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灸临床诊治特点分析

高树中;衣华强

关键词:针灸, 辨证论治, 辨病论治, 辨经论治
摘要:在针灸临床、教学中,经常有学生提出有关针灸的辨证问题:即针灸辨证与中医辨证(特别是中医内科)是否完全相同?若非完全相同,其中的异同点与侧重点又如何?这些问题不仅在学生中,即使在年轻的针灸医师或教师中也同样存在.这是针灸临床、教学过程中的共性问题,极具代表性.中医辨证论治内容丰富,具体的辨证方法包括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三焦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经络辨证等.那么,在针灸临床、教学中,对这些辨证方法我们是面面俱到还是有所取舍呢?现就以上问题进行探讨.
现代中医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药院校境外及台港澳地区临床研究生培养方式与方法改革的研究

    中医药院校的境外及台港澳地区研究生人数逐年上升,根据其自身特点,相应调整培养方式很有必要.从加强中医经典学习、提高中医理论水平,注重临床思维培养、强调门诊轮转与跟师学习,全面提高中医诊疗技能、塑造实用型中医人才,开设名医经验讲习课、拓展中医诊疗思路与知识面,根据区域来源不同、制定差异性培养方案等方面,对中医药院校的境外及台港澳地区临床研究生培养方式与方法进行探讨.

    作者:肖永华;王新月;储真真;任传云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捏脊配合自拟温肾健脾方治疗儿童遗尿

    目的 观察捏脊配合自拟温肾健脾方治疗儿童遗尿的疗效.方法 52例遗尿患儿均采用捏脊疗法,并配合口服自拟温肾健脾方治疗,7 d为1个疗程.结果 52例中治愈36例,占69.23%;显效10例,占19.23%;有效5例,占9.62%;无效1例,占1.92%.临床总有效率为98.08%.疗程短为2个疗程,长为6个疗程.结论 捏脊疗法配中药治疗小儿遗尿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蔡江;徐荣谦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创建特色辨证体系,提高针灸诊疗能力

    为提高针灸诊疗水平、提升其学术内涵、推动学科发展,创建具有针灸学科自身特色的辨证体系十分重要.目前对于针灸临床辨证存在着一定的困惑.构建针灸临床辨证体系应从系统整理诊疗方法、充实特色辨证内容,系统整理经典处方、充实完善针灸理论,系统总结临床实践、构建特色针灸辨证体系几方面入手.新的针灸辨证体系的创立难点包括:如何将针灸临床诊断内容、方法融入中医大辨证体系,使针灸辨证内涵丰富而又具体细化量化,以适合针灸临床操作应用;如何将传统的辨经论治与现代的辨病治疗理念有机融合;如何充分借助于现代高科技手段来有效地弥补针灸临床诊断技术层面的不足.把传统的宏观辨证理论引进微观的辨证领域,多层次、多途径进行研究,建立适合临床需要的针灸辨证体系十分有意义.

    作者:杨骏;牛淑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寻常型银屑病不同中医证候T淋巴细胞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中医不同证候外周血T淋巴细胞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64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为血热证组26例、血瘀证组21例、血燥证组17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将3组T淋巴细胞(CD3+T)、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T)、抑制性T淋巴细胞(CD8+T)、辅助性T淋巴细胞/抑制性T淋巴细胞(CD4/CD8)与相应的正常值进行比较,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CD3+T 3组分别与正常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T血瘀证组与正常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热证组较正常值降低(P<0.05),血燥证组较正常值升高(P<0.05),3组间两两比较,血燥证组较血瘀证组、血热证组升高(P<0.05),血热证组较血瘀证组降低(P<0.05).CD8+T血热证组与正常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瘀证组及血燥证组均较正常值降低(P<0.05),血瘀证组及血燥证组均较血热证组降低(P<0.05),血瘀证组与血燥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血热证组较正常值降低(P<0.05),血瘀证组及血燥证组均较正常值升高(P<0.05),血瘀证组及血燥证组均较血热证组升高(P<0.05),血瘀证组与血燥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的紊乱,CD4+T和CD8+T的水平与中医辨证分型密切相关,银屑病患者的免疫状态与中医证候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李玲玲;金秋硕;董玢;段行武;瞿幸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水肿教学查房备要

    水肿是内科常见的病证,造成水肿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在查房的过程中要通过望闻问切四诊,综合搜集患者的信息,取得确切的资料,同时应重视西医的各种检查手段,这样才能做到正确诊断、对症下药.笔者从水肿的发生原因、中医病机、中医治疗、调护等方面对水肿的教学查房内容进行探讨.任可,男,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作者:任可;裴桂芳;路遥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对系统综述讨论与结论部分报告的探讨

    根据Cochrane系统综述手册以及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优先报告条目(PRISMA声明)2个系统综述的国际报告规范,介绍系统综述在讨论和结论部分应报告的内容,包括对证据主要结果的概括、对结果的解释、对证据质量的评价、对证据偏倚或局限性的探讨、与类似研究或系统综述的比较以及对未来临床实践和未来科研的意义几个部分.分析目前国内发表的中医药系统综述在讨论与结论部分存在的问题,包括讨论和结论的内容过于简单、讨论的内容与结果重复、讨论的内容与主题无关、结论用词不谨慎等.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中医药系统综述的特点,指出系统综述在下结论时应该客观、慎重,并结合干预措施的特征和原始研究的质量,为临床实践和未来研究提出建议.

    作者:杨国彦;罗辉;刘建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王新月教授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1例

    王新月教授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王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30年,治疗中医内科疑难杂病,因辨证精准,往往能于平淡中见奇效.尤其对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胆病等消化系统疾病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跟随导师从事临床诊疗工作,受益匪浅.现将王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例介绍如下,以探讨导师临证辨治思路及用药经验.

    作者:杨舒;王新月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平衡针的临床研究概况

    平衡针是在继承传统中医学的基础上,吸收现代科学理论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现代针灸学.它以中医的心神调控学说及西医的神经调控学说为理论基础,形成其独特的针灸与心理、生理、社会自然相适应的整体医学调控模式.其核心思想是利用人体内固有的自我平衡系统--大脑高级指挥系统[1],通过针灸来激发人体自身的物质能量,从而促进机体状态的良性转归.它具有选穴少、痛苦小、见效快、疗效好、操作简单、无毒副作用等诸多优点.近年来,平衡针在临床上的应用日趋广泛,为了进一步推广和探究平衡针的临床治疗作用,笔者查阅了2000年以来的以平衡针为主要治疗手段的相关临床研究文献,现综述如下.

    作者:韩笑;马文珠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针灸临床诊治特点分析

    在针灸临床、教学中,经常有学生提出有关针灸的辨证问题:即针灸辨证与中医辨证(特别是中医内科)是否完全相同?若非完全相同,其中的异同点与侧重点又如何?这些问题不仅在学生中,即使在年轻的针灸医师或教师中也同样存在.这是针灸临床、教学过程中的共性问题,极具代表性.中医辨证论治内容丰富,具体的辨证方法包括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三焦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经络辨证等.那么,在针灸临床、教学中,对这些辨证方法我们是面面俱到还是有所取舍呢?现就以上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高树中;衣华强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现代中医临床杂志

现代中医临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