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军;段银钟;林珠;郑崇勋
作者:施捷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比较在正畸牙齿移动中幼年鼠和成年鼠牙周组织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信使RNA(mRNA)表达的不同,以探讨增龄因素影响正畸骨改建的分子机制.方法以4周(幼年鼠)和24周(成年鼠)雄性大鼠为实验动物,牵引左上第一磨牙近中移动为正畸牙齿移动模型,原位杂交检测牙周膜组织OPG mRNA的表达.结果1.幼年鼠正畸牙齿移动中加力后3小时张力侧近牙槽骨表面可见OPG表达阳性细胞排列;与幼年鼠相比,成年鼠加力后牵张侧牙周膜细胞的OPG mRNA表达没有明显改变.2.幼年鼠加力后6小时开始压力侧即可观察到破骨细胞的数目明显增多,成年鼠加力后,压力侧加力24小时可见破骨细胞;无论幼年和成年鼠压力侧牙周膜细胞的OPG mRNA表达在加力前后均未见明显改变.结论增龄因素使牙周组织内OPG表达明显增强;成年牙周组织中较强的OPG表达可能与成人正畸出现的牙槽骨吸收、牙齿移动迟缓相关.
作者:李小彤;杨雁琪;张丁;傅民魁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作者:孙燕楠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患者张××,男,10岁,因牙未萌求诊.
作者:阎振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作者:中国MEAW研究小组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作者:《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颏兜的种类有成品和自制两种类型.成品颏兜的组织面形态与患者颏部外形不一致,即使衬垫配套的软布垫,仍然存在着不伏贴、佩戴后易于松滑、固位不良的缺点,影响疗效.而自制颏兜外形、颜色不够规范美观,患者佩戴有所顾虑,且制作相对复杂而费时.
作者:王勤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作者:第三届中华口腔医学会正畸专业委员会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作者:《华西口腔医学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无论是方丝弓矫治器还是直丝弓矫治器,托槽位置对矫治结束时牙齿的位置影响非常大.弓丝进入到槽沟中,对牙齿的高低位置、轴倾度、颊(唇)舌向倾斜度起决定性的控制作用.
作者:高雪梅;曾祥龙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数码相机应用到正畸临床是影像数字化技术发展的结果.本文阐述了数码相机与普通光学相机相比较的优点及其结构特点,提供了正畸临床对患者面.像摄影时选择数码相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和相应的辅助器材.与正畸临床面(牙合)摄影相关的数字成像的性能指标中重要的是分辨率、压缩方式与压缩比例.应用数码相机拍摄面(牙合)像的拍摄技术及取景范围与普通光学相机相同,文中讨论了相关拍摄参数以及影像资料输入计算机的方式.
作者:杜立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前方牵引在乳牙期的应用以及治疗前后的牙颌结构变化.方法选择乳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8名,男5名,女3名,年龄范围4.5-5.5岁,平均年龄5.2岁,患者前牙反(牙合),上颌相对于下颌后缩,乳磨牙末端呈现近中阶梯,不存在明显的功能性下颌移位.应用前方牵引矫治前牙反(牙合),进行正畸前后头影测量分析,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对乳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前方牵引治疗能够促进上颌骨生长、下颌骨轻度向下向后旋转、面形改善.SNA显著增大,平均增大2.0度.ANB角增大3.0度.治疗后上切牙唇倾,下切牙舌倾.结论初步结果表明前方牵引治疗乳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十分有效,有利于Ⅲ类骨骼畸形的调整.长期疗效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作者:贾绮林;王海岚;王以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患者李某,女,12.5岁,牙齿不齐要求矫治(附图).临床检查:正面观:面部左右对称,面下1/3稍短.侧面观:颏部后缩,颏唇沟深.
作者:王大为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作者:《上海口腔医学》编辑部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作者:现代口腔医学杂志社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作者:《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编辑部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评价尖牙向后结扎应用于方丝弓矫治技术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和使用方法.方法临床选择20名拔除第一双尖牙的病人,在方丝弓矫治的牙列排齐整平阶段,应用尖牙向后结扎,在 镍钛圆丝的引导下,远中移动尖牙,研究尖牙与第二双尖牙靠拢的速度,并在尖牙移动前后拍摄X线牙片 协助评价疗效.结果尖牙与第二双尖牙靠拢的速度为0.80~1.05mm/月,平均速度0.90mm/月,且不 同直径Ni Ti圆丝引导下速度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尖牙向后结扎应用于方丝弓矫治技术的牙列排齐整平阶段,疗效明显,并缩短方丝弓矫治的疗程.
作者:安晶涛;高光明;张苗苗;邵玶;张晔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了解Bolton指数在上海地区的错(牙合)患者中有无性别差异,分布情况如何及应用于各类错(牙合)畸形是否有差异.材料和方法把符合标准的213副模型按Bolton正常值和一个标准差分为过小、正常、过大三组,测量它们的前牙比和全牙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Bolton指数正常的患者多,Bolton指数过大的患者少.前牙比过大的患者中Ⅲ类均数远大于I类;全牙比过小的男性患者中Ⅱ类均数远大于Ⅲ类.结论错(牙合)患者人数分布有差异,Bolton指数在各类错(牙合)畸形中有差异.
作者:佟昊宇;金巧霞;陈丹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为正确把握上腭种植体的植入方位,确立一种容易的方法和规程.材料和方法本研究包括了8名男性和15名女性患者,全部因为正畸的需要而于上腭植入了4.5mm×8.0mm阶梯状的螺纹钛种植体.首先准备好附带金属钻套筒的外科模板.根据转移到石膏模型靠近腭中缝旁正中截面上的上颌骨的X线描记,决定金属钻头套筒的角度.采用非侵袭性技术(不需要切开、翻瓣、缝合)直接穿粘膜植入种植体,可以减少手术操作步骤,并便利操作.靠近腭中缝旁正中区域是一个适宜的种植体植入位置,可以避开腭中缝处的结缔组织.结果经过3个月的愈合期后,所有种植体均获得了骨整合,并且在整个正畸治疗过程中未出现种植体的丧失.结论作为支抗,腭部种植体在支抗的维持和间隙的拓展方面,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而应用三维空间外科模板可以减少种植体的植入位置的误差,可以减少手术时间,大程度上减少对组织的创伤,同时加强了骨整合.
作者:Tosun Tosun;Ahmet Keles;Nejat Erverdi;金鹏越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