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琛珉;杨圣辉
毛母质瘤是发生在皮肤的良性肿瘤,头面颈部较多见.人们对它的认识来源于病例的不断积累,发病机制尚不太清楚.它好发于青少年,女性多见,扪诊常为一较硬结节,镜下可见影细胞是诊断的主要依据.此瘤有复发及癌变的可能.多发的毛母质瘤患者还提示可能患有家族性遗传病.手术切除瘤体及与其粘连的组织是治疗的有效手段.颌面外科医生应对此病加强认识以提高诊断正确率.
作者:李岩峰;胡敏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新桥医院口腔科从1985~2002年共收治的HNL16例的临床表现,检查和诊断,以及治疗和愈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通过淋巴结病理活检确诊,愈后良好,4例(25%)患者手术确诊后观察.结论:活检术在HNL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肾上腺皮质激素在治疗HNL方面疗效满意.
作者:张纲;张曦;谭颖徽;陈幸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方丝弓矫治技术的引进以及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和文化的持续快速发展,国内口腔正畸事业有了更为广泛的开展.但我国幅员广大,医疗卫生条件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口腔正畸治疗工作的开展情况,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城市的发达程度.基于这种考虑,我们对北京市海淀区部分中学生错(牙合)畸形患病情况,特别是矫治状况以及未进行矫治的原因等进行一次调查分析.
作者:续美如;杨忠;龚丽云;张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近年来,牙周疾病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大量研究表明牙周病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本文就近年来有关牙周病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可能的机制予以综述.
作者:刘洁;杨圣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残冠、残根是临床上常见的牙体大面积缺损,近年来随着根管治疗的发展和完善,及修复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残冠、残根的利用提供了条件.由于后牙承担咀嚼功能,对其的修复更为重要.我科自2000年1月至2002年9月采用2种修复方法对233颗后牙残冠、残根进行修复,并随访2年,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任桂芳;吴燕丽;李艳萍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通过研究螺旋藻对金黄地鼠口腔癌血管生成的影响,探讨螺旋藻对口腔癌的阻断作用机理,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91只金黄地鼠随机分为5组,阳性对照组及螺旋藻3个不同剂量的用药组,于地鼠左侧颊囊涂二甲基苯并蒽和12-O-四葵酰基-佛波-13-乙酸酯溶液,螺旋藻用药组在涂12-O-四葵酰基-佛波-13-乙酸酯的同时给予不同剂量(200mg/kg;400 mg/kg;800 mg/kg)的螺旋藻混悬液灌胃治疗,同时设阴性对照组.实验结束处死动物进行肿瘤血管生成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螺旋藻可显著降低地鼠口腔癌的血管密度,表明螺旋藻对血管生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没有影响.结论:通过抑制新生血管生成,螺旋藻可以阻断口腔癌前病变的进一步发展,但其抑制新生血管的机制需进一步探讨.
作者:关晓兵;孙海梅;孙正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壳聚糖是一种具有独特生物学活性的高分子化合物,对人体无毒副作用,为符合医学要求的生物性材料.壳聚糖可制成薄膜、凝胶,易于操作,有促进伤口愈合、引导骨形成等作用.作为来源方便的生物材料,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各学科的广泛重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专门介绍壳聚糖在口腔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抑菌、抗附着、引导骨再生、药物缓释载体、充填材料等内容.并综述了壳聚糖在牙周病、牙体牙髓病、龋病防治、颌面修复等方面的应用研究.
作者:尚佳健;杨圣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牙龈瘤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病之一,其治疗手段通常以手术切除为主,手术中为预防其复发通常将肿瘤所波及牙、牙槽骨、牙周膜及邻近骨组织一并去除,易形成局部组织缺损及咬合丧失,上述治疗使部分患者难以配合.作者于1997年1月至2003年3月用平阳霉素、地塞米松瘤体内注射治疗牙龈瘤23例经1~3年临床观察,未见复发,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镇荣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唾液分泌是维持口腔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腺泡上皮细胞内的Ca2+的浓度影响腺体唾液分泌.通过1,4,5-三磷酸肌醇(inositol 1,4,5-triphosphate,IP3)和其受体调控着细胞内Ca2+的信号的传递,同时瞬间受体电位蛋白可能起IP3受体的作用.转导瞬间受体蛋白基因重组腺病毒的动物,刺激唾液分泌比对照组明显增高.Ca2+内流的增加可以增加腺体唾液分泌.
作者:单兆臣;王松灵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小鼠下颌第一磨牙胚蕾状期:①牙间充质对牙胚上皮发生的控制作用;②原发釉结节对牙胚间充质的定义作用;③牙胚上皮细胞位置信息在牙齿发育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使用小鼠蕾状期下颌第一磨牙蕾状期牙胚,在体外利用胰蛋白酶解离后的牙间充质与混合牙胚上皮细胞进行了重组培养至14天.结果与结论:结果显示蕾状期牙胚上皮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在丧失了全部位置信息后牙胚上皮细胞仍能在牙胚间充质的诱导下完成成釉器的重建及一系列的组织发生.这表明胚间充质在原釉结节形成时对牙胚上皮组织学发生具有可能的控制作用,即在原釉结节形成前在牙胚间充质中可能已存在有牙齿发生所需的全部信息.而在成釉器的体外重建过程中,牙胚间充质则起到了支架的作用.
作者:胡冰;Hervé Lesot;王松灵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比较新石器时期人类与现代人类的第三磨牙牙体各项测量数据、及阻生情况的变化,找出规律.材料和方法:选单个第三磨牙80枚、颌骨标本235件,进行牙体解剖学测量,观察阻生特点,并与现代人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新石器时期人类第三磨牙的根长大于现代人类第三磨牙的根长;牙冠长度小于现代人类的第三磨牙;冠宽、颈宽、冠厚、颈厚指标两者相近;可发生近中、水平、低位、骨埋伏等多种阻生状态.结论:新石器时期人类第三磨牙根长大于现代人类的第三磨牙根长;牙冠长度小于现代人类的第三磨牙;并具有与现代人类一样的第三磨牙阻生特点.
作者:龚怡;杨圣辉;曾祖隆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米诺环素作为半合成四环素族药物在体外实验中被证明是抑制牙周病原菌有效的药物之一.本文主要讨论局部应用米诺环素治疗牙周炎.米诺环素局部释放系统有三种形式(薄膜型、微球型、软膏型),临床实验证明它们作为牙周炎机械治疗的辅助手段短期内对临床指标(探诊深度、附着丧失、出血指数)的改善有显著效果,长期临床效果的研究结果不一.另外米诺环素作为维护期、牙周手术治疗的辅助治疗,也有一定意义.本文还涉及一些对局部释放米诺环素药代动力学的研究.
作者:李蓬;张立;和璐;沙月琴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中老年人因过度磨耗导致磨牙(牙合)面牙本质暴露,引起敏感症状,妨碍咀嚼的病例很多,部分临床病人磨耗呈较深的凹坑状,(牙合)面敏感区在牙正中,侧向咬合时上下颌牙有一定的间隙,可采用充填法进行治疗,经观察1年,有较好疗效.
作者:费涛;章蕾;赵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对口腔溃疡的促愈合作用及其受体在溃疡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金黄地鼠125只随机分成3组,实验组采用EGF,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局部喷涂,以正常动物组作为基线对照.观察溃疡愈合天数、溃疡面积变化及局部组织EGFR的表达改变.结果:实验组EGF可有效促进溃疡愈合,创面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局部新生组织EGFR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至溃疡愈合时恢复至正常动物水平结论:EGF可通过刺激局部组织EGFR的表达从而促进口腔溃疡愈合.
作者:杨海玲;孙正;刘晓勇;王凤光;汪育苗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甲壳胺对口腔细菌硫化氢产物的影响,评价甲壳胺的抗口臭作用.方法:选择3种口腔主要产臭菌: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具核梭杆菌,分别接种于不含药物的液体培养基、含1%甲壳胺的液体培养基和含0.2%洗必泰溶液的液体培养基中,厌氧培养后,用硫化物测量仪分析3个菌种硫化氢代谢产物的变化.结果:3种细菌在不含药物的试管中有大量硫化氢生成,含1%甲壳胺的实验组和含0.2%洗必泰溶液的对照组试管中检测出硫化氢的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甲壳胺能有效抑制产臭菌异味产物--硫化氢,实验为甲壳胺抗口臭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作者:宋琛珉;杨圣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恒牙窝沟形态与窝沟龋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择119颗离体后牙为检测样本,以激光龋齿诊断仪确定检测位点,通过此位点切片磨片,并用显微放射照片确定是否有龋.按常规分类法确定窝沟的类型;体视显微镜摄取(牙合)面窝沟图片,按结构角分类法测定窝沟的结构角,分为沟(groove,结构角>25°)和隙(fissure,结构角≤25°)两类,并分析不同的窝沟形态与龋损发生的关系.结果:窝沟结构角的平均值为38.6°±16.1°,其中沟有93个(38个有龋,55个无龋),隙有26个(11个有龋,15个无龋);窝沟常规分类为五种类型,其中Ⅰ型53个(27个有龋,26个无龋)、V型36个(12个有龋,24个无龋)、U型18个(7个有龋,11个无龋)、IK型10个(2个有龋,8个无龋)、Y型2个(1个有龋,1个无龋).卡方检验显示在本研究中窝沟的形态与窝沟的龋易感性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恒磨牙窝沟是否好发龋病与其形态无明显关系.
作者:马宏;李玉晶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根管治疗术作为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主要治疗手段被日益广泛地重视和应用,但存在复诊次数多,疗程长的问题.许多学者尝试一次性根管治疗,以达到缩短疗程;但术后易出现炎症急性发作(postoperatire flareup),其治疗较困难.笔者对216颗急、慢性牙髓炎和慢性根尖周炎的患牙进行一次性超声根管治疗,并与常规根管治疗术相对照.报告如下:
作者:李作翔;马福凯;曹明彦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开发和研制国产无托槽隐形矫治系统,以终应用于口腔正畸临床,矫治各类常见的错(牙合)畸形.方法:自行开发和研制了先进的层析扫描技术,获得数字化正畸用牙颌模型的STL文件,研制了应用于无托槽隐形矫治系统的牙颌畸形计算机辅助诊断与矫正过程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应用程序软件,可对建立的数字化三维牙(牙合)模型进行三维旋转观察并进行各项牙齿、牙弓、基骨等项目的测量和分析,并自动输出模型的各项测量结果及诊断意见.应用本软件系统可实现可视化的三维矫正辅助过程,通过激光快速成型设备进行输出母模,并通过压膜成形器制作各个治疗阶段的系列透明隐形矫治器.结果:开发和研制了无托槽隐形矫正技术的硬件设备系统及相应的软件系统,并可实现三维可视化的错(牙合)畸形矫治模拟过程,并制作出每个矫正阶段的系列透明隐形矫治器,该矫治器具有无托槽、美观、舒适、可随时摘戴、高效、卫生及患者复诊次数少等特点.结论:首次开发和研制了国产正畸无托槽隐形矫治系统,填补了我国在这方面的空白,是当今先进三维数字化技术在口腔正畸诊断与治疗中应用的新成果.
作者:白玉兴;周洁珉;王邦康;祁鹏;高洪涛;颜永年;张剑;邓燕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锶离子对α-磷酸钙骨水门汀进行改性后的性能变化.方法:在α-磷酸钙骨水门汀粉末中加入碳酸锶对该系统进行改性,使用x线衍射、原子能谱进行Sr2+的变化分析,考察固化体的凝固时间、压缩强度、溶解率以及锶离子在固化过程中的变化.结果:骨水门汀的凝固时间满足临床操作的要求,在37℃、PBS液中浸泡5天后高压缩强度达28.7MPa,溶解率增大,提高了表面生物反应性.结论:用锶离子对α-磷酸钙骨水门汀系统改性后可改善其体外降解性能,压缩强度有所提高.
作者:郭永锦;张敏;陈治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oral ulcer,ROU)是口腔粘膜病中常见的溃疡类疾病,病因复杂,多与免疫、遗传、系统性疾病、感染、环境(心理、生活工作、社会环境等)[1]等因素有关.治疗方法较多,但多不甚理想.临床多用局部治疗结合全身治疗,延长间歇期,缩短发作期.中药治疗ROU,多从清胃泻火、通腑入手辩证施治.作者用六味地黄丸对症治疗,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作者:谢晖 刊期: 200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