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秉栋;薛勇敢;刘洪一;王白石;贾宝庆
目的: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切除后交叉韧带和松解内侧副韧带浅层对膝关节间隙的影响。方法2013年4月-2014年5月因膝关节重度骨关节炎致膝内翻畸形在我院行单膝关节置换患者83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术中进行软组织平衡过程中,A组顺序使用切除后交叉韧带和松解内侧副韧带浅层两种方法,B组仅使用松解内侧副韧带浅层一种方法。使用关节间隙测量器分别在上述处理前后测量关节在伸膝(0°)和屈膝(90°)时的内、外侧间隙大小及上述处理后的张开幅度。结果 A组中,经过上述两种方法处理后伸膝间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屈膝位内、外侧间隙均显著增大,其中切除后交叉韧带使屈曲内、外侧间隙分别由(15.55±0.42) mm和(19.58±0.53) mm增大至(16.88±0.53) mm和(20.60±0.63)mm (t=5.514、2.985,P=0.000、0.011)。上述方法对内、外侧间隙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中,松解内侧副韧带浅层后,伸直和屈曲位的关节内侧间隙分别由(18.67±0.54) mm和(15.62±0.68) mm增加至(19.53±0.53) mm和(16.50±0.70) mm (t=3.180、3.705,P=0.007、0.002),且对屈曲间隙和伸直间隙的影响无明显差异。A、B组对比,两种方法联合使用(A组)时屈膝内、外侧间隙张开幅度明显大于单独使用松解内侧副韧带浅层(B组)(t=3.949、5.687,P=0.002、0.000),而伸膝间隙的张开幅度并无显著差异。切断后叉的基础上再行松解内侧副韧带浅层(A组)对比单独松解内侧副韧带浅层(B组),前者的屈膝间隙张开幅度明显大于后者(t=2.880、3.088,P=0.012、0.007),伸膝间隙的张开幅度差异不明显。结论在膝关节置换术中,切除后交叉韧带主要影响屈、伸膝间隙平衡。松解内侧副韧带浅层主要影响内、外侧间隙平衡。在术中可根据不同情况单独或联合使用上述技术。
作者:刘璞;蔡谞;吴厦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模拟失重对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a,DRG)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尾部悬吊(HU)组(n=40)和正常对照(NC)组(n=40),4周后处死各组大鼠,取腰5背根神经节,甲苯氨兰染色观察背根神经节内尼氏小体变化,免疫组化观察GDNF的变化, Western-blot方法检测GDNF的蛋白表达,实时PCR检测GDNF 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NC组相比,HU组尼氏体染色浅,尼氏体变小,弥散分布。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NC组比较,HU组GDNF量及积分光密度(integral optical density,IOD)值减少(P<0.05)。Western-blot结果显示,HU组较NC组GDNF蛋白表达减少(P<0.05)。实时PCR结果显示,与NC组相比,HU组GDNF mRNA表达降低(P<0.05)。结论4周模拟失重可导致DRG内尼氏小体形态发生变化,GDNF数量减少, GDNF蛋白表达及mRNA表达降低,推测失重状态下可引起大鼠背根神经节发生损伤。
作者:任宁涛;张恒;李洁;雷伟;刘宁;毕龙;吴子祥;张然;张永刚;崔赓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融合MRI与CT图像的多模态神经导航技术在颅底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在本院神经外科2013年1月-2014年4月收治的14例颅底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融合MRI与CT图像的多模态神经导航技术指引下接受显微外科手术。评价肿瘤切除程度及术前、术后神经功能变化。结果14例中,近全切8例,次全切6例。术后3周,12例神经功能改善或同术前,2例神经功能下降,功能下降者行为状态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cale,KPS)>60,生活可自理。结论融合MRI与CT图像的多模态神经导航技术可为颅底显微外科手术提供全面的导航信息,提高了肿瘤切除程度及手术安全性。
作者:吴东东;卜博;陈晓雷;许百男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利用卵清蛋白(ovalbumin,OVA)建立幼鼠食物过敏模型,观察非甲基化胞嘧啶鸟嘌呤寡核苷酸(CPG oligodeo-xynucleotide,CPG-ODN)对OVA致敏的干预作用。方法选用2~3周龄BALB/c雌性幼鼠40只建立幼鼠食物过敏模型,分为对照组、不同剂量OVA致敏组(20μg、50μg和100μg组)及CPG-ODN干预组(50μg OVA + CPG-ODN),每组8只。观察过敏症状并评分;眼球取血,检测血清中OVA-IgE、肥大细胞趋化蛋白1(mast cell chemotactic protein 1,mMCP-1)及Th1/Th2相关细胞因子IFN-γ、IL-4的水平;空肠组织行病理学检测。结果除对照组外,致敏组小鼠均出现不同程度过敏症状,空肠表现为Ⅰ型变态反应病理特点,Th2细胞因子、OVA-IgE、mMCP-1水平升高,20μg、50μg致敏组Th1水平降低,50μg致敏组指标改变显著;与致敏组相比,干预组小鼠过敏症状及病理改变明显减轻,Th2细胞因子、IgE及mMCP-1水平降低,Th1水平升高。结论用50μg OVA建立的BALB/c幼鼠食物过敏模型致敏效果好,CPG-ODN通过改善Th1/Th2失衡状态,抑制幼鼠食物过敏反应。mMCP-1在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食物过敏临床检测指标之一。
作者:王本贞;郑成中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低剂量地西他滨是否可增强T细胞对宫颈癌细胞杀伤活性,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CCK-8检测低剂量地西他滨对宫颈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低剂量地西他滨处理后宫颈癌细胞凋亡及周期的变化;CCK-8检测T细胞对低剂量地西他滨处理后宫颈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地西他滨处理后宫颈癌细胞癌/睾丸抗原(cancer testis antigen,CTA)及FasL的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10 nmol/L地西他滨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凋亡没有显著影响,100 nmol/L地西他滨一定程度上抑制细胞增殖。10 nmol/L地西他滨虽不直接抑制细胞增长,但使宫颈癌细胞对T细胞的杀伤效应更为敏感,以效靶比为10∶1时显著。10 nmol/L地西他滨处理后宫颈癌细胞BORIS、NY-ESO-1、MAGE-A1/A3/A4等CTA及FasL的mRNA水平显著上调(P<0.05)。结论低剂量地西他滨可抑制Hela及SiHa细胞的生长及存活,增强T细胞对Hela及SiHa细胞的杀伤能力,是一个潜在的免疫治疗辅助药物。
作者:白桦;李祥;聂晶;韩卫东;孟元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实时超声造影增强特征定量分析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关系。方法对2014年4-8月于本院行手术切除且在术前行甲状腺结节超声造影检查的79例患者共计93个结节的超声造影动态图像进行分析,观察结节的增强特点,并将甲状腺结节实时超声造影图像进行时间-强度曲线分析,以周围甲状腺组织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为基准,得出病灶内部ROI的相对达峰时间(RTTP)、相对峰强度(RPI)、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及相对曲线下面积(RAUC)。结果恶性组病灶区RPI、RTTP、RMTT小于良性组病灶(P<0.05)。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病灶区RPI、RAUC小于甲状腺腺瘤组病灶区(P<0.05)。结论甲状腺结节实时超声造影增强特征定量分析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对于造影呈低增强且为快进快出的结节,应高度警惕,建议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
作者:温泉;罗渝昆;樊亚红;张艳;李建如;李宪坤;何萍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氧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预处理对老年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9月在我院择期全麻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90例,年龄60~79岁,ASAⅠ~Ⅱ级,术前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23分,随机分为2组,依达拉奉组(E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45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前30 min给予依达拉奉0.5 mg/kg(E组)和等量的氯化钠注射液(C组)。于术前1 d(T0)、术后第1天(T1)、术后第5天(T2)采用国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研究协作组(international study of 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ISPOCD)推荐的量表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T0时两组神经心理学评估量表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发生率在T1时E组11.11%、C组33.33%;在T2时E组6.67%、C组22.22%, T1、T2时,E组POCD的发生率均低于C组(P=0.01,P=0.04)。结论依达拉奉预处理可以降低老年患者膝关节置换术POCD的发生率,改善老年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
作者:谭宇桔;徐志鹏;姜雨鸽;张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单中心开展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肾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309医院2012年4月-2014年9月21例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供受者的随访资料。结果14例DCD供者中,因热缺血时间过长放弃2例,共捐献24个肾,21例于我院行单肾移植。受者随访1~28个月,其中术后移植肾原发性无功能(primary non-function,PNF)发生率为4.8%(1/21);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DGF)发生率为38.1%(8/21);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jection,AR)发生率为19.1%(4/21)。移植肾切除2例(9.5%,2/21),1例移植肾破裂切除,1例因PNF切除;余19例肾功能恢复正常;受者带功死亡2例(9.5%,2/21),1例肺部感染死亡,1例因车祸死亡。术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人/肾存活率分别为95.2%/85.7%、95.2%/85.7%、90.5%/80.9%、90.5%/80.9%。结论中国标准Ⅲ类DCD供体,移植受者具有较好的短期人/肾存活率,是缓解器官供体来源短缺的重要潜在方法。
作者:李昆;钱叶勇;王振;柏宏伟;常京元;李钢;范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评价静脉注射艾司洛尔在低剂量冠脉CT大螺距前瞻性双次扫描(Double Flash)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2013年3-10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采用Double Flash模式行CT冠脉成像(CT coronary angiography,CTCA),并且扫描前心率低于65/min的319例患者。根据是否静脉应用艾司洛尔控制心率,将入选患者分为A组(注射艾司洛尔)157例和B组(未注射艾司洛尔)162例,比较两组患者心率变化、图像质量和接受辐射剂量。结果扫描指令下达时心率A组[(56.17±4.94)/min]低于B组[(61.22±3.79)/min](P<0.05);图像质量Likert评分A组(3.29±0.36)高于B组(3.12±0.37)(P<0.05);两组辐射剂量分别为A组(1.75±0.58) mSv,B组(1.86±0.69) mSv(P>0.05)。结论对于行Double Flash患者,扫描前静脉应用艾司洛尔控制心率,可有效提高重建图像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檀亚航;杨俊杰;周加;周迎;杨晓波;陈韵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比较S-Tube下腰椎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e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与传统开放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e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75岁以上老年人单节段腰椎退性行疾病的围术期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3年6月,接受单节段腰椎融合手术的75岁以上患者45例,20例行MIS-TLIF,25例行PLIF,比较围术期相关指标及并发症。结果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S-TLIF组术后发生并发症1例(5%),PLIF组5例(20%),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S-TLIF组钉道制备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地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PLIF组(P<0.01),两组间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 d MIS-TLIF组腰痛VAS评分优于PLIF组(P<0.05),术后两组间ODI评分、腿痛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评分均明显优于术前(P <0.05)。结论与传统开放PLIF相比,S-Tube下MIS-TLIF术式治疗75岁以上老年人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
作者:王博;毛克亚;张权;顾挺帅;史腾;苏祥正;刘建恒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症(adenomyosis,AM)患者子宫肌层平滑肌组织中缩宫素受体(oxytocin receptor,OTR)的表达水平与痛经程度的关联性。方法收集2013年9月-2014年8月在本院妇科因AM行全子宫切除手术的腺肌症患者50例为腺肌症组,同期因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的患者20例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S-P法)检测20例正常子宫肌层、50例子宫腺肌症肌层平滑肌组织中的OTR表达情况。采用光学显微镜及Image Plus Pro 6.0图像分析系统测定OTR水平,并对其差异进行分析。结果 AM组子宫肌层平滑肌组织中OTR的表达高于对照组(62370±34758vs 16082±11125,P<0.01),且表达强度随着痛经程度的加重而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OTR在AM患者子宫肌层平滑肌组织中的表达与痛经程度呈正相关,推测患者痛经形式可能为宫缩痛,表明宫缩强度的增加参与了AM疼痛的发病机制。
作者:胡小美;关铮;李洁;刘爱军;刘晋红;范军振;李亚里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为探究可比性更好、定位更精确的骨小梁取样方法提供新思路。方法从样本库中挑选20个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头标本,将性别相同、年龄相差不超过5岁及股骨头大小相近(直径相差<2 mm)的标本配成一对,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标准取样方法,B组采用传统取样方法。对比两种方法取出骨柱在形态结构、轴心平均偏转角、密度值变化3方面的差异。结果传统取样组骨小梁分布不均、走行各异、小梁间延续性差且断端较多。对比标准取样组与传统取样组标本在不同旋转角度下的轴心偏转角度,前者小于后者(P=0.006)。对比骨密度参数差异,两组浅层各骨密度参数值均小于改组深层密度参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小梁密度均一系数比较,标准取样组小梁均一系数大于传统取样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P=0.0008)、骨体积分数(bone volumn/trabecular volumn,BV/TV)(P=0.0034)、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thickness,Tb.Th)(P=0.000)、骨小梁数量(trabecularnumber,Tb.N)(P=0.0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比分析不同个体结构、力学性能等方面的差异时,骨小梁取材部位的差异有可能造成人为偏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作者:尹鹏滨;吕厚辰;张里程;赵喆;苏秀云;李明;张立海;唐佩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1993年6月-2013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20例,分析其临床表现、诊断经过、治疗方案及预后。按疾病分期及是否接受手术分组,分析不同病理类型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1例入院当天因窒息死亡未做治疗,5例通过超声引导穿刺活检明确诊断后接受化疗或化疗+放疗,14例接受单纯手术、手术+化疗或手术+化疗+放疗。中位随访期为41(0~131)个月,随访仍未到达终点。3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associated lymphoma tissue,MALT)患者长期存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ⅠE期2年、5年生存率均为100%(5例),ⅡE期2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2.9%(6例)和58.3%(5例),ⅠE期DLBCL患者预后优于ⅡE期患者(P=0.048)。DLBCL中接受手术患者2年、5年生存率均为74.1%(7例),未接受手术患者(不包括未治疗患者1例)2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4例)和75.0%(3例)。是否接受手术对DLBCL患者预后无显著影响(P=0.804)。结论 MALT患者经过治疗可长期存活,ⅠE期DLBCL患者预后优于ⅡE期。手术对DLBCL患者预后无显著影响,外科手术的干预应慎重选择。
作者:张秉栋;薛勇敢;刘洪一;王白石;贾宝庆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对比浴联合康复训练对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9月-2013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康复科门诊63例保守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比浴联合康复训练组和对照组,康复训练组每天进行20 min冷热水对比浴和20 min康复训练,对照组只进行20 min康复训练。治疗3个月和6个月时,测定患者的腕关节活动范围(range of movement,ROM)、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VAS)评分、臂-肩-手功能障碍(disability of arm, shoulder,and hand,DASH)评分、抓握力量。结果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时,对比浴联合康复训练组患者的ROM、VAS评分(4.2±1.1,2.7±1.3)、DASH评分(89.7±1.7,95.4±1.5)及抓握力量(43.2±4.1,72.5±6.3)明显优于康复训练组(4.9±1.3,3.6±1.4;84.5±1.4,90.7±1.5;40.1±4.5,66.5±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比浴联合康复训练能促进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的功能恢复。
作者:张立宁;高远;赵晶鑫;肖红雨;黄超;张晓倓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注射液(Liraglutide)对急性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54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组)、脊髓损伤组(SCI组,损伤后立即腹腔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50μg/kg)和治疗组(Liraglutide组,损伤后立即腹腔注射利拉鲁肽50μg/kg),每组18只,Allen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于损伤后3 d取脊髓组织,Western blot检测LC3-Ⅱ、Caspase-3表达,免疫荧光双标染色观察神经元自噬表达水平、神经细胞凋亡情况;于损伤后1 d、3 d、7 d分别进行Basso Beattle Bresnahan (BBB)运动评分。结果与Sham组相比,SCI组LC3-Ⅱ、Caspase-3表达、自噬阳性神经细胞数目、神经细胞凋亡数目均增多(P<0.01),BBB评分显著降低(P<0.01);Liraglutide组与SCI组相比,LC3-Ⅱ显著增多,Caspase-3表达降低(P<0.01);免疫荧光双标染色示自噬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增多(P<0.01);神经元凋亡双标染色法示神经凋亡细胞数目明显减少(P<0.01);BBB评分在3 d与7 d时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利拉鲁肽增强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自噬,降低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减少神经细胞凋亡,促进大鼠运动功能恢复,对脊髓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李昊天;赵兴长;孙平;王继权;褚鑫;吕刚;范仲凯 刊期: 2015年第05期
Stefins是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超家族(Cystatins)的一个分支,属于Ⅰ型Cystatins,在人类中主要包括Stefin A和Stefin B。Stefins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Stefin B的基因突变与翁-隆病(Unverricht-Lundborg disease,EPM1)的发生紧密相关;Stefins参与淀粉斑的形成,在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关于Stefins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备受关注。本文就Stefins的功能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刘彪;范奇超;林扬元;谢群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评价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眼内植入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2年3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眼科行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的高度近视病例41例共80眼,年龄19~41(27.0±6.2)岁,男15例,女26例,植入晶体均为可植入接触镜(implantable contact lenses,ICL),分别于术前、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等效球镜(manifest refraction spherical equivalent,MRSE)、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角膜内皮计数(endothelial cell density,ECD)、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自然晶体与人工晶体间距离(拱高)检测。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2.3±3.1)个月。术后UCVA均提高,平均较术前提高9行,其中≥0.5和≥1.0者分别为91.3%和71.25%;术后所有患者BCVA≥术前BCVA,平均1.05±0.25,其中45眼(56.3%)提高≥1行,18眼(22.5%)提高≥2行,3眼(3.7%)提高≥3行;手术的有效指数和安全指数分别为1.13±0.33和1.25±0.35。等效球镜由术前-11.62±3.37 D降至术后-0.15±0.96 D,术后等效球镜≤1 D和≤0.5 D者分别为87.5%和63.8%;术后1周内一过性高眼压7眼(8.75%),6眼药物治疗后稳定,1眼因虹膜孔偏小经YAG激光扩孔控制;术前ECD为(2861±413)个/mm2,术后1个月为(2682±498)个/m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ACD为(3.21±0.25) mm,术后为(2.91±0.30)mm,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个月拱高为(711±354)μm;其中有8眼(10%)术后拱高过高≥1000μm,且在术后3个月内有逐渐降低的趋势,有3眼(3.75%)拱高过低≤200μm;术后1眼(1.25%)出现眩光和光晕。结论 ICL矫正高度近视有效、安全、可预测性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作者:徐玉梅;孟晓丽;王丽强;葛梅;黄一飞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术中神经监测技术在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次手术中保护喉返神经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4年10月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92例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次手术并应用术中神经监测仪保护喉返神经的患者资料。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术后出血、饮水呛咳及手足麻木发生。术中出现3例喉返神经肌电信号一过性异常。术后2例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未出现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结论术中神经监测仪能协助术者在术中快速有效地发现喉返神经,降低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值得在甲状腺再次手术中推广应用。
作者:臧宇;田文;姚京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应用超声技术研究中心静脉穿刺患者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位置关系的影响因素,为提高穿刺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于2014年1-6月选择我院需要中心静脉穿刺的择期手术患者150例,应用超声波扫描术,在胸锁乳突肌胸骨头与锁骨头顶点位置,头部偏转0°、30°、60°和大角度,测定不同转头角度双侧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的夹角和动脉重叠率,并分析不同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对其的影响。结果超声影像显示,随患者转头角度的增加,颈内静脉从颈总动脉外侧逐渐移向颈总动脉前面,即双侧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的夹角逐渐减小(P<0.01),动脉重叠率逐渐增加(P<0.01)。相同转头角度下,右侧动静脉夹角均大于左侧(P<0.01),而动脉重叠率均小于左侧(P<0.01)。患者头中立位(0°)和转头30°时,女性动脉重叠率大于男性(P<0.05);高龄患者动脉重叠率大于低龄患者(P<0.05);不同转头角度,大体质量指数患者动脉重叠率均大于小体质量指数患者(P<0.05)。结论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的解剖关系随转头角度而发生位置变化,并受年龄、性别和体质量指数的影响。前、中入路穿刺时,转头30°即可;后路穿刺时,尽可能向对侧做大转头,更易避开动脉。
作者:秦晓辉;刘艳红;黄连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单次脑室注射对C57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以期建立中枢炎症的认知功能障碍小鼠模型。方法将40只C57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LPS 10 ng组、LPS 100 ng组与LPS 2000 ng组,进行Morris水迷宫空间获得性训练后分别对脑室单次给予LPS 0 ng、10 ng、100 ng、2000 ng,给药后1 d进行空间探索实验,1~3 d进行工作记忆检测;另将40只C57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LPS 10 ng组、LPS 100 ng组与LPS 2000 ng组,进行新物体识别实验,适应并受训后进行脑室给药,给药后1 d行新物体识别测试;取10只C57小鼠分为两组,分别对脑室给予人工脑脊液、LPS 2000 ng,6 h后取材检测海马IL-1β、TNF-α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脂多糖给药组均引起小鼠在Morris水迷宫和新物体识别实验中认知功能下降,其中2000 ng LPS给药组分别引起水迷宫空间探索实验中小鼠穿台次数、平台周边距离、目标象限停留路程百分比均分别减少72%、46%、32%,工作记忆检测中登台潜伏期延长2倍;新物体识别实验中新物体探索时间、探索次数百分比分别降低22%、21%;ELISA结果显示,2000 ng LPS脑室注射导致海马IL-1β、TNF-α含量分别升高55%、41%。结论单次LPS (2μg)脑室注射可引起C57小鼠认知功能障碍,提示LPS导致炎性损伤可以作为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候选模型。
作者:张晓莹;张黎明;李云峰;米卫东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