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胸部HRCT在早期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黎德强

关键词:胸部HRCT, 左心舒张功能不全, 肺小叶
摘要:目的:探讨胸部HRCT在诊断早期左心舒张功能不全的临床价值。方法:收治早期左心舒张功能不全患者52例,进行胸部HRCT检查,对肺小叶结构主要影像表现出现频率进行分析,分析早期左心舒张功能不全与肺小叶结构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肺小叶Ⅰ级征象表现为胸膜下弧线影频率9例(17.3%),小叶密度增高频率2例(3.8%),小叶中心 A 频率16例(30.8%),小叶间隔增厚频率1例(1.9%);肺小叶Ⅱ级征象表现为显示胸膜下弧线影频率10例(38.5%),小叶密度增高频率18例(34.6%),小叶中心A频率23例(44.2%),小叶间隔增厚频率21例(46.2%);肺小叶Ⅲ级征象表现为胸膜下弧线影频率12例(23.1%),小叶密度增高频率23例(44.2%),小叶中心A频率12例(23.1%),小叶间隔增厚频率24例(46.2%);肺小叶Ⅳ级征象表现为胸膜下弧线影频率11例(19.2.%),小叶密度增高频率9例(17.3%),小叶中心A频率1例(1.9%),小叶间隔增厚频率6例(11.5%)。结论:胸部HRCT肺小叶的主要征象能充分反映肺静脉压升高、肺瘀血、间质性肺水肿及肺泡性肺水肿等早期左心舒张功能不全的病理变化,对提示早期左心舒张功能不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症的临床诊治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的临床特征、诱发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患者3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特征及诱发因素进行归纳总结。结果: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血糖症的诱发因素包括胰岛素使用不当、血糖控制过度、进食过少或者运动量过度等;经过有效地临床治疗,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所好转,未出现病情迁延及严重并发症。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不良的生活习惯、或降糖药物的不正当使用常常会引起低血糖症的发生,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指导其进行正确使用降糖药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够有效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

    作者:龚志琴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螺内酯致高钾血症抢救报告1例

    目的:螺内酯作为心力衰竭的辅助性利尿剂,可导致高钾血症,经过抢救治疗能挽救生命。本文分析了1例螺内酯导致高钾血症的抢救,以期能指导临床。

    作者:程桂丽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丹参在肾病中的作用

    目的:丹参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效,临床上广泛用于肾病的治疗。丹参治疗肾病的药物作用包括:改善微循环障碍、抗凝血、抑制或减弱肾脏变态反应性炎症损害、改善代谢、调节免疫功能、利尿、消除蛋白尿。丹参注射液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作用机制可能和改善肾小管的功能,促进缺血肾的自由基清除以及改善微循环有关。

    作者:李永明;夏席云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先天性腹腔干与肠系膜上动脉缺失1例

    目的:通过分析先天性腹腔干与肠系膜上动脉缺失1例,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检查,认为消化道出血患者腹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MSCTPA)有重要价值,特别是行介入治疗前的病变评估。

    作者:何绍飞;查远志;李颖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不典型胎盘早剥的护理体会

    本文总结了89例症状不典型胎盘早剥的观察与护理。不典型胎盘早剥的护理重点是提高对不典型胎盘早剥的警惕性,加强诱因观察及病情观察,以提高不典型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率;产后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降低母婴死亡率。护理人员应提高对不典型胎盘早剥的认识,严格仔细观察病情变化,为早期确诊提供有利的临床依据,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邓小青;邓肖英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胆结石的化学基础研究进展

    胆结石又被称为胆石病,属于慢性、复发性肝胆疾病,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具有多发性、难治性的特点,还可能导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和胆囊癌等,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近年来,人们在胆结石的化学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从结石的成分、成因以及治疗方法三方面对胆结石的化学基础研究作一综述,以期对胆结石能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为开发新的治疗药物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作者:陈轶昀;陈琛;吴科能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自我康复模式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应用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以康复教育与运动再学习方案结合的自我康复模式在脑卒中偏瘫恢复期的疗效。方法:收集60例合格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0例采用自我康复模式,与对照组30例住院或门诊康复治疗作对照,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和功能独立性测评表(FIM评定法)作为疗效观察的临床指标。结果: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自我康复模式基本能满足脑卒中患者居家康复需求,降低对专业医疗护理的依赖性,节约卫生资源,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吴镇阳;胡强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加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加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联合颅内血肿清除术,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亚低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预后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ESS 分值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 Barthel 指数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神经功能,值得普及和应用。

    作者:席德梅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六部门出台新政儿童用药“靠手掰”有望终结

    国家卫计委等六部门近日召开媒体通气会,解读经国务院同意联合印发的《关于保障儿童用药的若干意见》。《意见》规定,六部门将积极推动药企研发和生产专门适宜儿童的药品品种、剂型、规格,彻底改变儿童药“用药靠掰,用量靠猜”的现状。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六味能消丸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后的应用

    目的:探讨藏药六味能消丸对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后促进胃肠功能早期恢复的影响。方法:77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藏药治疗组38例,术后12小时藏药六味安消散口服,对照组39例常规治疗。对比观察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开始饮食时间,术后第3天B超检查胆囊窝、肝下积液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明显缩短,进食时间提前,P<0.05,B超检查肝下积液明显减少。结论:胆囊切除术后用藏药六味能消丸口服能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早期恢复,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青;王国庆;安加华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癌性脑膜炎1例

    目的:癌性脑膜炎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疾病,对患者的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在国内,癌性脑膜炎原发灶以肺癌多,多见于肺癌晚期。癌性脑膜炎主要表现为脑部症状,治疗应以鞘内注射、静滴或口服能通过血脑屏障的化疗药物为主。本文简要介绍1例肺癌化疗后并发癌性脑膜炎的诊治体会。

    作者:杨敏;王宇;王华琳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5例的临床及MRI表现分析

    目的:讨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及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及MRI表现。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好发于右乳外上象限,病理分级为Ⅱ级多,MRI 上病灶多呈形态不规则的团块状,部分也可呈结节状及分叶状,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DWI多呈高信号影,ADC值降低,20例可见病灶周围多发增生的肿瘤血管影。动态增强扫描,按TIC分型,Ⅰ型(渐增型)5例,Ⅱ型(平台型)11例,Ⅲ型(流出型)9例。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在临床及MRI表现上具有较明显的特征。

    作者:李智晞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止血带对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的影响

    目的:评价应用止血带对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的影响。方法:2008-2012年收治胫骨干骨折患者98例,应用止血带的50例患者为试验组,未使用止血带的48例为对照组。评价两组手术持续时间、术后患肢疼痛 VAS 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感染、愈合时间和骨折不愈合率。结果:①平均手术时间:试验组(53.93±9.02)分钟;对照组(54.22±10.96)分钟,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0);②VAS 评分:试验组(2.82±1.36)分;对照组(1.88±1.1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③平均愈合时间:试验组(4.55±1.72)个月,对照组(4.69±1.66)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7);试验组和对照组各有2例切口感染;试验组和对照组各有3例骨折不愈合。结论:对于闭合性或Gustilo-Anderson Ⅰ度胫骨干骨折采用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可不采用止血带。

    作者:栾和旭;毛佳;栾富均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应激群体的心理干预

    目的:探讨对应激群体进行心理干预的必要性。方法:应激群体干预400例,干预前后使用标准化量表及问卷。结果:干预前后(SCL-90)配对比较(n=400),P<0.05。干预前后 SAS 和 SDS 总分和标准分配对 t 检验结果(n=400),P<0.001。结论:灾难发生后立即进行灾后心理评估及干预,可帮助幸存者和遇难者家属大限度地积极应付不良心理状态。

    作者:马长林;杨晓丽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于脑血管疾病诊治的研究进展

    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当前在成人和儿童中的应用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颅外动脉狭窄和阻塞、脑干死亡、颅脑损伤、脑内压升高测量、术中监测和血管舒缩功能受损、脑血管栓塞等。结合波形形态、基于流速读数的指数 Cosling 搏动指数(Gosling’s pulsatility index,PI)和 Lindegaard 比率(Lindegaard ratio, LR)可以对增加的脑血管阻力、血管痉挛和高动力血流状态进行测量,上述临床疾病都是以上3项为特征。文章将着重讨论 TCD 在以下几种疾病中的应用包括:急性脑卒中、脑干死亡、创伤性脑损伤(TBI)、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升高等。

    作者:袁锡荣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凶险性中央型前置胎盘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观察凶险性前置胎盘的治疗及护理。方法:2009年3月-2013年12月收治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10例,均采用剖宫产术终止妊娠,对患者进行手术前后的护理。结果:5例发生产后大出血,其中1例止血无效,行子宫次全切除术;1例产妇要求保留子宫后经止血治疗后,出血停止。其余3例大出血是发生在手术后24小时内,经过积极抢救,出血控制。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1例7分,6例9~10分,2例早产儿送NICU治疗,所有母婴均康复出院。结论: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的发生风险高,严重威胁孕产妇的生命安全,因此做好手术前后的护理工作十分重要,能够有效地降低产妇的死亡率。

    作者:徐锦玲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奥曲肽联合凝血酶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奥曲肽联合凝血酶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收治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奥曲肽进行治疗,试验组采用奥曲肽联合凝血酶进行治疗,观察两组预后效果。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6.7%,高于对照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止血时间(17.2±2.4)小时,相比对照组(28.3±3.3)小时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症状改善时间(24.3±4.53)小时,相比对照组(72.6±6.12)小时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奥曲肽联合凝血酶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疗效确切,缩短了患者的止血时间和症状改善时间,值得推广和普及。

    作者:马玉亮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院前急诊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院前急诊治疗对其后期临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收治高血压性脑出血急诊患者88例,并根据患者发病后是否进行院前急诊治疗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7例,发病后由亲属送进医院,未进行院前急诊治疗;治疗组61例,发病后由120接诊并进行适当的院前急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后疾病康复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8%和66.67%,死亡率分别为3.28%和7.4%,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发病后早期给予及时适当的院前规范急诊治疗和相应护理,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还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作者:万仕福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妊娠晚期胎盘早剥81例回顾性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不同分型妊娠晚期胎盘早剥的首发临床征象、发病相关因素及围产结局差异。方法: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妊娠晚期胎盘早剥患者81例,其中重型组43例为A组,轻型组38例为B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首发临床征象、发病相关因素及围产结局差异。结果:A 组首发临床征象腹痛22例(52.2%),阴道出血4例(9.3%),宫缩频繁11例(25.6%),胎心异常13例(30.2%);B组首发临床征象腹痛3例(7.9%),阴道出血27例(71.1%),宫缩频繁7例(18.4%),胎心异常11例(28.9%);两组患者首发临床征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发病相关因素主要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B发病相关因素主要为脐带过短和缠绕;A组围产儿死亡9例(20.9%),新生儿窒息21例(48.8%),产后出血13例(30.2%),B组围产儿死亡0例,新生儿窒息7例(18.4%),产后出血3例(7.9%),两组患者围产结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分型的妊娠晚期胎盘早剥的首发临床征象、发病相关因素及围产结局存在明显差异,值得在临床上加以分辨鉴别。

    作者:郭茹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支原体与 L型细菌

    支原体引起泌尿系感染,其致病特性有时和某些特殊类型的细菌(L型)极为相似,这是为什么?支原体是一种没有细胞壁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而且是原核细胞生物中小的。支原体广泛存在于人体、动物体,大多不致病。对人致病的主要有肺炎支原体,可引起原发性非典型肺炎;此外,人型支原体和生殖器支原体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和不育症。细菌在一些影响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溶菌酶、抗体和补体的作用下可变成缺少细胞壁的 L 型细菌。L 型细菌因缺乏细胞壁,其致病性与无细胞壁的支原体和病毒相似,主要引起间质性炎症。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8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