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云霞;孙晓燕;张俊玲;孙花
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对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1].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过程中,即使是病情较轻的患者,在住院期间都具有一定的风险[2].而老年患者由于生理机能退行性改变,功能障碍、思维紊乱、行动不便、感觉迟钝等,均成为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安全的危险因素,找到相应的护理对策,为老年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住院环境,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成为了护理工作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作者:李宪红;徐文娟;江溦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从病名角度,探讨桂枝茯苓丸的临床应用范围.方法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以历代医家著作、现代文献为依据,对桂枝茯苓丸临床主治病症范围进行挖掘.结果 古代医家主要应用于妇科疾患,涉及妇科病名16种,而非妇科的病名只有10种.现代医家应用本方涉及妇科中医病名大约27种,妇科西医病名大约28种;非妇科的中医病名17种,非妇科的西医病名25种.结论 桂枝茯苓丸的应用得到了全面拓展,涉及到的妇科疾病近 25 种,而非妇科疾病更是多达 68 种,所治疾病已经不限于妇科疾病范畴.
作者:颜娟;李朝平;刘珊珊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回顾糖尿病足临床护理的措施及经验.方法 对48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有效地护理措施与健康教育.结果 经过治疗和精心的护理,48例糖尿病足患者中无1位患者致残及被迫截肢,保证了患者预后的生活质量.结论 在临床治疗中,严密的观察和系统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提高糖尿病足治愈率、降低截肢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孟宏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对应用耳尖放血疗法对处于面瘫急性期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抽取84例处于面瘫急性期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2例.分别采用针刺方法和在此基础上加用耳尖放血疗法进行治疗.结果 B组患者治疗后的面瘫症状改善效果明显优于A组;治疗结束后一段时间面瘫症状再次出现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结论 应用耳尖放血疗法对处于面瘫急性期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姚献文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防范调剂错误,提高住院部药房药品调剂的工作质量,确保患者能有效、安全地的用药.方法 分析住院部药房调剂差错的原因,探寻相应预防措施.结果 与结论加强调剂人员业务学习,提升其整体业务素质,重视调剂差错原因,药方布局合理,药品科学摆放,工作方法科学,才能防止调剂差错.
作者:徐保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磷酸肌酸钠对有机磷类农药中毒致心肌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30 例有机磷类农药中毒急性心肌损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 例,对照组15 例.两组均予洗胃、导泻,灌肠及静脉应用解毒剂和强心,利尿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2.0 g(1 次/d),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肌酶谱、肌钙蛋白T(cTnT)、脑利钠肽(BNP),心电图(ECG)及心脏超声结果的变化.结果 磷酸肌酸钠对有机磷类农药中毒急性心肌损害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伟锋;张天增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多重PCR技术在志贺菌感染快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用多重PCR法对临床分离的68株志贺菌毒力基因shet1A、shet1B、ial和ipaH进行扩增检测.结果 68株志贺菌均在423bp(ipaH)处出现条带,在147bp(shet1B)、309bp(shet1A)、320bp(ial)处均出现了至少一个条带,与常规鉴定法的符合率达100%.结论 成功建立了志贺菌感染的多重PCR快速诊断技术.
作者:王国富;吴利先;薛士鹏 刊期: 2012年第12期
药物应用的安全性与患者的生命息息相关,它是救治患者的重要手段.而神经内科用药种类更多,安全用药与护士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在临床中虽然药物种类的选择由医生负责,但是药物应用过程中使用的方法、时间、剂量、配伍禁忌与不良反应的观察均是由护士进行,护士既是各种药物的实施者,又是用药前后的监护者,她们参与患者用药的全过程.
作者:王慧娟;吕英英;张永芳;张亚静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关直肠癌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问题.方法 对我院2010年5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50例直肠癌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结果 50例直肠癌术后患者,未发生因护理不当而致的死亡病例.结论 生理护理、心理护理以及有效巡视,有利于提高治愈率.
作者:孙玉萍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可行性、有效性.方法 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149例分为对照组(58例)和治疗组(91例).对照组术后常规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组术后24~48 h开始肠内营养.比较两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一周时血清白蛋白、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及体重、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的不同.结果 ①两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血清白蛋白、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及体重等比较均无显著差异;②治疗组术后排气时间(3.8±1.3)d,排便时间(6.2±3.5)d,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5.4±2.1)d,排便时间(7.8±4.2)d,两组间差异均显著(P<0.05);③治疗组术后住院时间(13.2±3.3)d,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16.2±4.1)d,前者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后者(P<0.05).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可行的,它可促进肠功能恢复,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作者:易国华;朱洪波;陈兆永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采用薄层色谱法控制十四味当归活血合剂的质量.方法 利用薄层色谱法分别对当归、白芍的主要成分进行鉴别.结果 在TCL图谱中可检出当归、白芍的特征斑点.结论 该方法目的 明确,简便、重现性良好,能保证该制剂的质量要求.
作者:张涤华;李小伟;韩双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对肝癌TACE术后腹胀治疗价值.方法 将112例肝癌TACE术后呃逆应用肌注胃复安、口服莫沙比利、吗丁啉等治疗无效者,应用新斯的明1 mg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痊愈69例,显效18例,有效12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88.4%.结论 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肝癌TACE术后腹胀效果满意,而且本法具有起效快,不易复发,操作简便,安全、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涛;李天晓;王志学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早期肠内营养对预防重型外伤性脑损伤(TBI)患者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中的作用.方法 GCS评分3~10分TBI患者58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全肠内营养(TEN)支持;对照组采用全肠外营养(TPN)支持.结果 2周内观察组较对照组发生感染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病例数明显减少(P<0.01).结论 肠内营养在预防TBI患者并发感染及多器官功能衰竭中作用显著,是此类患者优先的营养途径.
作者:张群峰;吴昆鹏;肖宏;桂培根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对TBL教学模式在牙周病学教学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 2008级口腔医学本科64名学生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TBL组.TBL组利用TBL程序设计教学,统计分析教学前后成绩.问卷调查学生对TBL教学看法和满意度等.结果 常规组测试平均6.37分,TBL组8.26分(满分10分),分值提高18.9%,成绩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结果表明96.9%的同学对本次授课满意.结论 在牙周病学教学中开展TBL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临床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团队合作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石卓瑾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探讨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86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患儿均给予综合性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方案.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提高;观察组行为神经评分﹤35分的比率明显降低,而﹥35分的比率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意识、反射、肌张力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洛酮治疗新生儿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能改善患儿神经系统功能,减轻后遗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洪绍虹;陈建生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苯那普利治疗 2 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疗效.方法 将梅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 106 例 2 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单纯应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阿托伐他汀联合苯那普利进行治疗,治疗 1 年后对比两组患者情况.结果 观察组各项观察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联合用药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应用阿托伐他汀,可于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罗远辉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对免气腹腹腔镜治疗妊娠期卵巢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8例妊娠期合并卵巢肿瘤的患者进行免气腹腹腔镜手术治疗.结果 8例患者均为良性肿瘤,经治疗成功切除肿瘤,未影响后期分娩.结论 免气腹腹腔镜治疗妊娠期卵巢肿瘤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潘志坚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剖宫产术并子宫下段出血发生率,探讨直视下用可吸收线粘膜肌层缝扎子宫下段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剖宫产术并子宫下段出血,应用缩宫素、纱垫填塞、子宫按揉常规处理无效者,用可吸收线对出血部位行粘膜肌层8字缝扎或连续缝合结扎止血.结果 2008年7月至2010年6月行766例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中并子宫下段出血21例,并发率为2.7%;21例用可吸收线行下段粘膜肌层缝扎出血部位,21例止血成功,成功率100%,无1例中转开腹行子宫切除术,术后6~7 d出院,腹部切口愈合好,产后14~42 d随访,子宫复原,无1例晚期产后出血.结论 剖宫产术中并子宫下段出血,采用可吸收线粘膜肌层缝扎止血是快捷、可靠、效果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罗建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膀胱癌术后化疗药物进行膀胱灌注的疗效及护理干预方法,减少膀胱癌术后膀胱内灌注的副作用.方法 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46例行膀胱癌手术的患者,术后进行化疗药物灌注,并对全过程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 46例患者进行化疗药物膀胱灌注,有尿路刺激征的15例,发生率32.61%; 肉眼血尿发生者为6例,发生率为13.04%; 膀胱结核为1例,发生率占灌卡介苗患者的6.21%.无恶心、呕吐及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的发生.随访18~36个月,12个月内无复发,24个月内复发2例,36个月内复发3例.其中复发者为5例,复发率10.87%.结论 改进和提高膀胱灌注前后的护理措施,能降低膀胱癌术后膀胱内灌注的副作用,患者易接受,使肿瘤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作者:田玲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探讨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51例大肠癌致肠梗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1例患者中,一期行右半结肠切除21例;一期行左半结肠切除24例;一期行左半结肠或直肠上段癌切除,近端结肠造瘘、封闭远端结肠或直肠二期吻合6例,治愈48例,死亡3例,术后出现腹部并发症14例.结论 大肠癌致急性肠梗阻应加强术前诊断,积极进行术前处理,只要情况允许应争取作一期切除吻合术.
作者:张伟亮 刊期: 201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