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临床对比分析233例

唐功峰

关键词:静滴泮托拉唑钠, 静滴奥美拉唑, 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
摘要:目的:分析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症状,将静滴泮托拉唑钠和静滴奥美拉唑两种方法作比较,探究适合的疗法.方法:将近两年233例患者全部纳入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16例使用静滴泮托拉唑钠,试验组117例采用静滴奥美拉唑,观察两组疗效并且记录病情.结果:试验组早止血时间28天,溃疡早愈合时间9天;对照组早止血时间25天,溃疡早愈合时间7天.对照组病情好转时间明显优于实验组.结论:静滴泮托拉唑钠对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良好的效果.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消化性溃疡临床治疗分析90例

    目的:探讨分析小儿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和治疗,以提高社区医师对小儿消化性溃疡的认识.方法:收治小儿消化性溃疡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三联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临床分析,比较分析两组临床治疗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比两组总有效率,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小儿消化性溃疡的治疗,采用常规三联与奥美拉唑结合进行治疗的疗效比单纯常规三联疗法的疗效要显著.

    作者:谢小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37例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COPD急性期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7例,对照组常规给予控制感染、改善通气、氧疗、止咳化痰、支气管扩张、营养支持、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等综合治疗,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用药反应调整用药方案.治疗14天.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中药,水煎服,1剂/日.14天1个疗程.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 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37例,显效20例,有效6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0.27%;+治疗组37例,显效25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8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急性期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药培土生金加以化痰、祛瘀,收效甚佳.

    作者:于风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衰竭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衰竭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探讨分析,从而对该类并发症提高防治水平.方法:选择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衰竭患者25例,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单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25例,将其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这两组的临床表现以及病理特点.结果:观察两组的血压、血浆白蛋白浓度以及血肌酐浓度与血尿素氮浓度,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对两组进行病理分析,观察组中患者发生中、重度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的可能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比对照组中多;观察组中骨间质改变患者多于对照组;观察组中患者D-二聚体阳性率多于对照组;观察组中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含量比对照组高.结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衰竭患者的肾小球病理改变比较严重,大多伴有肾间质改变、高凝状态以及血栓形成,并且其血浆白蛋白的浓度比较低.所以,对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衰竭患者要尽可能早地行肾穿刺活检术,从而使其病理类型更加明确,并依据病理特点确定有效治疗方案,能够使患者预后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

    作者:马继孔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手术室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控制的关系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控制的关系.方法:收治18002例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要求积极开展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并与实施手术室护理管理之前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对比,对手术室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控制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本组18002例患者,20例(0.11%)发生感染,与实行手术室护理管理之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控制存在着密切联系,通过制定严格管理措施和管理制度,加强执行力度,既有利于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水平,又可以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杨春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人性化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研究手术室护理管理加入人性化管理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随机抽取临床护理人员18例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9例,对照组护理管理方法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其中包括:护理人员值班以及交接班制度,护理抢救工作制度,查对制度护理,护理差错事故管护理制度,护理在职教育管理制度,护理安全管理制度.试验组在此基础之上加入人性化管理模式,其中包括:完善管理制度,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培训.分别对试验组和对照组护理人员的服务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对手术室护士服务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管理加入人性化管理模式,可以使手术室护士的工作主动性明显提高,使手术室护理质量明显提升,同时也使紧张的护患关系得到明显缓解,使手术室乃至整个医院得到持续、良好的发展.

    作者:黄文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颅骨修补术的临床回顾与总结

    目的:探究颅骨修补颅骨缺损的临床应用以及优点.方法:对收治颅骨缺损患者23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235例颅骨缺损患者中,应用钛网给予颅骨修补135例,有机玻璃修补55例,硅胶修补30例,自体颅骨修补15例.术后所有患者均愈合良好,无感染、出血以及皮瓣坏死现象,仅17例头皮下出现积液.结论:对颅骨缺损患者,合理选择修补材料、时机以及手术方法,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病几率,提高其治愈率.

    作者:张晓东;陈碧灿;李文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双J导管在泌尿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双J导管在泌尿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收治14例患者应用双J导管行泌尿外科手术,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患者大多恢复良好,手术效果满意.原有肾盂积水患者,术后积水程度均明显减少.原有输尿管梗阻术后梗阻解除,肾功能损害减轻.术后出现漏尿1例,腰痛2例,膀胱刺激症状3例.结论:双J导管应用输尿管、上尿路手术损伤小,成功率高.但仍需提高手术技巧以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贺彦平;张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外科手术伤口感染易感因素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对外科手术伤口感染易感因素的预防及护理方法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收治进行外科治疗并出现伤口感染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研究易感因素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结果:在层流手术室接受治疗、热天接受手术治疗、手术进行过程中伤口未受到妥善保护、手术进行前准备不充分、患者肥胖、年龄较大以及罹患慢性病等为手术伤口感染易感因素.结论:对外科手术伤口感染易感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能够降低上述并发症的发生率,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改善和优化患者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

    作者:杨春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耳鼻喉科患者手术前的心理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耳鼻喉科患者术前心理护理对治疗依从性及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将84例需实施手术治疗的耳鼻喉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2例实施常规心理护理,B组42例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术前、术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者焦虑情绪,并观察患者治疗依从性.结果:B组完全从医率、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A组(P<0.05);术后B组SAS评分低于A组(P<0.05).结论:对耳鼻喉科手术患者术前实施心理护理,可缓解焦虑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

    作者:杨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探讨HE染色不佳的原因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临床病理诊断在临床医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是金指标,HE病理切片质量好与坏直接影响病理医生在显微镜下的观察诊断,导致HE病理切片质量欠佳的原因很多,尤其引起细胞核呈灰白模糊不清,组织机构松散,根本无法诊断.

    作者:邢爱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家庭暴力问卷中文版在已婚女性中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目的:编制家庭暴力问卷的中文版(CDVQ),并分析其信度和效度.方法:对3122名已婚女性进行CDVQ测评,分析问卷的内部一致性、重测信度、条目与分量表和总分之间相关.结果:CDVQ的Cronbachα系数0.67;重测信度0.98.总分与各分量表的相关系数0.66 ~ 0.94.复相关系数0.32~0.82;增指指数:IFI0.77;省俭指数:PNFIO.68.结论:CDVQ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家庭暴力的筛查工具.

    作者:孙金荣;沙维伟;张晓斌;卜茹;顾小扬;肖正军;李成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干扰素栓配合派特灵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Ⅰ、Ⅱ级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干扰素栓配合派特灵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Ⅱ级的疗效.方法:收治病理学诊断为CINⅠ级和CINⅡ级患者120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其中人乳头瘤病毒HPV高危亚型感染55例,给于干扰素栓加派特灵进行治疗;对照组60例,其中HPV高危亚型感染52例,患者仅进行观察不做治疗.两组于观察组用药结束3个月后均进行TCT和HPV复查.结果:应用干扰素栓加派特灵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52例(86.7%)CIN转阴;对照组19例(31.7%)CIN转阴.两组治疗CIN的有效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用干扰素栓加派特灵治疗后,观察组49例(81.7%)HPV高危亚型转为阴性,对照组19例(31.7%)HPV高危亚型转阴,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干扰素栓加派特灵治疗CINⅠ级和CINⅡ级是安全有效的,为临床处理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尚维群;李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同型半胱氨酸与原发性高血压不同危险分层的相关性

    目的:对同型半胱氨酸与原发性高血压不同危险分层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收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6例,将其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规定的危险分层标准分成中危组、高危组,另抽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以上统计研究对象展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高危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中危组(P<0.05).结论:随着高血压危险性的增加,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逐渐升高,两者存在显著相关性.

    作者:朱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合并病理因素的胎儿生长受限的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因病理因素所致的胎儿生长受限进行治疗后的效果.方法:收治孕28周后经产前诊断为胎儿生长受限(FGR)患者122例,将其中合并有病理因素74例为观察组,同期单纯FGR 48例作为对照组.经过治疗后比较两组胎儿宫高、腹围、体重、双顶径、新生儿评分以及孕妇妊娠周数和剖宫产率等,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经过治疗后,胎儿在生长发育情况和新生儿评分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理因素所致的胎儿生长受限患者经早期诊断并积极治疗后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叶加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甘精胰岛素在全科门诊的应用

    目的:全科门诊应用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方法:将10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用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对照组服用口服药.结果:治疗组总达标率80.4%,对照组总达标率5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科门诊应用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能显著降低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低血糖发生率低,安全可行.

    作者:姚彩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酒石酸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早搏的疗效

    目的:探讨酒石酸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在冠心病早搏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冠心病早搏患者78例,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单纯使用酒石酸美托洛尔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稳心颗粒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64.10%,观察组总有效率94.87%.因早搏所致的心悸、胸闷、气短等症状改善明显,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症状改善情况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用酒石酸美托洛尔和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早搏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因早搏所致的各种临床症状,同时安全性较高.

    作者:齐芝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高危妊娠产妇身心状态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母婴分离使高危妊娠产妇因与新生儿的分离产生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护理干预对此类产妇的有效的积极干预因素.方法:收治高危妊娠产妇50例,按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另别进行心理评估,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由研究者本人给予护理干预,并且分析母婴分离可能对高危妊娠产妇造成身心状态的影响;对照组接受医院常规护理.结果:50例高危妊娠产妇对母婴分离产生抑郁症明显高于经过护理干预的高危妊娠产妇.结论:对母婴分离高危妊娠产妇实施护理干预,明显可以减少高危妊娠产妇心理应激反应,降低乳胀的发生率,提高母乳喂养率等.

    作者:尹玉琼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药物及补充治疗进展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以交流、语言障碍和行为异常为特征的严重、复杂的神经发育性疾病,目前尚无针对其核心症状的有效治疗,但近年来ASD的药物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经合理应用可以改善ASD患儿的一些核心症状,提高患儿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

    作者:徐翠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抚触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

    抚触在新生儿中的应用早始于1940年,近期研究报告中显示,抚触对于新生儿早期的生长发育、身心健康等方面有诸多益处,并且发展前景良好.抚触对新生儿生长发育、智力发育、疾病预防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裴小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探讨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和治疗组22例,对照组在胸腔镜下进行黏膜切除手术,治疗组在消化内镜下进行黏膜切除手术,对比两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果:治疗组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化内镜下进行食管黏膜切除手术有利手促进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更快恢复.

    作者:于双;王晴雷;江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