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青
腔镜手术是妇科常用的治疗手段,术后的护理对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介绍妇科腔镜手术复苏期的护理。
作者:陈静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单独应用孟鲁司特治疗儿童轻度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轻度哮喘患儿75例,应用治疗开始、治疗后第4周、第12周进行基本临床情况评分,并测定患儿的PEFR(呼气峰流速)与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的变化。结果:经过12周的治疗,患儿的临床基本情况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出现明显的降低(P<0.05),患儿的PEFR、FEV1与治疗前比较出现明显上升(P<0.05)。患儿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单独应用孟鲁司特治疗儿童轻度哮喘能使患儿肺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患儿依从性好,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胡允;汪奇运;胡立兵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在妊娠高血压剖宫产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12月-2013年5月收治妊娠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麻醉方法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舒芬太尼,比较两组患者的剖宫产过程中的血压变化、麻醉效果、新生儿结局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麻醉5 min后的收缩压显著低于对照组,舒张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药物起效时间、运动恢复时间、痛觉恢复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寒战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肌肉松弛效果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在妊娠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能够较好的稳定患者的血压,减少寒战发生,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作者:李鹏亮;王雪朋;张同欣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分析2A型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的临床治疗,为临床医学提供依据。方法:收治2A型多发性内分泌腺瘤患者7例,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采取切除肾上腺肿瘤患者5例,采取保留部分肾上腺细胞患者2例。采取腹入路切除术治疗患者5例,1例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切除术,采取甲状腺根治术患者5例,采取单侧叶甲状腺切除术治疗患者2例,术后患者的2A型MEN症状消失。结论:2A型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疾病比较罕见,在治疗中需要检测患者血降钙素等,确定相适应的治疗方法。
作者:郭威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效果。方法: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白血病患者42例,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后的效果。结果:42例患者中,胃肠道感染9例,呼吸道感染13例,会阴部感染3例,口腔感染9例,皮肤感染16例,均顺利度过骨髓抑制期。结论:针对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有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
作者:王婷婷;李东;赵月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研究探讨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联合检测在感染性休克疾病中的应用及诊断价值。方法:收治重症患者52例,将其按照是否出现感染性休克分两组,发生感染性休克28例作为观察组,未发生感染性休克24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在患者治疗期间与治疗结束后的第1天、第3天和第5天对其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进行检测。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同时间点,PCT值显著降低,且组与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CT值略有下降,但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与治疗后的不同时点,CRP的变化均呈现出第3天的值高的情况,总体呈现降低的趋势,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都能反映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情变化,且降钙素原对患者病情轻重的反应更加敏感、迅速,二者联合检测对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赵奎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妊娠的诊治情况。方法: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剖宫产瘢痕部妊娠患者18例。18例患者既往剖宫产术式均为子宫下段横切口,均有停经史及阴道流血。3例肌注甲氨蝶呤治疗加清宫术,其中2例保守治疗成功,其中1例因突发大量阴道流血而中转开腹手术行子宫切除术。6例先肌注甲氨蝶呤后行宫腔镜下瘢痕妊娠病灶电切术,其中5例治疗成功,1例因宫腔镜手术突发大量阴道流血中转子宫动脉栓塞术后再行宫腔镜下瘢痕妊娠病灶电切术。9例先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后肌注甲氨蝶呤,再行宫腔镜下瘢痕妊娠病灶电切术。结果:18例患者术后28~56 d血HCG均降至正常范围以下,除1例子宫切除的患者,其余17例患者于术后2~5个月月经来潮,术后2~4个月子宫下段瘢痕部包块完全吸收。结论:剖宫产术后的育龄期女性再次妊娠时有发生瘢痕妊娠的可能,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宫腔镜下剖宫产瘢痕部妊娠病灶电切术在治疗瘢痕妊娠时具有更大的优势。
作者:王堃;秦瑞;曹璐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分析研究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与甲硝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2013年收治胃溃疡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5例。两组患者都进行抗胃溃疡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咪替丁结合硫糖铝治疗,观察组选用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与甲硝唑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66.7%,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与甲硝唑治疗胃溃疡,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张季红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比较不同抗菌药物(左氧氟沙星、头孢呋辛钠)在急性加重期治疗COPD的效果。方法:2012年3月-2014年1月收治COPD患者50例,随机分为组1和组2,组1使用头孢呋辛钠注射治疗,组2使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效果。结果:组2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组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1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组2(P<0.05)。结论:在急性加重期治疗COPD,使用左氧氟沙星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强化疗效,安全可靠,在治疗上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杨彦武;杨妍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应用电子病历系统后临床医疗质量变化。方法:对2012-2013年临床医疗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建立了电子病历系统的临床病历书写质量、核心制度落实和合理用药等医疗质量指标明显改善,质量控制效率明显提高(P<0.01)。结论:应用电子病历系统后,临床医疗质量明显改善,提高了病历内涵。
作者:赵富帅;赵丽丽;张延赤;周浩;陈雷;郑博文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总结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的经验。方法:2011年8月-2013年9月收治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患者9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视力下降,患者感觉畏光、流泪、刺痛等。发病时间是术后10~49 d,多数患者发生在术后17~25 d。90例患者经过治疗于3~5 d炎症得以控制,5~7 d炎症消退,视力恢复。结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多发生于术后17~25 d,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术后及时应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是预防的关键。
作者:张秀艳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无保护性会阴接生的技巧。方法:2013年4月-2014年3月收治初产妇35例,观察组18例,采用无保护会阴接生,对照组17例采取常规接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会阴完整9例(50.00%),一裂伤6例(33.33%),二裂伤2例(11.11%),会阴侧切1例(5.56%)。对照组会阴完整4例(23.52%),一裂伤6例(35.29%),二裂伤5例(29.41%),会阴侧切2例(11.76%),观察组临床效果明显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保护性会阴接生法能有效地帮助产妇生产,并降低各种并发症。
作者:武琼玉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了解药物对视神经挫伤的疗效。方法:2011-2013年收治视神经挫伤患者25例,通过视力、瞳孔、眼底并结合CT进行诊断,给予大剂量皮质类固醇、脱水剂、神经营养剂及血管扩张药物、樟柳碱治疗。结果:治疗后随访6个月,其中8眼视力有所恢复,14眼视力未恢复,3眼视力下降。结论:外伤性视神经挫伤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不令人满意。
作者:王晓雪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晚期妊娠合并上呼吸道感染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上呼吸道感染的晚期妊娠孕妇28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未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正常晚期妊娠孕妇28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胎儿情况和新生儿预后效果对比。结果:观察组的剖宫产率、早产率以及产妇产后、术后持续发热>5d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以及高胆红素血症、轻微畸形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各项临床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妊娠合并上呼吸道感染对患者的妊娠结局具有直接影响,并且对于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也有所提高,因此必须要采取相应手段对晚期妊娠孕妇上呼吸道感染进行有效防治。
作者:李馨雅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儿童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患者外周血CD3-CD19+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20例UC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CD3-CD19+的比例。结果:US组CD3-CD19+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UC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外周血CD3-CD19+的表达值较正常对照明显升高,提示CD3-CD19+可能在UC的病理机制中发挥作用。
作者:金蓉;武庆斌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0月-2014年9月收治原发性肝癌患者60例,均无手术指征,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胸腺肽80 mg+250 mL 5%葡萄糖静滴,苦参素注射液0.6 g+250 mL 5%葡萄糖静滴,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分型辨证施治。结果:观察组症状改善14例,稳定11例,恶化5例,总有效率83.3%;对照组症状改善9例,稳定12例,恶化9例,总有效率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ALT、AF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ALT、AFP均明显下降,但是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王艳民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不良反应报告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大程度地降低ADR发生率。方法:2009-2013年上报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ADR 38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男女比例无显著差别,老年人发生率相对较高,ADR发生率与不合理用药密切相关。报告数量偏少。结论:医院应对药品不良反应工作加强培训与监管,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合理、有效。
作者:杨春芳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研究内分泌及免疫紊乱与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方法:2014年1-6月收治复发性流产患者30例,作为试验组,选择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自身免疫抗体、细胞因子、生殖激素水平及子宫内膜免疫组化检测并比较。结果:试验组中免疫抗体阴性24例,免疫抗体阳性6例。试验组中均存在内分泌失调,出现单项或多项生殖激素异常。试验组子宫内膜ICAM-1阳性。结论:女性内分泌及免疫紊乱在复发性流产中可以并存,对复发性流产的患者进行生殖激素和自身免疫抗体检测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作者:赵晓英;高美华 刊期: 2014年第35期
老年病的特点主要是易患慢性疾病、治病因素多而杂、临床表现不典型突出、合并症较多、多脏器衰竭与多系统功能障碍、多种老年问题与综合征、用药量大种类多且不良反应明显。老年病的预防应该从年轻时候开始,并且贯穿一生,有效的预防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延缓增龄老化性失能的发生。
作者:周玉霞;伍昌清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调查了解成都市锦江区龙舟路4~8个月龄婴幼儿喂养现状,为婴幼儿营养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龙舟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莲新社区卫生服务站儿保科抽取在本社区儿保的婴幼儿162例4~8个月龄婴幼儿及其带养人,通过问卷收集婴幼儿、带养人的基本情况、辅食添加知识掌握情况和辅食添加情况,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婴儿带养人辅食添加时间掌握率90.7%,辅食正确添加顺序掌握率64.8%,获取辅食添加知识来源均主要是家人/朋友、网络/书刊/电视、儿保医护人员(56.2%,51.9%,51.9%);≥6个月龄婴儿谷类、水果/蔬菜类、蛋类、鱼/肝脏、其他肉类和豆制品的添加率分别为94.8%、70.7%、70.7%、39.7%、32.8%、19.0%。各类辅食首次添加时间集中在4~6个月龄。结论:目前成都市锦江区龙舟路辖区婴儿带养人辅食添加知识水平较好,婴儿辅食添加比较合理,建议通过儿保医护人员的健康教育宣传等加强婴儿辅食添加知识普及和技能指导。
作者:曹敏;张琰清;张奇红 刊期: 2014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