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社编辑出版的国家一类医学科技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所发表文章已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并全文录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电子版。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4-4985,国内统一刊号CN11-5784/R。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82-189。《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秉承“创新、跨越、引领、发展”的办刊方针,以“支持创新研究、促进成果转化、倡导百家争鸣、推动交流合作”作为办刊宗旨,充分展示和交流我国医学领域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和技术应用的最新科研成果,及时发布国际医学研究和临床技能发展动态,不断推进医疗卫生科技进步,增强我国各级医疗卫生部门和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卫生科技创新能力,为促进我国各级医疗卫生和医疗科技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做出积极努力。
1 政治要求: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运用先进理论与先进技术解决医学上的各种问题,以加速发展我国的医学科学事业。遵循科学道德,无政治性错误,无浮夸,无泄密。
2 学术要求:本刊为学术类期刊,既要反映我国相关学科学术水平和发展动向,代表国家相关学科发展前沿,又要结合我国当前的医疗水平和实际工作需要,为防病治病工作的顺利进行发挥预见和导向作用。
2.1 选题得当:密切结合国家或地区医学科技攻关及重点研究项目;密切结合医疗卫生保健和防病治病实践;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有足够的科学依据。
2.2 内容体现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1)创新性:学术论文的灵魂。创新性主要表现在:在同类领域中提出了新理论、新概念、新原理,或者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新的发现;在同一原理的基础上有新方法、新手段、新技术的创造;研究的样本数更大,或采用的方法更为严格,发现了过去没有发现的新事实、新现象,提供了新的数据和实验结果;对原有的技术方法,在不同领域和不同地区有新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科学性:学术论文的生命。科研设计是科学性的基础,科研设计是否严谨,关系到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重现性。科研设计包括专业设计和统计学设计。(3)实用性:科学技术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医学是一门应用科学,更应该强调实用性,技术上要行得通,办得到。除了少量纯理论研究的论文以外,大多数医学学术论文应该结合医疗、预防工作实际。论文的实用价值越大,指导作用越强,就越具有重要性。
3 写作要求:论文类型有述评、论著(临床分析、疗效观察、实验研究、调查报告等)、病例报告、临床病理讨论、综述等等。文字表达要求准确、严密、简练、通顺,用词稳妥,语言规范,说理明晰,推理周密,可读性强,最好还有一定的生动性。一般应用科技语体。论著类文章最常用的写作格式为“四段式”,即:前言,方法,结果,讨论。
3.1 题名:题名应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一般使用充分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短语,不使用具有主、谓、宾结构的完整语句,不使用标点。题名用词应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等,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字符、代号等,也不宜将原形词和缩略语同时列出。中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英文题名不宜超过10个实词。
3.2 作者署名:作者署名是文责自负和拥有知识产权的标志。作者应是:⑴ 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⑵ 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⑶ 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上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以上3条均需具备。作者姓名在题名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集体署名的文章应注明通讯作者。
3.3 摘要:摘要是论文的高度概括、凝练、微型化,应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论著需附中、英文摘要。(1)作用:让读者了解文章;代替阅读全文;便于制作二次文献及收入数据库。(2)格式:结构式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应给出主要数据)及结论四部分,各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写摘要应着重反映新内容和作者特别强调的观点,力戒空泛,应列出必要的资料和数据,并有明确的结论。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列图、表,不引用文献,不加 评论和解释。中文摘要可简略些(250字左右),英文摘要应稍详细一些(400个实词左右)。英文摘要前需列出英文题名、作者姓名、第一作者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邮政编码和国名。有通讯作者时,应注明通讯作者的姓名、单位名称和邮政编码。
3.4 关键词:关键词是为了便于作文献索引、检索和阅读而选取的能反映文章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一般每篇论文选取2-5个关键词。关键词可参照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编译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医药关键词可从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编写的《中医药主题词表》中选取。未被词表收录的词(自由词)必要时也可以作为关键词使用。要注意首标词的选用,首标词应反映全文最主要的内容。
3.5 前言:概述研究的背景、目的、研究思路、理论依据、研究方法、预期结果和意义等。仅需列出切题的参考文献,无须进行文献综述。不要涉及本研究中的数据或结论。不要与摘要雷同。一般不超过250字。比较短的论文可以只用小段文字起前言作用。
3.6 方法:应详细描述研究对象(人或实验动物,包括对照组)的选择及其基本情况,以及研究所采用的材料和方法。这部分的描述以使读者能进行重复为度。
3.6.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病人,需注明病例和对照者来源、选择标准及一般情况等。研究对象为实验动物,需注明动物的名称、种系、等级、数量、来源 、性别、年龄、体重、饲养条件和健康状况等。
3.6.2 药品、试剂:使用化学名,并注明剂量、单位、纯度、批号、生产单位和生产时间。
3.6.3 仪器 、设备:应注明名称、型号、规格、生产单位、精密度或误差 范围。无须描述其工作原理。
3.6.4 研究设计:应交代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如调查设计应交代是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交代具体的设计类型,如属于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抑或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交代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受试对象的纳入和剔除标准等。应围绕“重复、随机、对照、均衡”四个基本原则作概要说明,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3.6.5研究方法:个人创造的方法应详细说明“方法”的细节,以备他人重复。改进的方法应详述改进之处,并以引用文献的方式给出原方法的出处。原封不动地使用他人方法,应以引用文献的方式给出方法的出处,无须展开描述。
3.6.6 统计学处理:说明统计学方法及其选择依据。统计学符号按GB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一律用斜体。
3.7 结果:报告研究的结果,不应简单地罗列研究过程中得到的各种原始材料和数据,而必须将其归纳分析,进行必要的统计学处理,得出相应的结论,然后用文字和各种图表表达出来。结果的叙述应实事求是,简洁明了,数据准确,层次清楚,合乎逻辑,不能有任何虚假或含混不清,不应与讨论内容混淆。
3.8 讨论:讨论强调新的和重要的内容,以及从中得出的结论,包括发现的意义及其限度,及对进一步研究的启示。研究工作尚未完成不要声称并暗示工作的优先权。如果不能导出结论,也可以进行必要的讨论,提出建议、设想、改进的意见或待解决的问题等。应将研究结果与其他有关的研究相联系,并将本研究的结论与目的相关联。不必重述已在前言、结果部分详述过的资料或数据,和过去文献已报道的内容。
3.9 图:图应具有自明性,即只看图、图题和图例,不阅读正文,就可理解图意。图的内容不要与文字、表格重复。图的类型应与资料性质匹配。线条图要求线条均匀、主辅线分明,并使数轴上刻度值的标法符合数学原则。图高度与宽度的比例一般掌握在5:7左右。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层次分明,反差适中,没有 杂乱的背景。病理显微照片应标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实物照片涉及尺寸者应附有表示目的物尺寸大小的标度。若刊用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其能被辨认出系何人的部分。引用已发表的图须注明出处,并附版权所有者同意使用该图的书面材料。图中的量、单位、符号、缩略语等须与正文一致。
3.10 表:制表的基本要求是重点突出,简单明了;主谓分明,层次清楚;结构完整,有自明性。表的内容不要与文字、插图重复。表中的量、单位、符号、缩略语等须与正文一致。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一律使用三线表。
3.11 名词术语:医学名词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尚未有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于文内第一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中西药名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最新版本和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为准,不应使用商品名。冠以外国人名的体征、病名、试验、综合征等,人名可以用中译文,但人名后不加“氏”(单字名除外,例如福氏杆菌);也可以用外文,但人名后不加“s”。缩略语:文题中一般不用缩略语。在摘要及正文中首次出现缩略语时应给出其中文全称。缩略语应尽量少用,一般不宜超过5个,不超过4个汉字的名词不使用缩略语,以免影响文章的可读性。
3.12 计量单位:计量单位实行国务院1984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以单位符号表示,具体使用可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第3版(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年出版)。
3.13 数字用法:数字的使用,执行《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年 出版〕。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如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
3.13 致谢:志谢用于对参与部分工作、提供技术性帮助、提供工作方便、给予指导但尚达不到作者资格者,以及提供资助的团体或个人表示感谢。文字力求简练,评价得当。原则上应征得被感谢人的书面同意后,方可提名感谢。
3.14 参考文献:列出参考文献的目的,主要是说明研究所借鉴的科学依据的出处,以供读者查阅参考;减少对前人文献的复述,以节省篇幅;同时,也是对他人成果和著作权的尊重。因此,应以严肃的科学态度对待。除了会议消息报道等简讯外,一般每篇论文均应有参考文献。论文所列参考文献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原著的,而不应是转引他人的。应选择近年的文献,除非必要,一般不宜引用10年以前的文献。应注意引用国内的文献,使读者了解国内的有关进展,且易于查找。由于参考文献的格式较严,项目较多,稍不注意即出现差错,使读者难以查找,因此必须认真核对原著,对作者姓名、刊名、年份、页码等,尤应注意准确。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参考文献中的作者列出第1-3名,超过3名时,后加“,等”或其他与之相应的文字。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条参考文献均须著录起止页。
3.15 脚注:脚注常用于注明作者工作单位、邮政编码、基金资助项目等。获得基金资助产出的文章应在文章首页地脚以“基金项目”作为标识,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并注明项目编号。基金项目名称应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正式名称填写,多项基金可按级别依次列出。
4 初稿的审查:(1)布局结构:“四段式”的各部分都要妥善安排,既要明确分工,避免重复,又要互相配合,防止遗漏。“四段式”是基本结构,但应根据论文的具 体内容,作灵活的处理。每篇论文一般均分为几个部分、若干层次,分别冠以适当的小标题。标题不可过多。同层次标题之间,内容要有联系,体例应统一。全文的标题要相对均衡。 (2)正文:突出重点,条理清晰,详略得当。不应过多地插入枝节问题,罗列一大堆资料和数据,以致扰乱甚至淹没了主题。材料和方法部分,要着重介绍有关保证科学性和提供重复验证的必要信息。评价实验结果、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等,一定要说明其标准。在结果分析中,绝不要无选择地罗列所有资料和数据,但要详述有意义的结果,包括正面的、阳性的结果和反面的、阴性的结果,有时后者更为重要。讨论部分要善于运用自己的资料,阐述自己的观点,以观点统率材料,夹叙夹议,最能引人入胜。临床论文尤其应该用自己的病例统计数据和个案来进行论证。(3)图、表与文字的配合:三者内容不应该重复。核对图表在文内是否按序标引。(4)语法和修辞:要求准确、简洁、通顺、合乎语法和修辞。 (5)规范化和标准化:注意医学名词、简化汉字、计量单位、标点、符号和数字使用的规范化,第一次使用缩略语时是否写出全称,核对参考文献是否按序标引以及著录格式是否标准。(6)全文审查:认真通读文稿,检查有无笔误、拼写、打印、计算错误等。
影响因子:指该期刊近两年文献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该期刊前两年论文在评价当年每篇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种指标,指某一期刊论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的一半被引论文刊载的时间跨度
期刊发文量:通常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个学术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数量。计算期刊发文量是评估期刊生产力和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学者选择投稿期刊时常常考虑的因素之一。
期刊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数占该刊总被引次数的比例用以测度某期刊学术交流的广度、专业面的宽窄以及学科的交叉程度
总被引频次: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这是一个非常客观实际的评价指标,可以显示该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
平均引文率:在给定的时间内,期刊篇均参考文献量,用以测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交流程度的高低
对献血者血液检验结果的告知是血站必须履行的义务.在此项工作中选择献血者更易接受的反馈方式来保证相关信息的保密性、注重反馈与告知工作人员的选择;注意反馈工作中的沟通技巧及检验结果中的影响因素等是更好地完成此项工作、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和法律纠纷的有效措施.
作者:王丽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调查研究腹部横切口与纵切口对再次剖宫产手术的影响。方法:将108例再次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按首次切口方式分为观察组(使用腹部纵切口)和对照组(使用腹部横切口),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出血量、分娩时间、手术切皮开始至进腹时间、手术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盆腹腔粘连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部纵切口方式对产妇再次剖宫产手术影响较小,可以有效降低再次手术对母婴的伤害,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运用。
作者:熊艳;张建;刘琴;冯树芳;杨惠茹;董守金 刊期: 2013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术后咽喉部刺激症状的有效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32例颈椎前路手术患者给予有针对性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结果 26例患者未出现咽喉部刺激症状,仅有5例发生咽部不适,1例表现为吞咽疼痛.结论 经过有针对性的预防及护理措施能有效减少术后咽喉部刺激症状的发生.
作者:仝开美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探究慢性肺心病并发心力衰竭应用贝那普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60例慢性肺心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贝那普利进行治疗,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21例,总有效率为70.0%,治疗组总有效28例,总有效率为9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率为6.7%,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13.3%,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满意18例,满意率为60.0%,治疗组满意25例,满意率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25.0±2.5)d,对照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30.5±2.9)d,治疗组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那普利在治疗慢性肺心病并发心力衰竭中优势显著,能减少临床不良反应,患者对该治疗方式满意度比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莫俊德;钟国荣;李元塔;王磊;黄承照;陈莲芳 刊期: 2016年第22期
骨筋膜室综合征(OCS)是由骨、骨间膜、肌间膜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病理改变,主要为不同程度的肌肉、神经变性,从而引起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如不及时诊断和有效减压治疗,可迅速发展为坏死或坏疽,造成肢体残疾,甚至引起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作者:钱丽娟 刊期: 2009年第31期
随着现代社会节奏的加快和竞争的日益激烈,医学院新生感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国内外都开始对医学院新生的压力问题进行了关注.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从压力的概念、压力源和压力应对方式三个方面介绍了近几年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和现状,提出这一领域现存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作者:姚毅忠;马燕 刊期: 2010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积极有效的护理对老年性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6~2009年收治的56例60岁以上老年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积极有效的急救护理,38例痊愈,12例好转,4例转外科进行手术治疗,2例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熟练规范的操作技术和行之有效的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因素之一.
作者:洪菊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观察手术后131I联合优甲乐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及湛江麻章甲状腺专科医院收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中高危患者120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术后常规给予优甲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131I治疗.观察两组术后Tg水平、颈部超声、诊断性全身扫描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g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残余甲状腺组织去除率为7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肿瘤对治疗反应良好率为70%(42/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3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1,P=0.04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虽略高于对照组的1.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给予131I联合优甲乐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明显增加参与甲状腺清除率,使肿瘤对治疗反应良好率提升.
作者:黄浩;黄治文;邱坤辉;黄勇波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心脏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比值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06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肌红蛋白和肌钙蛋白检测的患者1075例,采用回归分析研究肌钙蛋白,肌钙/肌红蛋白比值以及肌红蛋白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价值.接受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上述3个指标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界值.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肌红蛋白的估计值为0.00106,标准误为0.000293,卡方值为13.0451,P值为0.0003,标准偏回归系数为0.1731;肌钙蛋白的估计值为0.0994,标准误为0.0194,卡方值为26.3095,P<0.0001,标准偏回归系数为1.9595;肌钙/肌红蛋白的估计值为4.7482,标准误为1.2454,卡方值为14.5367,P值为0.0001,标准偏回归系数为0.7561.ROC分析表明,肌钙蛋白曲线下面积(AUC)为0.918,95%可信区间0.898~0.936,P值为0.0001,界值为0.21;灵敏度为96.32%,95%可信区间为93.3%~98.2%;特异度为77.45%,95%可信区间为73.8%~80.8%.肌红蛋白AUC为0.635,95%可信区间为0.602~0.668,P值为0.0001,界值为112;灵敏度为51.47%,95% CI为45.4%~57.5%;特异度为71.26%,95%可信区间为67.4%~74.9%.肌钙/肌红蛋白比值AUC为0.815,95%可信区间0.787~0.840,P值为0.0001,界值为0.0112;灵敏度为72.79%,95%可信区间为67.1%~78.0%;特异度为82.79%,95%可信区间为79.5%~85.8%.ROC分析结果表明,两两相比肌钙蛋白诊断效能优于肌钙/肌红蛋白比值,而肌钙/肌红蛋白比值又优于肌红蛋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脏肌钙蛋白/肌红蛋白比值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又一个有意义的指标.
作者:李佳;王芾;林艺;贺永明;许海峰;赵欣;李勋;杨向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研究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和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VI)在脓毒性休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液体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入住潮州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的50例脓毒性休克合并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以中心静脉压(CVP)指导液体管理,观察组患者应用PICCO监测,以EVLWI、ITBVI为指标指导液体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EGDT)的达标率,1、3 d时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去甲肾上腺素用量、血清乳酸、呼吸参数、血肌酐、机械通气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28 d病死率.结果:观察组6 h的EGDT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而两组24 h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 d时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去甲肾上腺素用量、血清乳酸和呼吸参数显著改善(P<0.05),而对照组无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血肌酐1、3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血肌酐增加显著(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28 d病死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EVLWI和ITBVI在评价和指导脓毒性休克合并ARDS患者的液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机械通气率、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28 d病死率,改善预后.
作者:陈佳炜;蔡毅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请问这个刊物需要英文摘要吗?知道的可以告诉我吗?
感觉还是挺难投的,不过编辑老师挺好的。去年八月份投了一篇文章,修改后录用了,今年投了篇,个人感觉比上一次写的好,却退稿了,可能这就是命吧
先后投了两篇文章,审稿1个多月,直接退稿!搞不明白。。。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审稿较快,14天左右就发回退修,退修之后10天左右再次退修,我吸取上一篇投稿的教训(退修了两次仍未达到要求,退稿了),仔细按照编辑发来的要求修改,顺便提一下,编辑人很好,修改之后很快录用,9个月之后见刊。
投稿一周,就说初审没过,我好想大哭一场,投这个刊物怎么这么难[伤心][难过]
你好,请问中国医学创新杂志字数要求最高包括参考文献是多少字呢?是不加参考文献6000字以内呢?还是加上参考文献6000字以内呢?
等得好心急哟,编辑大哥大姐们,能不能快点审下我的稿子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在同类刊物里面相对比较容易中,审稿有回复,退稿有温度(笔者之前的文章因改动较大,杂志建议退稿之后修改重投),不失为一种选择
各位学友,这个期刊是不是投稿就会通过初审? 看我很多投稿的朋友说,初审后被拒稿的也很多啊……
急急,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投稿要多长时间才能出结果,投了好久了,没见一点动静,有人告诉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