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龄高危患者围手术期处理分析

苏永高

关键词:高龄, 高危, 基础病, 髋关节置换, 围手术期, 安全性
摘要:目的:探讨高龄高危患者骨折围手术期治疗的安全性及重要性。方法:21例>75岁的高龄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手术,ASA评分:Ⅰ级10例、Ⅱ级6例、Ⅲ级4例、Ⅳ级1例。所有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前均进行系统的检查,对于患者其他的躯体疾病进行积极的治疗,一旦患者身体情况达到佳手术时机即行手术,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体位是否正确、麻醉程度等,手术之后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结果:术后随访12~40个月,平均26个月,Harris评分70~94分,平均88分。无致死性并发症发生。结论:对高龄高危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一定要引起临床医生的密切关注,注重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尽大努力获得患者及其家属大程度的配合以及理解,加强整个外科诊疗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操作规范,近期随访效果满意。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虽然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使中国参保公民的医疗费用负担显著降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但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建设本身还存在很多问题,从而极大地限制了该制度在更大范围发挥作用。作者通过对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进行概括总结,分析问题及存在的原因,进而对解决问题的途径进行探讨,终提出建议与对策。

    作者:杨林;姚华;齐新红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门冬氨酸钾镁治疗蒽环类化疗药物所致心脏毒性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患者预防性使用门冬氨酸钾镁改善蒽环类化疗药物对心脏的毒性评价。方法:本组肿瘤患者82例,治疗组42例在应用蒽环类药物同时使用门冬氨酸钾镁20 mL+5%葡萄糖溶液500 mL静滴,对照组40例单用化疗药物。比较两组心电图改变及LVEF改变。结果:两组在心电图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VEF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使用门冬氨酸钾镁对蒽环类药物的心脏毒性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邵利坚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妇科腔镜手术复苏期的护理

    腔镜手术是妇科常用的治疗手段,术后的护理对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介绍妇科腔镜手术复苏期的护理。

    作者:陈静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药房工作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目的:药房作为医院中的一个窗口,不仅是体现医院服务水平的重要环节之一,同时药房工作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医院整体声誉和形象,关系着其发展。就当前医院药房工作实际情况来看,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若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地解决,不仅会对医院整个医疗工作产生影响,同时还会影响到患者生命安全。下面笔者就目前医院药房工作所存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基于自身多年工作经验的积累和总结,结合医院药房工作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望可有效地解决药房工作所存问题。

    作者:吴太文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人性化护患沟通在预防护患纠纷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患沟通在预防护患纠纷中的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患沟通,对照组采用常规护患沟通,比较护患纠纷发生率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患纠纷发生率1%,低于对照组的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护理服务满意94例、基本满意4例和不满意2例,对照组满意67例、基本满意23例和不满意10例,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实施人性化护患沟通,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增加患者满意度。

    作者:张羽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COPD急性加重期抗菌药物的治疗研究

    目的:比较不同抗菌药物(左氧氟沙星、头孢呋辛钠)在急性加重期治疗COPD的效果。方法:2012年3月-2014年1月收治COPD患者50例,随机分为组1和组2,组1使用头孢呋辛钠注射治疗,组2使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效果。结果:组2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组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1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组2(P<0.05)。结论:在急性加重期治疗COPD,使用左氧氟沙星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强化疗效,安全可靠,在治疗上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杨彦武;杨妍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句容市天王地区甲状腺腺瘤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研究句容市天王城镇和后白镇居民甲状腺腺瘤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方法对句容市天王镇和后白镇普通居民32341人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问卷调查普通门诊13302例连续病例及外诊473例连续病例。结果:句容市天王城镇和后白镇居民甲状腺腺瘤患病率1.92%,甲状腺腺瘤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至40~49岁年龄组达到高峰(2.50%),女性患病率(2.38%)高于男性(1.37%)(P<0.05)。以颈部肿块为主诉的患者分别占普通门诊的1.05%和6.52%(P<0.001)。天王镇人均食盐量大于后白镇。结论:句容市天王城镇甲状腺肿块患病率比后白镇居民甲状腺肿块患病率高。

    作者:姚军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阿立哌唑应用于老年精神分裂症临床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应用于老年精神分裂症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总结其治疗经验。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40例,采用阿立哌唑治疗,平均治疗剂量(18.5±5.5)mg/d,治疗8周后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临床疗效,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安全性。结果:显效率70.0%,有效率87.5%,无明显锥体外系反应,不良反应轻。结论:阿立哌唑应用于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好、安全性高,可以有效缓解老年精神分裂症的精神病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琪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与厄贝沙坦片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与厄贝沙坦片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疗效差异,指导临床选择疗效佳的药物。方法:2013年2月-2014年9月收治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156例,随机分成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组与厄贝沙坦组各78例,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组给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1片/次,1次/d,厄贝沙坦组给予厄贝沙坦1片/次,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结果:两组经过治疗,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下降,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时和疗程结束4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厄贝沙坦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尿Alb和血尿酸均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组明显优于厄贝沙坦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BUN、TG和CR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优于厄贝沙坦片,临床上要首选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进行治疗。

    作者:王晶红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扣眼穿刺法对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观察

    目的:探讨扣眼穿刺法对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及使用寿命的影响。方法:收治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24,采用扣眼穿刺法)和对照组(n=24,采用绳梯穿刺法)。比较两种穿刺方式的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扣眼穿刺法能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更好地保护内瘘,有效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

    作者:陈双如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布地奈德联合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治疗效果。方法: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9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联合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肺功能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肺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少而轻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可迅速改善症状及提高肺功能,且不良反应较少,患者依从性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陆海宁;高庆梅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重庆市主城区老年人203名膳食结构调查及分析

    目的:调查研究重庆市主城社区老年人日常膳食结构,以此为依据,全面分析本市老年人膳食中存在的不利于健康的危险因素,终以帮助老年人健康延寿,提高健康水平及生存质量为目的。方法:以重庆市主城区社区老年人为调查对象,通过“德尔菲(Delphi)法”及查阅大量文献,在了解目前我市人口老年化现状及特点及国内有关营养膳食调查现状的基础上,确定调查问卷,从而得出研究结果。结果:研究对象膳食构成不合理,蔬菜水果摄入少,畜禽肉摄入多,同时奶类及鱼虾类摄入又低,饮水不足;营养素摄入不平衡合理,表现每日脂肪、胆固醇摄入过高,盐及油脂摄入偏高,能量及蛋白质摄入偏高;碳水化合物、钙、维生素C及膳食纤维摄入又偏低;三大产热营养素供能比不合理。结论:重庆市老年人的膳食结构很不合理,膳食结构中存在较多不利于健康的因素,为改善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需对其膳食加以科学合理的控制及调整。

    作者:邓宇;何坪;陈吉刚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视神经挫伤的诊断及非手术治疗

    目的:了解药物对视神经挫伤的疗效。方法:2011-2013年收治视神经挫伤患者25例,通过视力、瞳孔、眼底并结合CT进行诊断,给予大剂量皮质类固醇、脱水剂、神经营养剂及血管扩张药物、樟柳碱治疗。结果:治疗后随访6个月,其中8眼视力有所恢复,14眼视力未恢复,3眼视力下降。结论:外伤性视神经挫伤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不令人满意。

    作者:王晓雪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广州市彩虹街社区儿童OSAHS与肥胖症发病相关因素调查及社区应对措施

    目的:探讨广州市彩虹街社区儿童OSAHS与肥胖症发病的相关因素,并以此制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本社区儿童OSAHS及肥胖症的防治措施。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调查方法进行抽样,每个社区的居民中按门牌号随机抽取,对3~14岁的儿童进行调查。结果:本组共调查3~14岁的儿童2349例,其中男1264例,女1085例,共检出OSAHS 121例,肥胖症285例,其中OSAHS合并肥胖症53例。养育方式、独生子女、父母学历、饮食习惯、零食习惯、运动习惯等因素对肥胖症发病有影响。扁桃体肿大、腺样体肥大、肥胖等因素对OSAHS发病有影响。大多数家长对儿童OSAHS及肥胖症的认知不充分,且治疗态度不积极。结论:肥胖、腺样体肥大、下鼻甲肿大是导致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主要因素。

    作者:苏正辉;何敏;何一鸣;范永强;张冬冬;陈汉权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后颅凹减压加脑室外引流治疗大面积小脑梗死78例分析

    目的:探讨后颅凹减压加脑室外引流治疗大面积小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3月-2014年6月收治大面积小脑梗死患者78例,患者取俯卧位,采取全身麻醉,沿枕下正中开6.0 cm×7.0 cm窗口,行右侧枕角脑室外引流术,切除部分软化坏死的脑组织,缝合切口。术后进行重症监护,1周后拔出脑室外引流管。结果:78例患者术后第2天均恢复意识,无死亡病例发生,经过3个月~5年的随访,根据日常生活能力量表(physiscal self-maintenance scale,PSMS)进行评定:Ⅰ级46例(59.0%),Ⅱ级14例(17.9%),Ⅲ级8例(10.3%),Ⅳ级6例,Ⅴ级4例(5.1%)。术后并发症情况:出现眩晕11例(14.1%),吞咽困难11例(14.1%),听力下降5例(6.4%),共济失调16例(20.5%),声音嘶哑5例(6.4%)。结论:后颅凹减压加脑室外引流治疗大面积小脑梗死疗效显著,手术简便易操作,值得推广。

    作者:马清涛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胸腔镜手术对胸部疑难疾病的诊治价值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对胸部疑难疾病的诊治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3例经胸腔镜手术获得明确诊断的患者资料。结果:33例病例有32例得到病理学确诊;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诊断困难的胸部疑难疾病,胸腔镜手术是安全、有效的诊治方法。

    作者:赵德发;罗玉忠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护理本科生社区实习模式研究

    目的:探索护理本科生社区毕业实习模式,提高护生社区实践能力。方法:采用文献法、专家访谈法及问卷法制定本科生社区护理实习模式。结果:影响护理本科生社区就业原因前4位是工资待遇、单位规模、发展空间及编制;通过专家和院领导反复讨论制定了社区护理实习模式的初稿。结论:初步构建了本院护理本科生社区实习方案,方案明确了社区实习基地、科室及具体实习内容等。

    作者:谢丹;赵春善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24式太极拳干预治疗失眠症60例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24式太极拳干预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应用枣仁安神胶囊2.25 g,1次/d睡前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上24式太极拳干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症状的改善程度。结果: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积分的变化、睡眠质量、入睡时间及睡眠效率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式太极拳干预治疗失眠症可有效改善患者尿失禁症状,安全、无不良反应。

    作者:张轶丹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运用经方治疗肾病水肿的效果

    肾病水肿是一种临床常见症状,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在传统中医学中,对肾病水肿的治疗,经方有着较为广泛的使用,它虽无法治疗所有的水肿病证,但只要根据病因病机准确辨证论治,定能收到满意疗效。本文简要介绍经方治疗肾病水肿的效果。

    作者:陈朝霞;郑山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溃疡性结肠炎与缺血性结肠炎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与缺血性结肠炎临床特征分析。方法:2012年3月-2014年4月收治溃疡性结肠炎患者35例和缺血性结肠炎患者35例。分析比较溃疡性结肠炎组和缺血性结肠炎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变部位、病程、腹痛特点、常见并发症以及内镜特点等方面的不同。结果:溃疡性结肠炎与缺血性结肠炎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变部位、腹痛特点、常见并发症以及内镜特点等方面差异显著,两组相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握溃疡性结肠炎和缺血性结肠炎发病年龄、性别、病变部位、病程、腹痛特点、常见并发症以及内镜特点等临床特征,可以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作者:成金弟 刊期: 2014年第35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