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电子病历系统1年后临床医疗质量评价

赵富帅;赵丽丽;张延赤;周浩;陈雷;郑博文

关键词:电子病历系统, 医疗质量, 评价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电子病历系统后临床医疗质量变化。方法:对2012-2013年临床医疗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建立了电子病历系统的临床病历书写质量、核心制度落实和合理用药等医疗质量指标明显改善,质量控制效率明显提高(P<0.01)。结论:应用电子病历系统后,临床医疗质量明显改善,提高了病历内涵。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辽宁地区卫生人力资源2020年预测分析

    目的:预测到2020年辽宁省省、市、县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量,为制定卫生人力发展策略和人力资源配置实践提供依据。方法:以2000-2009年辽宁卫生统计年鉴与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相关指标为样本,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对目标年度卫生技术人员数量进行预测。结果:到2020年辽宁省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达到6.29,各市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达到11.65,大大超过国家的标准,而县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仅达1.84,县卫生人力资源明显不足。结论:市、县卫生技术人员配置不平衡,应大力加强县卫生技术人员培养。

    作者:李荣梅;潘秀丹;王晓婷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胸腔镜手术对胸部疑难疾病的诊治价值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对胸部疑难疾病的诊治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3例经胸腔镜手术获得明确诊断的患者资料。结果:33例病例有32例得到病理学确诊;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诊断困难的胸部疑难疾病,胸腔镜手术是安全、有效的诊治方法。

    作者:赵德发;罗玉忠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内分泌及免疫紊乱与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内分泌及免疫紊乱与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方法:2014年1-6月收治复发性流产患者30例,作为试验组,选择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自身免疫抗体、细胞因子、生殖激素水平及子宫内膜免疫组化检测并比较。结果:试验组中免疫抗体阴性24例,免疫抗体阳性6例。试验组中均存在内分泌失调,出现单项或多项生殖激素异常。试验组子宫内膜ICAM-1阳性。结论:女性内分泌及免疫紊乱在复发性流产中可以并存,对复发性流产的患者进行生殖激素和自身免疫抗体检测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作者:赵晓英;高美华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应用电子病历系统1年后临床医疗质量评价

    目的:探讨应用电子病历系统后临床医疗质量变化。方法:对2012-2013年临床医疗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建立了电子病历系统的临床病历书写质量、核心制度落实和合理用药等医疗质量指标明显改善,质量控制效率明显提高(P<0.01)。结论:应用电子病历系统后,临床医疗质量明显改善,提高了病历内涵。

    作者:赵富帅;赵丽丽;张延赤;周浩;陈雷;郑博文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检测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探讨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联合检测在感染性休克疾病中的应用及诊断价值。方法:收治重症患者52例,将其按照是否出现感染性休克分两组,发生感染性休克28例作为观察组,未发生感染性休克24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在患者治疗期间与治疗结束后的第1天、第3天和第5天对其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进行检测。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同时间点,PCT值显著降低,且组与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CT值略有下降,但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与治疗后的不同时点,CRP的变化均呈现出第3天的值高的情况,总体呈现降低的趋势,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都能反映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情变化,且降钙素原对患者病情轻重的反应更加敏感、迅速,二者联合检测对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赵奎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全身麻醉中喉罩的应用效果

    目的: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全身麻醉中喉罩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4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试验组使用全身麻醉喉罩通气方式,对照组使用气管内插管进行通气。观察各组患者在手术前后的各个阶段的平均动脉压和时间点的心率,并将观察结果认真记录作为临床分析的依据。结果:对照组的平均动脉压与时间点的心率皆高于试验组,故喉罩通气的临床效果优于气管内插管。结论:全身麻醉喉罩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通气和麻醉效果良好,操作方便,患者恢复快,且无并发症现象,相对于其他方式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朱海燕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COPD急性加重期抗菌药物的治疗研究

    目的:比较不同抗菌药物(左氧氟沙星、头孢呋辛钠)在急性加重期治疗COPD的效果。方法:2012年3月-2014年1月收治COPD患者50例,随机分为组1和组2,组1使用头孢呋辛钠注射治疗,组2使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效果。结果:组2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组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1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组2(P<0.05)。结论:在急性加重期治疗COPD,使用左氧氟沙星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强化疗效,安全可靠,在治疗上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杨彦武;杨妍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安络化纤丸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早中期乙肝肝硬化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在早中期乙肝肝硬化患者中应用安络化纤丸联合拉米夫定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7月-2014年6月收治早中期乙肝肝硬化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服用拉米夫定,观察组同时服用安络化纤丸和拉米夫定。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在HBV-DNA转阴率上没有明显差异,但观察组治疗后球蛋白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明显低于对照组,肝纤维化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中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应用安络化纤丸联合拉米夫定的治疗方案,临床疗效良好,患者肝功能恢复情况更佳,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巩瑞东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在埃博拉出血热防控中的作用

    目前,埃博拉出血热在全球仍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其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存和健康,本文简要介绍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在埃博拉出血热防控中的作用,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作者:苏晓婷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溃疡性结肠炎与缺血性结肠炎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与缺血性结肠炎临床特征分析。方法:2012年3月-2014年4月收治溃疡性结肠炎患者35例和缺血性结肠炎患者35例。分析比较溃疡性结肠炎组和缺血性结肠炎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变部位、病程、腹痛特点、常见并发症以及内镜特点等方面的不同。结果:溃疡性结肠炎与缺血性结肠炎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变部位、腹痛特点、常见并发症以及内镜特点等方面差异显著,两组相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握溃疡性结肠炎和缺血性结肠炎发病年龄、性别、病变部位、病程、腹痛特点、常见并发症以及内镜特点等临床特征,可以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作者:成金弟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阿立哌唑应用于老年精神分裂症临床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应用于老年精神分裂症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总结其治疗经验。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40例,采用阿立哌唑治疗,平均治疗剂量(18.5±5.5)mg/d,治疗8周后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临床疗效,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安全性。结果:显效率70.0%,有效率87.5%,无明显锥体外系反应,不良反应轻。结论:阿立哌唑应用于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好、安全性高,可以有效缓解老年精神分裂症的精神病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琪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精神病患者25例麻醉处理体会

    精神疾病患者由于其特殊的病情,有时对麻醉不能很好地配合,造成麻醉难度较大。本文简要介绍精神病患者25例麻醉处理体会。

    作者:王盛华;黄庆先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2A型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的临床治疗

    目的:分析2A型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的临床治疗,为临床医学提供依据。方法:收治2A型多发性内分泌腺瘤患者7例,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采取切除肾上腺肿瘤患者5例,采取保留部分肾上腺细胞患者2例。采取腹入路切除术治疗患者5例,1例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切除术,采取甲状腺根治术患者5例,采取单侧叶甲状腺切除术治疗患者2例,术后患者的2A型MEN症状消失。结论:2A型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疾病比较罕见,在治疗中需要检测患者血降钙素等,确定相适应的治疗方法。

    作者:郭威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变位眼震试验阴性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变位眼震试验阴性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与治疗方法,研究其变位眼震试验阴性的影响因素。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1月收治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4例,仅有典型的临床症状,而变位眼震试验阴性,给予相应的Epley管石复位法或Barbecue翻滚复位法治疗。结果:Dix-Hallpike诱发试验时出现短暂性眩晕感但无明显特征性眼震的2例患者经Epley管石复位法治疗后,1例患者症状完全缓解,1例症状明显好转。平卧侧头试验时出现短暂性眩晕感但无明显特征性眼震的2例患者经Barbecue翻滚复位治疗后1例症状完全缓解,1例症状明显改善。结论:Epley法及Barbecue翻滚法治疗变位眼震试验阴性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效果良好。

    作者:王佳佳;郝冬琳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儿童牙颌畸形的预防与早期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牙颌畸形预防与早期治疗的效果。方法:2009年8月-2013年7月收治牙颌畸形儿童患者100例,对其治疗情况进行整理回顾,分析治疗效果及发病原因。结果:随访6个月后,患者满意度99.0%,并发症1例,未出现畸形情况。结论:对于儿童牙颌畸形的治疗,加强对儿童刷牙等正确方法的引导,形成良好习惯,替颌期乳牙滞留拔除,保证个人口腔卫生,可以降低发病率,及早发现治疗,掌握佳时机,可以有效提高矫正效果。

    作者:王毅尚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健康教育在社区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社区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8月-2014年9月收治高血压患者7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健康教育。结果:健康教育前,体重指数(25.2±2.6)kg/m2、舒张压(98.1±8.5)mmHg,收缩压(151.1±11.1)mmHg,物质生活状态评分(38.5±3.9)分,社会领域评分(54.4±3.1)分,心理领域评分(43.1±3.1)分,躯体功能评分(38.1±4.2)分;健康教育后,体重指数(21.1±1.5)kg/m2、舒张压(75.9±8.1)mmHg,收缩压(131.4±4.1) mmHg,物质生活状态评分(44.9±3.7)分,社会领域评分(49.8±2.8)分,心理领域评分(49.8±2.8)分,躯体功能评分(46.6±3.8)分,健康教育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明显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控制血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改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周亭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广州市彩虹街社区儿童OSAHS与肥胖症发病相关因素调查及社区应对措施

    目的:探讨广州市彩虹街社区儿童OSAHS与肥胖症发病的相关因素,并以此制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本社区儿童OSAHS及肥胖症的防治措施。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调查方法进行抽样,每个社区的居民中按门牌号随机抽取,对3~14岁的儿童进行调查。结果:本组共调查3~14岁的儿童2349例,其中男1264例,女1085例,共检出OSAHS 121例,肥胖症285例,其中OSAHS合并肥胖症53例。养育方式、独生子女、父母学历、饮食习惯、零食习惯、运动习惯等因素对肥胖症发病有影响。扁桃体肿大、腺样体肥大、肥胖等因素对OSAHS发病有影响。大多数家长对儿童OSAHS及肥胖症的认知不充分,且治疗态度不积极。结论:肥胖、腺样体肥大、下鼻甲肿大是导致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主要因素。

    作者:苏正辉;何敏;何一鸣;范永强;张冬冬;陈汉权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产道血肿9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产道血肿的临床治疗方法及其治疗效果。方法:收治产道血肿患者90例,入院后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患者均得到确诊,分析患者产道血肿产生的原因、诊断及其治疗方法。结果:顺产与阴道助产术的产道血肿发生率分别为0.42%和0.46%,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钳组与胎吸组相比,t=0.74,P>0.05;血肿产后出血44例(48.9%),输血36例,是产后出血病例的81.8%,产后尿潴留14例(15.6%),会阴伤口感染8例(8.9%),产褥病率12例(13.3%)。结论:产道血肿发病率较高,为了降低产道血肿发生率,产前重视妊娠合并症防治,产时提高助产技术,产后早期发现、及时处理,提高临床治愈率。

    作者:黄晶晶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的经验。方法:2011年8月-2013年9月收治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患者9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视力下降,患者感觉畏光、流泪、刺痛等。发病时间是术后10~49 d,多数患者发生在术后17~25 d。90例患者经过治疗于3~5 d炎症得以控制,5~7 d炎症消退,视力恢复。结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多发生于术后17~25 d,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术后及时应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是预防的关键。

    作者:张秀艳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康复治疗对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影响

    目的:研究在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时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康复治疗的作用。方法:将102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2例)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而治疗组(50例)除给予以上治疗外,还加入康复治疗。在组期间,通过颈椎病临床评价表对患者的生活工作能力及临床症状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进组前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组后评分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并且对照组评分明显低于治疗组评分(P<0.05)。同时治疗组1年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辅助康复治疗可使患者治疗成功率提升,并且1年后复发率较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患者的病痛。

    作者:吴文广 刊期: 2014年第35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