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急性白血病临床研究

郭天剑;龚峻梅;吴必嘉;周思朗

关键词:自体细胞因子, 杀伤细胞, 急性白血病,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为医院提高急性白血病的整体诊治水平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方法:收治急性白血病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其中对照组单用化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体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治疗,分析和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经研究发现,观察组34例患者中,共有32例获得完全缓解,治愈率94.12%;2例发生骨髓抑制期感染(5.88%);并且无1例死亡;分别与对照组的27例(82.35%)、7例(20.59%)和4例(11.7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性白血病患者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控制骨髓抑制期感染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肝活检在原因不明急性肝功能不全的病因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索原因不明的急性肝功能不全病因和诊断方法.方法:收治原因不明的急性肝功能不全行肝活检患者1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病理检查后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肝病11例(73.33%),药物性肝炎4例(26.67%).行病理检查前误诊为病毒性肝炎(非甲~戊型)4例、误诊为药物性肝炎4例,总误诊率达53.33%.结论:根据病史体征和既往服药史、饮酒史等资料对急性肝功能不全的病因诊断易造成误诊,肝活检组织学检查有助于原因不明的急性肝功能不全的病因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病是其主要病因之一.

    作者:李应;成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家庭内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和心绞痛的区别及处理方法

    目的:心肌梗死和心绞痛发作在家庭中属于一种较为危急的疾病,本文就这两类疾病发作时的识别及处理方法给予简单介绍,希望帮助大家突遇此类疾病时能够认真区分、对症下药,争取在第一时间采取正确的方法挽救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作者:刘林灵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夹炎4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疱疹性咽夹炎患儿8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给予单磷酸阿糖腺苷静脉点滴;对照组40例给予利巴韦林静脉点滴,疗程3~5天,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对症处理.比较两组患儿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在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疱疹性咽峡炎具有起效快,疗效好,不良反应少,方法简单的特点.

    作者:聂秀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寻甸县艾滋病、梅毒、乙肝感染孕产妇母婴阻断情况调查

    目的:调查寻甸县艾滋病、梅毒、乙肝感染孕产妇母婴阻断情况.方法:对寻甸县辖区内所有孕产妇(包括户籍和非户籍)免费进行HIV、TP和HBsAg首次筛查.结果:自开展后,寻甸县孕产妇乙肝感染逐年下降,HIV感染无明显差异,梅毒感染呈上升趋势,逐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应加大在育龄妇女中进行艾滋病、梅毒、乙肝的相关知识及防护措施的宣传,尽量减少感染者的非意愿妊娠,从而有效控制艾滋病、梅毒、乙肝经母婴传播.

    作者:马玉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普萘洛尔加丹参预防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的研究

    目的:观察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加丹参预防EGVB再发出血疗效以及时预后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抑制胃酸分泌及对症和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于血止后加用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和丹参.结果:治疗组在治疗期间出血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远期随访再发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普萘洛尔加丹参可预防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近期、远期疗效均较满意.

    作者:姚茜;李凤芹;张晓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康复新液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56例,观察疗效、再出血率及住院天数.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4.11%,对照组71.38%.再出血率治疗组15.46%,对照组61.55%,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平均住院天数治疗组(7.42±3.06)天,对照组(14.9±7.01)天,治疗组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康复新液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有效安全经济.

    作者:李海英;赵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两种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相同剂量20μg的国产和进口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按常规剂量(10μg)和全程接种3剂乙肝疫苗后,查血无乙肝表面抗体产生(抗-HBs阴性)的16~60岁无应答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北京华尔盾生产的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20μg和葛兰素史克生产的安在时重组乙肝疫苗(酿酒酵母)20μg,分别进行0、1、6个月全程接种,完成全程接种后1个月抽血查抗-HBs.结果:成人接种相同剂量20μg的国产和进口乙肝疫苗后抗-HBs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和进口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相当,而安在时市场价格几乎是华尔盾价格的2倍,基层卫生保健工作提倡推广平价、效果好的药品,这2种疫苗免疫效果观察对指导基层群众预防接种有重要意义.

    作者:温立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晨会交接班流程的细化在骨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细化晨会交接班流程,以保证护理安全与工作质量.方法:制定细致规范的晨会交接班流程并付诸实施,定期检查和评价交接班规范执行情况.结果:护士明确了交接班的意义和目的,主动地深入病房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提高了护士独立思考、观察判断的能力.结论:护理工作质量不同程度的提高,保证了医疗护理工作的安全.

    作者:马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浓硝酸吸入致急性肺损伤3例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浓硝酸吸入致急性肺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糖皮质激素早期、足量、短程应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清热解毒中药口服联合治疗.结果:治疗3天后呼吸困难明显减轻,肺部听诊啰音减少,指尖血氧饱和度均在95%以上,复查肺CT痛灶明显吸收;3例患者经积极救治,住院平均12天(10~14天)后临床症状消失,痊愈出院.结论:吸入性急性肺损伤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清瘟败毒饮可作为有效方剂应用于临床.

    作者:仕丽;胡少丹;杨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的临床诊治分析160例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的临床诊治经验,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患儿160例,应用抗生素和抗心衰治疗.结果:160例患者治疗后RR、HR、肝增大程度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LVEF、LVSF、LVSD、E/A、E/A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生素和抗心衰方案是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的重要方法,疗效显著.

    作者:宋建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配镜不当患者60例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患者配镜不当原因.方法:60例配镜不当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后,重新验光配镜.结果:47位患者矫正视力较前提高.13位效果佳,13位患者基本满意.结论:多种原因造成配镜不当,具体环境具体分析.

    作者:周诺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感染性眼内炎42例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对感染性眼内炎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总结.方法:回顾性总结42例(42只眼)感染性眼内炎患者临床诊断及治疗资料,分为轻度炎症与重度炎症两组,轻度患者玻璃体腔内注药治疗,重度患者行玻璃体腔内注药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的眼球保留情况、视力与眼压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均保留眼球,玻璃体培养阳性率33.3%.治疗前后,两组视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平均眼压无明显变化.结论:对于感染性眼内炎患者,早期正确的诊断与治疗能够恢复视力水平,挽救眼球.

    作者:邱陶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两种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临床效果对比

    目的:探讨两种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差异,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治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120例,随机分成A组和B组各60例,A组:奥美拉唑片20mg,2次/日;阿莫西林胶囊11.0g,2次/日;克拉霉素0.15g,2次/日;于饭后服用,疗程1周.后继续单独给予奥美拉唑片20mg,2次/日,连续给药7~10天.B组:奥美拉唑片20mg,2次/日;左氧氟沙星0.2g、甲硝唑0.4g,2次/日,饭后服用,疗程1周.结果:A组痊愈30例,显效21例,好转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3%,B组痊愈29例,显效22例,好转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7%,A组与B组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根除Hp55例,根除率91.7%,B组Hp根除54例,根除率9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疗效无显著性差异,可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治疗.

    作者:谢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t-PA及PAI-1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t-PA、PAI-1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神经内科住院的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24小时、14天血浆t-PA、PAI-1及38例健康体检者24小时的血浆t-PA、PAI-1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t-PA、PAI-1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治疗14天后较24小时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检测t-PA、PAI-1在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及治疗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卫征;高重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依从性对慢性牙周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依从性对慢性牙周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情况.方法:收治慢性牙周炎患80例,根据患者依从性程度进行分组,其中完全依从性组50例,不完全依从性组30例.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全口牙齿菌斑指数(PI)、牙龈指数(GI)、牙周袋深度(PD)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依从组相比依从组治疗后下降幅度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依从性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谭永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重度牙周炎松牙固定的临床探析

    目的:探讨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松动牙的特点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收治中重度牙周病患者(180颗牙)30例,给予基础治疗后采用Biosplint固位材料加Dyract flow流动树脂固定,分别测量基线0月、固定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各项牙周临床指标、并用ANOVA进行分析.结果:固定后PD、CAL、BOP出现显著性的降低.结论:采用Biosplint固位材料固定松动牙时,辅以专业维护和良好的护理是固定成功的关键.

    作者:杨蕾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焦作地区孕中期孕妇唐氏筛查结果分析1225例

    目的:了解本地区孕中期孕妇的唐氏筛查结果与产前诊断结果的分析.方法:收集孕中期孕妇1225例,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检测血清AFP及游离B-HCG来判断唐氏综合征的风险.结果:被检测孕妇中唐氏筛查高危者的唐氏综合征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唐氏筛查低危者.结论:孕中期的唐氏筛查是有必要的,可作为入侵性产前判断的依据,可以有效的预防先天缺陷儿的出生,提高人口素质.

    作者:郭步庆;侯豫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外科手术治疗胃部肿瘤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胃部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胃部肿瘤患者100例,采用根治性手术切除术59例(59.0%),采用非根治性手术41例(41.0%),其中剖腹探查4例,单纯空肠造瘘术7例,胃空肠吻合术10例,姑息性胃大部切除术20例.结果:100例患者经过随访,1年生存99例,1年的生存率99.0%,3年生存91例,3年的生存率91.0%,5年生存84例,5年的存活率84.0%,死亡16例,均经过淋巴转移.结论:手术治疗胃癌疗效确切,5年生存率高.

    作者:袁顺蕊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超声诊断致死性侏儒1例

    致死性侏儒是常见的致死性骨发育不良,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该畸形多无临床表现,超声检查是唯一可以确诊的方法,可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以达到早期诊断及早期处理,以减少孕妇痛苦与负担.

    作者:李小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安全使用问题探讨

    目的:通过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观察其不良作用及用药要求.方法:通过临床药物使用,对不良作用的反应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对于临床用药的急剧增多,药物反应情况也在增多,其中有2%的人有不良反应,肾功能有损害的人群占4.3%~9%.结论:在普遍使用该药物治疗的过程中要多加注意其安全性.

    作者:王海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