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内镜下观察应用磷酸铝凝胶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效果的影响

步晓华;毛高平;李文芳;王建荣;张映辉;张静;王玉会

关键词:磷酸盐类/治疗应用, 铝化合物/治疗应用, 结肠炎, 溃疡性/药物疗法, 灌肠
摘要:我国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以下简称溃结或UC)的治疗迄今尚未规范化,各家治疗效果参差不齐,应用以往治疗方案,给予柳氮磺砒啶(SASP)等药口服及灌肠治疗,效果不够理想.我们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对本院溃结重型急性发作期患者,加用磷酸铝凝胶灌肠后,治疗效果进行观察.
空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心脏手术后48 h内发生肺不张的原因分析及护理策略

    肺不张是心脏手术后一种常见的肺部并发症,多在术后48 h内发生,如处理不当,将严重影响病人的呼吸和循环功能,造成严重后果[1].因此,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肺不张是监护室在术后早期的监护重点.我们监护病房近3年间共有29例病人在术后48 h内发生肺不张,现就其诱发病因、早期表现和护理要点进行探讨.

    作者:马建珍;李一粟;魏贤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中医辨证治疗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病率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近年有上升的趋势,若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大多数的肿瘤是能够根治的,但在临床中我们常常遇到许多前来就诊者已是中晚期,有的甚至失去了手术及放化疗的机会,而中医药对手术患者具有促进机体恢复、预防复发,对放化疗患者有减轻毒副反应、增加放化疗敏感性以及对晚期患者具有提高生活质量、延缓肿瘤进程、延长生命的作用.笔者在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中有一些体会,现将管见以示同道.

    作者:马建伟;陈宝;支艳;马新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GK型双叶式人工心脏瓣膜动物实验研究

    目的应用GK型双叶式人工机械心脏瓣膜(GK双叶瓣)置入动物体内,行瓣膜置换实验研究.方法 7只绵羊在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或肺动脉瓣置换术,共植入GK双叶瓣7枚(二尖瓣4枚、主动脉瓣3枚).通过术后循环呼吸系统监测、血生化系统及细菌学检验、血液动力学测定、病理组织学检查,以及长期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综合判断GK双叶瓣的整体性能和对各主要脏器的影响.结果 7只动物中1只手术中死亡,6只长期生存(超过30 d),长生存时间378天.长期生存的动物中未发现感染、栓塞等瓣膜相关并发症.5只动物按计划分别于1、3、6个月处死,尸检观察人工瓣膜表面光滑、启闭自如,各主要脏器包括肺、肾、肝、脾、心肌和脑组织经组织学检查均无栓塞等异常改变.结论 GK双叶瓣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耐久性和血流动力学特性,置入动物体内可获得满意的长期生存效果.

    作者:仲京;唐跃;孟亮;张红超;王喆;董以谦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呼吸机的清洁、消毒与使用

    呼吸机是替代自主通气的抢救设备,已普遍用于麻醉及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大手术期间的呼吸管理及急救复苏,是现代医学领域重要的医疗设备.呼吸机的清洗、消毒与维护使呼吸机能够安全可靠地在临床应用,延长呼吸机的使用寿命,是呼吸机使用者和临床工程师必须重视的内容.为防止通过呼吸机的交叉感染,阻断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如SARS、流感等医院内传播途径,呼吸机的日常消毒尤为重要.

    作者:郭军涛;王东;季家红;李国栋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Bactec 9120血培养系统对2318份标本的结果分析

    如何快速、准确地检测出血液中的病原菌,一直是困扰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难点问题.我院近几年引进了美国Bactec 9120全自动血培养仪,明显缩短了检测时间,降低了假阳性率,显著的提高了病原菌的阳性率,为指导我院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实验室的诊断水平,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作者:吴镝;曾晋桂;马文杰;何晓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肺癌术前评价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成像(CTA)及重建技术在肺癌术前评价中的作用.方法对37例肺癌患者术前行螺旋CT增强检查,增强扫描后结合轴位图像对纵隔、肺门血管按多平面重建(MPR)、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显示(SSD)技术软件程序重建,根据肿瘤对血管的侵犯程度分为5级,比较轴位与各种重建图像综合显示结果,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轴位图像评价纵隔、肺门血管侵犯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73.9%,66.7%,67.6%,重建图像评价血管侵犯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0.9%,86.7%,89.2%,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χ2=7.546,P<0.05;χ2=6.657,P<0.05;χ2=6.604,P<0.05).轴位图像分级与重建图像分级都与手术分级有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700、0.786).结论 CTA可以全面反映肺癌对肺门及纵隔大血管的侵犯程度与范围,各种重建方法结合优于单纯CT轴位,对肺癌的术前评价很有帮助.

    作者:李相生;张挽时;熊明辉;宋云龙;王东;肖湘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完全性心上型肺静脉畸形引流的治疗

    目的探讨完全性心上型肺静脉畸形引流的治疗方法.方法手术治疗3例,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矫治术.2例采用联合法,1例采用心上法.结果 3例均存活,无远期死亡.结论心上法矫治完全性心上型肺静脉畸形引流可获得良好的显露和足够大的吻合口,手术对心脏的损伤小,可降低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作者:李令珂;仲京;于鲁峰;陈元恒;杨玉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评价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检测156例恶性肿瘤患者、98例良性肿瘤患者和556例正常健康人血清中12项肿瘤标志物(CA19-9、CA242、CA125、CA15-3、CEA、AFP、NSE、Free-PSA、PSA、β-HCG、FER和HGH等)的水平.结果恶性肿瘤患者阳性率为78.84%,良性疾病患者阳性率为22.44%,健康体检者阳性率3.24%,恶性肿瘤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良性疾病组和健康体检组阳性率(P<0.01).除胰腺癌、前列腺癌外,用蛋白芯片法联合检测12种肿瘤标志物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单一标志物的检测.结论用蛋白芯片法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能够提高检测的灵敏性,可以作为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手段之一.

    作者:蔡庆;姜建东;朱美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降低血管化角膜移植排斥率的措施

    长久以来,角膜被认为是免疫赦免的器官,但在新生血管化角膜及有移植排斥史的角膜中这种免疫赦免状态受到不同程度破坏,从而使这样的角膜同样成为易发生排斥的组织[1].研究已证实血管化角膜植床能增加术后的排斥率,降低植片的存活率,并且发现新生血管的程度与术后排斥反应呈正相关[2].据统计,严重新生血管化的角膜植床因免疫排斥致移植失败率可高达20%~30%,甚至60%以上,而无新生血管的常规角膜移植术后排斥率仅在0%~10%[3,4].目前研究也证实新生血管化的角膜植床同时存在大量淋巴管增生,通过此途径移植抗原很容易引起受体致敏,且受体的免疫活性细胞也很容易通过血管、淋巴管进入植片,从而引发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5].因此如何降低血管化角膜移植的排斥率始终是高危角膜移植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为此人们试图采用各种方法来降低血管化角膜移植的排斥率,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作者:刘勇;王恩普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C-反应蛋白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

    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急性相蛋白,健康人血清中浓度很低,当细菌感染引发炎症、组织损伤和术后,其浓度显著增高,在炎症进程开始后6~12 h就可检测到.因为CRP通常在细菌感染后增高,而病毒感染时不增高,所以可用来作为鉴别细菌或病毒感染的一个首选指标.CRP对应于病情的浓度变化,比常用的血沉(ESR)要快得多.当病人康复时,CRP会在几天内降至10 mg/L以下.而血沉差异很大,要很长时间才会回到正常.由于CRP下降很快,在一天内可降约50%,所以能很好地用以判断抗生素治疗的效果,出现CRP浓度下降,即说明治疗有效.如降到参考范围内,通常即可停药.CRP不仅可用于感染和创伤,还可用于心血管疾病进展危险的预测.CRP低浓度增高(2~3 mg/L)与1 mg/L作比较,将来发生动脉血栓事件的危险高一倍.

    作者:程苏琴;朱荚财;谭津;温静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离子通道病的研究进展

    近20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克隆、膜片钳等新技术的应用,离子通道的研究迅速发展.不同离子通道对各种离子具有相对选择性,完成各自相应的生理功能.神经和肌肉细胞的兴奋性,主要是各种阴、阳离子跨膜转运的结果,各种转运过程是由细胞膜上多种电压门控性和受体门控性离子通道调节的.在对离子通道的分子结构、蛋白定位及生理病理学的研究中发现,越来越多的疾病与离子通道结构与功能异常有关,深入研究其结构和功能的特点,为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作者:肖梅;张洪义;周宁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耳声发射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

    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障法>颁布,提出要在全国逐步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并将听力保健确定为儿童保健的一项内容,1999年卫生部、残联等10部委联合下发通知,首次把听力筛查纳入妇幼保健的常规检查项目.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起在某些城市逐步开展起来.作者主要探讨耳声发射应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意义.

    作者:尹燕兰;苗艳;宋建平;刘洁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上颌磨牙治疗后的体会

    临床上,上颌磨牙根管治疗后常出现根尖阴影或病变表现依然存在,造成治疗的失败,通常是遗漏了颊根第二根管(MB2)所致.如何降低其发生率,我们将2002~2004年经治疗的104例上颌磨牙行根管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董艳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内镜下观察应用磷酸铝凝胶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效果的影响

    我国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以下简称溃结或UC)的治疗迄今尚未规范化,各家治疗效果参差不齐,应用以往治疗方案,给予柳氮磺砒啶(SASP)等药口服及灌肠治疗,效果不够理想.我们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对本院溃结重型急性发作期患者,加用磷酸铝凝胶灌肠后,治疗效果进行观察.

    作者:步晓华;毛高平;李文芳;王建荣;张映辉;张静;王玉会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儿童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术后早期左心形态及其功能的变化

    目的旨在探讨儿童动脉导管未闭(PDA)介入治疗前后左心形态、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对2l例单纯性儿童PDA患者在介入治疗前后测量并记录左房、左室的前后径、横径、上下径及左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同时测量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肺动脉瓣峰值血流速度并记录.结果 21例儿童PDA患者介入治疗后早期左房收缩末期前后径、横径及左室前后径、横径均有明显变化,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PDA介入治疗后减轻了左室容量负荷,早期左心形态及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作者:张龙方;郭蕾;牟伟丽;张志凌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不育症患者精子头部及尾部超微结构的研究

    目的研究不育男性精子超微结构的形态特征.方法利用透射电镜对8例不育男性新鲜精液标本中的精子头及尾部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在电镜下不育男性精子存在多形态超微结构异常,有以下几种类型:(1)顶体异常精子,包括顶体膜受损,顶体发育不良、缺失,顶体内形成包涵体精子.(2)头部异常精子,包括其尖头精子、圆头精子、头部含空泡精子.(3)尾部异常精子:①尾部形态异常精子,包括无尾精子、短尾精子、卷尾精子、体尾胞质残余;②尾部结构异常精子,包括线粒体缺失精子、尾部线粒体多种形态和结构异常.结论不育男性精子存在顶体、头部、尾部线粒体、微管多种形态和结构异常.

    作者:胡海翔;马建伟;支艳;陈宝;马新英;任力;王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RP-HPLC法测定牡丹皮和杞菊地黄丸中丹皮酚的含量

    目的建立牡丹皮和杞菊地黄丸中丹皮酚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杞菊地黄丸中丹皮酚的含量,固定:CLO-ODS柱(150 mm×4.6 mm),流动相:甲醇-磷酸缓冲盐(pH3.1)(42:58),检测波长299 nm,柱温30℃,流速1.0 ml/min,丹皮酚保留时间7.5 min.结果牡丹皮和杞菊地黄丸中的丹皮酚与其他成分分离良好,丹皮酚线性范围5~50 μg/L,r=0.9997(n=6).牡丹皮药材中丹皮酚平均回收率为97.86%,RSD=0.64%.结论本法分析简便、灵敏、迅速、准确.

    作者:梁贵键;朱莉;张华;张蔚君;张福成;吕冬;端裕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

    目的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方法.方法 2001年9月~2004年11月,6例患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病人接受了手助式腹腔镜胃底周围血管离断脾切除术.结果 6例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量100~1600 ml左右,手术时间235±98 min左右,手助式方法处理脾门和胃底周围血管,6例病人按期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是一种安全微创而效果良好的手术,达到了经济、安全、简便易行.

    作者:张洪义;张宏义;何晓军;刘乘利;张辉;张希东;冯志强;赵刚;甄玉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PPH手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PPH手术适应证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施行PPH手术患者共10例,其中Ⅲ-Ⅳ度痔8例,混合痔伴部分直肠黏膜脱垂2例.结果所有患者术后便血及直肠黏膜脱垂症状消失,2例术后出现短时间间断性性腹痛,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结论 PPH手术是临床上治疗直肠黏膜脱垂及重度痔方法之一,较之传统方法具有明显优点,应在临床中普及推广.

    作者:戴大江;戴雨;王石林;张海宏;周海洋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匀浆膳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

    鼻饲病人的营养治疗越来越受到医学的重视.通常采用鼻饲、鼻胃管或灌注的方法进食.近年来,肠内营养剂型发展较快,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作者在鼻饲患者中应用匀浆膳,并对鼻饲混合奶、匀浆膳进行比较分析,收到满意的效果.

    作者:刘东莉;张松;陈永鹤;杨万林;潘玉焕;管滨滨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空军医学杂志

空军医学杂志

主管:空军后勤部卫生部

主办:空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