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胺碘酮治疗风心二尖瓣置换术后室性心律失常57例分析

石辛格;曹劝省;安卓翌;李纪远

关键词:二尖瓣, 外科学, 心脏瓣膜, 人工, 手术后并发症, 心律失常, 病因学, 药物疗法, 胺碘酮, 治疗应用, 人类
摘要:目的:评估胺碘酮在治疗二尖瓣置换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2007-06/2009-05我们对57例二尖瓣置换术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应用静脉胺碘酮进行治疗,并应用心电监护与心电图评价治疗效果.结果:57例患者应用胺碘酮后有45例有效控制了室性心律失常,有效率79%,2例出现心动过缓,减量胺碘酮用量后心动过缓消失,2例因术后恶性心律失常及低心排死亡,2例出现脑部并发症,其中1例死亡,1例偏瘫.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可以有效治疗二尖瓣术后室性心律失常.
医药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急诊科护患纠纷原因分析的识别与防范措施

    目的:分析急诊科易发生护患纠纷的原因并寻求防范措施,使护患关系进入良性循环.方法:通过我院急诊建科10 a发生的医患纠纷进行分析归类,提出防范措施并观察结果.结果:提高护理安全意识,重视护患沟通技巧、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与管理,是预防纠纷发生的关键.结论:通过对急诊科常见护患纠纷原因分析,制定防范措施,可有效的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冉顺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保障血员安全与医疗纠纷的防范

    为了从源头上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构建血员安全的文化氛围,使组织文化向有利于减少差错的方向变迁.保障血员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尽管没有一种放之四海皆准的方法能够彻底杜绝医疗差错,但我们应该借鉴成功的管理经验,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管理途径,建立一个广泛合作开放灵活、高度安全的组织体系,以保障高质量地确保血员安全,确保血液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这是献血服务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服务,至关重大,不容忽视.

    作者:温红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老年无痛性消化性溃疡31例诊断分析

    目的:减少老年无痛性消化性溃疡的误诊.方法:对31例老年无痛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年龄、症状、原因进行分析.结果:2例经急诊手术,29例经纤维胃镜确诊.结论:对消化性溃疡的确诊首推胃镜检查.对老年人胃溃疡更应强调定期以胃镜作随诊,以免遗漏恶性肿瘤的诊断.

    作者:蔡其志;蔡雪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锁定加压接骨板在肱骨近端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接骨板(LCP)在肱骨近端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38例.结果:术后随访时间8~16个月(平均12个月),均获骨性愈合.采用Neer评分方法评定疗效,优良率89.5%.手术疗效显著.结论:肱骨近端骨折应用LCP治疗固定牢靠,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应用效果良好.

    作者:卢斌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人工流产妇女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中国每年的人工流产例数持续在1 000万人次左右.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近的估测,每年全世界大约有2 500万~5 000万次的人工流产.人工流产的数量之多,涉及范围之广,已使其成为全世界范围共同瞩目的医疗和社会问题,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广大妇女的生殖健康和心理健康.

    作者:李惠琴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注射用泮托拉唑钠与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

    我们在骨折术后2例治疗中,应用0.9%生理盐水100 ml+注射用泮托拉唑钠40 mg/支静脉滴入后,接换5%葡萄糖250 ml+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0.2 g/支,莫菲滴管内液体出现乳白色浑浊,立即报告医生并关闭输液通路、更换输液器,患者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

    作者:杨艺婷;解放军第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炎琥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炎琥宁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方法:将85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给予炎琥宁静脉滴注,对照组40例给予病毒唑静脉滴注,观察疗效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5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炎琥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

    作者:贲亚莉;黎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舌癌48例手术前后的护理

    舌癌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口腔癌的32.3%~50.4%,好发于40~60岁[1].由于舌体有丰富的淋巴管和血液循环,加之舌活动频繁,故舌癌早期常发生颈淋巴结转移.

    作者:张冬梅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宫术宁胶棒及米索前列醇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宫术宁胶棒及米索前列醇在早期妊娠人工流产术中的镇痛作用及扩张宫颈效果.方法:将320例人工流产者随机分为A组(160例)和B组(160例).A组采用术前宫颈管应用宫术宁胶棒.B组术前1.5 h口服或者阴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600μg.观察两组人工流产术中的镇痛效果、宫颈松弛程度、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子宫穿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镇痛有效率89.95%,宫颈松弛满意率85%的受术者均能顺利通过6号吸管,显著高于B组(均P<0.01),两组均无人工流产综合征、子宫穿孔、感染的发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宫术宁胶棒用于早期妊娠人工流产镇痛作用及宫颈扩张效果满意度均高于米索前列醇的应用,且安全方便,降低了手术风险,提高了受术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冰;宋桂芹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臂丛神经阻滞下肩关节松解术治疗冻结肩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阻滞下肩关节松解术治疗冻结肩的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的治疗分三次进行:首先对患者进行局部阻滞和肩胛上神经阻滞,第4天于臂从神经阻滞下行手法松解术.第7天治疗方式与第一次治疗方式相同.对照组患者不进行首次的阻滞治疗,余治疗方式与治疗组相同.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93.7%,对照组为73.3%,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治疗方案更为有效.

    作者:汪庆玎;贾建新;曹红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克霉唑联合乳酸菌治疗孕妇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疗效观察

    我院应用克霉唑联合乳酸菌胶囊治疗孕妇阴道假丝酵母菌病50例,取得了满意效果,并无致畸,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慧;马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急诊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及对策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践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结构或功能上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新形势下护理管理者必须认真查找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排除隐患,防患于未然.

    作者:莫雪松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纳洛酮治疗乙醇中毒48例分析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疗效.方法:将48例急性乙醇中毒患者采用纳洛酮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0.4~0.8 mg,每隔30 min静脉注射1次,可反复应用直至症状消失.结果:全部患者均在24 h以内治愈.结论: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使用简便,疗程短,疗效显著.

    作者:汪贵姣;杨柳;王达莉;罗昌雄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临床合理用药探讨

    提高规范合理用药水平,是改善医疗质量的重要措施.用药不合理主要是医生用药决策所造成,还有患者自身的因素.现对临床不合理用药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作者:张颖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500例产妇的心理干预

    听力障碍是新生儿出生时常见的异常之一.新生儿听力筛查已纳入妇幼保健的常规检查项目.据统计先天性听力缺损的发生率为1‰~3‰[1].有文献[2]报道由于新生婴儿耳道分泌物堵塞等原因可导致听力初筛时较高的假阳性.在我院的听力筛查工作中发现初筛通过率仅为78.3%,而初筛阳性病例的复筛通过率可达87.0%[3].

    作者:刘伟红;陶亚琴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炎性肠病,其病程缓慢,反复发作.2007-05/2009-04我们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飞舟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用球囊式导尿管给腹部人工肛门患者灌肠的护理

    腹部人工肛门的灌肠不同于普通患者经肛门的灌肠方法,若灌肠不当,不但肠道准备不充分,症状不缓解,反而加重患者的痛苦,增加感染机会[1].我科对40例人工肛门患者采用球囊式导尿管灌肠,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崔亚红;陈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B细胞淋巴瘤伴胃及胆道受侵犯1例超声表现分析

    对B细胞淋巴瘤伴胃及胆道受侵犯1例超声表现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65岁.因双侧颈部、腋窝包块2个月,伴腹部不适半个月就诊,包块初起于左侧颈部,后逐渐增多,无发热、疼痛等症状,无结核病史.查体:双侧颈部、锁骨上凹、腋窝及腹股沟均可扪及大小不等包块,质地稍硬,无明显压痛.使用频率12 MHz的探头进行双侧颈部、锁骨上凹及腋窝及腹股沟检查.

    作者:冯跃红;王强;郭静芳;车林;饶慧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15例的护理

    目的:探讨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护理方法与消毒隔离措施.方法:将患者隔离安置,做好基础护理与病员的心理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消毒隔离与人员防护.结果:治愈12例,2例放弃治疗,1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无人传染人个例.结论: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治疗是及时控制疫情、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基础;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患者出现危险情况及时配合医生抢救,加强消毒隔离与人员防护是减少并发症发生、防止人与人之间传染、控制疫情发展、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郑世玲;陈凯霞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26例的急救与护理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所有患者由于积极治疗、护理措施得当,终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眼压得到很好的控制.结论:积极的治疗、合理的护理措施是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恢复的保证.

    作者:冯红彩;刘婷婷;张有亭 刊期: 2009年第08期

医药世界杂志

医药世界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