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琴
目的:探讨传统中医(TCM)“证候”对于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死亡率预测评价。方法:收治患者252例,行急性生理、慢性健康评价(APACHE)Ⅱ计分和细胞因子检测,确定感染死亡率的预测变量。结果:APACHE Ⅱ计分、阳虚和气虚证、发热频次与非存活显著相关。阳虚证可作为预后的预测因子。APACHE Ⅱ计分和5种宿主反应细胞因子水平,阳虚证与无阳虚证患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此外,四肢发凉和脉搏虚弱亦是感染死亡率独立预测因子。结论:TCM诊断“阳虚证”可作为重症感染患者死亡率的新型预测因子。
作者:姚彩华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鼻骨骨折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鼻骨骨折患者38例,分别采用X线平片与64层螺旋CT检查,通过临床诊断符合率与各骨折类型诊断准确率评估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结果:本组患者经64排螺旋 CT 检查的诊断总符合率100.0%,显著高于 X 线平片(P<0.05);经 CT 诊断后表现单纯线性骨折19例(50.0%),复合型骨折10例(26.3%),粉碎性骨折9例(23.7%),其骨折类型辨别效果亦明显好于 X 线平片(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诊断鼻骨骨折时可更为客观地表现局部病变状况,对骨折确诊与分型均具良好价值。
作者:崔智慧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分级检验方法学在血脂生化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体检人群97例,抽取患者空腹血液,分别采用传统拉网式检验和分级检验,对患者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血脂指标进行检查,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分级检测的低密度脂蛋白固醇、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拉网式检测(P<0.05)。97例病例中,有2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阳性漏检病例,漏检率2.1%。结论:分级检验准确性较高、操作简便,更适合应用在临床中。
作者:陈桂明;罗富银;赵芳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胸部CT检查对乳腺癌临床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治乳腺癌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经针吸细胞学检查或手术病理证实。所有患者均采用双层螺旋CT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早期乳腺癌的CT影像学特征,本组60例早期乳腺癌病理类型:小管癌3例,小叶癌3例,单纯癌4例,导管内癌13例,浸润性导管癌37例。早期乳腺癌的主要影像学征象:肿块有毛刺影,长短不一,偶见伪足,形肿块状不规则,质地不均匀且有明显钙化,见局部皮肤增厚,钙化灶呈泥沙样、针尖样或条索样,若侵犯胸壁可见肿块周围腺体密度增高、腋下淋巴结肿大、乳腺后脂肪间隙完全消失。结论:胸部CT检查具有灵敏度高、检查无痛苦,是诊断早期乳腺癌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者:马荣国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疼痛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收治骨科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各5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疼痛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效果。结果:干预组术后疼痛水平低于常规组,术后睡眠质量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骨科围手术期给予疼痛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疼痛感受,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对患者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张太梅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及血压控制情况的影响。方法:收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40例,随机分为个性化护理组(A组,n=70)和常规护理对照组(B组,n=70),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舒张压及收缩压明显降低,其中 A 组降幅大于 B 组(P<0.05);A 组患者服药依从性90.0%,明显高于 B 组的60.0%(P<0.05)。结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予以个性化护理措施,干预效果显著。
作者:王瑞娟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骨关节病防治方法和效果。方法:对社区老年人256例给予健康教育干预,总结老年人对骨关节病防治知识的掌握程度,结合文献报道提出适宜社区的防治措施。结果:干预前后老年人骨关节病基本知识、防治知识两方面知识掌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行为改变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社区老年人管理平台,可以通过健康教育干预和健康管理,积极防治老年人骨关节病,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作者:崔俊梅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消化道溃疡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比较西医治疗和中医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1%;治疗组幽门螺杆菌转阴率9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9%(P<0.05)。结论: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显著提高幽门螺杆菌转阴率,安全有效。
作者:薛峰;吴婷婷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糖尿病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糖尿病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联合厄贝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血压水平和血尿酸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的血压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而血尿酸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糖尿病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水平、血尿酸水平,且不良反应较低,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
作者:杨光筠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在膝关节损伤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膝关节损伤患者61例,采用磁共振检查,与膝关节镜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磁共振技术诊断膝关节损伤的准确性83.60%(51/61)、敏感性90.69%(39/43)、特异性66.67%(12/18)、假阳性率33.3%(6/18)、假阴性率9.30%(4/43)。结论:磁共振技术在膝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准确、灵敏,且快速、无创、经济、方便。
作者:罗谞成;马平克;许会民;肖志成;李春梁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改良管型胃的制作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食管癌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应用传统全胃代食管,观察组应用改良制作管型胃,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7%,低于对照组的50.0%(P<0.05)。结论:改良管型胃的制作应用于食管癌手术中,可有效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快速恢复,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
作者:黄智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不典型羊水栓塞的症状、诱发因素、治疗效果及转归。方法:收治羊水栓塞患者14例,11例初期症状不典型,分析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14例中有3例典型羊水栓塞,其中2例死亡,另外11例不典型病例均抢救成功。结论:注意羊水栓塞的前驱症状,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寻找支持诊断的依据,是羊水栓塞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殷思珍;杨龙慧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治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72例(72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治疗,治疗组给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都有明显改善,同时治疗组的佳矫正视力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的临床应用安全性更好,有利于视力的快速恢复。
作者:周波;王敏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胆囊结石患者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方法:收治行胆囊结石手术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疼痛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胆囊结石患者术后疼痛应用循证护理效果显著,有效缓解疼痛,提高满意度。
作者:童红芹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腹膜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收治肾囊肿患者1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2例,观察组采用腹膜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放性肾囊肿去顶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出血量少,切口长度短,并发症发生率低,且手术时间,下床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腹膜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治疗肾囊肿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作者:王宏志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总结胆囊切除所致胆管损伤的诊断治疗经验。方法:收治胆囊切除术后胆管损伤患者5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患者的诊断以及治疗经验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4例于术中发现,27例于术后早期发现(术后3个月内),9例于术后晚期发现(术后3个月上)。术中、术后早期以及术后晚期各个阶段对胆囊切除致胆管损伤的影响不同,术后早期易发现并通过B超确诊。根据诊断阶段以及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结论:针对因胆囊切除所致胆管损伤,需要尽早配合临床表现以及B超特点进行诊断,确诊后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手术方式以及时机,以确保治疗效果。
作者:聂景和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不同程度脑积水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积水患者2000例,根据患者不同程度脑积水分为轻度组、中度组与重度组,观察3组患者脑室腹腔分流术后的临床疗效与并发症情况。结果:轻度组总有效率95.9%,中度组总有效率83.0%,重度组总有效率33.1%,轻度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中度与重度组(P<0.01);而中度组的有效率也显著高于重度组(P<0.01)。重度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轻度与中度组(P<0.01)。结论:及早地对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积水患者进行病情发展之前的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病情,促进患者的恢复。
作者:都日亮;姜曾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收治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72例,分别采用呼吸道护理、氧气护理、惊厥护理、颅高压护理和饮食护理等护理方法。结果:痊愈68例(95%),并发吸入性肺炎3例(4%),死亡1例(1%)。结论:早期积极地观察病情、合理的护理措施对促进患儿的早日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徐军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在无痛人流口服米索前列醇联合术中B超引导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无痛人流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芬太尼0.5~1.0μg/kg,5 min后以丙泊酚2 mg/kg为诱导量,并根据患者情况,按照0.5 mg/kg进行追加。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术前1 h口服米索前列醇400μg,联合术中B超引导。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2.0%(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联合术中B超引导治疗无痛人流明显减少了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
作者:戚赛秋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收治内分泌疾病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中医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98.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6%(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和2 h餐后血糖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和2 h餐后血糖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症状,降低血糖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葛军 刊期: 2015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