作者:王晓贞;欧敏;李贺敏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睫状体脱离复位联合手术的探讨

    目的 探讨睫状体脱离复位联合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8例眼挫伤后睫状体脱离合并虹膜根部断离、晶状体脱位、外伤性白内障、玻璃体浑浊采取睫状体复位术同时联合其他不同术式.结果 8例联合术式7例一次手术眼压恢复正常.其中4例联合晶状体或/和玻璃体切除,4例联合白内障囊外摘出或虹膜根部断离整复,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联合手术争取了手术时机,同时减少了手术并发症,为尽早恢复视功能创造了条件.

    作者:叶俊巧;马兴祥;庞秀琴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羟基磷灰石眼座眶内植入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眼球摘出后羟基磷灰石眼座眶内植入的疗效.方法 采用巩膜或硬脑膜包裹羟基磷灰石作为眶内植人物,观察127例的疗效,其中66例摘出眼球或眼内容后Ⅰ期植入,61例Ⅱ期植入.术后半年钻孔74例.结果 随访1~36月5例出现眼座暴露,未见眶内感染或植入物排出现象.义眼运动良好,钻孑手术后联动义眼活动度达30°~45°.结论 羟基磷灰石眼座眶内植入并发症少,植人后外观满意,眼片活动度佳,能达到仿真效果.

    作者:宋斗;肖震国;苏书;陈杰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的体会

    泪小管断裂是下眼睑内眦部裂伤中较为常见的,其修复的方法较多.我院自1994~1997年收治26例下泪小管断裂,应用硬膜外麻醉管作支撑物吻合泪小管断裂,疗效满意,优点较多,报告如下:

    作者:张启霞;张乃俊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影响泪小管断裂吻合修复的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外伤性泪小管断裂吻合手术的方法和影响手术成功的因素.方法 就33例下泪小管断裂吻合修复术的经验,分析影响手术成功的因素及对策.结果 本组成功率为81.8%,发现了6例失败的病例与不利因素的关系.结论 外伤性泪小管断裂行正确的修复手术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孙平;杨培良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KRUPIN青光眼减压阀植入引流术的临床疗效

    目的 评价Krupin青光眼减压阀植入引流术对顽固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22例顽固性青光眼共22眼,其中新生血管性青光眼9例,其他类型青光眼13例.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9.55月(6~17月),平均眼压为17.93±5.85 mmHg,总成功率为77.27%(17/22).其中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成功率为66.67%(6/9),其它类型青光眼为84.61%(11/13).结论 Krupin青光眼减压阀植入引流术对治疗顽固性青光眼是有效的,且严重并发症少.

    作者:郭文毅;孙兴怀;兰榕;吴良成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活动性义眼座暴露的临床分析

    随着活动性义眼座植入手术的不断开展,但手术并发症也不少见,其中常见的并发症是球结膜裂开所致的义眼座暴露,严重的可导致义眼座排出或不得不用手术方法取出.现将作者遇到的8例报告如下:

    作者:廖丽红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38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新型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状体在眼内的耐受性.方法 隧道式角膜缘切口,前房人工晶状体3点钟及9点钟位固定,38眼中襻直接位于切口下房角7眼.一期植入15眼,二期植入23眼.结果 平均随访19月,视力≥0.5者占71%,无一例需要取出或更换.结论 新型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安全、便捷.

    作者:梁小琼;刘红英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目的 探讨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66眼)的术后视力、屈光状态等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3天和2月时视力≥0.5者分别占72.2%和90.9%.术后3天和2月时平均散光为1.98±1.06D和1.02±0.76D,与同时进行的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45例(48眼)比较具显著性差异(P<0.05),与同时进行的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75例(89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术中、术后并发症少,费用低廉,在国内实用,应推广应用.

    作者:常莉;宋新华;姬亚洲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角膜板层损伤及深层异物一例

    王某,男,23岁,农民.1996年9月在劳动中被豆秸戳伤右眼急来就诊.查体:全身检查无异常.右眼视力:0.1,球结膜睫状充血并水肿,角膜自颞上方至鼻下方呈舌状板层裂伤,角膜瓣长约7 mm,深处达2/3角膜厚,根部嵌有植物性异物.

    作者:韩文杰;徐教伦;郑敏;李强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后囊大破孔时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

    目的 探讨白内障术中后囊大破孔时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植人.方法 对33例33眼后囊大破孔直径大于6 mm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其中破孔约1/3后囊面积18眼,约1/2后囊面积9眼,大于1/2后囊面积6眼.进行随访,统计术后视力和并发症.结果 术后随访3~6月,所有病例均获有用视力.其中末次随访佳矫正视力≥0.5者17眼(51.5%),0.3~0.4者12眼(36.4%),0.1~0.2者4眼(12.1%).结论 白内障术中后囊大破孔经适当处理后,多数仍可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不应轻易放弃.

    作者:张龄洁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人羊膜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

    翼状胬肉是眼科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病理学研究表明,其形成的主要成分为大量增生的成纤维细胞,并由其导致相应的病变[1].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主.我们采用羊膜移植联合显微手术切除局部病变组织的方法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盈龙;刘钢生;徐新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