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默予;王邦康;袁玉姝;曹文
牙列缺失患者,行总义齿修复后,一旦适应、习惯,成为生活所必需.对于设计合理,制作精良的总义齿,尤为珍爱.病人常需按照原样再做一副,有的病人则在第一次总义齿修复时,要求做2副,以便备用.
作者:罗晓德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国内对个别前牙腭向错位采用龈成形术复合烤瓷冠修复的报道甚少.作者于1998-2001年对个别前牙腭向错位同时伴牙龈形态及附丽异常的41例64颗上前牙,采用手术龈成形术复合烤瓷冠修复.在修复治疗前用手术龈成形术完成牙龈外形的修整,再行复合烤瓷冠修复,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汪厚希;刘居智;张庆鸿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上前牙缺失在临床上较常见,传统的前牙可摘局部义齿设计需以双尖牙为基牙,以钢丝做间隙卡环作直接固位体和塑料基托修复.间隙卡环常影响美观,塑料基托厚、范围大、冷热传导性能又差且常易折断.
作者:钱江;董剑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评价尼龙丝加复合树脂牙周夹板和超强玻璃纤维加流动树脂牙周夹板在前牙松牙固定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完成两种牙周夹板治疗后,观察即刻效果和1-3年的随访结果.结果:超强玻璃纤维牙周夹板在即刻临床效果中的舒适度、满意度和随访结果均高于尼龙丝加复合树脂牙周夹板(P<0.05).结论:两种牙周夹板均可有效的保存松动患牙,超强玻璃纤维牙周夹板组在美观、舒适和近期临床观察均优于尼龙丝加复合树脂牙周夹板组.
作者:张翼;傅志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磨牙冠部折裂导致牙冠缺损,给常规充填治疗带来困难,我们采用自攻螺纹钉、桩钉结合充填材料,再行全冠修复治疗,保存了患牙,疗效满意.
作者:杨红雯;王燕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开发下颌运动教学辅助系统,利于口腔生理教学.方法:利用计算机图形学技术,建立一个下颌骨三维数据模型,从三维六自由度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MT-1602(德国Hansen公司)获得下颌运动轨迹原始数据,根据刚体运动规律,Microsoft Visual C++软件编程.结果:该系统能根据实测的运动轨迹真实显示下颌运动,轨迹和模型运动随意切换显示,并且此三维下颌模型能被任意旋转,从任何需要的角度来观察下颌运动.结论:该系统对下颌运动教学有较大意义.
作者:侯振刚;冯海兰;聂志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纤维增强高分子复合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材料,具有低密度、高强度、高模量以及耐腐蚀的优点.本文主要介绍它的基础研究现状,包括机械性能、界面情况、尺寸稳定性与吸水率、细菌的吸附四个方面.
作者:王国庆;程祥荣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利用弹性义齿联合牙周夹板,解决牙周病患者的义齿固位及保留轻度牙周损坏的余留牙.方法:通过延长弹性义齿基托的长度和宽度(向(牙合)面延伸),形成牙周夹板.结果:通过49例实践,成功47例,占95.91%.结论:弹性义齿联合牙周夹板,在牙周病患者义齿修复中,能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
作者:侯燕宁;查伯涛;许金菊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比较后牙成品螺纹桩核与铸造桩核的临床应用比较.方法:通过5年的使用观察,比较成品螺纹桩核与铸造桩核固位力和核的强度.结果:成品螺纹桩核与铸造桩核固位和核的强度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成品螺纹桩+树脂核是一种简便易行,效果良好的的临床修复方法.
作者:陈小冬;姜惠芳;于德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我科自1996年11月-2001年11月对420例465颗牙体严重缺损患牙,采用直接法,快速制作桩核蜡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克礼;李华;马妍;王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实施磨牙金属全冠的三维重建.取得全冠的数字模型,以便于用快速成型的方法制作磨牙金属全冠.方法:应用台湾区CNC镭射扫描系统,将金属全冠的蜡型进行扫描,在计算机中形成全冠的三维图像.应用逆向工程软件形成全冠的数字模型.结果:得到了全冠的三维重建数字模型,其文件为STL格式.结论:重建方法可行,所得数字模型可用于全冠的计算机辅助制作.
作者:金树人;姚月玲;高勃;王忠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随着根管治疗技术的提高及冠制作技术的进步,全冠修复在折裂磨牙的保存中日益受到重视[1,2].我科自1996年3月至1999年3月收治了76例79颗折裂磨牙,在根管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全冠修复,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钟爱喜;潘小波;彭利辉;黄燕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无牙颌特殊类型骨畸突的牙槽骨整形术的新方法.方法:作者把无牙颌牙槽骨畸突分为散在型和分区型,并对43例分区型病例行局部植骨消除倒凹法牙槽骨整形术,方法采用局部自体骨滑动消除倒凹、局部自体骨颗粒或羟基磷灰石(HA)颗粒,人工骨充填植骨消除倒凹.结果:43例中有41例(93.5%)植骨愈合良好,牙槽嵴形态改善.结论:该法较好地利用了局部牙槽骨资源,方法切实可行,是牙槽骨整形术的新思路.
作者:武淳秋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临床上常见上颌侧切牙因各种原因发生牙冠折断,当牙根条件不足以用桩核修复时,过去用得较多的方法,是将侧切牙牙根拔除后,利用尖牙作单端固定桥修复.
作者:常杰;巢永烈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咬合创伤时犬三叉神经节(TG)中神经生长因子受体TrkA mRNA及前速激肽原-A(PPTA)mRNA的表达变化,探讨咬合创伤导致口面痛的可能机制.方法:将高出咬合面1.5 mm的镍铬合金嵌体粘固于10只杂种犬右侧上颌第一、二磨牙咬合面的一类嵌体洞形内,造成对(牙合)牙的创伤.粘固嵌体后3、7、14、30、60天时取双侧TG.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_PCR)检测TG中TrkA及PPTA mRNA的表达变化并与无咬合创伤的对照组作比较.结果:(1)创伤后3-60天内创伤侧TG的TrkA和PPTA mRNA表达水平比对侧明显上调.(2)创伤侧TrkA mRNA的表达量在3-60天内均高于对照组,7-30天内维持较高水平.(3)3-30天内PPTA mRN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3-14天达到高,60天组与对照无差异.结论:咬合创伤能导致TG内TrkA mRNA及PPTA mRNA表达水平的上调.TrkA和PPTA可能参与了咬合创伤所导致的口面痛.
作者:董研;刘洪臣;武胜昔;王新木;魏建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评价2种冠外精密附着体义齿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键槽缓压式(ASC-52)附着体13副,按扣式Revax system附着体10副,分别修复14例牙列缺损患者.其中肯氏Ⅰ类缺损3例,肯氏Ⅱ类缺损6例,肯氏Ⅲ类缺损5例.对临床修复效果进行分析,并与同期进行的、同类别缺损的RPD对照.结果:经6个月-5年观察,85%以上患者认为附着体义齿美观、舒适、稳固、易适应、咀嚼有力.对74颗基牙复查结果显示,基牙无叩痛、松动,无根尖周病变及牙槽骨吸收,其中16颗基牙有龈缘充血水肿现象,附着体上少量牙石沉积;对照组56颗基牙中24颗(42.86%)有龈缘充血水肿,其中12颗(21.42%)甚至有颈部继发龋发生.所有修复患者咀嚼效能测定:PAD组6个月后的咀嚼效能可达同龄正常牙列者的82.40%,5年后达正常牙列者的93.30%;RPD组6个月后达53.90%,5年后达71.90%,P<0.05.结论:冠外精密附着体义齿能达到良好的修复效果.
作者:张庆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比较评价经离子交换法处理陶瓷材料前后,其挠曲强度和硬度的改变情况.方法:以VitaVMK68体瓷粉制作40个试件,随机分成数目相等的两组,对其中一组进行离子交换法处理,另一组则设为对照组.分别以应力分析仪和显微硬度仪测试两组试件的挠曲强度和硬度值.结果:①离子交换组的挠曲强度值为31.52Mpa,对照组为20.31Mpa.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并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离子交换组的维氏硬度为9.93Gpa,对照组为6.81Gpa.前者亦明显高于后者并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陶瓷材料的离子交换法处理可以明显地增强提高其机械性能.
作者:张宁宁;王庆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热处理过程对玻璃陶瓷断裂韧性的影响.方法:按不同晶化温度条件分组,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鉴定晶相,计算结晶率,同时采用显微压痕法测量相应条件下材料的显微硬度(HV)及断裂韧性(KIC).结果:该材料的主晶相为四硅酸氟云母晶体,在830℃-950℃的晶化温度范围内,随晶化温度升高,结晶率呈上升趋势,HV和KIC也不断增大,且与结晶率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结论:玻璃陶瓷的结晶过程是影响其断裂韧性的重要因素.
作者:孙俊;陈新民;廖运茂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初步了解在仿生溶液中,纯钛表面沉积羟基磷灰石涂层的技术路线.方法:商业纯钛片经抛光、喷砂、清洗、酸碱腐蚀氧化及加热等预处理后,先后置于37℃的仿生液及1.5倍仿生液中16天.结果:酸碱处理后钛片表面呈现均匀多孔的网状结构,热处理后网状结构更致密,置仿生溶液中16天后,在钛片表面呈现结晶物,X射线衍射分析证明其为羟基磷灰石.结论:预处理后可在纯钛表面形成多孔网状结构的氧化膜,经仿生液处理后在氧化膜表面沉积了羟基磷灰石涂层.
作者:张春燕;程祥荣;蒋滔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随着铸造根管桩的应用,很多过去不能保留的残根、残冠,经完善的根管治疗后,可以用作基牙来进行固定桥修复.4年来,我科采用这种形式作固定桥修复97个,以下就是我的几点体会.
作者:王若竹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