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口源性口臭的检测方法

韩静;杨圣辉;王左敏

关键词:口臭, 挥发性硫化物, 现实生活, 治疗, 诊断, 问题, 困扰, 口腔, 检测, 方法
摘要:现实生活中,口臭是经常困扰人们的问题.它主要由口源性因素引起,口腔内挥发性硫化物是口臭的主要来源.明确的诊断,对于进一步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目前常用于检测口源性口臭的方法进行综述.
北京口腔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牙周袋内硫化物水平与牙周临床指数的关系

    目的 分析慢性牙周炎患者治疗前、后牙周袋内硫化物水平的变化及与牙周临床指数的关系.方法 对35名慢性牙周炎患者,分别在牙周基础治疗前、治疗后2、6周、3个月时进行硫化物的检测和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和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的检查.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前在PD≥ 4mm或BI≥ 2的位点,牙周袋内硫化物检出率和浓度明显高于PD< 4mm或BI<2的位点(P<0.05);治疗后,硫化物水平和PD、BI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3个月硫化物水平有上升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牙周袋内硫化物水平与牙周炎严重程度之间有相关关系.在深牙周袋、出血的位点硫化物水平增高,治疗后牙周袋内硫化物水平与探诊深度、出血指数变化一致.结论 牙周袋内硫化物水平的检测可反映牙周炎症的严重程度,并可作为判断牙周疗效的指标.

    作者:黄洁;孙正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中药大黄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局部应用中药大黄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同一口腔内病情相同牙齿的自身对照设计,基础治疗辅助局部应用中药大黄治疗慢性牙周炎病人40例,并以同一病人单纯基础治疗的另一侧牙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用药前后各阶段各项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 经统计学处理,实验组与对照组用药前(基线)各临床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后较基线时均有显著性改善(P<0.01),且实验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中药大黄可有效控制牙周炎引起的各项临床症状.

    作者:刘学伟;崔晓光;穆宏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乳磨牙为支抗前牵引矫治后上牙弓变化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以乳磨牙为支抗,上腭快速扩大联合前牵引矫治替牙早期严重骨性Ⅲ类错畸形的牙颌结构和上颌牙弓的变化.方法 选择替牙早期严重骨性Ⅲ类错畸形患儿10名,以乳磨牙为支抗,上腭快速扩大联合前牵引矫治6个月,治疗前(T1)治疗后(T2)进行X线头影测量和石膏模型牙弓测量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矫治结束时患儿侧貌明显改善,SNA增大2.70±0.97°,ANB角增大3.99±1.95°,Wits值增大3.21±1.00 mm,有统计学差异(P<0.001).牙弓宽度增加值从后向前逐渐减小,牙弓周长增加4.66+0.93mm,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以乳磨牙为支抗,上腭快速扩大联合前牵引矫治替牙早期严重骨性Ⅲ类错畸形后侧貌改善明显,上颌骨显著生长和前移,牙弓宽度及牙弓周长增加,能解除上牙弓小于5mm的轻中度拥挤.

    作者:叶金梅;王洪涛;邓利琴;翟佳羽;姜杰;邓细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口源性口臭的检测方法

    现实生活中,口臭是经常困扰人们的问题.它主要由口源性因素引起,口腔内挥发性硫化物是口臭的主要来源.明确的诊断,对于进一步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目前常用于检测口源性口臭的方法进行综述.

    作者:韩静;杨圣辉;王左敏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釉质龋牙髓损伤反应的观察

    目的 观察釉质龋阶段牙髓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并探讨牙髓损伤与龋损活动性的关系.方法 选用拔出的患釉质龋的第三磨牙22颗(其中急性龋12颗,慢性龋10颗),无龋第三磨牙10颗作为对照,脱钙、切片、常规染色.光镜下观察釉质龋损下牙髓的组织病理改变.用多功能图象分析仪测量此区内成牙本质细胞的浆核面积之比(简称浆核比)、数目及前期牙本质的面积,血管数目与横截面积,炎症细胞数目.结果 慢性的釉质龋未见明显的病理改变.急性釉质龋牙髓的病理变化有:前期牙本质变窄,成牙本质细胞排列紊乱,细胞体积缩小,胞核向前期牙本质区移位;少细胞层见少量成纤维细胞与炎症细胞侵入;多细胞层可见血管轻度扩张,成纤维细胞增殖.少量炎症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结论 釉质龋时牙髓可以出现成牙本质细胞的损伤性变化,而这种变化与龋损活动性相关.

    作者:方碧松;李玉晶;葛丽华;宿颖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牙周致病菌和致龋菌间生长关系的体外动态观察

    目的 研究6种代表性牙周致病菌和致龋菌在菌斑生物膜和悬浮液中的消长关系.方法 将双菌组(致龋菌+牙周致病菌)接种于改良恒化器中,连续培养1h、24h、48h和96h,然后取在羟基磷灰石表面形成的生物膜和悬浮液再进行细菌培养.结果 与血链球菌混合培养时,菌斑生物膜和悬浮液中牙周致病菌均增多,而血链球菌明显减少(P<0.05);具核梭杆菌与变形链球菌培养时,菌斑生物膜和悬浮液中具核梭杆菌明显增多,而变形链球菌减少(P<0.05).菌斑生物膜中致龋菌占优势,相应的悬浮液中牙周致病菌96h开始占优势.悬浮液中细菌量波动更明显.结论 2类致病菌在菌斑生物膜与相应的悬浮液中的生长是不一致的.2类致病菌之间相互作用也许是决定菌斑生物膜内部生态环境发展方向的主要因素.

    作者:王岷峰;李德懿;李宗林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聚合反应后热处理对树脂人工牙材料耐磨性能影响的研究

    目的 研究聚合反应后热处理即二次热处理对树脂人工牙材料密度、硬度和耐磨性的影响,为更好的使用和加工树脂人工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二次热处理前的试件分为BE(人工牙的釉质层),BD(人工牙的本质层)两组;热处理后试件分为BEh(人工牙的釉质层),BDh(人工牙的本质层)两组,每组均含有20个样本.在经过二次热处理前后,进行密度、硬度和磨耗量的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二次热处理后人工牙的密度和硬度均提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热处理后人工牙的磨耗量明显小于热处理前(P<0.01).结论 热处理能提高树脂人工牙的耐磨性.

    作者:刘亦然;曾剑玉;郑刚;张研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回吸有血率的临床研究

    在进行口腔局部麻醉的过程中,如发生血管内注射,易引起局麻药中毒等并发症,所以任何局麻操作均应常规回吸.虽然局麻回吸是常规操作,但由于确实存在的假阳性和假阴性[1],各种回吸结果及其相关的生理学解释有待进一步研究.在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时进行回吸,容易发生回血,而且血量有多有少.国外文献报道了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回吸有血的几率,但国内未见报道.本文的目的是调查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过程中回吸有血的发生率,观察不同的回吸现象,通过探讨相应的生理学解释并分析相关的并发症,使医生对整个回吸过程及不同的回吸结果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指导临床以降低局麻药血管内注射的风险.

    作者:杨军;张凤秋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玻璃纤维增强型复合树脂桩核修复基牙折断烤瓷牙效果观察

    在临床上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烤瓷牙基牙折断,常需要重新制作,这既需要较长时间,又增加病人经济负担.本研究采用玻璃纤维增强型复合树脂桩核即刻修复基牙折断的烤瓷冠,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苏继成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英国牙科学院研究生教育简介

    英国目前全国拥有16所牙科学院,11所位于英格兰,3所位于苏格兰,2所位于威尔士.这些牙学院除了提供牙科的本科生教育以外,大多数学院还提供牙科的研究生教育.

    作者:厉松;闫卓群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根管治疗与牙根应力分布改变及根折的关系

    根管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有效的方法.近的研究发现在根管治疗过程中,根管预备以及根管充填会使牙根部的应力分布状况改变,继而直接或间接导致根折.本文就根管治疗与牙根部应力分布改变及根折的关系做一综述.

    作者:马宏伟;王青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关节盘及盘后区超微结构变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 通过建立关节盘前移位实验动物模型的方法,研究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后关节盘及盘后区早期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 10只兔左侧关节经手术诱导为关节盘前移位模型,右侧为手术对照组;2只为正常对照组.术后24 小时、1周、2周、3周、4周,麻醉下活体各切取2只手术组实验动物同一部位的关节盘和关节盘后区组织,制成透射电镜标本观察.结果 关节盘组织中软骨样细胞逐渐增多,细胞周围的淡区逐渐变小并消失,胞浆中微丝增加,胶原纤维间排列紊乱数量减少,并见新生毛细血管及神经纤维,后软骨样细胞转化为纤维母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盘后区早期出现幼稚的软骨样细胞,有排列相对致密的胶原纤维,后转化成类似于关节盘样组织.结论 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后,关节盘失去纤维软骨盘的特性转化为纤维结缔组织;盘后区则由疏松的结缔组织变成纤维软骨盘样组织.

    作者:韩正学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牵引成骨修复牙槽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估牵引成骨术修复外伤或肿瘤切除术后牙槽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6例外伤或颌骨切除术后骨缺损患者,采用垂直牵引成骨术修复垂直向骨量,牵引成骨3~5个月后植入种植体.结果 牙槽骨高度得到有效恢复,种植体与颌骨形成骨愈合.结论 牵引成骨术是修复颌骨垂直骨缺损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马晓辉;谭包生;刘谊;张凯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非口腔医学生口腔科学双语教学的体会

    目前,我国医学英语教学正在逐步改进英语的教学模式,期望培养出以基础英语知识与技能为起点、科技英语与医学英语相结合的、有较高医学英语水平的复合型人才.现代医学发源于西方国家,而且目前世界上大部分(80%左右)的重要医学文献都是英语写作[1].因此,英语教学受到了我国医学教育界的广泛重视.2001年,我临床医学院开展了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口腔科学双语教学,旨在提高七年制医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学术交流和科研能力.本文总结了作者7年双语教学的经验和体会,期望为医学英语教学提供参考.

    作者:黄晓峰;张方明;郑玉;张皑峰;佟丹;周晓彤;海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上颌第一前磨牙三根管1例

    上颌第一前磨牙多为双根管,3根管少见.笔者在临床上遇到1例颊侧2个根管,腭侧1个根管的上颌第一前磨牙,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林;孙建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2005年北京市城、乡12岁人群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

    目的 了解北京市12岁年龄组城乡人群恒牙龋病、牙周健康及氟牙症状况,为北京市口腔卫生保健工作提供信息支持.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市12岁城乡常住人口792人,男女各半.按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口腔健康检查中牙列状况检查方法和标准,使用CPI探针检查全口恒牙牙冠龋病、牙周健康状况及氟牙症.数据采用SPSS11.5软件统计.结果 12岁组恒牙患龋率26.39%,龋均0.47;患龋率和龋均城、乡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城市男性低于女性;农村男、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牙龈出血检出率62.88%,人均2.77颗;牙石检出率58.59%,人均3.13颗.氟牙症患病率3.41%,社区氟牙症指数为0.10.结论 北京市12岁年龄组人群患龋率及龋均较低,但农村学生的龋齿充填率偏低;牙龈出血及牙石检出率城市学生均高于农村学生;氟牙症患病率和社区氟牙症指数属于正常范围.

    作者:朱旻;韩永成;张辉;侯玮;艺璇;吴丹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口腔癌与肿瘤干细胞研究进展

    肿瘤内极少数具有无限自我更新潜能并导致肿瘤发生的细胞被称为肿瘤干细胞.近年来肿瘤干细胞理论的建立为恶性肿瘤的发病及复发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切入点,肿瘤干细胞是恶性肿瘤发生和复发的根源.因此肿瘤干细胞的靶向治疗已成为目前恶性肿瘤的研究热点.近研究发现口腔癌中也存在具有干细胞特性的肿瘤细胞.本文就肿瘤干细胞及肿瘤干细胞与口腔癌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刘三霞;鲁大鹏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思维导图在口腔修复学网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课程以其强大的教学交互性、资源共享性、信息表征的多样性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我科自2003年起,承担并建立了图、文、声、像并茂的口腔修复学网络课程学习平台[1].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面对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时,经常被一些精彩的素材所吸引,往往抓不住学习的重点,学习效率低,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严重影响了网络课程的学习效果,学生对知识点的整体系统地把握能力仍有待提高.

    作者:田敏;贾骏;段嫄嫄;孙舒平;张少锋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冷热循环对牙本质粘结系统与牙釉质粘结强度的影响

    目的 评价冷热循环对牙本质粘结系统与牙釉质粘结强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人离体下颌第三磨牙20颗,使用600目砂纸打磨颊面釉质,分别使用全酸蚀粘结系统AdperTM Single Bond 2 (SB2)、两步法自酸蚀粘结系统Clearfil SE Bond (CSE)、一步法自酸蚀粘结系统Clearfil S3 Bond (CS3)和i Bond GI (IB)进行粘结.实验组冷热循环3000次后测定微拉伸粘结强度,对照组不做冷热循环处理直接测试.结果 实验组冷热循环后,各粘结系统粘结强度均有所下降,但与对照组相比,仅IB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中SB2和CSE的粘结强度相近,明显高于CS3和IB.结论 不同牙本质粘结系统与牙釉质的粘结强度存在差异.冷热循环3000次可导致一步法自酸蚀粘结系统IB与牙釉质粘结强度显著性下降.

    作者:宣玮;侯本祥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长、短型Ⅱ类牵引对Carrière Distalizer作用的有限元分析

    目的 利用有限元分析法,比较Carrière Distalizer矫治器作用下,长、短型Ⅱ类牵引对上颌组牙应力分布及位移的影响.方法 构建Carrière Distalizer矫治器作用模式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以下颌第一或第二磨牙作Ⅱ类牵引的起点,实施长、短型牵引.本研究设定加载力值为150克,分析上颌尖牙和磨牙应力分布及位移的差异.结果 两个位置的牵引效果总体趋势相同.尖牙的旋转移动和倾斜移动趋势强于磨牙,两个牵引起点的作用差异不显著.结论 在做Ⅱ类弹性牵引时,无论长牵引还是短牵引,都不会过多的影响牵引效果.

    作者:曾琳;胡飞;肖珲;兰泽栋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北京口腔医学杂志

北京口腔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卫生局

主办:首都医科大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北京口腔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