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锋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常见误诊原因.方法:收治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75例,回顾其超声征象以分析误诊原因.结果:两组在声晕、微钙化、病灶边界上差距大(P<0.05).结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误诊原因与病灶大小有关,大径0.5~1.0 cm的误诊与无钙化、有声晕等良性结节的声像特征有关;而大径≤0.5 cm与多发结节、纵横比<1的特征有关.
作者:黄沿;时彩红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研究联用步长稳心颗粒与倍他乐克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收治心律失常患者86例,将患者随机划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44例,研究组主要是联用步长稳心颗粒和倍他乐克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倍他乐克进行治疗,详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5.23%,对照组总有效率77.27%,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头晕1例,食欲下降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4.76%;对照组中,轻度头晕4例,同时有2例出现轻度疲劳现象,3例血压下降,不良反应率20.45%;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步长稳心颗粒联用倍他乐克治疗心律失常患者具有显著的效果,可减少不良反应.
作者:郑桂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危重症老年患者压疮发生的预防性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收治危重症老年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采用预防性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危重症老年患者采用预防性护理措施可以降低压疮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东彦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原因与状况.方法:收集164例血源性职业暴露工作人员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医生和护士的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偏低,护工发生率相对较高;医生与护士的暴露环节主要为注射与缝合,护工为医疗垃圾回收过程;暴露病原种类为乙型肝炎病毒.结论:医务工作者职业风险性较高,而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患者稳定性较差,故而必须要加强相关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防控措施.
作者:邓国兰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根本原因(根因)分析法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管理.方法: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类、排序,对发生频率高和结果严重的护理不良事件运用根因分析法进行改进.结果:运用根因分析法改进后的同类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患者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结论:合理运用根因分析法,能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作者:王丽容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综合性干预措施对社区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效果.方法:收治高尿酸血症患者92例,综合干预组69例施行综合性干预,常规组23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结果:干预后,综合干预组尿酸水平、血脂、生活质量评分较常规组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实施综合性干预措施更利于改善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血尿酸和血脂及生活质量.
作者:吕宇晓;王桂学;袁志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炙甘草汤是《伤寒论》治疗心动悸的代表方.经过后世化裁,延续至今.现代广泛用于各种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其中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显著.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心律失常成为高发病,严重威胁患者健康.本文就室性心律失常病因病机及相关研究讨论炙甘草汤的作用机制及临床价值.
作者:王书秀;李雪苓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救治疗措施.方法:4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作为观察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有机磷农药中毒急救预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与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的阿托品化时间、意识转清时间、全血胆碱酯酶活性≥70%时间以及抢救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急救满意度以及满意度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机磷农药中毒急救预案在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中,能够有效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急救成功率.
作者:郑祖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策略,为社区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方法:从社区医院抽取门诊处方31966张,统计抗菌药物的药品名称、种类、用量、用药频次、销售数量、销售金额等数据.结果: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22.31%,以口服为主.结论:本社区医院门诊在抗菌药物剂型的选择、给药途径方面基本合理,但对应用指征、联合用药指征等掌握不够,存在滥用现象.
作者:侯秀彬;陈龙飞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人工泪液与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衍生物眼液治疗翼状胬肉术后干眼的疗效.方法:收治翼状胬肉术后干眼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科学组,常规组采用人工泪液治疗,科学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衍生物眼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科学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人工泪液与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衍生物眼液治疗翼状胬肉术后干眼的疗效显著.
作者:曹金英;盛道荣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索前列醇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治产后出血患者80例,对照组给予缩宫素止血法,试验组采用米索前列醇止血.结果:试验组应用效果与治疗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治疗产后出血能够减少出血量,缩减出血时间.
作者:刘双健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肾结石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收治肾结石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普通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疼痛评分、康复时间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优质护理能提高肾结石手术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陆伟玲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健康宣教对门诊肋骨骨折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起居活动、咳痰、饮食、用药等方面的健康宣教.结果:健康宣教能使患者减少对疾病的恐惧感,掌握疾病护理知识和方法,减轻患者痛苦,促进了患者的康复.结论:通过健康宣教充分调动了患者及家属的主观能动性,有效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作者:谭秀萍;朱梅;张娱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百令胶囊与替米沙坦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糖尿病肾病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替米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百令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肌酐(SCr)值、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C反应蛋白(CRP)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百令胶囊与替米沙坦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雷光艳;郑兰;颜晓勇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低频长时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后患者的血压波动、抽搐、心衰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收治慢性肾衰竭患者30例,对患者的SRI、Kt/V、nPCR、TACurea、干体重以及动脉血压、抽搐发生率、E/A值、LVEF值等进行检测.结果:乙阶段和甲阶段的治疗效果近似,且并发症发生率相差无几.结论:可以在符合条件的地区进行低频长时疗法.
作者:周万洪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ARIMA预测模型在医院统计预测中的应用.方法:应用ARIMA预测模型,对某中医医院出院人数进行统计.结果:出院人数预测方面,ARIMA预测模型绝对误差平均52.92,相对误差绝对值平均8.11%.结论:ARIMA预测模型对某中医医院出院人数发展变化规律的分析有较好的适应性和实用性,可以为医院今后工作的发展规划提供一定的依据.
作者:余琴;陈岩;李崇瑞;阚飞;潘开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防治中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非营养性吸吮的效果及价值.方法:收治早产儿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酪酸梭菌组、酪酸梭菌联合非营养性吸吮组,各30例.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治疗耐受明显高于对照组、酪酸梭菌组(P<0.05);联合组住院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全胃肠道喂养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防治中,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效果理想.
作者:余建娥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在骨肉瘤新辅助化疗后预防白细胞减少的有效性.方法:A组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B组使用PEG-rhG-CSF治疗,对比给药间期的差异.结果:B组白细胞恢复正常天数明显小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在骨肉瘤新辅助化疗后,使白细胞恢复正常的时间较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短.
作者:吴林波;艾克拜尔·尤努斯;陈江涛;麦麦提艾力·阿不力克木;姜大为;龙志成;宋兴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康复的意义及应用效果.方法:收治产妇11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产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产后盆底康复.结果:观察组产妇盆底压力级别、阴道肌力、肌纤维疲劳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盆底肌收缩和静息压力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产后盆底康复的意义及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盆底肌收缩和静息压力,改善阴道肌力,减轻肌纤维疲劳.
作者:冯志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深入分析和探究左氧氟沙星联合抗结核化疗对于复治涂阳肺结核的治疗结果,然后探讨其实际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70例,然后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A组35例和B组35例,对A组的患者进行化疗,B组在A组的基础上给予左氧氟沙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显效15例,好转9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68.57%;B组患者显效21例,好转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8.57%;B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P<0.05).A组患者进行治疗后出现恶心呕吐症状的患者4例,出现失眠症状的患者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20.00%;B组恶心呕吐症状1例,失眠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5.17%,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在复治涂阳肺结核的治疗方面,左氧氟沙星联合抗结核化疗的应用效果良好,通过左氧氟沙星联合抗结核化疗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同时在大程度上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张学忠;李霞;蒋晓艳 刊期: 201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