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牙体严重缺损直接法快速制作桩核蜡型的体会

刘克礼;李华;马妍;王瑜

关键词:牙体缺损, 桩核, 蜡型
摘要:我科自1996年11月-2001年11月对420例465颗牙体严重缺损患牙,采用直接法,快速制作桩核蜡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相关文献
  • 局部植骨消除倒凹法牙槽骨整形术

    目的:探讨无牙颌特殊类型骨畸突的牙槽骨整形术的新方法.方法:作者把无牙颌牙槽骨畸突分为散在型和分区型,并对43例分区型病例行局部植骨消除倒凹法牙槽骨整形术,方法采用局部自体骨滑动消除倒凹、局部自体骨颗粒或羟基磷灰石(HA)颗粒,人工骨充填植骨消除倒凹.结果:43例中有41例(93.5%)植骨愈合良好,牙槽嵴形态改善.结论:该法较好地利用了局部牙槽骨资源,方法切实可行,是牙槽骨整形术的新思路.

    作者:武淳秋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采用仿生溶液法在纯钛表面制备羟基磷灰石涂层的研究

    目的:初步了解在仿生溶液中,纯钛表面沉积羟基磷灰石涂层的技术路线.方法:商业纯钛片经抛光、喷砂、清洗、酸碱腐蚀氧化及加热等预处理后,先后置于37℃的仿生液及1.5倍仿生液中16天.结果:酸碱处理后钛片表面呈现均匀多孔的网状结构,热处理后网状结构更致密,置仿生溶液中16天后,在钛片表面呈现结晶物,X射线衍射分析证明其为羟基磷灰石.结论:预处理后可在纯钛表面形成多孔网状结构的氧化膜,经仿生液处理后在氧化膜表面沉积了羟基磷灰石涂层.

    作者:张春燕;程祥荣;蒋滔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晶化热处理对牙用玻璃陶瓷断裂韧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热处理过程对玻璃陶瓷断裂韧性的影响.方法:按不同晶化温度条件分组,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鉴定晶相,计算结晶率,同时采用显微压痕法测量相应条件下材料的显微硬度(HV)及断裂韧性(KIC).结果:该材料的主晶相为四硅酸氟云母晶体,在830℃-950℃的晶化温度范围内,随晶化温度升高,结晶率呈上升趋势,HV和KIC也不断增大,且与结晶率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结论:玻璃陶瓷的结晶过程是影响其断裂韧性的重要因素.

    作者:孙俊;陈新民;廖运茂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后牙成品螺纹桩核与铸造桩核临床应用比较

    目的:比较后牙成品螺纹桩核与铸造桩核的临床应用比较.方法:通过5年的使用观察,比较成品螺纹桩核与铸造桩核固位力和核的强度.结果:成品螺纹桩核与铸造桩核固位和核的强度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成品螺纹桩+树脂核是一种简便易行,效果良好的的临床修复方法.

    作者:陈小冬;姜惠芳;于德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磨牙牙冠缺损的修复治疗

    磨牙冠部折裂导致牙冠缺损,给常规充填治疗带来困难,我们采用自攻螺纹钉、桩钉结合充填材料,再行全冠修复治疗,保存了患牙,疗效满意.

    作者:杨红雯;王燕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SY-1及MDX4-4210硅橡胶吸水率溶解率撕裂强度的对比测定

    目的:对比SY-1和MDX4-4210硅橡胶的吸水率、溶解率、撕裂强度性能.方法:在相同条件下对两种硅橡胶材料进行吸水率、溶解率及撕裂强度测定,对其进行t检验分析.结果:SY-1硅橡胶吸水率、溶解率性能差于MDX4-4210硅橡胶,撕裂强度优于MDX4-4210硅橡胶.结论:SY-1硅橡胶的撕裂强度符合作为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赝复材料要求;作为与液体有密切接触的赝复材料时,其吸水率、溶解率性能尚须进一步改进.

    作者:邵龙泉;赵铱民;赵信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陶瓷全冠的现状与展望

    本文对陶瓷全冠(porcelain jacket crown,PJC)的分类、其代表产品、制作工艺及其优缺点等进行详述,并对陶瓷全冠目前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陶建祥;何福明;刘丽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离子交换法处理对陶瓷挠曲强度和硬度的影响

    目的:比较评价经离子交换法处理陶瓷材料前后,其挠曲强度和硬度的改变情况.方法:以VitaVMK68体瓷粉制作40个试件,随机分成数目相等的两组,对其中一组进行离子交换法处理,另一组则设为对照组.分别以应力分析仪和显微硬度仪测试两组试件的挠曲强度和硬度值.结果:①离子交换组的挠曲强度值为31.52Mpa,对照组为20.31Mpa.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并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离子交换组的维氏硬度为9.93Gpa,对照组为6.81Gpa.前者亦明显高于后者并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陶瓷材料的离子交换法处理可以明显地增强提高其机械性能.

    作者:张宁宁;王庆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以残根残冠为基牙作固定桥修复的临床体会

    随着铸造根管桩的应用,很多过去不能保留的残根、残冠,经完善的根管治疗后,可以用作基牙来进行固定桥修复.4年来,我科采用这种形式作固定桥修复97个,以下就是我的几点体会.

    作者:王若竹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连续嵌体固定夹板治疗后牙牙周病

    对牙周病患者的修复治疗,通常采用联冠固定夹板,结扎丝树脂固定夹板,铸造或弯制卡环可摘牙周夹板来固定松动牙,以达到治疗牙周病和恢复咀嚼功能的目的.而用连续嵌体来固定松动牙,治疗牙周病,还未见有报道.

    作者:刘洋;费涛;王奕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牙体严重缺损直接法快速制作桩核蜡型的体会

    我科自1996年11月-2001年11月对420例465颗牙体严重缺损患牙,采用直接法,快速制作桩核蜡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克礼;李华;马妍;王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口腔下颌运动教学辅助系统的开发

    目的:开发下颌运动教学辅助系统,利于口腔生理教学.方法:利用计算机图形学技术,建立一个下颌骨三维数据模型,从三维六自由度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MT-1602(德国Hansen公司)获得下颌运动轨迹原始数据,根据刚体运动规律,Microsoft Visual C++软件编程.结果:该系统能根据实测的运动轨迹真实显示下颌运动,轨迹和模型运动随意切换显示,并且此三维下颌模型能被任意旋转,从任何需要的角度来观察下颌运动.结论:该系统对下颌运动教学有较大意义.

    作者:侯振刚;冯海兰;聂志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Rieger综合征-附1例家系病例报告

    目的:分析1例Rieger综合征的典型家系病例,对临床医师认识和诊断这一与口腔发育异常密切相关的罕见遗传病提供线索和信息.方法:对1例Rieger综合征患者进行家系调查,对家系成员进行临床检查、修复治疗和表型分析.结果:临床诊断1例Rieger综合征病例家系,显示常染色体显性的遗传方式,该综合征可导致严重的上颌骨发育不足和多数恒牙先天缺失.结论:Rieger综合征是导致先天牙齿缺失的重要遗传性疾病之一,由于修复治疗的需要,可能对口腔医师在这一疾病的发现和诊断中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张晓霞;冯海兰;霍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口腔味觉在脑功能区代谢变化的初步分析

    目的:探讨静态时味觉在脑功能区的葡萄糖代谢的变化.材料与方法:应用PET对1例全身及口腔解剖正常者在安静状态和含糖50分钟后分别进行检查.观察含糖50分钟时味觉的脑相应功能区的葡萄糖代谢的改变.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经图像处理分析,含糖和正常静止时对比,在大脑直回、扣带回后部和额顶部相当于中央前回内侧有较明显的代谢集中亮点.结论:通过处理的PET影像观察甜味觉在脑部的葡萄糖代谢的增强,说明味觉与大脑多部位功能活动有关.

    作者:刘洪臣;陈英茂;王东胜;田嘉禾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蜡型包埋方法的改进及三种方法比较

    目的:观察比较3种不同蜡型包埋方法的效果.方法:104件义齿采取涂挂法进行包埋,101件采取淋雨法包埋,153件采取改进(方法)方法包埋,分别计算3种方法不粘瘤子比率.结果:不粘瘤子比率分别为54.81%、53.47%、99.34%.结论:采用改进方法进行包埋效果佳.

    作者:宋旭霞;侯康林;金悦;胡凯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TrkA及PPTA mRNA在咬合创伤犬三叉神经节内的表达变化

    目的:观察咬合创伤时犬三叉神经节(TG)中神经生长因子受体TrkA mRNA及前速激肽原-A(PPTA)mRNA的表达变化,探讨咬合创伤导致口面痛的可能机制.方法:将高出咬合面1.5 mm的镍铬合金嵌体粘固于10只杂种犬右侧上颌第一、二磨牙咬合面的一类嵌体洞形内,造成对(牙合)牙的创伤.粘固嵌体后3、7、14、30、60天时取双侧TG.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_PCR)检测TG中TrkA及PPTA mRNA的表达变化并与无咬合创伤的对照组作比较.结果:(1)创伤后3-60天内创伤侧TG的TrkA和PPTA mRNA表达水平比对侧明显上调.(2)创伤侧TrkA mRNA的表达量在3-60天内均高于对照组,7-30天内维持较高水平.(3)3-30天内PPTA mRN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3-14天达到高,60天组与对照无差异.结论:咬合创伤能导致TG内TrkA mRNA及PPTA mRNA表达水平的上调.TrkA和PPTA可能参与了咬合创伤所导致的口面痛.

    作者:董研;刘洪臣;武胜昔;王新木;魏建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短顶帽桩核辅助支持的单端固定桥设计及应用

    临床上常见上颌侧切牙因各种原因发生牙冠折断,当牙根条件不足以用桩核修复时,过去用得较多的方法,是将侧切牙牙根拔除后,利用尖牙作单端固定桥修复.

    作者:常杰;巢永烈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折裂磨牙的冠修复体会

    随着根管治疗技术的提高及冠制作技术的进步,全冠修复在折裂磨牙的保存中日益受到重视[1,2].我科自1996年3月至1999年3月收治了76例79颗折裂磨牙,在根管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全冠修复,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钟爱喜;潘小波;彭利辉;黄燕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口腔混合唾液与下颌总义齿固位力

    目的:探讨口腔混合唾液黏度和分泌量对下颌总义齿固位力的影响.方法:对31例患者进行唾液黏度、分泌量及下颌总义齿固位力的测试.结果:切变率的改变可明显影响唾液黏度(P<0.01),不同唾液黏度的两组间和不同唾液分泌量的两组间,下颌总义齿固位力略有差异,但差异均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口腔混合唾液黏度和分泌量是影响下颌总义齿固位力的因素之一,但不是决定性因素.

    作者:孙默予;王邦康;袁玉姝;曹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钴铬合金表面粗糙度与细菌黏附

    目的:了解临床用软质钴铬合金表面粗糙度与细菌黏附的关系.方法:用Talysurf/S5-CD型表面形貌仪测定六组软质钴铬合金试片表面粗糙度.采用体外黏附试验,了解变形链球菌在软质钴铬合金表面的黏附量受表面粗糙度影响的状况.结果:随着研磨和抛光程序的进行,钴铬合金表面粗糙度逐渐减低,其表面的细菌黏附量也不断减少.其中橡皮轮组和抛光膏组之间的表面粗糙度均值和细菌黏附量无显著性差异,其余各组间表面粗糙度均值和细菌黏附量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为减少菌斑附着,制作钴铬合金冠修复体后要重视磨光.

    作者:崔东培;张振庭;杨圣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卫生局

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 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