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分支球囊保护技术在分叉病变PCI术中的应用

陈刚

关键词:分支球囊保护技术, 分叉病变, PCI术
摘要:目的:探讨分支球囊保护技术在分叉病变PCI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分叉病变患者68例,随机平分两组,均接受PCI术治疗.对照组应用分支导丝保护技术,观察组则应用分支球囊保护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并发症以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经比较,观察组手术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手术一般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PCI术中,分支球囊保护技术可以将手术的成功率有效提高,降低并发症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内NT-proBNP水平与梗死部位和预后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NT-proBNP(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与梗死部位及预后质量的相关性.方法:收治老年心肌梗死患者80例,根据梗死部位分为前壁心梗组(n=38)和下壁心梗组(n=42),检测患者外周血内NT-proBNP,记录早期心血管事件.结果:前壁心梗组的NT-proBNP1和NT-proBNP2水平均显著高于下壁心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NT-proBNP浓度与心血管事件有关,发生心血管事件的NT-proBNP1和NT-proBNP2水平均显著高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心力衰竭和死亡的发生组与未发生组NT-proBNP1和NT-proBNP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内NT-proBNP水平与患者梗死部位有关,前壁心梗组的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下壁心梗组,且NT-proBNP浓度是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

    作者:许旭光;韩菡;顾燕;郝湛军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减少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差错的思路与方法

    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差错难以避免,处方调剂差错会导致医疗纠纷,影响到医院的信誉和形象.分析原因主要为药师因素、医师因素、患者因素和环境因素等.为杜绝门诊药房处方调剂的差错,本文阐述门诊处方调剂的管理模式.

    作者:张平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多媒体课件辅助PDG教学法在妇科见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多媒体课件辅助PDG教学法在妇科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妇科实习学生71例,随机分成试验组35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以板书、挂图为主要教学方法,试验组采取多媒体课件辅助PDG教学法进行带教.结果: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PDG教学法,学生认可率>90.0%.结论:多媒体课件辅助PDG教学法在妇科见习教学中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水平,得到广大见习生的认可.

    作者:李翠芬;刘燕燕;袁秀英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内镜下止血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5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内镜下止血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内镜下止血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止血时间、输血量、再出血率、住院时间及外科手术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镜下止血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陈军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基层医务人员对中医适宜技术的认知调查研究

    目的:调查基层医务人员对中医适宜技术的认识及态度,探讨改善基层医务人员实施和推广中医适宜技术积极性的对策.方法: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基层医务人员248人行问卷调查.结果:基层医务人员对中医适宜技术熟悉程度不满意,运用中医适宜技术治疗的疾病谱较窄.近30%的基层医务人员对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缺乏信心.基层医务人员希望通过专家讲座及培训班方式获得中医适宜技术的相关知识.结论:加强基层医务人员中医适宜技术培训,重视科普宣传,加强政策保障及经济扶持,有利于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

    作者:李慧灵;张建德;阳旭升;艾莉蓉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浆S100B蛋白动态变化水平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浆S100B蛋白动态变化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治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30例为观察组,选取健康人30例为对照组,检测S100B蛋白动态变化水平.结果:观察组S100B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轻型颅脑损伤的预后良好率高(P<0.05).结论: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损伤越重,S100B含量越高,检查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临床可将其作为疾病诊断治疗的首选参考标准.

    作者:董广佩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红花注射液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红花注射液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平分两组.对照组采用泼尼松口服配合降脂、利尿消肿、降压等常规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红花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各项实验室数据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在24 h尿蛋白、血脂的下降、白蛋白的提升方面,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红花注射液治疗肾病综合征疗效显著.

    作者:王莹莹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综合护理干预与住院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跌倒发生率的关系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与住院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跌倒发生率关系.方法:收治老年精神障碍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跌倒情况.结果:观察组跌倒发生率和损伤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跌倒发生率.

    作者:李新华;李风雨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脑卒中患者早期肢体功能康复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早期肢体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收治脑卒中患者150例,给予心理干预、体位护理、肢体的功能训练与认知教育.结果:观察组患者上下肢肌力平衡和日常生活能力均高于对照组.结论:脑卒中患者早期介入康复护理能够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进一步康复.

    作者:王芳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乳腺增生患者应用针刺与消癖散外敷治疗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消癖散外敷与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乳腺增生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乳癖消胶囊口服治疗,研究组采用针刺与消癖散外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肿块评分和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癖散外敷与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刘文郁;杨新建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合并出血56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合并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胃溃疡合并出血患者112例,平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法莫替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合并出血效果良好,安全性高.

    作者:袁禄权;何国辉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肺源性心脏病与冠心病老年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及心电图变化研究

    目的:研究肺源性心脏病与冠心病老年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及临床症状表现.方法:收治肺源性心脏病老年患者96例,对照组为单纯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观察组为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及心电图检测情况,并加以比较.结果:观察组呼吸困难、心绞痛以及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发生率比对照组患者高.心电图检测,观察组在缺血性ST-T异常、电轴左偏以及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明显要比对照组高(P<0.05),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精准掌握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有利于对疾病做出正确的临床判断.

    作者:李树刚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改良式端坐头低位在头颈肿瘤术后胃管植入困难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改良式端坐头低位在头颈肿瘤术后胃管植入困难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取端坐头低位插管,对照组采取常规体位插管.结果:试验组胃管植入一次成功率以及患者对插胃管的耐受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式端坐头低位插胃管一次植入成功率明显提高,置管时间短,对患者影响小,患者满意度高.

    作者:刘文琴;潘斌;高铭云;陈莉芬;李慧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头孢克肟与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肠炎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研究头孢克肟与阿奇霉素对小儿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小儿肠炎患儿86例给予随机分组处理,分别予以头孢克肟治疗(头孢组)和阿奇霉素治疗(阿奇组),每组43例,对比两组疗效.结果:阿奇组的治疗时间(3.17±0.69)d,较头孢组短(P<0.05);阿奇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3.02%,显著高于头孢组,且有相对更低的不良反应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较而言,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肠炎的效果更为确切,且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更为安全可靠.

    作者:邹伟敏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循证护理对肝内胆管结石肝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肝内胆管结石肝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方法:收治肝内胆管结石肝切除术患者84例,随机平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比较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9.52%vs 42.86%),术后随访,观察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0.00%vs 7.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肝内胆管结石肝切除术患者,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效果可靠,预后好.

    作者:吴青霞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实施健康教育的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实施健康教育的作用.方法:收治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患者高血压知识合格率、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及按时用药率都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压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在高血压临床治疗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相关疾病知识的了解,并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及监督患者按时服药,效果显著.

    作者:杨国霞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刘志龙教授运用半夏厚朴汤医案举隅

    本文介绍刘志龙教授临床运用半夏厚朴汤治疗梅核气、久咳、反流性食管炎的经验及用药特点.总结经验与同道共享.

    作者:马召田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的应用效果及剂量分析

    目的:研究和分析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的应用效果及剂量.方法:收治子宫腺肌症患者80例,随机平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大剂量米非司酮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发生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且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时,采用较小剂量既能够获得更加显著的治疗效果,还能显著降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

    作者:李琨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音乐与催眠治疗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观察音乐与催眠治疗在自由体位分娩镇痛中的效果.方法:收治足月单胎初产妇60例,随机平分两组.干预组在产程开始至宫口全开期间使用音乐与催眠放松治疗,对照组自然分娩,不进行干预.连续监测产妇呼吸、循环状况,评价镇痛效应和放松程度.观察产程进展,观察母婴不良反应及评价新生儿情况.结果:活跃期及第二产程时间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剖宫产率高于干预组(P<0.01).结论:音乐与催眠治疗镇痛安全、有效,降低了剖宫产率,不影响新生儿呼吸和循环,无不良反应.

    作者:陈培杰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应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效果的初步评估

    目的: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应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初步评估.方法:收治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80例,随机平分两组.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片进行治疗,治疗组应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评估.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舒张压及收缩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在临床疗效上,治疗组患者的降压效果及心绞痛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应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进行治疗能有效稳定患者各项指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使患者获得更有效的治疗.

    作者:高霞 刊期: 2017年第22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