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60例的临床体会

朱春频

关键词:不典型, 心肌梗死, 体会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与研究60例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相关情况,以期降低误诊率,为及时救治创造黄金时间.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不典型心肌梗死者基础资料、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同时对数据进行记录、整理,然后给予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60例不典型心肌梗死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涉及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且所有患者在入院时无典型病理性Q波、心肌酶谱无变化者占48.33%.结论:加强对不典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对降低误诊率、提高临床诊断率至关重要.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治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早期诊治的经验,对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手术率及死亡率有重要意义.方法:分析总结收治4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诊治方案,在采用常规保守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应用液体复苏及改善微循环的治疗方法.结果:7例发展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生率15.56%.手术4例(8.89%).死亡2例,重症胰腺炎死亡率28.57%.治愈43例,治愈率95.56%.结论:早期应用液体复苏及改善微循环的治疗方法,减轻钙超载对改善胰腺缺血,防止胰腺坏死,对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及手术率、死亡率,提高治愈率,缩短住院时间等方面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杨玉科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苯磺酸氨氯地平与盐酸贝那普利联合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苯磺酸氨氯地平与盐酸贝那普利联合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对心肌肥厚的影响及不良反应.方法:将76例老年高血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8例,在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的基础上加用盐酸贝那普利10mg,晨服1次/日;对照组38例采用苯磺酸氨氯地5mg,晨服1次/日,两组疗程均24周.治疗期间每天测血压,同时观察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均查血常规、尿常规、血脂、肝肾功能、血糖、心脏超声心动图,并作出相应记录及处理,观察两组药物对高血压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心肌肥厚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73%,对照组总有效率73.68%,两组比较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4例心肌肥厚患者的舒张末期内径( LVDd)、室间隔厚度( IVST)和左室后壁厚度(PWT)均值较治疗前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23例心肌肥厚患者的相应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与盐酸贝那普利联合治疗高血压疗效显著,并可有效逆转心肌肥厚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段雁平;姚建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分化型甲状腺癌128例诊治分析

    分化型甲状腺癌占全部甲状腺癌的80%以上,手术治疗效果好,但目前国内外对手术切除范围仍有争议.2000~2009年收治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28例,总结如下.

    作者:张北南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对策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经过对全球人体平均寿命进行测定,对年龄段的划分标准作出新的规定:45~59岁为中年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日渐增多.2型糖尿病是一种以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要特点的糖代谢紊乱,是一种不可治愈性的心身疾病.中年又是人生的一个特殊时期,既是家庭的栋梁,又是工作岗位上的骨干,生活和事业负担较重.此时患上一种不可治愈性疾病,心理会产生多种不良反应.心理因素对其发生、发展、疗效及预后均起到重要作用,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因此,在药物治疗和加强锻炼的同时,分析其心理特点,及时采取护理措施,有助于病情的稳定,药物的发挥,疗效的巩固.现报告如下.

    作者:倪海英;田会云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重症胸部创伤救治体会60例

    目的:提高重症胸部创伤的抢救成功率和存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重症胸部创伤患者60例.结果:急诊手术45例,胸腔闭式引流15例,死亡2例,58例抢救成功,存活至今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胸部创伤是常见的外科创伤之一,正确把握手术时机,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

    作者:张松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胆囊切除术损伤胆管的原因及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的原因、诊断方法及处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行胆管修补术或胆管空肠Roux - en -Y,3例术后再次出现胆管狭窄,经再次手术后痊愈.结论:胆管损伤的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应根据损伤的情况和术后发现的时间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

    作者:齐会元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无痛胃镜检查术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无痛胃镜检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行无痛胃镜检查术患者77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利多卡因喷雾咽喉表面麻醉,麻醉组47例给予瑞芬太尼、丙泊酚,进行麻醉.结果:经过麻醉,观察组47例中优40例(85.1%),良7例(14.9%),差0例,优良率为100.0%;对照组30例中优14例(46.7%),良8例(26.7%),差8例(26.7%),优良率为7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本组诱导时间为2.6±0.9分,检查时间为4.1±2.1分,苏醒时间7.5±3.3分;术前数字-符号替换测试评分(DSSST)评分为46.3±15.0分,术后DSST评分为37.3±15.0分,DSST恢复率为82.3±24.9%.术中生命体征情况,收缩压84.3±10.0mmHg,舒张压45.9±11.2mmHg,呼吸频率9.3±3.3次/分.观察组检查中发生肢动1例(2.1%);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共14例(46.7%),出现呛咳3例(10.0%),肢动7例(23.3%),恶心4例(13.3%).结论: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麻醉是无痛胃镜检查的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昭安;王玉玲;李建会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中药冲洗治疗手部高压油漆注射伤

    正压力喷漆工艺在船舶制造行业广泛应用,高压油漆注射伤时有发生.但是因为该病既往并不常见,早期症状轻,患处创面小,很容易造成患者和医生对该病的严重程度及后果认识不足,延误其治疗,严重者发生软组织感染与手指坏死[1].手的高压油漆注射伤的治疗十分棘手,后遗症严重,常常致残.2006年7月~2011年9月收治手掌部高压油漆注射伤患者9例,清创后采用中药灌注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未截除患指,伤口愈合,功能影响小.中药灌注治疗手部高压油漆注射伤大大减轻患者痛苦,方法简单.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颜军尧;孙宾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高速涡轮机与常规拔除智齿100例临床研究

    目的:比较高速涡轮机拔牙法与传统骨劈冠法在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100例下颌阻生智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50例患者采用高速涡轮机牙钻祛除骨阻力,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骨凿劈冠法分割牙齿,缝合拔牙创,术后常规消炎药抗炎,拔牙术后1周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术后疼痛,肿胀,张口受限反应较少,高速涡轮机与骨凿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速涡轮机拔牙法拔除下颌低位阻生智齿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创伤小,安全可靠,优于传统骨凿劈开法.

    作者:张金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咬合创伤指征及其与牙周炎病变程度的关系

    咬合创伤由于咬合关系不正常,或咬合力量不协调,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损伤称为咬合创伤.主要有两种类型类型:原发性合创伤,凡由于不正常的或过大的合力因素,使正常的牙周组织受到损伤,称为原发性合创伤.继发性合创伤,由于牙周炎等原因,使牙周组织本身支持力不足,不能胜任正常或过大的咬合力,使牙周组织进一步损伤称为继发性咬合创伤.

    作者:邴秀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心电图观察穴位注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心电图观察穴位注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采用中药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口服西药进行治疗,并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症状有效率为93.8%,心电图改善有效率为85.0%;对照组心绞痛症状有效率70.0%,心电图改善有效率58.3%.两组心绞痛症状疗效及心电图改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穴位注射能明显提高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丽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艾司西酞普兰合并奥氮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奥氮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收治符合难治性抑郁症诊断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艾司西酞普兰10mg/日,1周后调整剂量,艾司西酞普兰15mg/日;研究组在第1天同时服用奥氮平2.5mg/日,1周后增加奥氮平至5 ~10mg/日,疗程8周.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疗效,不良反应量表(TESS)及实验室检查评定治疗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8周后HAMD评分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起效更快(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合并奥氮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起效快、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高.

    作者:许庆文;洪伟涛;陈伟南;刘瑞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的护理体会

    川乌、草乌均属毛莨科植物中草药,其功能有强心、消炎、镇痛祛风的作用.因而民间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跌打肿痛、坐骨神经痛等.但川乌、草乌中含有毒性很强的乌头碱,用药过量可引起中毒,可致严重的心律失常,危及生命.医护人员快速的判断,及时的救治非常重要.2005~ 2011年收治乌头碱中毒患者261例,均伴有严的心律失常.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姚秀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脑血管病区中的实施

    目的:以“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为目的,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全面提升护理服务.方法:2011年1月对住院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结果:护理质量明显改善,患者满意度由实施前的92.9%提高至99.7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增进护患关系,提升患者满意度.

    作者:张艳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东菱迪芙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东菱迪芙和降纤酶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疗效.方法:纳入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东菱迪芙治疗,对照组采用降纤酶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7.5%和95.0%(P>0.05);观察组纤维蛋白原组间和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组内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东菱迪芙治疗脑梗死急性期临床疗效稍优于降纤酶组,虽无统计学差异,但其在降低纤维蛋白原方面的效果明显优于降纤酶.

    作者:樊润润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肾炎37例疗效观察

    目的: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临床价值.方法:收治HBV GN患者65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8例应用激素、干扰素治疗,治疗组37例加用中药,观察治疗反应.结果:治疗组37例中,临床治愈6例,显效18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0%.对照组28例中,临床治愈3例,显效11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69.4%.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明显优于但用西药.

    作者:柳张化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三联疗法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脑蛋白水解物、银杏达莫、复方樟柳碱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AION)的疗效.方法:临床确诊的AION患者70例(70只眼),其中35例(35只眼)接受三联疗法治疗(治疗组);另外35例(35只眼)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应用溶栓抗凝剂、血管扩张剂静滴治疗,1次/日;糖皮质激素、654 -2球后或球旁注射,1~3次/周.均以20天为1个疗程.两组用药后每天观察视力、眼底变化,治疗前有视野检查者复查视野.结果:治疗组视力提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P<0.01);治疗组中,32只眼(91.43%)治疗有效;3只眼(8.57%)无变化.对照组中,27只眼(77.14%)治疗有效;8只眼(22.86%)无变化.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61,P<0.01).结论:三联疗法治疗AION有效.

    作者:王锋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应用64层螺旋CT数字减影脑血管成像诊断烟雾病的临床价值

    目的:本文重点论述了烟雾病诊断时利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的应用过程.方法:采样24例烟雾病病例,其中男10例,女14例,年龄15~70岁.对病例患者进行颅脑CT平扫及CTA检查,并使用下列技术进行图像处理,即容积再现(VR)、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结果:24例患者均出现脑血管基底节区扩张的现象,即烟雾血管.其中18例患者颅内若干部位呈见出血灶.通过CTA可较为清晰地呈见增多的脑血管,并有狭窄、闭塞的特征.VR重建技术对于显示病变血管与其周围结构的位置关系效果显著,但是,在显示侧支和细小血管时,其效果不如MIP和MPR.本研究中,12例患者通过DSA显示颈内动脉终末段或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近端闭塞以及基底节区增生血管网,其血管分布呈现出与CT一致的情形.结论:在诊疗烟雾病过程时采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手段效果显著.

    作者:韩舒;王厚均;陈殿森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肝癌的综合治疗

    原发性肝癌,90%以上为肝细胞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10种恶性肿瘤之一,就全球而言,在各种肿瘤致死病因中,肝癌在男性中列第7位,女性中列第9位,在我国HBV感染是肝癌发病的主要致癌因素,黄曲霉素和饮水污染则可能是重要的促癌因素.而肝癌的治疗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作者:张学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高剂量率后装腔内放射合并手术治疗宫颈癌8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高剂量率后装腔内治疗的佳方案及提高疗效.方法:收治Ⅰb期和Ⅱb期宫颈癌患者80例,在行6MV -X直线加速器体外照射加高剂量率后装治疗2~4周后,再行全子宫或次广泛子宫切除术.全盆外照射20Gy,A点总量60Gy左右,B点50Gy.手术标本全部送病检,作多点切片,观察标本有无癌生存及对放射线的反应程度.结果:鳞癌56例,Ⅲ级反应40例(71.4%),无Ⅰ级反应,腺癌和鳞腺癌24例,Ⅲ级反应8例(33.3%).Ⅰ级反应8例(P<0.05),80例全部随诊3年以上,无癌生存70例,死亡10例.3年存活率87.50%,5年存活率81.50%.结论:鳞癌疗效高于腺癌,腺癌可加大放疗剂量;对瘤体较大,内生型及腺癌宫颈癌患者,应全量放疗之后行简单子宫切除术.

    作者:张鹏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