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桂玲;张纾难
慢性咳嗽为呼吸科常见病症,为中西医临床研究热点之一.有关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慢性咳嗽有独特优势.结合既往相关研究,就其病因病机、证候学规律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认为慢性咳嗽多属内伤咳嗽,病位主要在肺,兼及他脏,而与中焦脾胃尤为相关.其病因病机多为外感所伤、饮食起居失节、失治误治,又因脏腑内伤、祛邪不尽,风邪、寒饮、湿热等邪气留伏于内,复由外邪引动,邪犯于肺,肺气上逆而发,具有内外合邪致病的特点.其中风邪伏肺为共同病机,主要证候表现为风邪伏肺、湿热郁肺、肺阳亏虚、寒饮伏肺等.
作者:史利卿;马建岭;杨凯;季坤;温绍惠;林彬 刊期: 2017年第05期
临床上引起慢性咳嗽的原因很多,常见病因包括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咳嗽变异性哮喘、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变应性咳嗽.从西医辨病、中医辨病与辨证结合的角度,对既往诊治慢性咳嗽的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同时阐述病证结合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体会,进一步提出针对慢性难治性咳嗽应遵循的五步三要四法原则.
作者:韩桂玲;张纾难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内关与照海同属八脉交会穴,二穴配伍临床应用广泛,疗效良好.通过对内关、照海穴性的深入剖析,阐明二穴配伍在经脉流注、上下配穴、五行生克中的独特内涵,并结合临床有效案例,说明二穴配伍在针灸辨证论治体系中的价值及作用,为针灸腧穴配伍,特别是八脉交会穴配伍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董珍;侯中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女性的健康.王沛教授认为乳腺癌的基本病机以肝郁气结为主,兼有脾肾亏虚,以及痰凝、邪毒的蕴结.总的治法以疏肝解郁为主,适当健脾补肾,兼以散结、通络.王教授治疗上用药独特,整体调治并随证加减,注重情志及饮食调节,在治疗乳腺癌方面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李宪锐;商建伟;丁劲;李菊敏;盛文;张耀圣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解毒祛瘀法干预脓毒症热毒炽盛证的疗效以及对人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的影响.方法 将90例脓毒症热毒炽盛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治疗组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解毒祛瘀中药,对照组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安慰剂.比较2组临床疗效,发热、呼吸道症状及消化道症状积分,血清HMGB1值.结果 治疗组45例中,临床控制11例(24.4%),显效12例(26.7%),有效18例(40.0%),无效4例(8.9%),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45例中,临床控制4例(8.9%),显效12例(26.7%),有效20例(44.4%),无效9例(20.0%),总有效率80.0%.经秩和检验,Z=-2.232,P=0.026,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便秘的组别和观察时间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症状的交互作用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组间比较显示:治疗组咳嗽、喘息、腹胀、便秘积分均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HMGB1治疗后治疗组较本组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解毒祛瘀法可以提高脓毒症热毒炽盛证患者的疗效,改善发热、咳嗽、喘息、腹胀和便秘等症状,其机制可能与解毒祛瘀法降低脓毒症患者血清HMGB1水平有关.
作者:陈莉云;李淑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急性血栓性浅静脉炎是周围血管疾病静脉系统疾病之一,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以局部疼痛、条索、硬结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影响工作和生活.庞鹤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采用经方辨证论治急性血栓性浅静脉炎.他认为急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病机是气虚血瘀、湿毒阻络,治疗上采用辨证求因,辨证、辨病、整体与局部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同时注重调畅气机、内外同治,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光宗;杨宝钟;李友山;金潇;张凡帆;张月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咳嗽是呼吸科常见病,就中医学历代医籍和医家的相关论述进行整理考源发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医家对咳嗽就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魏晋隋唐时期重视寒邪在咳嗽发病中的作用,病证分型和治疗方法更为丰富;及至宋金元咳与嗽开始分而论之,辨证论治百家争鸣;明清时期将咳嗽明确分为外感内伤,对病因病机的认识逐渐统一;近现代医家在此基础上将咳嗽的辨证论治体系不断细化和完善;近年来对咳嗽病的认识较前有所创新,规范化中医辨证论治的探索也对其诊疗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杜欢欢;孙增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祛风宣肺方对豚鼠咳嗽敏感性增高模型的肺组织病理及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MAPK)的影响.方法 将40只雄性SPF级健康豚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祛风宣肺方组、西药对照组4组,每组10只.采用卵蛋白和氢氧化铝腹腔注射及卵蛋白溶液雾化的方法建立豚鼠咳嗽敏感性增高模型,造模成功后连续灌胃给药10 d,取材留取肺组织,应用电镜和光镜观察各组肺组织病理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肺组织p-p38MAPK的表达情况.结果 光镜下,空白对照组结构基本正常,模型组可见支气管管腔狭窄、上皮细胞脱落、黏膜皱襞增厚,且可见支气管黏膜层及黏膜下层、肺泡腔内及周围等炎症细胞浸润,其中以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病理变化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模型组、西药对照组、祛风宣肺方组.电镜下,空白对照组结构基本正常,模型组可见肺毛细血管增厚、基底膜增厚、肺泡炎症细胞浸润及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结构改变.病理变化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模型组、西药对照组、祛风宣肺方组.肺组织p-p38MAPK的分布情况,光镜下4组均有p-p38MAPK的阳性表达,主要表达于支气管、肺泡、肺毛细血管周围,阳性表达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模型组、西药对照组、祛风宣肺方组、空白对照组.各组肺组织p-p38MAPK平均积分光密度数值比较,模型组、祛风宣肺方组、西药对照组较空白对照组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咳嗽敏感性增高动物模型造模成功;祛风宣肺方组、西药对照组较模型组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祛风宣肺方组较西药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祛风宣肺方对豚鼠咳嗽敏感性增高模型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修复气道损伤、抑制气道炎症细胞分泌及影响p-p38MAPK的表达水平等有关,从而减轻气道神经源性炎症,进而降低了咳嗽敏感性.
作者:季坤;马建岭;闫妍;温绍惠;史利卿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透刺疗法结合现代康复训练治疗中风病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3例中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现代康复训练,治疗组在现代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应用透刺疗法.应用临床痉挛指数量表(CSI)评测足踝痉挛程度,应用Fugl-Meyer评分量表(FMA)下肢部分评测下肢运动功能,应用Barthel指数(BI)评测日常生活能力.对CSI,FMA和BI评分进行治疗前后组内、组间比较.结果 2组治疗后CSI评分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P<0.05),2组治疗后FMA,BI评分较本组治疗前均升高(P<0.05).治疗组CSI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明显,治疗前后评分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FMA,BI治疗前后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透刺疗法结合现代康复训练治疗中风病足内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谢春荣;张勇;任毅 刊期: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