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康复治疗对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影响

吴文广

关键词:星状神经节阻滞, 康复治疗,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在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时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康复治疗的作用。方法:将102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2例)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而治疗组(50例)除给予以上治疗外,还加入康复治疗。在组期间,通过颈椎病临床评价表对患者的生活工作能力及临床症状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进组前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组后评分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并且对照组评分明显低于治疗组评分(P<0.05)。同时治疗组1年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辅助康复治疗可使患者治疗成功率提升,并且1年后复发率较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患者的病痛。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阿托伐他汀联合万爽力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万爽力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1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两组患者均积极给予吸氧、利尿剂、β受体拮抗剂、硝酸酯制剂、钙拮抗剂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万爽力(20 mg/次,3次/d)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次,1次/d)联合万爽力(20 mg/次,3次/d)治疗,4周为1个疗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疗程结束后,观察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7.24%和89.6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45%和84.4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均明显降低和缩短(P<0.05),以观察组降低和缩短程度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万爽力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疗效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好,可积极应用于临床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

    作者:刘川贵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后动脉穿刺点封闭方法与并发症的观察

    目的:比较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后穿刺点不同封闭方法的动脉并发症发病率,提高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将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动脉穿刺点封闭方法分为器械组及非器械组,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器械组术后血管并发症明显低于非器械组(P<0.01)。结论: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后,如条件允许,建议使用动脉穿刺点器械封堵法,可降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方雁彬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视神经挫伤的诊断及非手术治疗

    目的:了解药物对视神经挫伤的疗效。方法:2011-2013年收治视神经挫伤患者25例,通过视力、瞳孔、眼底并结合CT进行诊断,给予大剂量皮质类固醇、脱水剂、神经营养剂及血管扩张药物、樟柳碱治疗。结果:治疗后随访6个月,其中8眼视力有所恢复,14眼视力未恢复,3眼视力下降。结论:外伤性视神经挫伤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不令人满意。

    作者:王晓雪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肺动脉袖状切除术在肺癌根部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肺动脉袖状切除术在肺癌根部治疗中的应用。方法:2011年6月-2012年7月收治肺癌患者20例,采用支气管袖状上叶切除术10例,采用支气管袖状左下叶切除术5例,采用肺动脉袖状切除术5例。结果:1个月治疗时间内无一例患者死亡,1例患者手术后出现肺不张,吸痰处理后治愈。2例患者出现残缘有癌细胞。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肺动脉袖状切除术可以很好地保留正常的肺功能,显著降低手术后期的并发症,可以作为治疗肺癌根部的手术方式之一,具有临床价值,可以大力推广。

    作者:邓修平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老年病的特点与预防

    老年病的特点主要是易患慢性疾病、治病因素多而杂、临床表现不典型突出、合并症较多、多脏器衰竭与多系统功能障碍、多种老年问题与综合征、用药量大种类多且不良反应明显。老年病的预防应该从年轻时候开始,并且贯穿一生,有效的预防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延缓增龄老化性失能的发生。

    作者:周玉霞;伍昌清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全麻下俯卧位脊柱手术护士与麻醉师的护理配合体会

    本文总结了全身麻醉下俯卧位脊柱手术护士与麻醉师的护理配合体会,包括麻醉前、麻醉中及麻醉后护理配合。认为巡回护士协助麻醉师妥善的固定气管插管和维护全麻肌松后的呼吸循环神经系统至关重要,减少了因手术体位的改变所致的并发症的发生,保证了麻醉平稳,手术顺利进行。

    作者:纪阴心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齐拉西酮治疗躁狂症临床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治疗躁狂症临床对照研究的临床疗效和差异。方法:采用循证医学方法,对符合标准的6项研究进行分析,在心境稳定剂的基础上,比较观察组(齐拉西酮治疗)与空白对照组治疗躁狂症有效率以及痊愈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比空白对照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以及痊愈率明显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空白对照组(阳性药物)比较,发现症状改善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治疗躁狂症疗效显著,与阳性药物对照效果基本一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中才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后颅凹减压加脑室外引流治疗大面积小脑梗死78例分析

    目的:探讨后颅凹减压加脑室外引流治疗大面积小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3月-2014年6月收治大面积小脑梗死患者78例,患者取俯卧位,采取全身麻醉,沿枕下正中开6.0 cm×7.0 cm窗口,行右侧枕角脑室外引流术,切除部分软化坏死的脑组织,缝合切口。术后进行重症监护,1周后拔出脑室外引流管。结果:78例患者术后第2天均恢复意识,无死亡病例发生,经过3个月~5年的随访,根据日常生活能力量表(physiscal self-maintenance scale,PSMS)进行评定:Ⅰ级46例(59.0%),Ⅱ级14例(17.9%),Ⅲ级8例(10.3%),Ⅳ级6例,Ⅴ级4例(5.1%)。术后并发症情况:出现眩晕11例(14.1%),吞咽困难11例(14.1%),听力下降5例(6.4%),共济失调16例(20.5%),声音嘶哑5例(6.4%)。结论:后颅凹减压加脑室外引流治疗大面积小脑梗死疗效显著,手术简便易操作,值得推广。

    作者:马清涛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高危妊娠产妇产后出血原因分析及预防

    目的:探讨高危妊娠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2012年7月-2013年6月收治具有出血倾向的高危妊娠产妇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胎儿娩出后肌肉注射催产素20 IU,观察组胎儿娩出后服用米索前列醇,并进行按摩和心理抚慰。观察两组患者的产后出血量情况。结果:导致高危妊娠产妇产后出血的因素包括:宫缩乏力、胎盘问题、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等。观察组产妇产后2h的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危妊娠产妇而言,及时发现会导致出血的因素,并加强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预防出血的概率,降低出血量,从而减轻产妇的痛苦,提高产妇的生存质量。

    作者:梁国华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成都市锦江区龙舟路社区婴儿辅食添加现状调查

    目的:调查了解成都市锦江区龙舟路4~8个月龄婴幼儿喂养现状,为婴幼儿营养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龙舟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莲新社区卫生服务站儿保科抽取在本社区儿保的婴幼儿162例4~8个月龄婴幼儿及其带养人,通过问卷收集婴幼儿、带养人的基本情况、辅食添加知识掌握情况和辅食添加情况,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婴儿带养人辅食添加时间掌握率90.7%,辅食正确添加顺序掌握率64.8%,获取辅食添加知识来源均主要是家人/朋友、网络/书刊/电视、儿保医护人员(56.2%,51.9%,51.9%);≥6个月龄婴儿谷类、水果/蔬菜类、蛋类、鱼/肝脏、其他肉类和豆制品的添加率分别为94.8%、70.7%、70.7%、39.7%、32.8%、19.0%。各类辅食首次添加时间集中在4~6个月龄。结论:目前成都市锦江区龙舟路辖区婴儿带养人辅食添加知识水平较好,婴儿辅食添加比较合理,建议通过儿保医护人员的健康教育宣传等加强婴儿辅食添加知识普及和技能指导。

    作者:曹敏;张琰清;张奇红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老年人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老年人慢性鼻窦炎的安全性与临床疗效,并分析其与临床分型的关系。方法: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鼻内镜手术治疗>60岁慢性鼻窦炎老年患者76例,根据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分型分期标准:Ⅰ型22例,Ⅱ型40例,Ⅲ型14例。常规术前用药,行鼻内镜手术,术后定期随访观察疗效。结果:Ⅰ型治愈率100%,Ⅱ型治愈率87.5%,Ⅲ型治愈率64.3%,总治愈率86.8%(66/76)。Ⅰ~Ⅲ型疗效呈递减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6例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出血量属正常,对原发老年病患者未见诱发现象,未见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鼻内镜鼻窦手术是治疗老年人慢性鼻窦炎的有效方法,其疗效与临床分型有密切关系。

    作者:赵小军;鲍学礼;蔡克敏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透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结合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透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临床作用。方法:收治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单一血液透析组(HD组)与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组(HP+HD组),两组均治疗8周,监测治疗前、后患者CD4、CD8及CD4/CD8的变化。结果:治疗前HD组与HP+HD组的CD4[(33.18%±5.20%)比(33.09%±4.20%)]、CD8[(35.22%±1.05%)比(34.10%±1.14%)]及CD4/CD8[(1.02±0.35)比(1.07±0.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HD组与HP+HD组的CD4[(33.53%±6.16%)比(42.92%±8.74%)]、CD8[(33.8%±8.37%)比(22.09%±7.52%)]、CD4/CD8[(1.06±0.36)比(2.24±1.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可显著改善其细胞免疫功能,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王云霞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精神病患者25例麻醉处理体会

    精神疾病患者由于其特殊的病情,有时对麻醉不能很好地配合,造成麻醉难度较大。本文简要介绍精神病患者25例麻醉处理体会。

    作者:王盛华;黄庆先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无保护性会阴接生技巧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无保护性会阴接生的技巧。方法:2013年4月-2014年3月收治初产妇35例,观察组18例,采用无保护会阴接生,对照组17例采取常规接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会阴完整9例(50.00%),一裂伤6例(33.33%),二裂伤2例(11.11%),会阴侧切1例(5.56%)。对照组会阴完整4例(23.52%),一裂伤6例(35.29%),二裂伤5例(29.41%),会阴侧切2例(11.76%),观察组临床效果明显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保护性会阴接生法能有效地帮助产妇生产,并降低各种并发症。

    作者:武琼玉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宫颈癌1280例临床资料分析

    目的:总结近6年宫颈癌的临床资料,探讨宫颈癌的治疗方法。方法:2008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宫颈癌患者1280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在1280例患者,平均年龄(48.34±10.12)岁;年轻宫颈癌(≤35岁)的平均构成比9.3%。宫颈癌在体检中发现的平均构成比56.4%;临床早期宫颈癌(ⅠA期~ⅡA期)平均构成比67.1%;治疗由单一手术或放疗转变为手术、放化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介入治疗由2008年的3.5%增至2013年的21.6%(P<0.05),腹腔镜手术由2008年的1.4%增至2013年的29.7%(P<0.05)。结论:近6年宫颈癌的住院人数明显增多,平均年龄无明显变化,体检发现比例升高,临床早期病例增多,临床早期患者多采用手术治疗,中晚期患者多采用以放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介入治疗近期疗效显著,腹腔镜手术逐渐增多。

    作者:柏玲;林薇;张雪玉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聚焦解决模式在肿瘤科护士心理干预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在肿瘤科护士心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4年5月肿瘤科工作护士50名,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名,观察组进行临床心理干预,对比研究两组护士心理情况,并进行细致分析。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总分124.67分,相比较干预前总分16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总分157.24,相比较干预前总分164.33,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组,干预显效13例,干预有效10例,临床干预有效率92%,相比较对照组干预显效8例,干预有效10例,临床干预有效率72%,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心理干预效果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焦解决模式属临床新型心理干预方法,其干预效果显著,不仅在对于护士的心理辅导方面可以利用,在临床中,以此方法对各种患者同样适用。

    作者:焦英华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慢性肺炎行自拟清肺汤辅助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慢性肺炎行自拟清肺汤辅助治疗的疗效。方法: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慢性肺炎患者9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行抗感染为主的综合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自拟清肺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炎性反应相关因子水平和治疗后肺功能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炎性反应相关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的肺功能指标水平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肺炎行自拟清肺汤辅助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并可以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熊俊石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重庆市主城区老年人203名膳食结构调查及分析

    目的:调查研究重庆市主城社区老年人日常膳食结构,以此为依据,全面分析本市老年人膳食中存在的不利于健康的危险因素,终以帮助老年人健康延寿,提高健康水平及生存质量为目的。方法:以重庆市主城区社区老年人为调查对象,通过“德尔菲(Delphi)法”及查阅大量文献,在了解目前我市人口老年化现状及特点及国内有关营养膳食调查现状的基础上,确定调查问卷,从而得出研究结果。结果:研究对象膳食构成不合理,蔬菜水果摄入少,畜禽肉摄入多,同时奶类及鱼虾类摄入又低,饮水不足;营养素摄入不平衡合理,表现每日脂肪、胆固醇摄入过高,盐及油脂摄入偏高,能量及蛋白质摄入偏高;碳水化合物、钙、维生素C及膳食纤维摄入又偏低;三大产热营养素供能比不合理。结论:重庆市老年人的膳食结构很不合理,膳食结构中存在较多不利于健康的因素,为改善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需对其膳食加以科学合理的控制及调整。

    作者:邓宇;何坪;陈吉刚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门控心肌灌注显像评价心功能与心肌梗死部位及面积的关系

    目的:探讨门控心肌灌注显像评价心功能与心肌梗死部位及面积的关系。方法:临床确诊心肌梗患者利用QGS软件分析相关参数,把患者分为LAD(左前降支梗死)组、LCX(回旋支梗死)组、RCA(右冠状支梗死)组和混合组(两支及以上梗死),分析不同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各组间关系。结果:正常组与心肌梗死组各检测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组与LAD组、LCX组和RC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AD组、LCX组和RCA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控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对评价心肌梗死部位、大小与心功能的关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冠民;刘德峰;朱峰;丁雪梅;谭叶颖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全身麻醉中喉罩的应用效果

    目的: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全身麻醉中喉罩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4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试验组使用全身麻醉喉罩通气方式,对照组使用气管内插管进行通气。观察各组患者在手术前后的各个阶段的平均动脉压和时间点的心率,并将观察结果认真记录作为临床分析的依据。结果:对照组的平均动脉压与时间点的心率皆高于试验组,故喉罩通气的临床效果优于气管内插管。结论:全身麻醉喉罩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通气和麻醉效果良好,操作方便,患者恢复快,且无并发症现象,相对于其他方式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朱海燕 刊期: 2014年第35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