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婷;李东;赵月
目的:探讨Beclin-1、Bcl-2、Bax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及4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制作成的组织芯片中Beclin-1、Bcl-2、Bax 3种基因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三者间的相关性,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①Bax、Bcl-2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高表达,而Beclin-1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低表达,提示三者可能均参与了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②Beclin-1与Bcl-2、Beclin-1与Bax表达呈负相关,提示Bax、Bcl-2可能通过抑制Beclin-1的表达,共同促进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③Beclin-1与Bcl-2的表达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某些临床病理特征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Beclin-1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及TNM分期密切相关,可望作为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结论:Beclin-1、Bcl-2、Bax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有着不同的表达水平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樊兰英;徐松;冯一中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观察24式太极拳干预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应用枣仁安神胶囊2.25 g,1次/d睡前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上24式太极拳干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症状的改善程度。结果: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积分的变化、睡眠质量、入睡时间及睡眠效率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式太极拳干预治疗失眠症可有效改善患者尿失禁症状,安全、无不良反应。
作者:张轶丹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儿童牙颌畸形预防与早期治疗的效果。方法:2009年8月-2013年7月收治牙颌畸形儿童患者100例,对其治疗情况进行整理回顾,分析治疗效果及发病原因。结果:随访6个月后,患者满意度99.0%,并发症1例,未出现畸形情况。结论:对于儿童牙颌畸形的治疗,加强对儿童刷牙等正确方法的引导,形成良好习惯,替颌期乳牙滞留拔除,保证个人口腔卫生,可以降低发病率,及早发现治疗,掌握佳时机,可以有效提高矫正效果。
作者:王毅尚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钼靶X线检查在乳腺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治乳腺癌患者2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钼靶X线和超声进行检查,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两种方法对肿块、肿块+钙化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钼靶X线对钙化的检出率40.00%,其对钙化的敏感性明显高于超声(P<0.05);根据患者病理类型结果,两种方法诊断结果比较,钼靶X线诊断符合率85.00%,明显高于超声诊断(P<0.05)。结论:钼靶X线对钙化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诊断符合率,但其也存在缺点,采用高频超声能够有效弥补其缺点,使诊断符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作者:朱新记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在妊娠高血压剖宫产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12月-2013年5月收治妊娠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麻醉方法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舒芬太尼,比较两组患者的剖宫产过程中的血压变化、麻醉效果、新生儿结局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麻醉5 min后的收缩压显著低于对照组,舒张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药物起效时间、运动恢复时间、痛觉恢复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寒战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肌肉松弛效果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在妊娠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能够较好的稳定患者的血压,减少寒战发生,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作者:李鹏亮;王雪朋;张同欣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0月-2014年9月收治原发性肝癌患者60例,均无手术指征,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胸腺肽80 mg+250 mL 5%葡萄糖静滴,苦参素注射液0.6 g+250 mL 5%葡萄糖静滴,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分型辨证施治。结果:观察组症状改善14例,稳定11例,恶化5例,总有效率83.3%;对照组症状改善9例,稳定12例,恶化9例,总有效率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ALT、AF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ALT、AFP均明显下降,但是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王艳民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患沟通在预防护患纠纷中的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患沟通,对照组采用常规护患沟通,比较护患纠纷发生率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患纠纷发生率1%,低于对照组的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护理服务满意94例、基本满意4例和不满意2例,对照组满意67例、基本满意23例和不满意10例,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实施人性化护患沟通,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增加患者满意度。
作者:张羽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一侧或两侧心室扩大,以心肌收缩功能障碍为特点的心肌疾病。临床以心脏衰竭、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在我国人群中约13/10万的发病率。到目前为止,扩张型心肌病的病因不明,病程发展缓慢,常因心力衰竭而死亡,预后很差。本文分析了38例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
作者:周小燕 刊期: 2014年第35期
早在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威廉·康拉德·伦琴发现X射线,开创了影像医学的新篇章。影像医学是借助医学影像设备对人体或人体某部分进行检查的一门科学,如放射学科、心血管病学科、神经系统学科等。目前常用的影像医学技术有X线成像检查,CT成像检查等。本文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对影像医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和价值进行阐述。
作者:朱迪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高危妊娠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2012年7月-2013年6月收治具有出血倾向的高危妊娠产妇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胎儿娩出后肌肉注射催产素20 IU,观察组胎儿娩出后服用米索前列醇,并进行按摩和心理抚慰。观察两组患者的产后出血量情况。结果:导致高危妊娠产妇产后出血的因素包括:宫缩乏力、胎盘问题、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等。观察组产妇产后2h的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危妊娠产妇而言,及时发现会导致出血的因素,并加强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预防出血的概率,降低出血量,从而减轻产妇的痛苦,提高产妇的生存质量。
作者:梁国华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全身麻醉中喉罩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4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试验组使用全身麻醉喉罩通气方式,对照组使用气管内插管进行通气。观察各组患者在手术前后的各个阶段的平均动脉压和时间点的心率,并将观察结果认真记录作为临床分析的依据。结果:对照组的平均动脉压与时间点的心率皆高于试验组,故喉罩通气的临床效果优于气管内插管。结论:全身麻醉喉罩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通气和麻醉效果良好,操作方便,患者恢复快,且无并发症现象,相对于其他方式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朱海燕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患者预防性使用门冬氨酸钾镁改善蒽环类化疗药物对心脏的毒性评价。方法:本组肿瘤患者82例,治疗组42例在应用蒽环类药物同时使用门冬氨酸钾镁20 mL+5%葡萄糖溶液500 mL静滴,对照组40例单用化疗药物。比较两组心电图改变及LVEF改变。结果:两组在心电图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VEF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使用门冬氨酸钾镁对蒽环类药物的心脏毒性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邵利坚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晚期妊娠合并上呼吸道感染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上呼吸道感染的晚期妊娠孕妇28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未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正常晚期妊娠孕妇28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胎儿情况和新生儿预后效果对比。结果:观察组的剖宫产率、早产率以及产妇产后、术后持续发热>5d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以及高胆红素血症、轻微畸形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各项临床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妊娠合并上呼吸道感染对患者的妊娠结局具有直接影响,并且对于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也有所提高,因此必须要采取相应手段对晚期妊娠孕妇上呼吸道感染进行有效防治。
作者:李馨雅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扁桃体摘除术手术技巧和手术中注意事项。方法:85例患者中,56例局麻下行剥离法摘除术,27例局麻下行挤切法摘除术,2例全麻下行剥离法摘除术。全麻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局麻采用常规丁卡因表面麻醉后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完成,记录两侧扁桃体切除所需时间、出血量、术后有无活动性出血和术后扁桃体残留的情况。结果:剥离法术后活动性出血12例,而挤切法术后活动性出血2例。挤切法手术时间比剥离法短,出血量比剥离法少(P<0.05)。结论:剥离法扁桃体摘除术与挤切法扁桃体摘除术相比,剥离法术中出血量较挤切法多,手术时间较长;术后扁桃体残留率挤切法高。虽然全麻扁桃体摘除术相对安全,术中痛苦也较局麻扁桃体摘除术小,对于幼儿或合并有腺样体肥大的患者比较适合,但更应注意其出血多及易残留等问题。
作者:王彩霞;李建玲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结合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透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临床作用。方法:收治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单一血液透析组(HD组)与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组(HP+HD组),两组均治疗8周,监测治疗前、后患者CD4、CD8及CD4/CD8的变化。结果:治疗前HD组与HP+HD组的CD4[(33.18%±5.20%)比(33.09%±4.20%)]、CD8[(35.22%±1.05%)比(34.10%±1.14%)]及CD4/CD8[(1.02±0.35)比(1.07±0.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HD组与HP+HD组的CD4[(33.53%±6.16%)比(42.92%±8.74%)]、CD8[(33.8%±8.37%)比(22.09%±7.52%)]、CD4/CD8[(1.06±0.36)比(2.24±1.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可显著改善其细胞免疫功能,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王云霞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扣眼穿刺法对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及使用寿命的影响。方法:收治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24,采用扣眼穿刺法)和对照组(n=24,采用绳梯穿刺法)。比较两种穿刺方式的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扣眼穿刺法能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更好地保护内瘘,有效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
作者:陈双如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药房作为医院中的一个窗口,不仅是体现医院服务水平的重要环节之一,同时药房工作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医院整体声誉和形象,关系着其发展。就当前医院药房工作实际情况来看,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若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地解决,不仅会对医院整个医疗工作产生影响,同时还会影响到患者生命安全。下面笔者就目前医院药房工作所存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基于自身多年工作经验的积累和总结,结合医院药房工作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望可有效地解决药房工作所存问题。
作者:吴太文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分析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临床特征,总结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宫颈妊娠患者1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患者中14例因停经后阴道流血就诊,其中1例患者伴下腹痛,另3例因停经后要求人流就诊,9例有2次剖宫产史,11例有人流史,所有患者均B超提示子宫中下段或下段前壁见孕囊或混合性回声而诊断。3例急诊行单纯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us artery embolism,UAE),14例患者同时行UAE和MTX动脉内灌注后刮宫,所有患者治疗均成功,无子宫切除病例。结论:充分认识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临床体征及超声特征,有利于早期诊治。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治疗方案应个体化,同时行UEA和MTX动脉内灌注治疗后刮宫术是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患者的为安全有效和可靠的保守治疗方法。
作者:王桂青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落铂联合替吉奥对晚期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水平的影响。方法:2013年2月-2014年1月收治晚期乳腺癌患者50例,将患者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落铂单独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时使用替吉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结果: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98.8±5.5)分,对照组(82.6±12.2)分,组间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落铂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明显提高,其具有积极的推广意义。
作者:郑正荣;梁应辉;赵清泉;曾晓珊;许双塔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有创血压监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4年7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于左侧桡动脉搏动强处穿刺22号留置针,穿刺成功后,拔出针芯,压力延长管,连接至心电监护仪,进行观察并记录。结果:60例患者均成功穿刺并正确连接心电监护仪,无穿刺不成功及穿刺后感染和假性动脉瘤现象发生。结论:有创血压监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能够动态直观地连续反应血压变化,可以有效地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救治水平和抢救成功率。
作者:夏田;孙婷 刊期: 2014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