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国;尹震;程钢戈;马宏伟;黄永安;武琛
1 临床资料患者,男,31岁.无意中发现左眼内眦部有一包块一个月,于2001年3月14日入院.查:视力双眼1.2,眼压:右17 mmHg,左15 mmHg.左眼泪阜部及鼻上方球结膜、穹隆结膜可见一约20 mm×15 mm不规则肿块,其顶端位于睑板上缘 5 mm,下方侵及泪阜内侧缘,肿物表面呈分叶状,充血,质脆,接触性出血,轻压痛.入院诊断:左眼浆细胞瘤.
作者:李丹;刘兵;林军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为了评价糖尿病患者排尿异常与膀胱和逼尿肌行为间的关系. 方法 44例糖尿病患者接受影像或普通尿动力学检查及I-PSS评价.将糖尿病性膀胱划分为逼尿肌受损型和感觉受损型. 结果 17例糖尿病患者诊断为糖尿病性膀胱,27例糖尿病患者尿动力学结果正常.糖尿病性膀胱患者与尿动力学正常的糖尿病患者相比,尿流率中大多数参数具有显著性差异;主观症状评分梗阻指数显著性增高,但刺激症状指数两组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梗阻指数升高而刺激指数无显著性升高可能是糖尿病性膀胱尿动力学的特征性改变.尽管尿流率和I-PSS评价不能特异性区分逼尿肌受损情况,但为进一步进行尿动力学检查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作者:郭和清;李贤初;石孝民;孙斌;吴胜花;张守琴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的变化情况以及与病情的相关性. 方法 44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血清酶值与正常人对照比较,并与自身治疗前后相对照. 结果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血清CK、ALT、AST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病情控制者,CK、AST下降,并且CK与FT3、FT4密切相关. 结论甲状腺功能减退可影响患者全身代谢情况,使组织细胞受到损伤,多种血清酶活性发生改变,与CK关系密切.
作者:陈燕侠;范幸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意外性体温过低症是发生于人体自身无能为力情况下的体温过低,多由意外原因所致.几十年来不断有学者探索其机制及其治疗方法,尤其二战期间由军事原因引起的体温过低症格外引人注意.近几年由于各种新技术的出现,以及人们对其机制认识的加深,其治疗不断改善,抢救成功的病例屡有报道,现对其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综述如下.
作者:毕建立;江朝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设计并验证帕金森病立体定向手术靶点定位软件. 方法推导出任意靶点两种坐标(大脑原点,即AC-PC线中点坐标系坐标和立体定位架坐标系坐标)之间的相互换算;数字化三维坐标重建Schaltenbrand-Wahren人脑立体定向图谱,形成随AC-PC长度缩放的导航图谱.编成软件实现:(1) 图谱中选靶点,得出其两种坐标;(2) 输入两种坐标中的一项,得出另一项,并在图谱中显示靶点.对软件的实用性、准确性进行了验证. 结果帕金森病立体定向手术靶点定位软件,靶点定位直观准确,消除了定向架的影响、简化了计算、提高了SW图谱的适应性.
作者:胡泽勇;赵学志;尹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是质粒介导的属于分子生物学分类的A类酶,主要由以肺炎克雷白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代表的肠杆菌科细菌产生.由于它能水解几乎所有的β-内酰胺类和单酰胺类抗生素,并可以通过多种形式使耐药基因在细菌间扩散,造成严重的医院爆发性感染和院外耐药菌株的传播,从而给医院和患者带来极大的威胁,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近年来,ESBLs菌受到了国际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已成为临床微生物急需研究的一个课题,为了了解和掌握我院ESBLs菌的发生率和耐药特点,治疗和控制ESBL菌的感染和传播,指导和评价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我们对140株肺炎克雷白菌和大肠埃希菌进行了ESBLs的检测,分析其对10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并对各种标本进行了分析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焦力群;曹晋桂;吴镝;冯晓玲;何晓锋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997年以来,我们应用潘南金注射液(门冬氨酸钾镁)辅助治疗了心脑血管急症28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观察对象28例病人均为急诊来院的心脑血管急症留观病人,其中男12例,女16例;年龄19~95岁,平均59.5岁.主要疾病种类:冠心病并发各类快速心律失常14例;急性心肌梗死2例;单纯心律失常3例;马钱子中毒致心肌损害1例;冠心病合并肺心病2例;急性脑血管病合并心律失常6例.其中病情危重者12例,11例同时有心力衰竭、肺部感染等2种以上合并症.
作者:罗南辉;侯晓平;尹巧香;黄献章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Bronchial obliterans organizingpulmonary, BOOP),是由Epler等于1985年正式命名的,属于肺间质性疾病的一种特殊类型.除少数继发于一些已知疾病外,大多数BOOP病因不明,称为特发性BOOP.自90年代起BOOP受到我国临床重视,我院首次诊断一例,报告如下.
作者:彭渤;高和;刘丽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本文根据国内外传染病学学科的改革和发展情况,针对我院传染病学科目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我院传染病学科的建设和今后发展的方向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一些初步的改革意见和建议.
作者:周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居住相对集中的先天性白内障大家系,有利于对本病的遗传连锁研究和关联分析[1].本文报告的先天性青年性白内障一家系五例,集中居住在一处,且分别于不同时间均在本院接受白内障手术治疗,临床资料完整、可靠,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意义.
作者:田青;王恩普;李丹 刊期: 2001年第04期
50年代人们已注意到心脏术后出现胸痛,发热,心包腔积液,而冠之以“心包切开后综合征”(Post Pericardiotomy Syndrome, PPS)或“心脏创伤后综合征”(Postcardiac Injury Syndrome, PCIS)[1].发病率达10%~40%.1989年后对此征研究日益深入,发现此征不仅在重大心脏手术、严重创伤后发生在PTCA球囊扩张术后[2,3],冠状动脉搭桥术后[4]等严重创伤手术后亦可出现此征,在病因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的多样性方面都作了深入观察与探索.因为有些病例发展为心包填塞[5]、缩窄性心包炎[6]、非心源性肺水肿[4],对此征不可疏忽大意.国内对非重大心脏手术所致此病报告甚少,尚无冠状动脉搭桥后发生此病的报告,现报告一例,因病情迁延,长期延误,实应引起对此病的警惕.
作者:纪树国;赵建中;张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作者:史国珍;伍骥;梁中行;童奥;朱西娥;王国卿;王琪;周晓武;陈明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我院急诊科1996年9月~2001年8月间共接诊急诊患者89085人次,其中死亡190例.本文就死亡患者病因加以分析,探讨急诊危重症的特点,以提高急诊救治水平.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自1996年9月~2001年8月底,急诊科共接诊急诊病人89 085人次,死亡190例(占0.21%),年龄2~104岁,平均58.5岁,其中男107例,平均52.1岁,女83例,平均66.7岁,男:女=1.29:1;45岁以下59例,男45例,女14例.
作者:曾益华;关小宏;胡爱民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在西门子核磁共振仪与微机间结成网络,从而实现图像文件传输的方法. 方法通过细缆使核磁共振仪与微机结为局域网,并在核磁计算机端与微机端分别安装及配置网络软件,启动网络软件进行图像传输. 结果核磁共振图像被传输至微机. 结论西门子核磁共振仪63SP4000完全可以与微机结成局域网络,并通过该网络实现图像传输.
作者:张连强;孙延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是具有促进神经元存活、防止神经损伤等功能的细胞因子.它在神经系统的发育、分化和损伤后修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而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由于天然CNTF的来源少,提取难,因而CNTF基因工程的研究受到广泛重视且进展很快.目前研究重点主要有生物活性的重组蛋白获得和突变体生物功能的探讨两个方面.本研究得到了具有一定纯度的人CNTF,为深入了解CNTF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及基因工程药物开发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王玉兰;马红雨;朱美才;蔡庆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航空性额窦炎与航空航天飞行的关系. 方法分析飞行人员航空性额窦炎临床资料31份. 结果左侧病变17例,右侧病变2例,双侧9例,病历中未记录侧别的3例.合并有航空性中耳炎者 6例、筛窦炎和/或上颌窦炎者22例、鼻中隔偏曲者11例、鼻甲肥大者10例.24例飞行合格,4例飞行暂不合格,3例飞行不合格. 结论航空性额窦炎可因疼痛、流泪和视物模糊而危及航空航天飞行安全;航空航天飞行也能诱发或加重航空性额窦炎.
作者:徐先荣;刘华凤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有临床症状的青少年颈椎曲度异常患者的颈椎X平片特点和主要临床症状体征. 方法根据X线颈椎曲度异常的程度,将166例12~35岁的患者分为轻度(55例)、中度(65例)、重度(46例)三组,比较受累椎体的百分比,病程,临床症状(头痛程度、头晕、晕厥、记忆力减退的发生率等),体征(血压、Hoffmann征、闭目难立征). 结果随颈椎曲度异常程度加重,受累椎体的百分比,临床症状、体征异常增加,轻中重各组有显著差异(P<0.05~0.01);颈椎曲度异常与头痛的程度和病程密切相关(P<0.01); 结论颈椎曲度异常与青少年头痛头晕、晕厥等症状的发生以及阳性HOFFMAN征和闭目难立征密切相关,可能是有上述症状体征者一个不可忽视的潜在病因.
作者:常蜀英;杨兆建;王积昌;李申生;樊红霞;张国强;刘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经位点选择性8-溴-环核苷酸(8-Br-cAMP)诱导前后,两株胃癌细胞SGC7901和MGC803PKA RIα亚基mRNA的表达状况及癌细胞增殖动力学的变化. 方法应用分子杂交技术测定8-Br-cAMP诱导前后两株胃癌细胞PKA RIα亚基不同的表达状态;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FCM观察8-Br-cAMP诱导前后,细胞增殖动力学的变化. 结果两株胃癌细胞均有PKA RIα亚基的高表达状态,而且经8-Br-cAMP诱导后,PKA RIα的表达水平明显减弱;此外,8-Br-cAMP对两株胃癌细胞系SGC7901和MGC803细胞有明显的抗增殖作用,其IC50值分别为40 μmol/L和15 μmol/L;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经8-Br-cAMP诱导后,在正常的细胞倍体峰前出现一群凋亡的细胞峰型,可能和诱导后肿瘤细胞发生凋亡有关. 结论胃癌细胞株存在PKA RIα亚基的过表达状态,通过8-Br-cAMP作用,可抑制RIα亚基的过表达并可抑制癌细胞的恶性增殖.
作者:唐杰;曹传平;简一平;毛高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原发于纵隔内胚窦瘤(Endodermal Sinus Tumors 简称EST)极为少见,本院于2001年收治一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5岁,于2001-02-07入院,因胸痛伴活动后气喘一周,检查胸部X线片发现右上纵隔有约15 cm×10 cm大小的肿块影,边缘清楚,肿块突入右侧胸腔,诊断:纵隔肿瘤.于2001-02-14在全麻下经胸骨正中切口行纵隔肿瘤切除术.
作者:王桂洪;毕建立;隗和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患者,女,55岁,1998年8月发现上腹部间断不适、隐痛,伴恶心、呕吐、嗳气、泛酸,经常吐出大量酸水,偶尔吐出胃内容物,有时出现饥饿感,进食后症状可减轻.病程中大便每日1次,性状正常.胃镜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痘疹样胃炎.初服用洛赛克或雷尼替丁等有效.随着病程的延长,消化道症状无明显缓解,饥饿现象逐渐加重,一日内发作数次.在清晨、夜间、上班过程中及外出时常因饥饿难忍、心慌、大汗、乏力、双下肢软瘫、不能行走,立即进食后症状消失.
作者:朱西娥;杨玲;张改华;笪冀平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