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庆垒;李健;林琨;时向民;单兆亮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在术后早期对邻近椎间盘退变的可能影响及其程度.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4年2月我院脊柱外科连续收治的胸腰段骨质疏松性单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共124例,PVP组45例、PKP组39例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期保守治疗40例为对照组.比较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12个月、术后24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患者术前、术后12个月、24个月行MRI检查,测量并记录伤椎上位间盘(UD)及下位间盘(LD)的MRI指数(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dex, MRII).结果术后第1天,VAS评分PVP组(2.97± 1.33)、PKP组(3.05 ± 1.45)明显优于对照组(7.67 ± 1.43)(P均 < 0.05). MRII:术后12个月时PKP组UD(8 503.23 ± 963.87)较对照组(9 904.69 ± 112.63)差(P < 0.05);术后24个月时PKP组LD(7 403.23 ± 963.62)、UD(6 535.15 ± 1 077.69),PVP组LD(8 988.55±1 069.59)、UD(7 885.31 ± 978.97) MRII均较对照组差LD(10 168.00±1 279.18)、UD(9 968.77 ± 1 084.32)(P均< 0.05).结论PVP和PKP术在早期极可能加速伤椎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上位间盘尤为显著,且PKP较PVP影响更显著.
作者:张子方;张昊聪;宋凯;于洋;吴运昌;王兆翰;王征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手法复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椎体高度及疼痛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7月-2016年4月于本院骨科就诊的严重椎体骨折老年患者195例随机分为研究组98例和对照组97例,两组均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研究组在手术治疗前先行手法复位,观察并记录两组手术前后椎体高度及疼痛程度的改善情况.结果术后1周,研究组的伤椎前缘、中线、后缘高度分别为(23.97±l. 27)mm、(26.61 ± 1.37) mm、(28.17 ±0.75) mm, 对照组分别为(22.33 ±1.39) mm、(24.83 ± 1.08) mm、(27.34 ±1.52) mm,研究组的伤椎高度均高于对照组(P均< 0.05).测量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及术后12个月的VAS值,研究组的VAS评分分别为(6.28 ±0.56)、(2.53 ±0.33)、(1.34 ±0.23)、(l. 09±0.18),对照组的VAS评分分别为(6.34 ± 0.58)、(3.18 ±0.49)、(2.72 ±0.40)、(1.87 ± 0.25);术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均> 0.05),术后两组患者的VAS均有大幅度的降低,且研究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 0.05).结论手法复位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严重椎体骨折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作者:孙永强;李增方;于增军;刘哲;夏晓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利用小型猪建立海水浸泡的动物模型,为下一步深入研究海水浸泡伤的生理病理学变化奠定基础.方法分别取4月龄广西巴马小型猪、4月龄贵州Ⅲ系小型猪各10只,使用人工海水浸泡3 h制做海水浸泡伤模型,观察浸泡前后及不同性别小型猪血流动力学和动脉血气指标的变化.结果贵州Ⅲ系小型猪和广西巴马小型猪在海水浸泡后,心率(heart rate, HR)明显升高,分别由(100.80 ± 8.73)/min、(103.74 ± 7.51)/min升高至(107.61 ± 7.81)/min、(11145 ± 4.9)/min(P贵州=0.033, P巴马=0.021),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也明显升高,分别由(108.80 ± 12.97) mmHg(l mmHg=0.133 kPa)、(94.76±11.25)mmHg升高至(120.52 ±9.66) mmHg、(104.91 ± 11.32) mmHg(P贵州=0.039, P巴马=0.018), 02分压(P02)显著降低,分别由(93.45 ±8.26)mmHg、(94.23±5.77) mmHg下降至(90.07±6.83) mmHg、(91.34±7.18) mmHg=0.041,P巴马=0.037).在海水浸泡后,两种小型猪部分指标在不同性别间出现统计学差异,雌性小型猪HR、MAP、P02高于雄性小型猪[HR: (117.90±7.69)/min vs (93.45 ± 6.7l)/min,P贵州=0.025; (124.50 ± 4.93)/min vs (97.63 ± 5.70)/min,P巴马=0.018; MAP:(121.50± 15.66) mmHg vs (96.83±10.96) mmHg, P贵州=0.011; (117.65士13.34) mmHg vs (83.51±10.25) mmHg, P巴马=0.017; P02: (92.97 ±7.83) mmHg vs (89.47 ±8.19) mmHg,P贵州=0.036; (93.34 ±7.88)mmHg vs (90.23 ± 6.77) mmHg,P巴马=0.031]o结论获取了部分海水浸泡前后小型猪血流动力学和动脉血气指标数据,此模型具有良好的医学生物学分析价值.
作者:陈志达;郗洪庆;乔治;唐云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口服补充干酪乳杆菌-代田株(Lactobacillus caseistrainShirota,LcS)对军事训练条件下士兵的炎症水平、上呼吸道感染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于2017年1月招募接受一定强度军事训练的男性士兵志愿者10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n=50)和对照组(n=50),分别口服补充含LcS的发酵乳饮料和普通牛奶100 ml,每天2次,分别于干预0、2、4个月时调查膳食摄人、上呼吸道感染和胃肠道疾病情况,测定血常规、NK细胞活性、血清炎性因子、免疫指标及唾液IgA水平.结果共87名受试者完成研究(实验组45人,对照组42人),失访率为13%.干预2个月时,实验组血清lgG(l 268.24±290.81) mg/dl、CD3(0.72 ± 0.07)及CD4(0.38 ± 0.07)水平较对照组[(1 124.53 ± 272.79) mg/dl、(0.66 ± 0.05)、(0.35 ± 0.05)]显著升高(P均< 0.05);4个月时,实验组血清lgE(231.14 ±177.71) mg/dl、lgG(1 24322 ± 290.58)mg/dl、CD3(0.70 ± 0.05)、CD4(0.41±0.06)、CD4/CD8比值(1.68 ±0.43)、唾液lgA水平(181.67 ± 39.12)μg/ml、中性粒细胞计数(0.57 ± 0.06)和淋巴细胞计数(0.53±0.08)较对照组[(142.74±112.08)mg/dl、(1036.23 ± 228.71) mg/dl、(0.65 ±0.04)、(0.34 ±0.04)、(1.31 ±0.32)、(147.38 ± 33.53)μg/ml、(0.53 ±0.08)、(0.33±0.06)]均显著增高,而血清C反应蛋白(0.31 ±0.02 vs 0.51 ±0.25) mg/dl、IL-1水平(9.96±4.44 vs 14.51 ±6.67) pg/ml以及白细胞计数(5.10 ± 0.35 vs 7.12 ± 0.93)109/L显著降低(P均 < 0.05);实验组胃肠道疾病发生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2个月时4.45% vs 23.80%,4个月时4.45% vs 21.43%)(P均< 0.05),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有下降趋势,两组无统计学差异(2个月时8.89% vs 11.90%,4个月时8.89% vs 11.90%)(P均> 0.05).结论军事训练条件下士兵长期口服补充干酪乳杆菌-代田株能够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对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发生可能有益.
作者:张新胜;刘英华;张永;徐庆;刘钊;杨雪艳;于晓明;刘鹿;李峰;孔爱景;李婧;薛长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瓷睿刻长石质玻璃陶瓷全瓷修复体的短期修复效果及临床失败原因.方法对2013年3月-2016年5月于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口腔科就诊的142例患者(193件CAD/CAM CEREC Blocs全瓷修复体)进行随访研究,参照改良美国公共卫生署(USPHS)标准进行修复体临床效果的评价,并分析其失败的可能影响因素;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Χ2检验,统计分析全瓷修复体及不同类型、牙位的累积生存率,修复体基牙桩核对修复体生存率的影响.结果在7~39个月的观察期内,2件修复体完全脱落,4件修复体部分崩瓷折断,2件修复体出现裂纹但仍完整;193件CEREC Blocs全瓷修复体累积生存率为93.2%;各修复体类型以及各修复牙位的累积生存率均较高;修复体基牙桩核组与非桩核组的修复体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CEREC AC系统制作的CEREC Blocs全瓷修复体短期内可取得良好的修复效果,修复体基牙桩核对其生存率无显著影响.
作者:刘彩霞;范园园;李娜;宋培珍;彭凤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报告1例慢性荨麻疹40年,乳腺癌术后未复发病例的诊疗过程.方法回顾2014年12月2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慢性荨麻疹合并乳腺癌1例并复习文献资料.结果患者女,65岁,因反复泛发性风团疹伴痒40余年,加重4年,咳嗽伴喘鸣音1年就诊.经过敏原检查发现患者对尘螨、牛奶、花生、小麦和虾过敏.诊断:1)慢性荨麻疹;2)支气管哮喘;3)左乳腺占位性病变;4)食物过敏反应;5)高脂血症;6)退行性骨关节病.治疗:经过忌口过敏食物,并做食物日记以及抗组胺对症治疗1年9个月后荨麻疹仍反复发作.5年前发现左乳肿物,1年前乳腺影像学检查发现左乳腺外上象限异常信号结节,并向邻近的腺体组织浸润,在外院行左乳腺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显示(左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与影像学结果一致.术后第2周期化疗结束后荨麻疹未再发作,且无需食物忌口.结论乳腺癌可能是慢性荨麻疹加重的病因之一.对于原因不明且症状、体征持续存在的慢性荨麻疹,我们对患者应该详细询问病史,做全面体格检查及与年龄相关的癌症筛查.
作者:于睿莉;杨波;卢学春;王学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随着分子生物学理论及技术的发展,遗传因素与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关系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新研究发现PCSK9基因与冠心病相关,不同的基因突变型可以对疾病的发生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该理论从遗传学角度揭示冠心病发病率的差异性,预示着心血管疾病个体化治疗时代的到来,对疾病的临床诊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PCSK9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许嘉彬;王立波;陈伟达 刊期: 2018年第01期
肾动脉血栓形成是造成肾梗死的非常见因素,临床双肾动脉同时发生血栓形成导致肾梗死的病例十分罕见,加之对肾梗死的临床诊断缺乏特异性,因此易被漏诊或误诊为阑尾炎、肾结石、肾盂肾炎,肠梗阻等.故该病临床诊断率极低.现报道海军总医院收治的误诊为肾周感染的双肾动脉血栓形成、肾梗死的病人1例.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43岁,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史.2016年11月因出差期间长途飞行及大量饮酒后出现左侧腹部及腰部疼痛,体温高37.5℃,就诊于昆明同仁医院.查尿常规示尿蛋白+++, 尿白细胞1~2/HP,尿红细胞1~2/HP,考虑泌尿系感染,给予左氧氟沙星抗感染及对症支持等治疗,腰腹痛较前无明显好转.后转至海军总医院肾内科就诊.
作者:白丽丽;卢畅;王玉娇;李明旭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类固醇类激素注射和放散性体外冲击波治疗足底筋膜炎的疗效.方法将2016年1-10月就诊于本院疼痛科的100例足底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超声介入组(A组,n=50)和冲击波组(B组,n=50).比较患者治疗前(To)和治疗后1d(T1)、1个月(T2)、3个月(T3)早晨起步状态下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同时比较治疗后3个月时超声下足底筋膜的厚度.结果两组治疗后早晨起步状态下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A: 7.05 ± 1.13 3.43 ± 1.58; B: 6.98 ± 1.22 vs 4.55 ±1.23,P均< 0.05);治疗后1 d(T1)、1个月(T2)超声介入组早晨起步状态下VAS评分均低于冲击波组(3.43 ±1.58 vs 4.55 ± 1.23,1.08±2.19 vs 2.86 ± 1.70,P均 <0.05),治疗后3个月(T3)超声介入组早晨起步状态下VAS评分高于冲击波组(P=0.045);两组患者治疗后足底筋膜厚度与治疗前相比均变薄(P均< 0.05),并且治疗后3个月冲击波组足底筋膜厚度较超声介入组薄(P=0.007).结论超声引导下类固醇类激素注射和放散性冲击波短期内治疗足底筋膜炎均有效.超声介入组较冲击波组显效快,但冲击波组疗效相对持久可靠.
作者:霍修林;杨静;张璇;王博;龚洁;袁维秀;米卫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对岛叶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及分子病理结果的分析,探讨岛叶胶质瘤的生物学特性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7年6月我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61例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35例(57.4%),女性26例(42.6%),平均年龄(40.6 ± 岁.根据肿瘤部位分为岛叶组(n=21)和其他脑叶组(n=40),评估两组患者的组织及分子病理学特征,并通过随访获得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和总体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结果与幕上其他脑叶起源的肿瘤相比,岛叶胶质瘤组表现出更高的异柠檬酸脱氢酶-l(isocitrate dehydrogenase-1, IDH1)基因突变率(90.4% vs 60.0%,P=0.045)和MGMT(0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启动子甲基化发生率(76.2%vs 62.5%,P=0.037),且低级别岛叶组胶质瘤患者具有更长的PFS(30.0个月vs 28.1个月,P=0.037)和OS,但O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岛叶低级别胶质瘤与颅内其他部位的胶质瘤相比具有更为良好的生物学特性,患者接受积极治疗后可获得较好的预后.
作者:朱巍;崔萌;马晓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清人附睾蛋白4(human epididymis protein 4,HE4)及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在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中的表达,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海南西部中心医院收治的EOC患者138例(EOC组)、上皮性卵巢良性肿瘤患者106例(良性组)和健康女性106例(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E4及CA125表达水平.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COX回归分析EO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EOC组血清HE4及CA125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良性组和对照组[HE4(pmol/L): 309.42 ± 56.83 vs 57.26 ± 15.48和51.30 ± 11.36; CA125(U/ml): 80.37±30.65 vs 26.43 ± 11.48和21.75±9.62,P均 < 0.01].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复发、HE4及CA125表达水平是影响EO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95% CI)=1.842(1.395 ~ 2.641)、3.714(2.875~5.129)、4.315(3.162~6.248)、1.936(1.416~2.758)、1.527(1.124 ~ 2.260),P均<0.05].结论HE4及CA125水平在EOC患者中明显升高,是EOC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作者:唐梅;林丽慧;林元;薛万兴;苏红娥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不同病因行脾切除术患者术后血小板变化趋势特点,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纳入本院2011年1月-2016年12月74例行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其切除原因分为胰腺癌组42例、脾破裂组18例和脾亢组14例,分析不同组别患者术后血小板变化趋势,并将三组患者的数据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三组患者术后血小板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胰腺癌及脾破裂组患者术后2周血小板达峰值,分别为(602.23 ± 180.86)×l09/L、(637.44± 188.34) × 109/L, 于术后2个月左右降至正常范围内;因脾亢行脾切除术的患者血小板于术后1个月左右达到峰值,为(581.78±227.52)× 109/L,于术后2个月左右降至正常范围内.结论胰腺癌及脾破裂组术后2周血小板达峰值,术后2个月左右降至正常水平;而脾亢组术后1个月血小板达峰值,术后2个月左右恢复正常.
作者:张涛;范顺利;吕少诚;潘飞;贺强;郎韧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评估来氟米特(leflunomide,LEF)联合甲泼尼龙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6年12月在本院肾病科肾穿病理诊断为IMN,并排除继发性肾病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来氟米特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和对照组(30例,他克莫司联合甲泼尼龙治疗),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监测治疗后4个月、8个月、12个月时的缓解率(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复发率、缓解时间、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水平和肌酐水平变化,并评估不良反应.结果60例IMN患者均完成了12个月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4个月、8个月、12个月完全缓解率为分别为10.00% vs 13.33%、33.33% vs 46.67%、23.33% vs 20.00%,缓解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分别为53.33% vs 46.67%、66.67% vs 56.67%、63.33% vs 60.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12个月时对照组肌酐较基线以及实验组明显上升(P>=0.029,P=0.007)o结论来氟米特联合甲泼尼龙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安全有效.
作者:尚顺来;李清刚;陈香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通过股直肌旁人路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无菌性骨不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9月我科经股直肌旁人路治疗股骨干无菌性骨不连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中肌间隙人路的选择、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VAS疼痛评分、术后愈合时间以及相关并发症.所有患者均由同一名高年资医生完成手术.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折愈合,骨折愈合时间3~8个月.其中2例行更换髓内钉+附加钢板手术,1例行单纯植骨术,8例行附加钢板手术.经股直肌内侧肌间隙人路7例,经其外侧肌间隙人路4例.手术切口5~10cm.手术所需时间100~240 min.术中出血量100~600ml.随访12~24个月,未发现并发症.结论股直肌旁人路具有随髋膝关节屈伸运动而滑动的特点,从而可以通过一个有限的小切口实现附加钢板的置入,为临床治疗股骨干骨不连提供了一种更好的选择.
作者:张伟;朱正国;常祖豪;张里程;唐佩福;陈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胸前导联对鉴别心室流出道起源的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我院2013年9月-2016年9月经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室性期前收缩靶点明确位于心室流出道112例患者(其中右心室流出道起源的82例,左心室流出道的30例)的体表心电图特点,以胸前导联移行区及V2S/V3R指数为特征,分析其对左、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鉴别的准确性.结果112例中,胸前导联位于V4以后移行(包括V4)的患者共40例,其判断起源点位于左心室流出道的灵敏度100%,而特异度仅有48.8%;进一步对V4之前移行的72例进行V2S/V3R指数分析,其中以V2S/V3R指数< 1.5判断起源点位于左心室流出道的灵敏度92.9%,特异度93.2%.结论胸前导联移行联合V2S/V3R指数对鉴别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起源点有较大帮助,对指导射频导管消融有较大帮助.
作者:展庆垒;李健;林琨;时向民;单兆亮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成都地区健康人群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lc)水平与性别、年龄的关系.方法纳入2009 - 2016年共41例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分析HbAlc水平与年龄、性别的关系.结果健康人群HbAlc水平随年龄的增长呈逐渐增高的趋势;男性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HbAlc水平分别为5.43%±0.58%、5.75% ±0.89%、6.07% ±0.9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o女性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HbAlc水平分别为5.23%±036%、5.56% ±0.65%. 6.04% ±0.9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1);男性≤30岁、31~40岁、41~50岁、51 ~65岁、> 65岁年龄段HbAlc水平分别为5.32%±0.46%、5.46% ±0.61%、5.64% ±0.78%、5.88% ± 0.97%、6.04% ±0.99%, 女性HbAlc水平分别为5.21%±036%、5.23% ±0.36%、5.41% ±0.54%、5.71% ±0.67%、5.98% ±0.92%,相同年龄段男性与女性HbAlc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健康人群HbAlc水平随年龄的增长呈逐渐增高的趋势,同时存在性别差异,建议对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段人群设置参考值.
作者:黄瑛;李广权;周卫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乌鲁木齐市中老年女性体脂与血脂的相关性,为早期预防体脂、血脂异常相关疾病提供依据.方法以乌鲁木齐市企事业单位50岁及以上女性退休群体为调查对象,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于2016年11月-2017年4月对符合纳入标准的570名中老年女性进行横断面研究,分析体脂与血脂相关性.结果随着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水平的递增,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呈现升高趋势,而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HDL)呈现降低的趋势,不同BMI分组间同一血脂指标水平不同且差异有统计学义,BMI > 28 kg/m2组TG、LDL-C值高而TC、HDL-C值低(P均< 0.05);老年女性各血脂指标异常率差异较明显,LDL-C异常率高(52.28%), HDL-C异常率低(1.75%),血脂异常率的高低顺位依次是LDL-C、TG、TC、HDL-C;同一体脂指标在血脂正常与异常人群中分布不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脂异常人群BMI、脂肪质量指数(fat mass index,FMI)、去脂体质量指数(fat-free mass index, FFMI)值均高于血脂正常人群(P均< 0.05); BMI、FMI、FFMI与TG呈弱正相关性,与HDL-C呈弱负相关性.结论乌鲁木齐市中老年女性体脂与血脂存在弱相关性.
作者:成伟兵;姚雪梅;肖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胆道出血(hemobilia)占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的1.3% ~5.0%,发病率仅次于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门静脉高压引发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性胃黏膜糜烂出血,因高并发症率和高病死率而受到重视[1].西方国家以创伤性胆道出血为主,东亚国家尤其是我国则以胆道结石伴感染居多本文报告1例通化矿业集团总医院普外科胆道出血误诊胆管结石患者的诊疗过程,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胆道出血疾病诊治方面的认识.
作者:王照祥;孟兆旭;尹清华;聂殿金;刘志利;宋学志;丁尚智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回顾分析普通外科术后感染患者的主要病原菌来源、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普通外科术后感染患者的送检标本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对病原菌的来源、种类、分布及耐药情况做统计分析.结果554例感染患者标本共培养出病原菌63种,共计589株.标本主要来自组织(41.52%)、呼吸道标本(含痰)(24.55%)、血液(9.75%)、导尿管(5.06%)、腹腔引流及穿刺液(4.33%)、尿液(4.15%)、脓液(3.79%)等.分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G-)为主,占74.19%,革兰阳性菌(G+)占20.03%,真菌占5.77%.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均高度敏感(敏感性均>95%);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较敏感(敏感性> 85%),但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耐药率均> 50%);革兰阳性菌中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均高度敏感(耐药率0).结论普通外科感染中革兰阴性杆菌占绝对优势,治疗可以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如美罗培南为主.
作者:滕达;荆颖;叶丽艳;张樱;卫勃;李松岩;贾立静;胡时栋;郭欣;谢天宇;杜晓辉;罗燕萍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的发生特点,为老年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 - 2016年军队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的老年人(≥60岁)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相关数据包括患者基本情况、药品种类、给药途径、剂型、ADR累及系统和器官等.结果2009 - 2016年老年人发生ADR共计41 176例,其中严重的ADR报告3 144例(7.64%),男女比例为1.30: 1,以60~79岁ADR例数多;给药途径静脉滴注多见(30 579例,74.26%);引发ADR频次多的是抗感染药9 830例(23.87%)与肿瘤用药4 601例(11.17%),主要涉及药物是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奥沙利铂、吉西他滨、多西他赛等;累及系统-器官频次排序靠前的是胃肠系统损害(10 379例,20.00%)与皮肤及其附件损害(9 729例,18.75%).为多见的严重ADR是骨髓抑制(495例,0.96%)、过敏性休克(241例,0.46%)等,主要涉及药物为吉西他滨、多西他赛、莫西沙星等.结论老年人ADR涉及系统广泛,药品品种多,尤其应关注抗感染用药、肿瘤用药以及引起严重ADR较多的药物.
作者:王茹;郭代红;赵粟裕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