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剖宫产瘢痕部妊娠18例临床分析

王堃;秦瑞;曹璐

关键词:剖宫产瘢痕部妊娠, 子宫动脉栓塞术, 宫腔镜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妊娠的诊治情况。方法: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剖宫产瘢痕部妊娠患者18例。18例患者既往剖宫产术式均为子宫下段横切口,均有停经史及阴道流血。3例肌注甲氨蝶呤治疗加清宫术,其中2例保守治疗成功,其中1例因突发大量阴道流血而中转开腹手术行子宫切除术。6例先肌注甲氨蝶呤后行宫腔镜下瘢痕妊娠病灶电切术,其中5例治疗成功,1例因宫腔镜手术突发大量阴道流血中转子宫动脉栓塞术后再行宫腔镜下瘢痕妊娠病灶电切术。9例先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后肌注甲氨蝶呤,再行宫腔镜下瘢痕妊娠病灶电切术。结果:18例患者术后28~56 d血HCG均降至正常范围以下,除1例子宫切除的患者,其余17例患者于术后2~5个月月经来潮,术后2~4个月子宫下段瘢痕部包块完全吸收。结论:剖宫产术后的育龄期女性再次妊娠时有发生瘢痕妊娠的可能,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宫腔镜下剖宫产瘢痕部妊娠病灶电切术在治疗瘢痕妊娠时具有更大的优势。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布地奈德联合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治疗效果。方法: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9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联合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肺功能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肺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少而轻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可迅速改善症状及提高肺功能,且不良反应较少,患者依从性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陆海宁;高庆梅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老年病的特点与预防

    老年病的特点主要是易患慢性疾病、治病因素多而杂、临床表现不典型突出、合并症较多、多脏器衰竭与多系统功能障碍、多种老年问题与综合征、用药量大种类多且不良反应明显。老年病的预防应该从年轻时候开始,并且贯穿一生,有效的预防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延缓增龄老化性失能的发生。

    作者:周玉霞;伍昌清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盐酸胺碘酮片临床不良反应50例分析

    目的:探讨盐酸胺碘酮片所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类型与特点。方法:对国内应用盐酸胺碘酮片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盐酸胺碘酮片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为多种多样,以消化系统、心律失常、甲状腺功能异常以及呼吸系统较为常见。结论:盐酸胺碘酮片所致药物不良反应日渐增多,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及时对应处理。

    作者:张作芳;杨振伟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的经验。方法:2011年8月-2013年9月收治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患者9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视力下降,患者感觉畏光、流泪、刺痛等。发病时间是术后10~49 d,多数患者发生在术后17~25 d。90例患者经过治疗于3~5 d炎症得以控制,5~7 d炎症消退,视力恢复。结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多发生于术后17~25 d,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术后及时应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是预防的关键。

    作者:张秀艳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扣眼穿刺法对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观察

    目的:探讨扣眼穿刺法对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及使用寿命的影响。方法:收治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24,采用扣眼穿刺法)和对照组(n=24,采用绳梯穿刺法)。比较两种穿刺方式的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扣眼穿刺法能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更好地保护内瘘,有效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

    作者:陈双如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后动脉穿刺点封闭方法与并发症的观察

    目的:比较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后穿刺点不同封闭方法的动脉并发症发病率,提高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将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动脉穿刺点封闭方法分为器械组及非器械组,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器械组术后血管并发症明显低于非器械组(P<0.01)。结论: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后,如条件允许,建议使用动脉穿刺点器械封堵法,可降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方雁彬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高血压心脏病室性早搏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高血压心脏病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高血压心脏病室性早搏患者5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单独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高血压心脏病室性早搏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刘路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托烷司琼不同给药时间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恶心呕吐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托烷司琼不同给药时间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女性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和C组,每组30例,采用统一的全身麻醉方案,A组于麻醉诱导前5 min静推托烷司琼5 mg和手术结束前5 min静推0.9%氯化钠注射液5 mL,B组于麻醉诱导前5 min静推0.9%氯化钠注射液5 mL和手术结束前5 min静推托烷司琼5 mg,对照组C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5 min和手术结束前5 min各静推0.9%氯化钠注射液5 mL。结果:术后24 h A组和B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6.7%和26.7%,显著低于对照组C组的53.3%(P<0.001和P=0.035);且A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托烷司琼可有效用于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恶心呕吐,且麻醉前给药效果更佳。

    作者:苏健生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影像医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和价值

    早在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威廉·康拉德·伦琴发现X射线,开创了影像医学的新篇章。影像医学是借助医学影像设备对人体或人体某部分进行检查的一门科学,如放射学科、心血管病学科、神经系统学科等。目前常用的影像医学技术有X线成像检查,CT成像检查等。本文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对影像医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和价值进行阐述。

    作者:朱迪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老年人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老年人慢性鼻窦炎的安全性与临床疗效,并分析其与临床分型的关系。方法: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鼻内镜手术治疗>60岁慢性鼻窦炎老年患者76例,根据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分型分期标准:Ⅰ型22例,Ⅱ型40例,Ⅲ型14例。常规术前用药,行鼻内镜手术,术后定期随访观察疗效。结果:Ⅰ型治愈率100%,Ⅱ型治愈率87.5%,Ⅲ型治愈率64.3%,总治愈率86.8%(66/76)。Ⅰ~Ⅲ型疗效呈递减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6例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出血量属正常,对原发老年病患者未见诱发现象,未见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鼻内镜鼻窦手术是治疗老年人慢性鼻窦炎的有效方法,其疗效与临床分型有密切关系。

    作者:赵小军;鲍学礼;蔡克敏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健康教育在社区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社区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8月-2014年9月收治高血压患者7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健康教育。结果:健康教育前,体重指数(25.2±2.6)kg/m2、舒张压(98.1±8.5)mmHg,收缩压(151.1±11.1)mmHg,物质生活状态评分(38.5±3.9)分,社会领域评分(54.4±3.1)分,心理领域评分(43.1±3.1)分,躯体功能评分(38.1±4.2)分;健康教育后,体重指数(21.1±1.5)kg/m2、舒张压(75.9±8.1)mmHg,收缩压(131.4±4.1) mmHg,物质生活状态评分(44.9±3.7)分,社会领域评分(49.8±2.8)分,心理领域评分(49.8±2.8)分,躯体功能评分(46.6±3.8)分,健康教育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明显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控制血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改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周亭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创血压监测的临床运用体会

    目的:探讨有创血压监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4年7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于左侧桡动脉搏动强处穿刺22号留置针,穿刺成功后,拔出针芯,压力延长管,连接至心电监护仪,进行观察并记录。结果:60例患者均成功穿刺并正确连接心电监护仪,无穿刺不成功及穿刺后感染和假性动脉瘤现象发生。结论:有创血压监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能够动态直观地连续反应血压变化,可以有效地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救治水平和抢救成功率。

    作者:夏田;孙婷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扁桃体摘除术85例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扁桃体摘除术手术技巧和手术中注意事项。方法:85例患者中,56例局麻下行剥离法摘除术,27例局麻下行挤切法摘除术,2例全麻下行剥离法摘除术。全麻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局麻采用常规丁卡因表面麻醉后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完成,记录两侧扁桃体切除所需时间、出血量、术后有无活动性出血和术后扁桃体残留的情况。结果:剥离法术后活动性出血12例,而挤切法术后活动性出血2例。挤切法手术时间比剥离法短,出血量比剥离法少(P<0.05)。结论:剥离法扁桃体摘除术与挤切法扁桃体摘除术相比,剥离法术中出血量较挤切法多,手术时间较长;术后扁桃体残留率挤切法高。虽然全麻扁桃体摘除术相对安全,术中痛苦也较局麻扁桃体摘除术小,对于幼儿或合并有腺样体肥大的患者比较适合,但更应注意其出血多及易残留等问题。

    作者:王彩霞;李建玲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在埃博拉出血热防控中的作用

    目前,埃博拉出血热在全球仍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其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存和健康,本文简要介绍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在埃博拉出血热防控中的作用,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作者:苏晓婷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药物对常用检验指标结果的影响

    目的:分析药物对常用检验指标结果带来的影响。方法:从医院诊治的各类患者当中在服用药物后的检验指标结果中随机抽取,然后总结和分析选取的结果。结果:通过对患者反复地进行尿检,发现主要影响因素为治疗药物以及患者的代谢物。结论:部分患者在服用有些药物后,会直接影响临床检验指标的终结果。临床检验的治疗医师以及工作人员应该从思想上重视患者服用药物对临床检验指标所带来的影响,对于检验结果要仔细研究与筛选。

    作者:韦剑梅;李雅琴;彭林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成都市锦江区龙舟路社区婴儿辅食添加现状调查

    目的:调查了解成都市锦江区龙舟路4~8个月龄婴幼儿喂养现状,为婴幼儿营养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龙舟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莲新社区卫生服务站儿保科抽取在本社区儿保的婴幼儿162例4~8个月龄婴幼儿及其带养人,通过问卷收集婴幼儿、带养人的基本情况、辅食添加知识掌握情况和辅食添加情况,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婴儿带养人辅食添加时间掌握率90.7%,辅食正确添加顺序掌握率64.8%,获取辅食添加知识来源均主要是家人/朋友、网络/书刊/电视、儿保医护人员(56.2%,51.9%,51.9%);≥6个月龄婴儿谷类、水果/蔬菜类、蛋类、鱼/肝脏、其他肉类和豆制品的添加率分别为94.8%、70.7%、70.7%、39.7%、32.8%、19.0%。各类辅食首次添加时间集中在4~6个月龄。结论:目前成都市锦江区龙舟路辖区婴儿带养人辅食添加知识水平较好,婴儿辅食添加比较合理,建议通过儿保医护人员的健康教育宣传等加强婴儿辅食添加知识普及和技能指导。

    作者:曹敏;张琰清;张奇红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妇科腔镜手术复苏期的护理

    腔镜手术是妇科常用的治疗手段,术后的护理对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介绍妇科腔镜手术复苏期的护理。

    作者:陈静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透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结合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透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临床作用。方法:收治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单一血液透析组(HD组)与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组(HP+HD组),两组均治疗8周,监测治疗前、后患者CD4、CD8及CD4/CD8的变化。结果:治疗前HD组与HP+HD组的CD4[(33.18%±5.20%)比(33.09%±4.20%)]、CD8[(35.22%±1.05%)比(34.10%±1.14%)]及CD4/CD8[(1.02±0.35)比(1.07±0.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HD组与HP+HD组的CD4[(33.53%±6.16%)比(42.92%±8.74%)]、CD8[(33.8%±8.37%)比(22.09%±7.52%)]、CD4/CD8[(1.06±0.36)比(2.24±1.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可显著改善其细胞免疫功能,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王云霞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胆道再次手术临床处理要点分析

    目的:分析胆道再次手术的临床处理要点。方法: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胆道再次手术患者128例,研究进行再次手术的原因,以及所采用的手术方式,临床处理的要点进行总结。结果:胆道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是胆管结石,主要的处理方式是切开胆管清除结石,同时使用T管进行引流。结论:在实施手术之前一定要充分准备,在手术过程中仔细探查,然后再选择得当的手术方式进行处理,从而能更很好地避免进行再次手术和增加患者的痛苦。

    作者:张宝成;袁世增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硝酸酯类药物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硝酸酯类药物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老年单纯收缩性高血压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硝酸酯类药物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收缩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0%)明显比对照组(62.5%)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酸酯类药物在老年单纯收缩性高血压治疗中效果显著,可行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霆 刊期: 2014年第35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