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瑞东
目的:观察中医鸡尾酒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针灸推拿门诊患者64例,随机分成针灸组、推拿组、中医组、鸡尾酒疗法(中医综合疗法)组。每组16例。观察比较四组疗效。结果:针灸组总有效率87.5%;推拿组总有效率81.25%;中药组总有效率75%;鸡尾酒疗法(中医综合疗法)组总有效率93.7%。鸡尾酒疗法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鸡尾酒疗法(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优于传统单一疗法临床应用,基层医院可应用推广。
作者:尹百顺;孔昭华;付婷;翟华勇;刘月振;马光斌;郭颖华;连家国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研究分析骨密度检测对骨质疏松筛查结果的影响。方法:借助于韩国的Osteopro UBD 2002A骨密度测量仪检测2000例健康成人的跟足。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和女性骨质疏松发生率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密度测定值比较,男性≥31岁,女性≥29岁,其骨密度测定值逐渐下降(P<0.05)。男性≥60岁的各组间定量进行比较,P>0.05,女性中≥40岁的各组间定量进行比较,P<0.05。骨质疏松检出率中的男性和女性进行比较,年龄≤39岁的,P>0.05;年龄40~59岁和≥60岁的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骨密度检测对骨质疏松筛查结果尤为显著,年龄≥40岁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
作者:靳继民;端传丽;韩玉萍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研究在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时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康复治疗的作用。方法:将102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2例)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而治疗组(50例)除给予以上治疗外,还加入康复治疗。在组期间,通过颈椎病临床评价表对患者的生活工作能力及临床症状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进组前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组后评分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并且对照组评分明显低于治疗组评分(P<0.05)。同时治疗组1年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辅助康复治疗可使患者治疗成功率提升,并且1年后复发率较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患者的病痛。
作者:吴文广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单独应用孟鲁司特治疗儿童轻度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轻度哮喘患儿75例,应用治疗开始、治疗后第4周、第12周进行基本临床情况评分,并测定患儿的PEFR(呼气峰流速)与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的变化。结果:经过12周的治疗,患儿的临床基本情况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出现明显的降低(P<0.05),患儿的PEFR、FEV1与治疗前比较出现明显上升(P<0.05)。患儿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单独应用孟鲁司特治疗儿童轻度哮喘能使患儿肺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患儿依从性好,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胡允;汪奇运;胡立兵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高危妊娠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2012年7月-2013年6月收治具有出血倾向的高危妊娠产妇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胎儿娩出后肌肉注射催产素20 IU,观察组胎儿娩出后服用米索前列醇,并进行按摩和心理抚慰。观察两组患者的产后出血量情况。结果:导致高危妊娠产妇产后出血的因素包括:宫缩乏力、胎盘问题、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等。观察组产妇产后2h的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危妊娠产妇而言,及时发现会导致出血的因素,并加强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预防出血的概率,降低出血量,从而减轻产妇的痛苦,提高产妇的生存质量。
作者:梁国华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观察祛毒汤在混合痔术后的应用疗效。方法:将200例混合痔患者行外剥内扎术后,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100例,在术后常规换药治疗前,试验组给予祛毒汤肛周熏洗,对照组予常规生理盐水和碘伏冲洗,对比两组患者总体疗效及术后创口疼痛消失时间、水肿消失时间和出血停止时间。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试验组术后创口疼痛消失时间、水肿消失时间、出血停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混合痔术后应用祛毒汤肛周熏洗可提高总体疗效,促进患者创口疼痛、水肿、出血等并发症的消退。
作者:田文景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后颅凹减压加脑室外引流治疗大面积小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3月-2014年6月收治大面积小脑梗死患者78例,患者取俯卧位,采取全身麻醉,沿枕下正中开6.0 cm×7.0 cm窗口,行右侧枕角脑室外引流术,切除部分软化坏死的脑组织,缝合切口。术后进行重症监护,1周后拔出脑室外引流管。结果:78例患者术后第2天均恢复意识,无死亡病例发生,经过3个月~5年的随访,根据日常生活能力量表(physiscal self-maintenance scale,PSMS)进行评定:Ⅰ级46例(59.0%),Ⅱ级14例(17.9%),Ⅲ级8例(10.3%),Ⅳ级6例,Ⅴ级4例(5.1%)。术后并发症情况:出现眩晕11例(14.1%),吞咽困难11例(14.1%),听力下降5例(6.4%),共济失调16例(20.5%),声音嘶哑5例(6.4%)。结论:后颅凹减压加脑室外引流治疗大面积小脑梗死疗效显著,手术简便易操作,值得推广。
作者:马清涛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精神疾病患者由于其特殊的病情,有时对麻醉不能很好地配合,造成麻醉难度较大。本文简要介绍精神病患者25例麻醉处理体会。
作者:王盛华;黄庆先 刊期: 2014年第35期
肾病水肿是一种临床常见症状,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在传统中医学中,对肾病水肿的治疗,经方有着较为广泛的使用,它虽无法治疗所有的水肿病证,但只要根据病因病机准确辨证论治,定能收到满意疗效。本文简要介绍经方治疗肾病水肿的效果。
作者:陈朝霞;郑山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高龄高危患者骨折围手术期治疗的安全性及重要性。方法:21例>75岁的高龄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手术,ASA评分:Ⅰ级10例、Ⅱ级6例、Ⅲ级4例、Ⅳ级1例。所有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前均进行系统的检查,对于患者其他的躯体疾病进行积极的治疗,一旦患者身体情况达到佳手术时机即行手术,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体位是否正确、麻醉程度等,手术之后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结果:术后随访12~40个月,平均26个月,Harris评分70~94分,平均88分。无致死性并发症发生。结论:对高龄高危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一定要引起临床医生的密切关注,注重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尽大努力获得患者及其家属大程度的配合以及理解,加强整个外科诊疗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操作规范,近期随访效果满意。
作者:苏永高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全身麻醉中喉罩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4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试验组使用全身麻醉喉罩通气方式,对照组使用气管内插管进行通气。观察各组患者在手术前后的各个阶段的平均动脉压和时间点的心率,并将观察结果认真记录作为临床分析的依据。结果:对照组的平均动脉压与时间点的心率皆高于试验组,故喉罩通气的临床效果优于气管内插管。结论:全身麻醉喉罩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通气和麻醉效果良好,操作方便,患者恢复快,且无并发症现象,相对于其他方式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朱海燕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观察纳洛酮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急性脑卒中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纳洛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意识障碍恢复情况、生活自理能力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GCS评分、生活自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可明显改善患者意识障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且不良反应较少,应纳入急性脑损伤的常规治疗。
作者:佘以林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治疗躁狂症临床对照研究的临床疗效和差异。方法:采用循证医学方法,对符合标准的6项研究进行分析,在心境稳定剂的基础上,比较观察组(齐拉西酮治疗)与空白对照组治疗躁狂症有效率以及痊愈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比空白对照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以及痊愈率明显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空白对照组(阳性药物)比较,发现症状改善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治疗躁狂症疗效显著,与阳性药物对照效果基本一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中才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妊娠的诊治情况。方法: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剖宫产瘢痕部妊娠患者18例。18例患者既往剖宫产术式均为子宫下段横切口,均有停经史及阴道流血。3例肌注甲氨蝶呤治疗加清宫术,其中2例保守治疗成功,其中1例因突发大量阴道流血而中转开腹手术行子宫切除术。6例先肌注甲氨蝶呤后行宫腔镜下瘢痕妊娠病灶电切术,其中5例治疗成功,1例因宫腔镜手术突发大量阴道流血中转子宫动脉栓塞术后再行宫腔镜下瘢痕妊娠病灶电切术。9例先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后肌注甲氨蝶呤,再行宫腔镜下瘢痕妊娠病灶电切术。结果:18例患者术后28~56 d血HCG均降至正常范围以下,除1例子宫切除的患者,其余17例患者于术后2~5个月月经来潮,术后2~4个月子宫下段瘢痕部包块完全吸收。结论:剖宫产术后的育龄期女性再次妊娠时有发生瘢痕妊娠的可能,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宫腔镜下剖宫产瘢痕部妊娠病灶电切术在治疗瘢痕妊娠时具有更大的优势。
作者:王堃;秦瑞;曹璐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总结近6年宫颈癌的临床资料,探讨宫颈癌的治疗方法。方法:2008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宫颈癌患者1280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在1280例患者,平均年龄(48.34±10.12)岁;年轻宫颈癌(≤35岁)的平均构成比9.3%。宫颈癌在体检中发现的平均构成比56.4%;临床早期宫颈癌(ⅠA期~ⅡA期)平均构成比67.1%;治疗由单一手术或放疗转变为手术、放化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介入治疗由2008年的3.5%增至2013年的21.6%(P<0.05),腹腔镜手术由2008年的1.4%增至2013年的29.7%(P<0.05)。结论:近6年宫颈癌的住院人数明显增多,平均年龄无明显变化,体检发现比例升高,临床早期病例增多,临床早期患者多采用手术治疗,中晚期患者多采用以放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介入治疗近期疗效显著,腹腔镜手术逐渐增多。
作者:柏玲;林薇;张雪玉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在肿瘤科护士心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4年5月肿瘤科工作护士50名,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名,观察组进行临床心理干预,对比研究两组护士心理情况,并进行细致分析。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总分124.67分,相比较干预前总分16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总分157.24,相比较干预前总分164.33,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组,干预显效13例,干预有效10例,临床干预有效率92%,相比较对照组干预显效8例,干预有效10例,临床干预有效率72%,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心理干预效果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焦解决模式属临床新型心理干预方法,其干预效果显著,不仅在对于护士的心理辅导方面可以利用,在临床中,以此方法对各种患者同样适用。
作者:焦英华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急性左心衰的疗效。方法:收治急性左心衰患者16例,常规治疗半小时症状无改善的加用无创正压通气,观察通气前后的临床症状和相关指标变化,并做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15例患者经治疗后症状缓解,仅1例合并严重的肺部感染治疗无效,总有效率93.7%。结论:急性左心衰治疗初期是应用无创正压通气的佳时机,临床见效快,并且成功率高,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抢救方法,可供临床选择应用。
作者:钱婕;苑广梅;程改存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儿童牙颌畸形预防与早期治疗的效果。方法:2009年8月-2013年7月收治牙颌畸形儿童患者100例,对其治疗情况进行整理回顾,分析治疗效果及发病原因。结果:随访6个月后,患者满意度99.0%,并发症1例,未出现畸形情况。结论:对于儿童牙颌畸形的治疗,加强对儿童刷牙等正确方法的引导,形成良好习惯,替颌期乳牙滞留拔除,保证个人口腔卫生,可以降低发病率,及早发现治疗,掌握佳时机,可以有效提高矫正效果。
作者:王毅尚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分析无创辅助性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鼻导管吸氧,观察组采用无创辅助通气的方式来改善患者的通气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率、呼吸、pH值、PCO2值、住院时间、气管插管率、Pro-BNP等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心率、PCO2值、PO2、Pro-BNP等生理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因疾病治疗的需要终行气管插管术1例,而对照组中行气管插管术4例。结论:无创辅助通气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并能延缓或阻遏肺性脑病的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作者:肖磊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肺动脉袖状切除术在肺癌根部治疗中的应用。方法:2011年6月-2012年7月收治肺癌患者20例,采用支气管袖状上叶切除术10例,采用支气管袖状左下叶切除术5例,采用肺动脉袖状切除术5例。结果:1个月治疗时间内无一例患者死亡,1例患者手术后出现肺不张,吸痰处理后治愈。2例患者出现残缘有癌细胞。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肺动脉袖状切除术可以很好地保留正常的肺功能,显著降低手术后期的并发症,可以作为治疗肺癌根部的手术方式之一,具有临床价值,可以大力推广。
作者:邓修平 刊期: 2014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