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刘路

关键词:老年性脑梗死, 优质护理服务, 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 分析并探究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老年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优质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护理的效果.结果 经过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为(49.64±7.97)分优于对照组的(32.05±5.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18.26±4.26)d短于对照组的(28.65±7.2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老年性脑梗死患者优质护理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可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电子鼻咽镜联合CT检查对鼻咽癌诊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究电子鼻咽镜联合CT检测对鼻咽癌的诊断意义.方法 170例鼻咽癌患者,按照其临床症状分为耳鼻症状组(n=82,A组)以及颅神经损伤组(n=88,B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电子鼻咽镜以及CT检查结果.结果 两组通过电子鼻咽镜与CT检查之后,两种方法检出率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子鼻咽镜联合CT对鼻咽癌诊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临床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应用分析

    目的 研究临床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分析.方法 8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急救护理措施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临床急救护理路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出院时的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平均评分为(12.3土2.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6例并发症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实施临床急救护理路径的措施,可明显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大大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王芳;孙淑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扶正降浊方治疗高尿酸合并高脂血症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扶正降浊方对高血尿酸合并高脂血症的影响.方法 76例高血尿酸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治疗组采用扶正降浊方联合西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高尿酸血症总有效率分别为97.37%和81.58%,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脂血症总有效率分别为94.74%和76.3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扶正降浊方对高尿酸和高脂血症具有确定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长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患者跌倒预防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针对性护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患者跌倒预防的应用效果.方法 9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根据不同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研究组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跌倒发生率与跌倒预防知识、行为、态度等评分.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跌倒预防知识、态度、行为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跌倒发生率为6.1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1.02%(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可有效提高其跌倒预防相关行为、态度及知识评分,从而降低跌倒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姜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104例早期非小细胞癌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予以开胸手术治疗)和治疗组(予以胸腔镜手术治疗),各52例.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镇痛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应用胸腔镜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优于传统开胸手术,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崔海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护理干预对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索护理干预对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92例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6例.实验组采用护理干预的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实验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良29例,中11例,差6例,抑郁量表正常29例,轻度16例,重度1例;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良20例,中16例,差10例;抑郁量表正常21例,轻度20例,重度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对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明显,在临床治疗上值得应用并推广.

    作者:谭淼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高血压的社区诊断及其分析

    目的 了解社区高血压的基本流行状况以及高血压知识的普及情况.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本院周边社区18岁以上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年龄、每周锻炼频率、吸烟、饮酒嗜好和高血压发病有一定相关性.社区宣传、文化程度、人均可支配月收入高则对高血压患者相关知识知晓率的提高有明显促进作用.结论 社区要继续利用社区贴近群众生活的优势,组织社区居民进行体育锻炼活动,同时也要全面改善患者社会支持情况,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利用程度,达到改善患者用药依从性的目的.

    作者:王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重症脑卒中肠外肠内营养序贯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探究重症脑卒中患者在接受肠内肠外营养后获得的治疗效果.方法 42例重症脑卒中患者,按照床号单双分为对照组和序贯组,各21例.对照组接受肠外营养支持;序贯组接受“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的序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序贯组临床指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重症脑卒中病患选择“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的序贯疗法,可以有效促进患者康复,使患者的致残、致死率明显下降,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庄卓;周茂森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重症感染患者早期应用小剂量肝素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重症感染患者早期应用小剂量肝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46例重症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和观察组(2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小剂量肝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3d,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8.6±3.4)d,生存率为81.8%(18/22),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4.4±1.1)d,生存率为100.0%(2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感染患者早期应用小剂量肝素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以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相关指标,提高生存率,具有应用价值.

    作者:付文良;李春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核磁共振成像诊断脑梗死中的临床分析

    目的 本文就核磁共振成像诊断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 50例脑梗死患者,按照就诊时间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CT检查,给予治疗组患者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对比两组脑梗死患者的检出率.结果 治疗组患者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核磁共振成像诊断脑梗死,其检出率相对较高,同时可减少漏诊以及误诊现象,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孙虹越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探讨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合并脑栓塞临床正确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68例脑卒中合并脑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指定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护理人员完成其相关护理工作,记录其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 68例脑卒中合并脑栓塞患者护理后NIHSS量表评分及SF-36量表评分较护理前均显著提高,护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卒中合并脑栓塞患者给予正确有效的护理配合可显著改善其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有利于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可在临床推广借鉴.

    作者:杜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醒脑静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小儿脑瘫合并智力低下6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醒脑静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小儿脑瘫合并智力低下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脑瘫合并智力低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药物及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醒脑静注射液头部穴位注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醒脑静注射液穴位注射可以有效提高脑瘫患儿的智力水平,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会杰;宋晓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降脂胶囊联合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降脂胶囊联合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治疗酒精性脂肪肝(AFLD)的疗效.方法 80例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降脂胶囊、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联合治疗,对照组口服水飞蓟宾片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肝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降脂胶囊联合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疗效显著,适合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陈宏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欣普贝生联合乳头刺激用于足月妊娠诱导分娩的临床效果观察与护理体会

    目的 分析欣普贝生联舒头刺激用于朋妊娠诱导分娩的临床效果,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106例足月分娩产妇,将其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3例.对照组予以催产素引产,实验组予以欣普贝生联合乳头刺激引产,对比两组相关指标.结果 实验组用药后6、12、24 h宫颈成熟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宫颈成熟度上升了分所需时间、开始用药到分娩时间短于对照组,引产显效率、优质分娩率、早期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转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催产素引产,欣普贝生联合乳头刺激用于足月妊娠诱导分娩效果更好,安全可靠,且对于降低剖宫产率、提高阴道产质量、促早期泌乳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王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在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在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 9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治疗费用、住院时间、术后生存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能有效减少患者的治疗费用,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栾小丹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奥拉西坦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奥拉西坦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方法 87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通过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奥拉西坦治疗,对照组患者只进行常规综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为(28.1±1.5)分;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1%,MMSE评分为(25.7±1.9)分.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MMSE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拉西坦在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临床治疗中效果显著,有助于降低患者神经缺损程度,改善其认知障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白彦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比索洛尔治疗心绞痛80例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 探讨比索洛尔治疗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80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比索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5%和7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5%和1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pitzer指数分别为(8.21±1.69)分和(6.34士1.4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比索洛尔治疗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治疗后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宋淑梅;李笑竺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HPLC法测定硝酸咪康唑溶液中硝酸咪康唑含量

    目的 对硝酸咪康唑溶液中硝酸咪康唑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测定.方法 色谱柱:迪马C18柱(4.6 mm×200 mm,5μm),流动相:0.5%醋酸钠溶液-乙腈-甲醇(1:3:3),柱温:3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30 nm.结果 硝酸咪康唑的浓度在17.17~858.6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19%(RSD=0.87%,n=9).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硝酸咪康唑溶液的质量控制.

    作者:赵春宝;陈旭;张威;程斌;江蔚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全程护理对肺结核并咯血患者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针对肺结核并咯血患者加强全程护理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50例肺结核并咯血患者,在加强治疗过程中给予全程护理,观察疗效.结果 50例肺结核并咯血患者均好转出院,平均住院时间(19.4±1.3)d,健康知识知晓率为92%,护理满意度为98%,并发症率为2%.结论 针对肺结核并咯血的患者,加强全程护理,对改善预后,提高护理质量,防范并发症的发生意义显著.

    作者:张然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护理干预在心脏手术患者术后疼痛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心脏手术患者术后疼痛中的干预作用.方法 100例实施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性护理.观察两组术后疼痛改善情况,记录住院时间,评定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48 h焦虑抑郁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24、48、72 h的疼痛评分分别低于对照组同期的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8 h的焦虑抑郁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助于减轻心脏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缩短住院时间,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孙德礼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