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常规检验中末梢血和静脉血的应用价值分析

陈晓

关键词:静脉血, 末梢血, 血常规检验
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检验中采用末梢血和静脉血检测的价值.方法:收治行血常规检验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静脉血标本,B组采用末梢血标本,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在T1时间,A组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红细胞(RBC)低于B组,血小板计数(PLT)高于B组(P<0.05),中间细胞(MX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T1与T2各项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T3时间检测结果相对于T1检测结果PLT明显下降,MXD结果上升(P<0.05),其余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患者实施血常规检验中,采用静脉血作为检验标本相对于末梢血标本检测结果更准确,且血常规标本应及时送检,避免标本存贮时间过长,造成检测结果误差较大.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健康教育对孕妇产前定期检查及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对孕妇产前定期检查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0例产前定期检查并分娩的孕妇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给予系统规范的健康教育和产前定期检查,对照组给予口头健康宣教指导.结果:观察组对产前检查的认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高危妊娠发现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妇妊娠结局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孕妇产前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孕妇的遵医行为,结合产前检查,有效地降低了不良妊娠的发生率和围生儿的死亡率和患病率.

    作者:陈梅;张晓辉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培门冬酶和左旋门冬酰胺酶用于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疗效比较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比较培门冬酶和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治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7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观察组给予培门冬酶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天数和用药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门冬酶和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接近,但培门冬酶用药次数和住院时间较少.

    作者:吴惠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腹腔镜治疗小儿各型鞘膜积液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小儿各型鞘膜积液的疗效.方法:收治鞘膜积液小儿患者124例,包括交通型86例,非交通型38例.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单侧手术时间(14.53±3.43)min,双侧时间(22.32±4.23)min,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42%,术后随访无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缝扎内环口法治疗各型小儿鞘膜积液效果良好.

    作者:许超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HbA1c水平与心功能及心衰发生的相关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心衰患者相对于心血管伴心衰患者生化指标变化,及前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和心衰发生的关系.方法:收治糖尿病合并慢性心衰患者142例,检测HbA1c浓度并分组,评价心功能分级,检测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计算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衰发生率,评价HbA1c水平与NYHA心功能分级和心衰发生的相关性.结果:随着心功能NYHA分级程度的增高HbA1c水平升高,LVEF降低;相比冠心病伴心衰患者,糖尿病伴心衰患者心功能更差,相应的生化检测结果改变更明显.糖尿病患者血糖强化治疗至HbA1c<5.3%与较差的血糖控制(HbA1c>8%),两者都会增加心衰的风险.结论:HbA1c水平可对糖尿病合并心衰患者有一定的预测功能.

    作者:邹超世;谢钰玲;吴鹏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血常规检验中末梢血和静脉血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血常规检验中采用末梢血和静脉血检测的价值.方法:收治行血常规检验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静脉血标本,B组采用末梢血标本,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在T1时间,A组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红细胞(RBC)低于B组,血小板计数(PLT)高于B组(P<0.05),中间细胞(MX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T1与T2各项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T3时间检测结果相对于T1检测结果PLT明显下降,MXD结果上升(P<0.05),其余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患者实施血常规检验中,采用静脉血作为检验标本相对于末梢血标本检测结果更准确,且血常规标本应及时送检,避免标本存贮时间过长,造成检测结果误差较大.

    作者:陈晓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中欧耳穴结合贴压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53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欧耳穴结合贴压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的疗效.方法:收治小儿腺样体肥大患者53例,运用耳穴贴压法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有效37例,显效16例.所有患儿治疗2个疗程后,所有症状基本消失,并且体质增强.结论:耳穴贴压法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操作简便、无不良反应、疗效较好.

    作者:李超;刘桐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青少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误诊为急性胃肠炎1例

    糖尿病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青少年健康.本文报告1例青少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误诊为急性胃肠炎的病例,分析临床资料.

    作者:董广辉;杨永君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阻挡螺钉在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干骺端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阻挡螺钉技术辅助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干骺端骨折疗效.方法:收治胫骨干骺端骨折患者74例,分为A组与B组,B组采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A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阻挡螺钉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A组疗效优于B组,并发症较少(P<0.05).结论:阻挡螺钉技术辅助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干骺端骨折疗效显著.

    作者:郭坤;杨志才;欧存川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甘油果糖治疗耐甘露醇患儿重症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甘油果糖治疗耐甘露醇患儿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及用药的安全性.方法:收治重症手足口病患者85例,均采用抗病毒、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甲基泼尼松龙、甘露醇等综合治疗,13例患者在耐甘露醇时加用10%甘油果糖,观察治疗相关指标变化.与同期72例非耐甘露醇重症手足口病合并颅高压患儿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危重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患儿体温、呼吸、心率、血压恢复正常所需时间较对照组患儿延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耐甘露醇重症手足口病患儿13例使用甘油果糖后受累神经系统症状于48 h内开始好转,终均治愈出院,无一例发展成危重型病例.结论:甘油果糖治疗耐甘露醇患儿重症手足口病时具有颅内压控制稳定、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作者:李丽琼;钱会萍;刘辛燕;孔艳萍;陈永花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新发2型糖尿病临床特点与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优越性

    目的:探讨新发2型糖尿病(T2DM)临床特点及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优越性.方法:收治新发T2DM患者24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245例患者中,男女比例1.25:1,40岁以下组并发症比例高,40岁以上组空腹C肽及胰岛素低,病程长;胰岛素强化组血糖控制快,住院时间短,远期血糖控制好.结论:40岁以上组相对40岁以下组胰岛功能较差;初发T2DM早期胰岛素替代有利于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

    作者:陆志峰;吴继峰;王建华;李君平;卢悦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凶险性前置胎盘的护理

    目的:探讨凶险性前置胎盘的护理.方法:收治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前焦虑程度、术后并发症和新生儿成活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有效缓解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的心理压力,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新生儿的成活率.

    作者:车家燕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姜华教授治疗中风病经验

    目的:姜华教授运用中风补血引接方和子午流注纳甲针法治疗中风病,临床效果显著.本文从姜华教授对中风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中风补血引接方和子午流注纳甲针法治疗中风病的机理研究、特殊病案举例几个方面探讨姜华教授治疗中风病的经验.

    作者:龚海军;姜华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抗血小板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两组均进行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均给予阿司匹林,观察组增加氯吡格雷.对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抗治疗急性脑梗死较单用阿司匹林疗效显著,可降低复发率及进展率,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生存质量,改善预后.

    作者:李本夫;吴中亚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肝胆外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肝胆外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肝胆手术患者14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治疗,记录入室监测后(T0)、诱导后(T1)、手术1h后(T2)、术毕(T3)的MAP、CVP和HR的变化,记录术中输液量、尿量和出血量及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VP在T2、T3时明显降低(P<0.05).补液量、尿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肝胆外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促进了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作者:刘德凤;曾新星;罗利民;龙俊斐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自制乳腺支架、应用体部相控阵线圈(SENSE-body)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分析自制支架配合现有腹部线圈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8例乳腺检查,其中86例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患者,222例体格检查,对检查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磁共振图像质量优良,可以适用于乳腺疾病的诊断,病变显示率达100%.结论:自制乳腺支架,配合体部相控阵线圈,对乳腺病变进行磁共振检查,其图像质量能与乳腺专用线圈图像相媲美.

    作者:程和平;周永怀;高瑞;赵海峰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痹证的临床治疗方法

    痹证是一种临床常见中医病症,根据不同的中医分型,其治疗方式也不同.本文简要介绍痹证的临床治疗方法,为临床提供探讨.

    作者:刘琳娜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腹腔镜治疗老年阑尾炎临床观察40例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老年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阑尾炎患者80例,随机平分两组,开腹组采用硬膜外麻醉,手术方式为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腹腔镜组利用腹腔镜进行治疗.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开腹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老年阑尾炎疗效显著.

    作者:刘庆伟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社区老年人晨尿与餐后尿尿常规检验结果比较及分析

    目的:比较社区老年人晨尿与餐后尿尿常规检验结果.方法:收治晨尿无蛋白、餐后尿有蛋白的老年人41例作为观察组,选择晨尿、餐后尿尿常规均正常的老年人4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肾功能、生化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晨尿、餐后尿尿常规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肌酐、尿素氮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晨尿、餐后尿尿常规在老年人体检中可较早发现肾脏的病理改变.

    作者:许宁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中药外敷联合理疗治疗急性乳腺炎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中药外敷联合理疗治疗早期急性乳腺炎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收治急性乳腺炎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青霉素类抗菌药联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外敷联合理疗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外敷联合理疗治疗早期急性乳腺炎疗效显著,早期的护理干预和健康指导能提高疗效和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作者:周燕红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快速康复护理在胃癌围手术期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快速康复护理在胃癌围手术期中的作用.方法:收治胃癌患者76例,随机平分为两组,观察组围术期实施快速康复护理,对照组围术期实施常规护理,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前的SAS评分及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正常(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快速康复护理应用于胃癌围手术期护理中,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术前的不良心理,对术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玲玲;芮红霞 刊期: 2016年第36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