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蓉;武庆斌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治疗躁狂症临床对照研究的临床疗效和差异。方法:采用循证医学方法,对符合标准的6项研究进行分析,在心境稳定剂的基础上,比较观察组(齐拉西酮治疗)与空白对照组治疗躁狂症有效率以及痊愈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比空白对照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以及痊愈率明显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空白对照组(阳性药物)比较,发现症状改善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治疗躁狂症疗效显著,与阳性药物对照效果基本一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中才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观察慢性肺炎行自拟清肺汤辅助治疗的疗效。方法: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慢性肺炎患者9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行抗感染为主的综合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自拟清肺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炎性反应相关因子水平和治疗后肺功能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炎性反应相关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的肺功能指标水平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肺炎行自拟清肺汤辅助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并可以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熊俊石 刊期: 2014年第35期
腔镜手术是妇科常用的治疗手段,术后的护理对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介绍妇科腔镜手术复苏期的护理。
作者:陈静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儿童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患者外周血CD3-CD19+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20例UC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CD3-CD19+的比例。结果:US组CD3-CD19+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UC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外周血CD3-CD19+的表达值较正常对照明显升高,提示CD3-CD19+可能在UC的病理机制中发挥作用。
作者:金蓉;武庆斌 刊期: 2014年第35期
早在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威廉·康拉德·伦琴发现X射线,开创了影像医学的新篇章。影像医学是借助医学影像设备对人体或人体某部分进行检查的一门科学,如放射学科、心血管病学科、神经系统学科等。目前常用的影像医学技术有X线成像检查,CT成像检查等。本文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对影像医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和价值进行阐述。
作者:朱迪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分析和研究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8月-2014年2月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42例,将其按双盲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21例(给予常规治疗)与观察组2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1.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1.4%,两组相比较,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梗死面积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应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能够有效降低炎性介质释放量,减轻继发性脑损害程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对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彭凡花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预测到2020年辽宁省省、市、县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量,为制定卫生人力发展策略和人力资源配置实践提供依据。方法:以2000-2009年辽宁卫生统计年鉴与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相关指标为样本,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对目标年度卫生技术人员数量进行预测。结果:到2020年辽宁省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达到6.29,各市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达到11.65,大大超过国家的标准,而县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仅达1.84,县卫生人力资源明显不足。结论:市、县卫生技术人员配置不平衡,应大力加强县卫生技术人员培养。
作者:李荣梅;潘秀丹;王晓婷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分析研究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与甲硝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2013年收治胃溃疡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5例。两组患者都进行抗胃溃疡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咪替丁结合硫糖铝治疗,观察组选用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与甲硝唑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66.7%,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与甲硝唑治疗胃溃疡,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张季红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究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高血压心脏病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高血压心脏病室性早搏患者5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单独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高血压心脏病室性早搏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刘路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慢性盆腔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自拟中药方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6.7%,不良反应发生率3.3%,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80.0%,不良反应发生率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聂建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纤维喉镜下微波治疗声带小结与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声带小结及声带息肉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纤维喉镜下实施微波治疗,观察本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组患者全部在表面麻醉下成功实施手术,无一例出现声带损伤、呼吸困难、声带粘连并发症。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与术前诊断完全符合,诊断符合率100%。术后随访3个月,痊愈52例,好转44例,总有效率100.0%。随访半年显示,复发4例,复发率4.2%,复发病例均与患者用嗓过度或发音不正确有关。结论:应用纤维喉镜行微波治疗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具有显著的疗效,该治疗方法具有痛苦小、安全性好、治愈率高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军民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一直是腹腔镜外科医师很关心的问题,本文回顾性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82例,其中腹腔镜术后胆管损伤5例,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原因、类型及预防进行分析。
作者:杨晓亮;张增伟;徐海锋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观察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置入喉罩通气道(LMA)在老年人下肢手术中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收治择期行下肢骨科手术患者60例,年龄65~79岁,随机分成S组和P组,S组七氟烷阶梯式下降法,由7%每隔30 s下降1%,至4%时停止下降并维持其浓度。P组先予芬太尼2μg/kg静注,然后缓慢静注丙泊酚1.5~2.5 mg/kg。两组均以BIS≤60作为临界点置入喉罩。结果:两组患者一次性喉罩置入成功率均100%,S组诱导时间明显长于P组,S组诱导后MAP、HR较诱导前无明显差异,P组诱导后MAP、HR明显下降(P<0.05)。结论:老年人在BIS监测下七氟烷诱导能产生满意的喉罩置入条件,与丙泊酚相比,患者血液动力学更稳定。
作者:谢龙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索护理本科生社区毕业实习模式,提高护生社区实践能力。方法:采用文献法、专家访谈法及问卷法制定本科生社区护理实习模式。结果:影响护理本科生社区就业原因前4位是工资待遇、单位规模、发展空间及编制;通过专家和院领导反复讨论制定了社区护理实习模式的初稿。结论:初步构建了本院护理本科生社区实习方案,方案明确了社区实习基地、科室及具体实习内容等。
作者:谢丹;赵春善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年人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2月-2014年3月收治行外科手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成年患者68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采取的手术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2),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麻醉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疼痛强度、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治疗时间、术后疼痛强度、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较传统疝修补术缩短了手术治疗时间、减轻了疼痛强度,并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现象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德全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研究探讨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联合检测在感染性休克疾病中的应用及诊断价值。方法:收治重症患者52例,将其按照是否出现感染性休克分两组,发生感染性休克28例作为观察组,未发生感染性休克24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在患者治疗期间与治疗结束后的第1天、第3天和第5天对其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进行检测。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同时间点,PCT值显著降低,且组与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CT值略有下降,但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与治疗后的不同时点,CRP的变化均呈现出第3天的值高的情况,总体呈现降低的趋势,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都能反映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情变化,且降钙素原对患者病情轻重的反应更加敏感、迅速,二者联合检测对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赵奎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总结艾滋病合并结核病临床特点,以降低漏诊,提高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2月-2014年7月收治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ELISA法查HIV抗体监测,并经上级确诊,实验室采用免疫印迹法确诊,结核病的确诊依据:痰涂片检查、胸部X线检查、血沉、结核抗体以及结核DNA检查,并对所有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本组80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中,民工34例,个体15例,学生6例,工人7例,夜总会人员18例。传播途径:经血液传播36例,经性传播43例,母婴传播1例。患者主要表现持续发热、咳嗽、咳痰、皮疹等。结核分布一侧肺32例,双肺均有48例。结核类型:浸润型肺结核69例,其中有空洞6例,血型播散型肺结核11例。80例患者中痰涂片查到抗酸杆菌16例,阳性率20.0%,阴性64例(80.0%),结核抗体阳性51例(63.75%),血沉20~100 mm/h,平均56.6 mm/h,PPD强阳性42例,弱阳性28例,阴性10例。结核DNA均阳性,HIV检查结果:80例患者均经初筛实验阳性,并上报上级实验室均确诊,均为HIV-1阳性。CD4T淋巴细胞<100/mm 319例,100~200/mm 339例,>200/mm 322例。结核病灶明显吸收50例,死亡16例,病情恶化14例。结论:血沉在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结核DNA检查是确诊结核感染的主要依据和HIV免疫印迹法检查是确诊HIV感染的主要方法,治疗原则是抗结核与抗病毒联合治疗。
作者:李永琦;钟磊;张琳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究布地奈德联合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治疗效果。方法: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9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联合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肺功能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肺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少而轻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可迅速改善症状及提高肺功能,且不良反应较少,患者依从性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陆海宁;高庆梅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闭合式开窗术联合正畸牵引治疗骨埋伏阻生前牙的治疗效果。方法:收治骨埋伏前牙患者32例35颗,先行正畸开拓埋伏牙萌出间隙,后行手术开窗,术中充分暴露埋伏牙黏接牙面,黏接正畸牵引附件,待伤口愈合开始埋伏牙牵引助萌。结果:32例患者中,导萌术后有2例2颗埋伏前牙在术后2个月内自行萌出,有3例患者因出国、转学等原因停止治疗。27例共28颗埋伏前牙中成功23颗(82.14%),有效3颗(10.71%),失败1颗(3.57%)。经闭合式开窗术联合正畸牵引治疗28颗埋伏牙全部萌出至正常咬牙合位置,牙龈形态满意,牙髓活力正常,未见邻牙牙根吸收及损伤。结论:使用闭合式开窗术联合正畸牵引治疗埋伏阻生前牙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孟元元;韩立显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精神疾病患者由于其特殊的病情,有时对麻醉不能很好地配合,造成麻醉难度较大。本文简要介绍精神病患者25例麻醉处理体会。
作者:王盛华;黄庆先 刊期: 2014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