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影像医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和价值

朱迪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临床医学
摘要:早在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威廉·康拉德·伦琴发现X射线,开创了影像医学的新篇章。影像医学是借助医学影像设备对人体或人体某部分进行检查的一门科学,如放射学科、心血管病学科、神经系统学科等。目前常用的影像医学技术有X线成像检查,CT成像检查等。本文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对影像医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和价值进行阐述。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纳洛酮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纳洛酮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急性脑卒中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纳洛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意识障碍恢复情况、生活自理能力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GCS评分、生活自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可明显改善患者意识障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且不良反应较少,应纳入急性脑损伤的常规治疗。

    作者:佘以林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妇科腔镜手术复苏期的护理

    腔镜手术是妇科常用的治疗手段,术后的护理对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介绍妇科腔镜手术复苏期的护理。

    作者:陈静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广州市彩虹街社区儿童OSAHS与肥胖症发病相关因素调查及社区应对措施

    目的:探讨广州市彩虹街社区儿童OSAHS与肥胖症发病的相关因素,并以此制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本社区儿童OSAHS及肥胖症的防治措施。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调查方法进行抽样,每个社区的居民中按门牌号随机抽取,对3~14岁的儿童进行调查。结果:本组共调查3~14岁的儿童2349例,其中男1264例,女1085例,共检出OSAHS 121例,肥胖症285例,其中OSAHS合并肥胖症53例。养育方式、独生子女、父母学历、饮食习惯、零食习惯、运动习惯等因素对肥胖症发病有影响。扁桃体肿大、腺样体肥大、肥胖等因素对OSAHS发病有影响。大多数家长对儿童OSAHS及肥胖症的认知不充分,且治疗态度不积极。结论:肥胖、腺样体肥大、下鼻甲肿大是导致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主要因素。

    作者:苏正辉;何敏;何一鸣;范永强;张冬冬;陈汉权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扁桃体摘除术85例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扁桃体摘除术手术技巧和手术中注意事项。方法:85例患者中,56例局麻下行剥离法摘除术,27例局麻下行挤切法摘除术,2例全麻下行剥离法摘除术。全麻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局麻采用常规丁卡因表面麻醉后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完成,记录两侧扁桃体切除所需时间、出血量、术后有无活动性出血和术后扁桃体残留的情况。结果:剥离法术后活动性出血12例,而挤切法术后活动性出血2例。挤切法手术时间比剥离法短,出血量比剥离法少(P<0.05)。结论:剥离法扁桃体摘除术与挤切法扁桃体摘除术相比,剥离法术中出血量较挤切法多,手术时间较长;术后扁桃体残留率挤切法高。虽然全麻扁桃体摘除术相对安全,术中痛苦也较局麻扁桃体摘除术小,对于幼儿或合并有腺样体肥大的患者比较适合,但更应注意其出血多及易残留等问题。

    作者:王彩霞;李建玲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老年病的特点与预防

    老年病的特点主要是易患慢性疾病、治病因素多而杂、临床表现不典型突出、合并症较多、多脏器衰竭与多系统功能障碍、多种老年问题与综合征、用药量大种类多且不良反应明显。老年病的预防应该从年轻时候开始,并且贯穿一生,有效的预防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延缓增龄老化性失能的发生。

    作者:周玉霞;伍昌清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药物对常用检验指标结果的影响

    目的:分析药物对常用检验指标结果带来的影响。方法:从医院诊治的各类患者当中在服用药物后的检验指标结果中随机抽取,然后总结和分析选取的结果。结果:通过对患者反复地进行尿检,发现主要影响因素为治疗药物以及患者的代谢物。结论:部分患者在服用有些药物后,会直接影响临床检验指标的终结果。临床检验的治疗医师以及工作人员应该从思想上重视患者服用药物对临床检验指标所带来的影响,对于检验结果要仔细研究与筛选。

    作者:韦剑梅;李雅琴;彭林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肝癌6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0月-2014年9月收治原发性肝癌患者60例,均无手术指征,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胸腺肽80 mg+250 mL 5%葡萄糖静滴,苦参素注射液0.6 g+250 mL 5%葡萄糖静滴,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分型辨证施治。结果:观察组症状改善14例,稳定11例,恶化5例,总有效率83.3%;对照组症状改善9例,稳定12例,恶化9例,总有效率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ALT、AF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ALT、AFP均明显下降,但是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王艳民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基层医疗机构高血压防治综合干预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危害城市居民身心健康的重要原因,高血压因其“三高三低”即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的特点,成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重点。引起高血压疾病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以往的高血压防治工作往往偏重于生物学的因素,而综合干预策略将是基层医疗机构高血压防治的重要方向。

    作者:秦本祥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绝经前女性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特点及危险因素调查

    目的:分析绝经前女性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收治绝经前冠心病患者60例作观察组,并收治绝经后冠心病患者50例作对照组,同时收治60例无冠心病患者作参考组,分析患者冠脉造影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60例绝经前冠心病患者以单支病变为主,前降支病变91.7%;对照组多支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单支病变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参考组(P<0.05)。年龄、肥胖、家族史等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前女性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复杂,多与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有关,若患者无典型临床症状,应及早诊断,尽快明确。

    作者:杨志星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例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慢性盆腔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自拟中药方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6.7%,不良反应发生率3.3%,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80.0%,不良反应发生率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聂建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溃疡性结肠炎与缺血性结肠炎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与缺血性结肠炎临床特征分析。方法:2012年3月-2014年4月收治溃疡性结肠炎患者35例和缺血性结肠炎患者35例。分析比较溃疡性结肠炎组和缺血性结肠炎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变部位、病程、腹痛特点、常见并发症以及内镜特点等方面的不同。结果:溃疡性结肠炎与缺血性结肠炎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变部位、腹痛特点、常见并发症以及内镜特点等方面差异显著,两组相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握溃疡性结肠炎和缺血性结肠炎发病年龄、性别、病变部位、病程、腹痛特点、常见并发症以及内镜特点等临床特征,可以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作者:成金弟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与厄贝沙坦片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与厄贝沙坦片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疗效差异,指导临床选择疗效佳的药物。方法:2013年2月-2014年9月收治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156例,随机分成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组与厄贝沙坦组各78例,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组给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1片/次,1次/d,厄贝沙坦组给予厄贝沙坦1片/次,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结果:两组经过治疗,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下降,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时和疗程结束4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厄贝沙坦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尿Alb和血尿酸均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组明显优于厄贝沙坦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BUN、TG和CR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优于厄贝沙坦片,临床上要首选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进行治疗。

    作者:王晶红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24式太极拳干预治疗失眠症60例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24式太极拳干预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应用枣仁安神胶囊2.25 g,1次/d睡前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上24式太极拳干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症状的改善程度。结果: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积分的变化、睡眠质量、入睡时间及睡眠效率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式太极拳干预治疗失眠症可有效改善患者尿失禁症状,安全、无不良反应。

    作者:张轶丹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护理干预对癌痛患者口服止痛药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实施护理干预对癌痛患者口服止痛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伴有疼痛的肿瘤患者60例,实施健康教育讲座、心理干预、指导咨询及发放宣传材料等护理干预措施,在干预前后评估其依从性和疼痛程度。结果:干预后癌痛患者的认知性提高,口服止痛药依从性增加,癌痛患者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疼痛明显缓解,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提高癌痛患者对口服止痛药的认知性,从而提高口服止痛药的依从性,明显降低癌痛患者疼痛的程度。

    作者:缪同霞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精神病患者25例麻醉处理体会

    精神疾病患者由于其特殊的病情,有时对麻醉不能很好地配合,造成麻醉难度较大。本文简要介绍精神病患者25例麻醉处理体会。

    作者:王盛华;黄庆先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综合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效果。方法: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白血病患者42例,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后的效果。结果:42例患者中,胃肠道感染9例,呼吸道感染13例,会阴部感染3例,口腔感染9例,皮肤感染16例,均顺利度过骨髓抑制期。结论:针对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有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

    作者:王婷婷;李东;赵月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聚焦解决模式在肿瘤科护士心理干预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在肿瘤科护士心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4年5月肿瘤科工作护士50名,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名,观察组进行临床心理干预,对比研究两组护士心理情况,并进行细致分析。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总分124.67分,相比较干预前总分16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总分157.24,相比较干预前总分164.33,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组,干预显效13例,干预有效10例,临床干预有效率92%,相比较对照组干预显效8例,干预有效10例,临床干预有效率72%,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心理干预效果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焦解决模式属临床新型心理干预方法,其干预效果显著,不仅在对于护士的心理辅导方面可以利用,在临床中,以此方法对各种患者同样适用。

    作者:焦英华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16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急性左心衰的疗效。方法:收治急性左心衰患者16例,常规治疗半小时症状无改善的加用无创正压通气,观察通气前后的临床症状和相关指标变化,并做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15例患者经治疗后症状缓解,仅1例合并严重的肺部感染治疗无效,总有效率93.7%。结论:急性左心衰治疗初期是应用无创正压通气的佳时机,临床见效快,并且成功率高,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抢救方法,可供临床选择应用。

    作者:钱婕;苑广梅;程改存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中医鸡尾酒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创新应用

    目的:观察中医鸡尾酒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针灸推拿门诊患者64例,随机分成针灸组、推拿组、中医组、鸡尾酒疗法(中医综合疗法)组。每组16例。观察比较四组疗效。结果:针灸组总有效率87.5%;推拿组总有效率81.25%;中药组总有效率75%;鸡尾酒疗法(中医综合疗法)组总有效率93.7%。鸡尾酒疗法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鸡尾酒疗法(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优于传统单一疗法临床应用,基层医院可应用推广。

    作者:尹百顺;孔昭华;付婷;翟华勇;刘月振;马光斌;郭颖华;连家国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硬膜外麻醉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年人腹股沟疝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年人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2月-2014年3月收治行外科手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成年患者68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采取的手术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2),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麻醉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疼痛强度、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治疗时间、术后疼痛强度、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较传统疝修补术缩短了手术治疗时间、减轻了疼痛强度,并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现象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德全 刊期: 2014年第35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