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虎
目的:研究对于阑尾炎患者在其围手术期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阑尾炎需手术治疗的患者72例,随机平分为两组.试验组在围手术期采用护理干预,对照组在围手术期采用常规护理,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将组间数据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试验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8.3%),明显低于对照组(27.7%),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阑尾炎患者在其围手术期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较好,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有所下降.
作者:邓秀琴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不同CT征象及其联合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价值.方法:从甲状腺乳头状癌CT表现中选出136例197枚PCT,并选取同期164例215枚结节性甲状腺肿CT征象.结果:单个CT征象中,咬饼征的特异性、敏感度高;两项CT征象中,咬饼征联合不规则结节形态诊断价值高;随着联合征象增多,其诊断敏感度可下降而特异性却逐渐升高.结论:多个征象联合运用可明显提升诊断的特异度,疾病诊断价值高,可降低误诊概率.
作者:张维锋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农村老年体检者中医体质学调查情况及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收治农村老年体检者3000例,采用自拟问卷调查表对患者高血压中医体质学分布进行调查.结果:高血压患者舒张压、收缩压水平高于非高血压患者(P<0.05);高血压患者与非高血压患者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血虚质、气郁质、特禀质及瘀血质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农村老年体检者中多数患者为气虚及阳虚体质,应该根据患者所处的生活环境、饮食等进行干预.
作者:黄均毅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保守法与手术法治疗老年性髋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老年性髋部骨折患者86例,分为保守组和手术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组治疗有效率93.02%,明显高于保守组的62.79%(P<0.05).结论:手术治疗老年性髋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陈长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微信提醒结合电话教育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达标率的影响.方法:收治高脂血症患者98例,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两组均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采用门诊手册医嘱指导患者用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微信提醒结合电话教育的方式指导患者用药与日常生活.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脂各项水平、hs-CRP与IL-6水平控制更为明显(P<0.05);观察期内,观察组血脂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高脂血症患者的治疗中开展微信提醒结合电话教育,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血脂水平与血脂达标率.
作者:杨聪慧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百令胶囊与替米沙坦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糖尿病肾病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替米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百令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肌酐(SCr)值、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C反应蛋白(CRP)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百令胶囊与替米沙坦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雷光艳;郑兰;颜晓勇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匹伐他汀治疗高龄老年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治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老年患者51例,分成A、B两组,分别给予匹伐他汀、阿伐他汀治疗.结果:两组病患治疗后的TC、LDL-C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匹伐他汀治疗高龄老年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安全、有效.
作者:於宏;马岩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肛肠外科术后排尿排便的改善效果.方法:收治肛肠外科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早期护理干预),各50例.分析两组患者的排尿困难和排便困难发生率,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排尿困难和排便困难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率98.0%,高于对照组的82.0%(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在肛肠外科手术前不仅能有效促进术后排尿和排便,同时对维持良好的医患关系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张凤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索前列醇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治产后出血患者80例,对照组给予缩宫素止血法,试验组采用米索前列醇止血.结果:试验组应用效果与治疗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治疗产后出血能够减少出血量,缩减出血时间.
作者:刘双健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农村老年人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对农村老年人进行为期1年的社区护理干预,收集干预前后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社区护理干预后老年人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的行为、遵医行为、满意度均有所提高.结论:通过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可帮助老年人提高健康知识知晓率,建立健康行为,加强遵医行为,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银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陈林 刊期: 2017年第11期
时代和社会都在不断地发展,新的财务制度也进行了新的修订,这对于医疗行业来讲成为一种全新的保障,也是一种全新的规范.很多医院都对财务管理进行了创新和改革,让医院的运作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并且有了多个方面的调节.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新财务会计制度的医院财务管理进行分析和研究.
作者:潘宏霞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困难气道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插管中的麻醉效果.方法:收治行纤维支气管镜插管的困难气道患者94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瑞芬太尼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右美托咪定麻醉.结果:观察组在T1~T3时H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Ramsay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需要行纤维支气管镜插管的困难气道患者可予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可起到有效的镇静作用,且不影响患者的生命体征.
作者:向元军;李军祥;阳旭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康复的意义及应用效果.方法:收治产妇11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产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产后盆底康复.结果:观察组产妇盆底压力级别、阴道肌力、肌纤维疲劳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盆底肌收缩和静息压力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产后盆底康复的意义及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盆底肌收缩和静息压力,改善阴道肌力,减轻肌纤维疲劳.
作者:冯志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根本原因(根因)分析法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管理.方法: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类、排序,对发生频率高和结果严重的护理不良事件运用根因分析法进行改进.结果:运用根因分析法改进后的同类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患者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结论:合理运用根因分析法,能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作者:王丽容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防治中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非营养性吸吮的效果及价值.方法:收治早产儿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酪酸梭菌组、酪酸梭菌联合非营养性吸吮组,各30例.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治疗耐受明显高于对照组、酪酸梭菌组(P<0.05);联合组住院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全胃肠道喂养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防治中,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效果理想.
作者:余建娥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产科护理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收集100例孕妇资料,对其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产妇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医院因素、对护理人员的管理因素、产妇的个人因素等.结论:在产科对于产妇的护理过程中,明显存在一些不安全的因素,医院应该加强对护理人员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设置比较完善的紧急预案与问题对策,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宋雪露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综合性干预措施对社区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效果.方法:收治高尿酸血症患者92例,综合干预组69例施行综合性干预,常规组23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结果:干预后,综合干预组尿酸水平、血脂、生活质量评分较常规组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实施综合性干预措施更利于改善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血尿酸和血脂及生活质量.
作者:吕宇晓;王桂学;袁志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对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收治抑郁症患者9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优质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优质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护理后服药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优质组服药依从率97.92%,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优质组护理满意度97.92%,高于对照组的72.92%(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对抑郁症患者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可提高服药依从性,且护理满意度高.
作者:吴春香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小儿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收治川崎病患儿86例,依照疾病类型分为典型组与不典型组各43例.结果:不典型组发热时间明显长于典型组,冠状动脉损害与白细胞数升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典型组,淋巴结肿大发生率又低于典型组(P<0.05).结论:在诊断小儿不典型川崎病的过程中,应积极结合相应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彩超检查等方式以提升诊断准确率,在治疗过程中采用丙种球蛋白可发挥良好的治疗效用,及早控制冠状动脉病变.
作者:李淑群 刊期: 201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