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青竹;贾积身;贺雪琴;渠广歌;李兴枝;李艳琴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道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其中腺癌比例占80%以上.近年来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妇女的健康和生命,有理论认为内膜癌的发生与雌激素有关且激素受体在内膜癌中的表达可反映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并与病人对治疗的反应及预后有关.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R、PR、bcl-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旨在探讨其中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为临床预后的诊断及化疗提供参考.
作者:魏国华;张国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卫生部有关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模式的发言,引起了市场对医药类公司的关注多家医药上市公司股价大幅上涨.
作者:商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α-干扰素应用于难治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住院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15例,应用α-干扰素300万U,皮下注射,1次/d,共12d为1疗程,之后300万U,皮下注射,每周2次,维持>2个月.观察血小板计数,PAIgG,T细胞亚群,肝肾功能等.结果 15例患者中显效5例(30%),良效8例(50%),进步1例(10%),无效1例,总有效率90%.结论 α-干扰素应用于难治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尤其是其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敬东;韩效林;吴隼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心电图T波反映心室肌的复极过程,而双峰T波的临床意义尚不清楚.本文分析8 6例双峰T波,旨在探讨其临床意义.
作者:郭璐映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全身多器官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和发病机理尚不清楚,临床上肾活检、光镜和电镜检查肾脏受累者为100%,有蛋白尿、血尿等表现者占75%,主要表现为肾炎和肾病综合症.总之,狼疮性肾炎(LN)病情复杂多变,易反复发作,预后差,加强其整体护理对病人的病情改善十分重要.针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0例狼疮性肾炎病人,在整体护理方面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申素英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前瞻性研究中西结合治疗高催乳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4年1月~2006年2月我院妇科门诊95例高催乳素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中西药组56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即溴隐亭加中医辩证治疗;西药组39例,单纯给予溴隐亭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结果.结果 中西药组治愈率73.21%,总有效率91.07%,反跳率0.00%,复发率31.37%;西药组治愈率51.28%,总有效率82.05%,反跳率15.63%,复发率68.75%.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反跳率和复发率比较,结果分别为P<0.05、P>0.05、P<0.05和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疗法和单纯西药治疗对高催乳素血症的总有效率相近,但中西医结合疗法可提高治愈率,明显减少停药后的复发和反跳.
作者:许秀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医源性高位胆道损伤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回顾分析2000-2006年收治的12例医源性胆管损伤病例.结果 胆总管端端吻合加T管引流术4例,胆管修补加T管引流术2例,胆肠吻合6例.恢复良好,1例出现胆管狭窄,后经过先引流,后择期行肝方叶切除、肝内胆管空肠吻合术,恢复良好,无任何不适.术后随访至今未见胆管炎、胆管狭窄等任何并发症.结论 医源性胆管损伤应可预防,适合的手术选择和通畅的引流是治疗的关键所在.
作者:宋大公;丁红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急性阑尾炎时阑尾的显像及其声像图特征,从而提高超声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43例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术前高频超声检查,并与术后阑尾标本作对照分析.结果 高频超声显象231例(95.06%),其中单纯性阑尾炎41例(86.61%),化脓性阑尾炎121例(95.53%),坏疽性阑尾炎51例(97.95%),阑尾周围脓肿18例(100%),各型阑尾炎有着显著的声像图特征.结论 高频超声能显著提高阑尾显象率,并能较清晰地观察阑尾内部结构回声,反映出各型急性阑尾炎的病理变化.
作者:郭蕾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医院是否应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充分发挥作用;方法 从医院的性质决定医院的行为、医院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的基础、方法、重要性和必要性和其重要保证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结果 医院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充分发挥作用;结论 医院应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充分发挥自身作用.
作者:江小青 刊期: 2006年第11期
铜绿假单胞菌属于条件致病菌,可引起社区获得性肺炎,医院获得性肺炎(特别是呼吸机相关肺炎)及囊性纤维化患者下呼吸道感染[1].而社区获得性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合并脓胸文献报道较少,笔者经治一例报道如下:
作者:余其好;许有志;张文东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我是一名在校的大学生,看了网上医改的文章感觉有一些建议:1改变我国医疗系统重治疗轻预防的现状,如果医疗改革不能扭转这个糟糕的倾向,会极大加重国家的财政负担,使医改陷入困境.
作者:华晓杰 刊期: 2006年第11期
联合阻滞麻醉穿刺应用较为普遍,操作者常会遇到解剖层次清晰或较肯定地认为穿刺针已进入蛛网膜下腔,但并无脑脊液流出,此时,很难确定穿刺是否成功.我们对二例这样的患者进行影像学诊断,发现均有腰椎间管狭窄症存在并认为可能是蛛网膜下腔阻滞无脑脊液流出的原因之一,现将两例报道如下.
作者:魏丽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 4例食管癌组织及32例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S)在54例食管癌中的阳性率61.11%,显著高于32例正常食管组织中的阳性率13.33%(P<0.05).乙酰肝素酶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分期相关(P<0.05).乙酰肝素酶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部位、大小、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乙酰肝素酶的表达对血管生成、食管癌的侵入转移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其作为食管癌治疗中的一个新靶点对治疗及预后有相当好的理论价值.
作者:刘尚国;赵宝生;吕靖民;齐博 刊期: 2006年第11期
11月1日晚8点半,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在结束一场演讲后,中心副主任李玲的身边照例围了一群热心的听众.像往常一样,有关医改的提问占了很大一部分.医疗改革是目前中国社会生活热的话题之一,而李玲正是处在风口浪尖上的人物,她领导的中国医疗体制改革课题组提供的观点和结论已经成为新一轮医改的决策依据.
作者:王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进行临床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 对46 5例SLE患者进行临床综合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 减少了SLE的复发因素和药物的不良反应.结论 避免诱发因素,加强心理护理,是临床护理的关键.
作者:丁雪竹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对老年患者泌尿系感染进行临床研究,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200 5.1~2006.4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60岁以上泌尿系感染患者,进行描述性研究、危险因素分析.对中段尿标本,细菌培养后,鉴定病原菌、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标准纸片扩散确证法进行检测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情况.结果 糖尿病、尿失禁,女性、留置尿管为高危因素,老年患者无症状性菌尿较高.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仍为常见的致病菌.其次则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屎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耐药率高,产ESBLs率高达41.0%.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高度敏感,可作为老年患者的首选经验用药.呋喃妥因有84.2%的敏感率,可做为长期抑菌药.肠球菌耐药率也明显增高.粪肠球菌HLAR(高耐庆大霉素肠球菌株)检出率(54.2%)与屎肠球菌(55.6%)相近.屎肠球菌除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敏感外,对其它抗生素高度耐药.结论 老年患者泌尿系感染耐药性较高,合理使用抗生素同时,需加强对其高危因素的筛查和干预.
作者:陈劲龙;刘朝晖;张溪林;杨银梅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在舌诊客观化的研究中,舌色的真实还原是一个关键的技术环节.本文讨论了数字舌图的色彩校正方法,并根据色彩管理的原理,提出通过制作数码相机和显示器的ICC特性文件来进行数字舌图的色彩还原方法.
作者:樊艳;梁嵘;王召平;王立翔 刊期: 2006年第11期
陕西省新出台了<陕西省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的实施意见>以及<关于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有关问题的意见>,今后农民工生病住院以及遭受工伤后也可享受到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两项基本社保待遇.
作者:赵锋;李丹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加四氢叶酸钙(CF)解救方案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分析26例ALL患儿123例次的HD-MTX+CF治疗,观察研究用药后患儿不良反应.结果 HD-MTX+CF治疗儿童ALL时,不良反应发生按比例依次为胃肠道反应56.9%,骨髓抑制52.8%,感染37.4%,肝脏损害34.1%,皮肤黏膜损害32.5%.神经系统损害较少见,轻型2例次,重型1例次,占2.4%.未发现肾脏损害等不良反应.结论 HD-MTX+CF治疗小儿ALL时,不良反应较为常见,但大多症状较轻.个别可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故应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和认识HD-MTX的不良反应,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有条件的单位尽可能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给予及时适当的CF解救,防止出现危及生命的严重不良反应,并且可避免过度解救而影响疗效.
作者:张艳萍;石太新;唐成和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而农村医疗卫生事业较城市发展严重滞后,已经成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障碍,也是农民反映强烈的问题之一.解决农村的医疗问题,建立并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体系,不仅是建设新农村事业的需要,也为农民兄弟提供有效的生活保障,为推进农村的经济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本文从历史和农村的现实角度出发,阐述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立法的必要性,同时提出了对该法必须明确的几项基本原则.
作者:童飞;闫寒 刊期: 200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