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绪生;刘毅;贺冠宪;唐毅;陈璧;周一平;彭毅志
氯沙坦是一种新型抗高血压药物,近年来,由于其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且对肾脏有保护作用而日益受到重视.作者观察了氯沙坦在降压治疗中对高血压病人的肾保护作用,并与对照组比较,前者作用显著.
作者:苑永贤;王恒林;王卓强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阴道无痛分娩有许多方法,2002年1~6月,我院采用精神诱导及安桃乐气体(50%氧化亚氮+50%氧气)吸入镇痛相配合用于阴道无痛分娩,疗效良好.
作者:吴国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文字是医学论文的基本表达方式,表格、图像、统计分析、符号、数字等是文字表达的重要辅助形式.一篇科技论文可能完全由文字表达,可是,所有科技论文如果均用文字,没有其他辅助表达形式,往往很难把复杂的科学内涵叙述清楚.
作者:王国建;黄栩兵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病案是医院质量管理和信息管理的基础信息资料,是病人医疗保健的档案,是医护人员技术劳动的重要体现,是医学科研、教学以及评价医疗质量的重要资料,也是司法部门处理有关医疗案件的证据.
作者:董成;刘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1998~2002年,我们在CT增强扫描中应用地塞米松预防病人对造影剂的过敏反应,与1994~1998年未用地塞米松进行CT增强扫描比较,我们认为,在CT增强扫时合理应用地塞米松,可明显降低碘制剂的过敏反应,效果良好.
作者:李小明;马友昌;杨廷斌;周桂林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许多人对睡不好觉不以为然,其实,中、老年人失眠是一种生理性衰老的表现.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体内松果体分泌松果体素随年龄增长分泌量逐渐减少.这一发现揭泉了多数中、老年人长期失眠的奥秘.
作者:伊长荣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猝死指平素看来健康或有慢性病,但病情稳定的病人突然发生意料不到的死亡.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猝死是指症状或体征出现后1 h内,长不超过6 h,突然发生的无明显外因的死亡.
作者:高陵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1998~2001年,我们收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35例,其中误诊10例,占28.6%,现就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张青春;杨延金;黄根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髌骨严重骨折若想取得满意的固定效果较为困难,有时被迫采取部分与全部髌骨切除术,由此可导致膝关节生物力学的紊乱和关节功能的障碍.为此,我们于1986~2001年应用自行研制的镍钛形状记忆合金聚髌器(nickel titanium patella concentrator,NT-PC)治疗严重髌骨粉碎性骨折128例,疗效满意.
作者:高堂成;张春才;王家林;许硕贵;康庆林 刊期: 2003年第05期
2000~2001年,我们采用提上睑肌腱膜瓣-额肌吻合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5例,疗效良好.
作者:魏亚明;刘鹏飞;怡艳君;韩建站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胆总管囊状扩张症的疗效和预后与术式选择、手术方法是否得当有关.1990~2002年,我院收治胆总管囊状扩张症60例,现将诊治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吕振海;顾万清;赵青川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CT已广泛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定位与分型,对指导手术治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88年以来,我们对腰椎间盘突出症1000例(含曾在外院手术的116例)进行了手术.为总结经验,现对手术疗效进行分析.
作者:廖忠林;邵银初;邹鸿星;刘庆志;俞新胜;杨淮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1994~2000年间,我科对急性闭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130例,经局部和全身应用降眼压药物治疗眼压仍高于40 mmHg者,及时行抗青光眼滤过性手术,疗效满意.
作者:宋林;姚春华;刘毅;曹志平;黄红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1996~2001年,我院收治上尿路结石行开放手术取石67例,术中分别置双J管和外支架引流.经对两种引流术后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对比,发现双J管引流效果较好.
作者:余帆;杨慎柯;赵玲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为观察胆道细菌培养阳性率和药物敏感性,2000~2001年,我们在十二指肠镜下行胆管造影术(ERCP)及鼻胆管引流术(ENBD)时,采集胆道疾病62例胆汁标本,同时抽取静脉血,分别进行厌氧菌和需氧菌培养.
作者:詹志刚;郭学刚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原发性肝癌发病隐袭,早期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极易误诊误治.笔者将6年来遇到的原发性肝癌32例的误诊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郎道国;刘燕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现代外科学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是外科手术的有限化、显微化.应用椎间盘镜手术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是脊柱外科的重要进展之一.2000年3月~2002年5月,我院采用椎间盘镜手术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腰椎管狭窄症86例,效果良好.
作者:张承敏;杨东明;高吉昌;贾全章 刊期: 2003年第05期
1 病例报告患者男,48岁,2001年9月7日因间歇性左胸痛、胸闷1天就诊.半月前因车祸致左腓骨骨折卧床休养.既往无高血压、心脏病及糖尿病病史.查体:未发现明显阳性体征.
作者:时荣海;郑曦;李希臣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我部系基层驻防分队,人员编制少,技术力量较弱,卫生保障任务重.多年来,我们立足自我保障,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防治结合,使部队昼夜发病率和传染病发病率一直控制在0.89‰和3.4‰以下,医疗转送率控制在规定范围,有效地保障了部队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作者:夏先波;琚义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是常见的周围血管慢性闭塞性病变,主要有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等.
作者:李春虎;姚若全 刊期: 200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