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南京地区高校开展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招募方法及成效的探讨

郑珊峡;傅强

关键词:单采血小板, 献血者, 招募
摘要:目的:探讨在学校开展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招募方法,并评价其成效.方法:分析2013-2015年南京高校学生血小板捐献情况,计算捐献血小板学生总人数占比和初次捐献血小板学生总人数占比.结果:2013-2015年学生捐献总人数占37.46%,初次捐献血小板学生人数占45.64%.结论:高校学生对无偿献血认知度较高,应进一步加强在高校学生中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宣传、招募和服务,以保证血小板库存量.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肝胆外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肝胆外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肝胆手术患者14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治疗,记录入室监测后(T0)、诱导后(T1)、手术1h后(T2)、术毕(T3)的MAP、CVP和HR的变化,记录术中输液量、尿量和出血量及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VP在T2、T3时明显降低(P<0.05).补液量、尿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肝胆外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促进了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作者:刘德凤;曾新星;罗利民;龙俊斐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喉罩全身麻醉在假体隆胸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喉罩全身麻醉在假体隆胸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治假体隆胸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采用喉罩麻醉,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麻醉,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两组插管时间和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喉罩置入和代出后的血压和心率较平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全身麻醉在假体隆胸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周登文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宫腔镜在治疗剖宫产子宫瘢痕憩室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宫腔镜治疗剖宫产子宫瘢痕憩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剖宫产子宫瘢痕憩室患者26例,采用宫腔镜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26例患者恢复良好.结论:宫腔镜治疗剖宫产子宫瘢痕憩室中的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郭清烽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中医体质干预对糖尿病前期人群血糖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医体质干预对糖尿病前期人群血糖的影响.方法:收治糖尿病前期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健康教育,干预组给予中医体质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空腹血糖(FPG)、糖负荷2 h血糖.结果:干预组FPG、OGTT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体质干预能有效改善社区糖尿病前期人群的血糖水平.

    作者:袁曈;刘佳嘉;张琦;陈志霞;陈晓磊;林俊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小儿门诊检查的中、深度镇静方法

    目的:探讨小儿门诊检查中水合氯醛的使用方法及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治门诊检查患儿107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水合氯醛口服,观察组采用水合氯醛保留灌肠.结果:观察组镇静成功率96.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水合氯醛保留灌肠行小儿门诊检查的镇静效果优于水合氯醛口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和有效性高.

    作者:陈春燕;窦红昆;曾焱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降低新生儿静脉治疗时药物渗出率的品管圈实践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降低新生儿静脉治疗时药物渗出率的效果.方法:应用品管圈方法进行原因分析,找出真正原因并制定对策,观察实施效果.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新生儿静脉治疗时药物渗出率显著降低.结论:品管圈活动降低新生儿静脉治疗时药物渗出率的效果显著.

    作者:郑华蓉;合明勇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分娩助产实施分类护理模式的分析

    目的:探讨分娩助产实施分类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分娩产妇50例,分为常规组与试验组各25例,分别采取一般护理模式与分类护理模式.结果:试验组无难产案例,常规组难产发生率12.00%(P<0.05);试验组与常规组产妇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00%与80.00%(P<0.05).结论:对分娩产妇采取分类护理干预模式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利于临床护理质量的提高.

    作者:张静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外固定架联合皮瓣移植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GustiloⅢ型)的护理

    目的:探讨GustiloⅢ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术后护理.方法:收治GustiloⅢ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38例,采用外固定支架及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治疗,总结术后护理体会.结果:34例患者达到骨性愈合,3例患者创口感染,反复清创后愈合,1例患者随访1年后骨折断端未愈合,予以Illizarov技术治疗后愈合.结论:对采用外固定及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治疗的GustiloⅢ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优质护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缩短平均住院日,有效提高服务满意度.

    作者:桂冬梅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南京地区高校开展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招募方法及成效的探讨

    目的:探讨在学校开展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招募方法,并评价其成效.方法:分析2013-2015年南京高校学生血小板捐献情况,计算捐献血小板学生总人数占比和初次捐献血小板学生总人数占比.结果:2013-2015年学生捐献总人数占37.46%,初次捐献血小板学生人数占45.64%.结论:高校学生对无偿献血认知度较高,应进一步加强在高校学生中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宣传、招募和服务,以保证血小板库存量.

    作者:郑珊峡;傅强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200例,随机分成早期康复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早期康复组Fugl-Meyer积分及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景建文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姜华教授治疗中风病经验

    目的:姜华教授运用中风补血引接方和子午流注纳甲针法治疗中风病,临床效果显著.本文从姜华教授对中风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中风补血引接方和子午流注纳甲针法治疗中风病的机理研究、特殊病案举例几个方面探讨姜华教授治疗中风病的经验.

    作者:龚海军;姜华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35例,采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骨性愈合,Harris功能评分优20例,良14例,可1例,优良率97.1%.结论: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显著.

    作者:唐兵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9例,按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醋酸曲氨缩松、2%利多卡因、维生素B1、维生素B12混合液穴位注射,1次/周,3次1疗程.对照组采用针刺加拔罐治疗,隔日1次,10次1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5.71%,对照组有效率79.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明显高于针刺加拔罐.

    作者:卢艳甫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痰热型冠心病临床生化检验指标的选择与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痰热型冠心病临床生化检验指标的选择与应用价值.方法:收治痰热型冠心病患者24例作为试验组,健康体检者24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在TG、TC、LDL-C、HDL-C、CRP以及LPa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G、TC、LDL-C、HDL-C、CRP以及LPa可作为痰热型冠心病患者的检验指标.

    作者:严霜红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新发2型糖尿病临床特点与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优越性

    目的:探讨新发2型糖尿病(T2DM)临床特点及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优越性.方法:收治新发T2DM患者24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245例患者中,男女比例1.25:1,40岁以下组并发症比例高,40岁以上组空腹C肽及胰岛素低,病程长;胰岛素强化组血糖控制快,住院时间短,远期血糖控制好.结论:40岁以上组相对40岁以下组胰岛功能较差;初发T2DM早期胰岛素替代有利于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

    作者:陆志峰;吴继峰;王建华;李君平;卢悦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健康教育对孕妇产前定期检查及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对孕妇产前定期检查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0例产前定期检查并分娩的孕妇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给予系统规范的健康教育和产前定期检查,对照组给予口头健康宣教指导.结果:观察组对产前检查的认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高危妊娠发现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妇妊娠结局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孕妇产前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孕妇的遵医行为,结合产前检查,有效地降低了不良妊娠的发生率和围生儿的死亡率和患病率.

    作者:陈梅;张晓辉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目的:探究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收治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98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然比对照组高(93.8%vs 81.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浆内毒素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Balthazar CT和APACHEⅡ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者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安全有效,可降低肠源性感染和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恢复.

    作者:廖光珍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经闭孔尿道中段悬吊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及并发症防治探讨

    目的:探讨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VT-O)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法国通用公司生产的网片,自制成TVT-O蝶形吊带,对压力性尿失禁患者30例施行TVT-O手术.结果:手术时间35~45 min,术中出血100~150 mL.拔管后尿失禁消失27例,咳嗽增加腹压后偶有尿液溢出3例,阴道切口网片外露2例,患者发生尿潴留2例.随访6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自制吊带系统TVT-O手术操作简捷,手术疗效确切,创伤小,患者恢复快,价格便宜.

    作者:杜建梅;邓小明;林静;衡琳;易佳;高崇斌;张选莉;蒋潇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参麦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对比

    目的:比较冠心病患者采用丹参注射液、参麦注射液治疗的有效性.方法:收治冠心病患者142例,按照用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参麦注射液)与对照组(丹参注射液).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纤维蛋白原、血浆比黏度等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临床采用参麦注射液、丹参注射液治疗均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但参麦注射液在改善临床指标、提高治疗效果等方面的作用更为明显.

    作者:杨志清 刊期: 2016年第36期

  • 微课在护理高校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微课在护理高校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我校护理专业的学生200例,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实施生理学教学,试验组采用微课教学方法开展生理学教学,观察并对照两组教学效果差异.结果:试验组学生期末章节考试成绩平均为36.5分,对照组平均成绩31.5分;学生对教师授课评价的满意率:对照组88%,试验组96%,两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教学视频为载体的微课教学在护理高效生理学教学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生理学教学效果的提升.

    作者:景红 刊期: 2016年第36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