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中风后遗症患者两种养老方式对照顾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侯军

关键词:养老方式, 脑中风后遗症, 生活质量, 照顾者
摘要: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的养老方式对脑中风后遗症患者照顾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方法:收治脑中风后遗症患者128例,将其分成试验组和参照组,各64例.试验组给予医疗机构医养结合措施,参照组给予居家养老措施.结果:两组患者照顾者在患病情况、社会与家庭的支持情况、生活质量水平上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中风后遗症患者来说,医疗机构医养结合以及居家养老措施对照顾者的日常生活质量水平有较为积极的影响.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合理用药情况在消化内科中的发生率分析

    目的:分析消化内科不合理用药情况.方法:收治消化内科患者60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22例不合理用药,发生率3.67%.具体表现在重复用药54.55%(12/22),药物拮抗31.82%(7/22)及联合用药不当13.64%(3/22).结论:消化内科不合理用药情况仍然存在,需加强对药物应用的研究,提升临床用药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作者:邓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1.5TMRI-SWI在高血压脑内微出血中的诊断应用

    目的:探讨1.5TMRI-SWI在高血压脑内微出血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治高血压脑内微出血患者9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采用SWI方法诊断,对照组采用常规MRI技术诊断,比较两组诊断结果.结果:试验组的检查准确性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1.5TMRI-SWI在高血压脑内微出血诊断中的价值显著.

    作者:顾森文;肖卫平;赵佑银;杨连杰;卢韦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陈林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低频长时透析在临床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低频长时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后患者的血压波动、抽搐、心衰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收治慢性肾衰竭患者30例,对患者的SRI、Kt/V、nPCR、TACurea、干体重以及动脉血压、抽搐发生率、E/A值、LVEF值等进行检测.结果:乙阶段和甲阶段的治疗效果近似,且并发症发生率相差无几.结论:可以在符合条件的地区进行低频长时疗法.

    作者:周万洪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临床治疗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收治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103例,采用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并开展针对性的血糖干预措施,观察孕产妇的血糖控制情况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孕产妇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在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的临床治疗中,开展皮下注射胰岛素联合血糖干预措施,能明显改善血糖水平,减少孕产妇、新生儿并发症发生风险.

    作者:马彦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产科护理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调查及防范对策

    目的:探讨产科护理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收集100例孕妇资料,对其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产妇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医院因素、对护理人员的管理因素、产妇的个人因素等.结论:在产科对于产妇的护理过程中,明显存在一些不安全的因素,医院应该加强对护理人员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设置比较完善的紧急预案与问题对策,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宋雪露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石菖蒲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脾虚肝亢证)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石菖蒲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疗效.方法:收治多发性抽动症患儿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异功散合天麻钩藤饮加减且加入石菖蒲治疗;对照组给予异功散合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结果:治疗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石菖蒲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关智莹;李恒;田雨灵;蒋锴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曲美他嗪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TMZ)治疗稳定型心绞痛(SAP)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SAP患者8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如应用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和(或)钙拮抗剂等,所有患者在心绞痛发作时,均舌下含用硝酸甘油.对照组具体应用的药物为阿司匹林、普伐他汀、倍他乐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TMZ.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程度、心电图、运动耐量、心肌供血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心电图、运动耐量和心肌供血改善情况均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TMZ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可显著改善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心肌缺血,缓解临床症状,治疗后运动耐量好,疗效确切.

    作者:芮长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口腔综合保健预防第一恒磨牙龋患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口腔综合保健预防第一恒磨牙龋患的效果.方法:收治儿童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口腔保健方法,观察组采用口腔综合保健预防方法,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龋患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综合保健预防第1恒磨牙龋患的效果显著.

    作者:陈丽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急性酒精中毒内科急诊治疗的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急性酒精中毒的内科急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收治急性酒精中毒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使用纳洛酮治疗,观察组采用纳洛酮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患者清醒时间、症状消除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急性酒精中毒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谭拥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显微镜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术中配合与护理

    目的:观察显微镜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术中配合以及护理措施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收治动脉瘤患者69例,均在显微镜下行动脉瘤夹闭术,同时做好手术配合工作及护理措施,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成功治愈66例(95.65%),出血量(423.61±33.18)mL,手术时间(3.25±0.37)h,住院时间(8.65±2.77)d,并发症4例(5.79%).结论: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积极有效的手术配合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能够增加手术安全性,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恢复.

    作者:吴小华;黄国雄;李燕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模式中关键点控制的思考

    好的管理模式是推进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其构建可以优化服务流程,节约医疗资源.剖析和认识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关键点,然后结合政策、法规,控制关键点,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从而促进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不断进步.

    作者:张平;周梅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老年性髋部骨折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保守法与手术法治疗老年性髋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老年性髋部骨折患者86例,分为保守组和手术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组治疗有效率93.02%,明显高于保守组的62.79%(P<0.05).结论:手术治疗老年性髋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陈长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酪酸梭菌活菌散与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防治中的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防治中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非营养性吸吮的效果及价值.方法:收治早产儿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酪酸梭菌组、酪酸梭菌联合非营养性吸吮组,各30例.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治疗耐受明显高于对照组、酪酸梭菌组(P<0.05);联合组住院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全胃肠道喂养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防治中,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效果理想.

    作者:余建娥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复治涂阳肺结核治疗中左氧氟沙星联合抗结核化疗方案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深入分析和探究左氧氟沙星联合抗结核化疗对于复治涂阳肺结核的治疗结果,然后探讨其实际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70例,然后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A组35例和B组35例,对A组的患者进行化疗,B组在A组的基础上给予左氧氟沙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显效15例,好转9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68.57%;B组患者显效21例,好转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8.57%;B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P<0.05).A组患者进行治疗后出现恶心呕吐症状的患者4例,出现失眠症状的患者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20.00%;B组恶心呕吐症状1例,失眠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5.17%,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在复治涂阳肺结核的治疗方面,左氧氟沙星联合抗结核化疗的应用效果良好,通过左氧氟沙星联合抗结核化疗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同时在大程度上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张学忠;李霞;蒋晓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Ⅱ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目的:探讨Ⅱ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和管理方法.方法:收治外科Ⅱ类切口手术患者100例,按照住院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没有予以干预措施,观察组予以干预性管理措施.结果:观察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合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抗菌药物费用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Ⅱ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需要予以规范化管理措施,有利于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缓解患者的经济压力.

    作者:刘仕彪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ARIMA预测模型在医院统计预测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ARIMA预测模型在医院统计预测中的应用.方法:应用ARIMA预测模型,对某中医医院出院人数进行统计.结果:出院人数预测方面,ARIMA预测模型绝对误差平均52.92,相对误差绝对值平均8.11%.结论:ARIMA预测模型对某中医医院出院人数发展变化规律的分析有较好的适应性和实用性,可以为医院今后工作的发展规划提供一定的依据.

    作者:余琴;陈岩;李崇瑞;阚飞;潘开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对于阑尾炎患者在其围手术期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阑尾炎需手术治疗的患者72例,随机平分为两组.试验组在围手术期采用护理干预,对照组在围手术期采用常规护理,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将组间数据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试验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8.3%),明显低于对照组(27.7%),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阑尾炎患者在其围手术期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较好,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有所下降.

    作者:邓秀琴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目的:炙甘草汤是《伤寒论》治疗心动悸的代表方.经过后世化裁,延续至今.现代广泛用于各种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其中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显著.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心律失常成为高发病,严重威胁患者健康.本文就室性心律失常病因病机及相关研究讨论炙甘草汤的作用机制及临床价值.

    作者:王书秀;李雪苓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小儿临床护理评估的特点与技巧

    护理评估是护理程序的基础,能为护理活动提供可靠依据.小儿护理评估的难度大于成人,在对小儿进行护理评估时,应了解小儿护理评估的特点,运用多方面知识,获得全面、正确的主观、客观资料,为制定护理方案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李会芹 刊期: 2017年第11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