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PKA RIα亚基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及8-溴-环核苷酸对其表达及细胞增殖的影响

唐杰;曹传平;简一平;毛高平

关键词:胃肿瘤, 肿瘤细胞, 培养的, 基因表达, 蛋白激酶类, 环核苷酸
摘要:目的观察经位点选择性8-溴-环核苷酸(8-Br-cAMP)诱导前后,两株胃癌细胞SGC7901和MGC803PKA RIα亚基mRNA的表达状况及癌细胞增殖动力学的变化. 方法应用分子杂交技术测定8-Br-cAMP诱导前后两株胃癌细胞PKA RIα亚基不同的表达状态;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FCM观察8-Br-cAMP诱导前后,细胞增殖动力学的变化. 结果两株胃癌细胞均有PKA RIα亚基的高表达状态,而且经8-Br-cAMP诱导后,PKA RIα的表达水平明显减弱;此外,8-Br-cAMP对两株胃癌细胞系SGC7901和MGC803细胞有明显的抗增殖作用,其IC50值分别为40 μmol/L和15 μmol/L;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经8-Br-cAMP诱导后,在正常的细胞倍体峰前出现一群凋亡的细胞峰型,可能和诱导后肿瘤细胞发生凋亡有关. 结论胃癌细胞株存在PKA RIα亚基的过表达状态,通过8-Br-cAMP作用,可抑制RIα亚基的过表达并可抑制癌细胞的恶性增殖.
空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恶性胰岛α、β、D细胞混合瘤一例报告

    患者,女,55岁,1998年8月发现上腹部间断不适、隐痛,伴恶心、呕吐、嗳气、泛酸,经常吐出大量酸水,偶尔吐出胃内容物,有时出现饥饿感,进食后症状可减轻.病程中大便每日1次,性状正常.胃镜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痘疹样胃炎.初服用洛赛克或雷尼替丁等有效.随着病程的延长,消化道症状无明显缓解,饥饿现象逐渐加重,一日内发作数次.在清晨、夜间、上班过程中及外出时常因饥饿难忍、心慌、大汗、乏力、双下肢软瘫、不能行走,立即进食后症状消失.

    作者:朱西娥;杨玲;张改华;笪冀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PKA RIα亚基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及8-溴-环核苷酸对其表达及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观察经位点选择性8-溴-环核苷酸(8-Br-cAMP)诱导前后,两株胃癌细胞SGC7901和MGC803PKA RIα亚基mRNA的表达状况及癌细胞增殖动力学的变化. 方法应用分子杂交技术测定8-Br-cAMP诱导前后两株胃癌细胞PKA RIα亚基不同的表达状态;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FCM观察8-Br-cAMP诱导前后,细胞增殖动力学的变化. 结果两株胃癌细胞均有PKA RIα亚基的高表达状态,而且经8-Br-cAMP诱导后,PKA RIα的表达水平明显减弱;此外,8-Br-cAMP对两株胃癌细胞系SGC7901和MGC803细胞有明显的抗增殖作用,其IC50值分别为40 μmol/L和15 μmol/L;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经8-Br-cAMP诱导后,在正常的细胞倍体峰前出现一群凋亡的细胞峰型,可能和诱导后肿瘤细胞发生凋亡有关. 结论胃癌细胞株存在PKA RIα亚基的过表达状态,通过8-Br-cAMP作用,可抑制RIα亚基的过表达并可抑制癌细胞的恶性增殖.

    作者:唐杰;曹传平;简一平;毛高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核磁共振仪与微机间的局域网

    目的探讨在西门子核磁共振仪与微机间结成网络,从而实现图像文件传输的方法. 方法通过细缆使核磁共振仪与微机结为局域网,并在核磁计算机端与微机端分别安装及配置网络软件,启动网络软件进行图像传输. 结果核磁共振图像被传输至微机. 结论西门子核磁共振仪63SP4000完全可以与微机结成局域网络,并通过该网络实现图像传输.

    作者:张连强;孙延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不可见靶点计算软件的临床应用

    目的分析自行编制的不可见靶点计算软件STZ确定脑内靶点坐标与实际手术靶点坐标的一致性. 方法应用STZ软件对手术效果良好的7例8组帕金森病苍白球/丘脑Vim核切开术靶点坐标进行计算.并与实际靶点进行比较.采用随机化配对设计资料均数t检验法对两组坐标值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两组坐标数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应用STZ计算软件计算脑内不可见靶点与实际靶点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具有准确、迅速、易于使用的优点,且不要求AC、PC两点在同一影像平面上.

    作者:张宝国;尹震;程钢戈;马宏伟;黄永安;武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航空性额窦炎与航空航天飞行

    目的探讨航空性额窦炎与航空航天飞行的关系. 方法分析飞行人员航空性额窦炎临床资料31份. 结果左侧病变17例,右侧病变2例,双侧9例,病历中未记录侧别的3例.合并有航空性中耳炎者 6例、筛窦炎和/或上颌窦炎者22例、鼻中隔偏曲者11例、鼻甲肥大者10例.24例飞行合格,4例飞行暂不合格,3例飞行不合格. 结论航空性额窦炎可因疼痛、流泪和视物模糊而危及航空航天飞行安全;航空航天飞行也能诱发或加重航空性额窦炎.

    作者:徐先荣;刘华凤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我院传染病学科建设和发展方向的初步探讨

    目的本文根据国内外传染病学学科的改革和发展情况,针对我院传染病学科目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我院传染病学科的建设和今后发展的方向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一些初步的改革意见和建议.

    作者:周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意外性体温过低症的治疗

    意外性体温过低症是发生于人体自身无能为力情况下的体温过低,多由意外原因所致.几十年来不断有学者探索其机制及其治疗方法,尤其二战期间由军事原因引起的体温过低症格外引人注意.近几年由于各种新技术的出现,以及人们对其机制认识的加深,其治疗不断改善,抢救成功的病例屡有报道,现对其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综述如下.

    作者:毕建立;江朝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临床常见的革兰阴性杆菌的药敏分析及用药建议

    细菌是导致感染性疾病的重要原因,也是引起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微生物.在临床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G-杆菌)占有相当大的比重.G-杆菌包括许多属、种,但临床常见的只是其中的一少部分,如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埃希菌属、克雷伯菌属及肠杆菌属等.本文总结了我院2000年7月至2001年6月临床分离出的常见的G-杆菌的种类及常用抗生素的药敏分析,并从实验室角度对临床在治疗由G-杆菌引发的感染应用抗生素时提出了一些建议.

    作者:何晓锋;曹晋桂;吴镝;焦力群;冯晓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先天性白内障一家系调查报告

    居住相对集中的先天性白内障大家系,有利于对本病的遗传连锁研究和关联分析[1].本文报告的先天性青年性白内障一家系五例,集中居住在一处,且分别于不同时间均在本院接受白内障手术治疗,临床资料完整、可靠,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意义.

    作者:田青;王恩普;李丹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低浓度布比卡因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产妇分娩时应用低浓度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行硬膜外镇痛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0例产妇随机分为自然分娩组(对照组)和布比卡因组(试验组).试验组于宫口开2 cm时行硬膜外镇痛.镇痛药为1.25 g/L布比卡因与2 mg/L芬太尼的混合液,负荷量为2 g/L布比卡因5~10 ml,持续量为10 ml/h 泵入混合液,待宫口近开全时停药.监测两组产妇的生命体征,疼痛程度,下肢运动能力,宫缩感觉变化情况,产程及分娩结果等. 结果镇痛效果:试验组获得满意镇痛,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运动能力:试验组产妇48例下肢运动能力轻微下降,行走至产床时感觉腿软无力,对照组无上述现象,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感觉能力:试验组8例产妇在第二产程时失去排便感,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产程时间及分娩结果:两组产程时间均在正常范围,组间无明显差异.Apgar评分5 min时均达到10分. 结论低浓度布比卡因可安全有效的应用于无痛分娩.

    作者:黄俊梅;孙晓东;张亮;张国荣;赵文度;孙家骧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甲状腺功能减退与肌酸磷酸激酶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的变化情况以及与病情的相关性. 方法 44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血清酶值与正常人对照比较,并与自身治疗前后相对照. 结果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血清CK、ALT、AST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病情控制者,CK、AST下降,并且CK与FT3、FT4密切相关. 结论甲状腺功能减退可影响患者全身代谢情况,使组织细胞受到损伤,多种血清酶活性发生改变,与CK关系密切.

    作者:陈燕侠;范幸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临床合并症对高血压脑出血预后影响的探讨

    目的探讨临床合并症对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影响. 方法对经头颅CT或MRI证实的39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合并症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 结果多种临床合并症(昏迷、严重高血压、破入脑室、脑室铸形、呕吐、上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低氧血症、S-T及T波改变、心律不齐、高血糖症、脑膜刺激征、双侧肢体瘫痪、中枢性高热等)使死亡率增加. 结论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合并症对预后有明显的不良影响.

    作者:刘宏利;宋东林;关小宏;胡爱民;张桂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并重度迁延心包切开后综合征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50年代人们已注意到心脏术后出现胸痛,发热,心包腔积液,而冠之以“心包切开后综合征”(Post Pericardiotomy Syndrome, PPS)或“心脏创伤后综合征”(Postcardiac Injury Syndrome, PCIS)[1].发病率达10%~40%.1989年后对此征研究日益深入,发现此征不仅在重大心脏手术、严重创伤后发生在PTCA球囊扩张术后[2,3],冠状动脉搭桥术后[4]等严重创伤手术后亦可出现此征,在病因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的多样性方面都作了深入观察与探索.因为有些病例发展为心包填塞[5]、缩窄性心包炎[6]、非心源性肺水肿[4],对此征不可疏忽大意.国内对非重大心脏手术所致此病报告甚少,尚无冠状动脉搭桥后发生此病的报告,现报告一例,因病情迁延,长期延误,实应引起对此病的警惕.

    作者:纪树国;赵建中;张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潘南金在心脑血管急症中的应用

    1997年以来,我们应用潘南金注射液(门冬氨酸钾镁)辅助治疗了心脑血管急症28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观察对象28例病人均为急诊来院的心脑血管急症留观病人,其中男12例,女16例;年龄19~95岁,平均59.5岁.主要疾病种类:冠心病并发各类快速心律失常14例;急性心肌梗死2例;单纯心律失常3例;马钱子中毒致心肌损害1例;冠心病合并肺心病2例;急性脑血管病合并心律失常6例.其中病情危重者12例,11例同时有心力衰竭、肺部感染等2种以上合并症.

    作者:罗南辉;侯晓平;尹巧香;黄献章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原因分析

    报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370例中的中转开腹14例,中转开腹率3.78%.其中胆囊周围粘连、胆囊颈部结石嵌顿、胆囊三角区解剖不清11例,胆囊癌1例,十二指肠损伤1例,胆囊床出血1例,全组无并发症.讨论了中转开腹的原因、LC术前难易程度的判定和中转开腹的指征.指出正确掌握中转开腹的时机及开腹后的处理方法,是降低LC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作者:张宏义;何晓军;肖梅;张希东;张洪义;李捷雷;苗常春;刘晓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青少年症状性颈椎曲度异常的X线分析和临床表现(附166例报告)

    目的探讨有临床症状的青少年颈椎曲度异常患者的颈椎X平片特点和主要临床症状体征. 方法根据X线颈椎曲度异常的程度,将166例12~35岁的患者分为轻度(55例)、中度(65例)、重度(46例)三组,比较受累椎体的百分比,病程,临床症状(头痛程度、头晕、晕厥、记忆力减退的发生率等),体征(血压、Hoffmann征、闭目难立征). 结果随颈椎曲度异常程度加重,受累椎体的百分比,临床症状、体征异常增加,轻中重各组有显著差异(P<0.05~0.01);颈椎曲度异常与头痛的程度和病程密切相关(P<0.01); 结论颈椎曲度异常与青少年头痛头晕、晕厥等症状的发生以及阳性HOFFMAN征和闭目难立征密切相关,可能是有上述症状体征者一个不可忽视的潜在病因.

    作者:常蜀英;杨兆建;王积昌;李申生;樊红霞;张国强;刘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羊膜结膜囊移植成功一例报告

    1 临床资料患者,男,31岁.无意中发现左眼内眦部有一包块一个月,于2001年3月14日入院.查:视力双眼1.2,眼压:右17 mmHg,左15 mmHg.左眼泪阜部及鼻上方球结膜、穹隆结膜可见一约20 mm×15 mm不规则肿块,其顶端位于睑板上缘 5 mm,下方侵及泪阜内侧缘,肿物表面呈分叶状,充血,质脆,接触性出血,轻压痛.入院诊断:左眼浆细胞瘤.

    作者:李丹;刘兵;林军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的耐药性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是质粒介导的属于分子生物学分类的A类酶,主要由以肺炎克雷白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代表的肠杆菌科细菌产生.由于它能水解几乎所有的β-内酰胺类和单酰胺类抗生素,并可以通过多种形式使耐药基因在细菌间扩散,造成严重的医院爆发性感染和院外耐药菌株的传播,从而给医院和患者带来极大的威胁,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近年来,ESBLs菌受到了国际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已成为临床微生物急需研究的一个课题,为了了解和掌握我院ESBLs菌的发生率和耐药特点,治疗和控制ESBL菌的感染和传播,指导和评价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我们对140株肺炎克雷白菌和大肠埃希菌进行了ESBLs的检测,分析其对10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并对各种标本进行了分析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焦力群;曹晋桂;吴镝;冯晓玲;何晓锋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噪声暴露后豚鼠耳蜗内毛细胞谷氨酸样免疫反应的改变

    目的观察噪声暴露对豚鼠耳蜗内毛细胞谷氨酸样免疫反应的影响,了解噪声暴露后耳蜗内毛细胞传入神经递质谷氨酸的释放情况,进而证实谷氨酸的过度释放是噪声暴露后耳蜗内毛细胞下传入神经树突损害的原因. 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与噪声暴露后8 h组.采用免疫细胞化学SP染色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方法,比较两组动物耳蜗内毛细胞谷氨酸样免疫阳性反应的平均光密度(AOD)值. 结果豚鼠耳蜗内毛细胞谷氨酸样免疫阳性反应的AOD值,在噪声暴露后8 h组明显小于正常对照组(P<0.01). 结论噪声暴露可引起耳蜗内毛细胞传入神经递质谷氨酸的过度释放,是引起耳蜗内毛细胞下传入神经树突损害的原因之一.

    作者:谭祖林;夏辉;刘军;孙建和;李兴启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原发性纵隔内胚窦瘤一例报告

    原发于纵隔内胚窦瘤(Endodermal Sinus Tumors 简称EST)极为少见,本院于2001年收治一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5岁,于2001-02-07入院,因胸痛伴活动后气喘一周,检查胸部X线片发现右上纵隔有约15 cm×10 cm大小的肿块影,边缘清楚,肿块突入右侧胸腔,诊断:纵隔肿瘤.于2001-02-14在全麻下经胸骨正中切口行纵隔肿瘤切除术.

    作者:王桂洪;毕建立;隗和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空军医学杂志

空军医学杂志

主管:空军后勤部卫生部

主办:空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