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扣眼穿刺法对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观察

陈双如

关键词:扣眼穿刺, 血液透析, 患者, 动静脉内瘘, 并发症
摘要:目的:探讨扣眼穿刺法对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及使用寿命的影响。方法:收治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24,采用扣眼穿刺法)和对照组(n=24,采用绳梯穿刺法)。比较两种穿刺方式的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扣眼穿刺法能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更好地保护内瘘,有效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肝癌6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0月-2014年9月收治原发性肝癌患者60例,均无手术指征,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胸腺肽80 mg+250 mL 5%葡萄糖静滴,苦参素注射液0.6 g+250 mL 5%葡萄糖静滴,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分型辨证施治。结果:观察组症状改善14例,稳定11例,恶化5例,总有效率83.3%;对照组症状改善9例,稳定12例,恶化9例,总有效率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ALT、AF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ALT、AFP均明显下降,但是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王艳民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万爽力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万爽力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1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两组患者均积极给予吸氧、利尿剂、β受体拮抗剂、硝酸酯制剂、钙拮抗剂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万爽力(20 mg/次,3次/d)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次,1次/d)联合万爽力(20 mg/次,3次/d)治疗,4周为1个疗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疗程结束后,观察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7.24%和89.6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45%和84.4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均明显降低和缩短(P<0.05),以观察组降低和缩短程度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万爽力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疗效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好,可积极应用于临床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

    作者:刘川贵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齐拉西酮治疗躁狂症临床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治疗躁狂症临床对照研究的临床疗效和差异。方法:采用循证医学方法,对符合标准的6项研究进行分析,在心境稳定剂的基础上,比较观察组(齐拉西酮治疗)与空白对照组治疗躁狂症有效率以及痊愈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比空白对照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以及痊愈率明显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空白对照组(阳性药物)比较,发现症状改善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治疗躁狂症疗效显著,与阳性药物对照效果基本一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中才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阿立哌唑应用于老年精神分裂症临床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应用于老年精神分裂症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总结其治疗经验。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40例,采用阿立哌唑治疗,平均治疗剂量(18.5±5.5)mg/d,治疗8周后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临床疗效,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安全性。结果:显效率70.0%,有效率87.5%,无明显锥体外系反应,不良反应轻。结论:阿立哌唑应用于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好、安全性高,可以有效缓解老年精神分裂症的精神病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琪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检测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探讨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联合检测在感染性休克疾病中的应用及诊断价值。方法:收治重症患者52例,将其按照是否出现感染性休克分两组,发生感染性休克28例作为观察组,未发生感染性休克24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在患者治疗期间与治疗结束后的第1天、第3天和第5天对其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进行检测。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同时间点,PCT值显著降低,且组与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CT值略有下降,但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与治疗后的不同时点,CRP的变化均呈现出第3天的值高的情况,总体呈现降低的趋势,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都能反映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情变化,且降钙素原对患者病情轻重的反应更加敏感、迅速,二者联合检测对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赵奎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例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慢性盆腔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自拟中药方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6.7%,不良反应发生率3.3%,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80.0%,不良反应发生率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聂建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盐酸胺碘酮片临床不良反应50例分析

    目的:探讨盐酸胺碘酮片所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类型与特点。方法:对国内应用盐酸胺碘酮片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盐酸胺碘酮片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为多种多样,以消化系统、心律失常、甲状腺功能异常以及呼吸系统较为常见。结论:盐酸胺碘酮片所致药物不良反应日渐增多,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及时对应处理。

    作者:张作芳;杨振伟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托烷司琼不同给药时间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恶心呕吐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托烷司琼不同给药时间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女性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和C组,每组30例,采用统一的全身麻醉方案,A组于麻醉诱导前5 min静推托烷司琼5 mg和手术结束前5 min静推0.9%氯化钠注射液5 mL,B组于麻醉诱导前5 min静推0.9%氯化钠注射液5 mL和手术结束前5 min静推托烷司琼5 mg,对照组C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5 min和手术结束前5 min各静推0.9%氯化钠注射液5 mL。结果:术后24 h A组和B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6.7%和26.7%,显著低于对照组C组的53.3%(P<0.001和P=0.035);且A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托烷司琼可有效用于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恶心呕吐,且麻醉前给药效果更佳。

    作者:苏健生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辽宁地区卫生人力资源2020年预测分析

    目的:预测到2020年辽宁省省、市、县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量,为制定卫生人力发展策略和人力资源配置实践提供依据。方法:以2000-2009年辽宁卫生统计年鉴与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相关指标为样本,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对目标年度卫生技术人员数量进行预测。结果:到2020年辽宁省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达到6.29,各市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达到11.65,大大超过国家的标准,而县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仅达1.84,县卫生人力资源明显不足。结论:市、县卫生技术人员配置不平衡,应大力加强县卫生技术人员培养。

    作者:李荣梅;潘秀丹;王晓婷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

    目的: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一侧或两侧心室扩大,以心肌收缩功能障碍为特点的心肌疾病。临床以心脏衰竭、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在我国人群中约13/10万的发病率。到目前为止,扩张型心肌病的病因不明,病程发展缓慢,常因心力衰竭而死亡,预后很差。本文分析了38例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

    作者:周小燕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纳洛酮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纳洛酮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急性脑卒中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纳洛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意识障碍恢复情况、生活自理能力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GCS评分、生活自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可明显改善患者意识障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且不良反应较少,应纳入急性脑损伤的常规治疗。

    作者:佘以林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句容市天王地区甲状腺腺瘤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研究句容市天王城镇和后白镇居民甲状腺腺瘤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方法对句容市天王镇和后白镇普通居民32341人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问卷调查普通门诊13302例连续病例及外诊473例连续病例。结果:句容市天王城镇和后白镇居民甲状腺腺瘤患病率1.92%,甲状腺腺瘤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至40~49岁年龄组达到高峰(2.50%),女性患病率(2.38%)高于男性(1.37%)(P<0.05)。以颈部肿块为主诉的患者分别占普通门诊的1.05%和6.52%(P<0.001)。天王镇人均食盐量大于后白镇。结论:句容市天王城镇甲状腺肿块患病率比后白镇居民甲状腺肿块患病率高。

    作者:姚军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闭合式开窗术联合正畸牵引治疗骨埋伏阻生前牙3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闭合式开窗术联合正畸牵引治疗骨埋伏阻生前牙的治疗效果。方法:收治骨埋伏前牙患者32例35颗,先行正畸开拓埋伏牙萌出间隙,后行手术开窗,术中充分暴露埋伏牙黏接牙面,黏接正畸牵引附件,待伤口愈合开始埋伏牙牵引助萌。结果:32例患者中,导萌术后有2例2颗埋伏前牙在术后2个月内自行萌出,有3例患者因出国、转学等原因停止治疗。27例共28颗埋伏前牙中成功23颗(82.14%),有效3颗(10.71%),失败1颗(3.57%)。经闭合式开窗术联合正畸牵引治疗28颗埋伏牙全部萌出至正常咬牙合位置,牙龈形态满意,牙髓活力正常,未见邻牙牙根吸收及损伤。结论:使用闭合式开窗术联合正畸牵引治疗埋伏阻生前牙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孟元元;韩立显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体会

    目的:探讨不良反应报告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大程度地降低ADR发生率。方法:2009-2013年上报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ADR 38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男女比例无显著差别,老年人发生率相对较高,ADR发生率与不合理用药密切相关。报告数量偏少。结论:医院应对药品不良反应工作加强培训与监管,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合理、有效。

    作者:杨春芳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人性化护患沟通在预防护患纠纷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患沟通在预防护患纠纷中的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患沟通,对照组采用常规护患沟通,比较护患纠纷发生率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患纠纷发生率1%,低于对照组的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护理服务满意94例、基本满意4例和不满意2例,对照组满意67例、基本满意23例和不满意10例,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实施人性化护患沟通,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增加患者满意度。

    作者:张羽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药物相关间质性肺病的病因及诊治

    目的:间质性肺病(炎性疾病)相对于临床治疗中的其他疾病有其自身存在的特点。在临床中发现,此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且行之有效的治疗,将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肺泡壁、小气道以及微血管等。同时,此病的发生原因一般不明,所以为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造成了影响。但是,临床治疗中对于此疾病的诱发原因越来越指向药物,本文就此展开探讨。

    作者:冯金萍;许坤;钱晓军;鲍亮;赵弘卿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宫颈癌1280例临床资料分析

    目的:总结近6年宫颈癌的临床资料,探讨宫颈癌的治疗方法。方法:2008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宫颈癌患者1280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在1280例患者,平均年龄(48.34±10.12)岁;年轻宫颈癌(≤35岁)的平均构成比9.3%。宫颈癌在体检中发现的平均构成比56.4%;临床早期宫颈癌(ⅠA期~ⅡA期)平均构成比67.1%;治疗由单一手术或放疗转变为手术、放化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介入治疗由2008年的3.5%增至2013年的21.6%(P<0.05),腹腔镜手术由2008年的1.4%增至2013年的29.7%(P<0.05)。结论:近6年宫颈癌的住院人数明显增多,平均年龄无明显变化,体检发现比例升高,临床早期病例增多,临床早期患者多采用手术治疗,中晚期患者多采用以放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介入治疗近期疗效显著,腹腔镜手术逐渐增多。

    作者:柏玲;林薇;张雪玉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老年病的特点与预防

    老年病的特点主要是易患慢性疾病、治病因素多而杂、临床表现不典型突出、合并症较多、多脏器衰竭与多系统功能障碍、多种老年问题与综合征、用药量大种类多且不良反应明显。老年病的预防应该从年轻时候开始,并且贯穿一生,有效的预防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延缓增龄老化性失能的发生。

    作者:周玉霞;伍昌清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Beclin-1、Bcl-2、Bax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Beclin-1、Bcl-2、Bax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及4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制作成的组织芯片中Beclin-1、Bcl-2、Bax 3种基因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三者间的相关性,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①Bax、Bcl-2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高表达,而Beclin-1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低表达,提示三者可能均参与了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②Beclin-1与Bcl-2、Beclin-1与Bax表达呈负相关,提示Bax、Bcl-2可能通过抑制Beclin-1的表达,共同促进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③Beclin-1与Bcl-2的表达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某些临床病理特征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Beclin-1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及TNM分期密切相关,可望作为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结论:Beclin-1、Bcl-2、Bax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有着不同的表达水平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樊兰英;徐松;冯一中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护理干预对癌痛患者口服止痛药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实施护理干预对癌痛患者口服止痛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伴有疼痛的肿瘤患者60例,实施健康教育讲座、心理干预、指导咨询及发放宣传材料等护理干预措施,在干预前后评估其依从性和疼痛程度。结果:干预后癌痛患者的认知性提高,口服止痛药依从性增加,癌痛患者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疼痛明显缓解,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提高癌痛患者对口服止痛药的认知性,从而提高口服止痛药的依从性,明显降低癌痛患者疼痛的程度。

    作者:缪同霞 刊期: 2014年第35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