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潘磊;黄慧
目的 通过检测CYP2C19基因多态性评价对侵袭性真菌感染重症患者伏立康唑标准化治疗的效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非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比较使用基因检测方法指导伏立康唑使用方案、以及常规伏立康唑治疗方案两种方法对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以及费效比.PCR-RFLP方法用于检测患者CYP2C19的基因多态性.结果 共纳入80例样本,包括40例进行了基因分型检测的试验组,40例非同期诊断为侵袭性真菌感染进行常规伏立康唑治疗的对照组.基因检测者分析3个位点,共有5种双位点基因型组合,包括:高代谢型(extensive metabolizer,EM)的681 GG-636GG、中代谢型(intermediate metabolizer,1M)的681GA-636GG和681GG-636GA以及低代谢型(poor metabolizer,PM)的681AA-636GG和681GA-636GA,其分布频率分别为12.17%、52.16%,6.22%、17.54%和11.91%.治疗效果、费效比和不良反应方面,EM组、IM组和PM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M组高于IM组,IM组高于EM组(P<0.05).与对照组的回顾性对比显示,试验组的平均住院天数及抗真菌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监测CYP2C19基因多态性并指导伏立康唑用药,可对剂量、疗效、不良反应和抗真菌治疗费用产生显著影响.这提示基因检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伏立康唑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作者:牛丙寅;王冠;陈世才;翁以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4,CTLA-4)与CD28在FⅧ抑制性的血友病A患儿中表达百分比.方法 收集自2016年12月1日至2018年1月1日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友病专业门诊的血友病A患儿,共计入组患儿58例,其中FⅧ抑制物阳性者28例,阴性者30例.应用改良Nijmegen法检测FⅧ抑制物滴度,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细胞上的CD3、CD4、CTLA4和CD28的表达,分析比较两组CTLA4 + Th细胞、CD28+ Th细胞的百分比和CTLA4/CD28轴的平衡情况.结果 抑制物阳性组患儿外周血CTLA4 + Th细胞百分比为2.95%(l.41%,5.50%),阴性组患儿表达百分比为4.95% (2.20%,7.80%),阳性组显著低于阴性组(P =0.038);阳性组患儿外周血CTLA4/CD28细胞比值为0.03(0.01,0.06),阴性组患儿表达比值为0.05(0.02,0.08),阳性组显著低于阴性组(P = 0.042);而CD28 +Th细胞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5).对低滴度组和高滴度组进行比较,上述检测细胞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TLA4/CD28细胞百分比比值在FⅧ抑制物阳性与阴性的血友病A患儿存在差异,抑制物阳性组显著低于阴性组,并且这种差异主要由CTLA4+Th细胞表达百分比差异引起.CTLA4的低表达可能是抑制物产生的原因之一.
作者:李杨;陈振萍;李刚;甄英姿;吴心怡;吴润晖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伴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指标.方法 收集中日友好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间4例伴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方法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66.5±10.4)岁,男性1例,女性3例,均表现前纵膈占位,不伴有重症肌无力或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细胞呈微结节状分布,间质内见丰富淋巴细胞及淋巴滤泡形成.其中2例肿瘤细胞异型、核分裂象增多.肿瘤细胞表达CK、CK5/6,异型肿瘤细胞表达CD5、CD117及Bcl-2.3例在肿瘤细胞周边见少数不成熟T淋巴细胞,另1例未见TdT阳性细胞.肿瘤细胞及淋巴细胞均未测到EB病毒.后诊断2例患者为伴有淋巴样间质微结节型胸腺瘤(micronodularthymoma with lymphoid stroma, MNT),1例为不典型MNT,1例为伴有淋巴样间质微结节型胸腺癌(micronodular thymic carcinoma with lymphoid hyperplasia,MNC).术后随访4 ~42个月,无肿瘤复发.结论 伴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肿瘤是一种罕见的胸腺肿瘤,包括了由良性至恶性的系列病变,但预后良好.诊断应结合临床病理特征,排除其他类型的胸腺肿瘤,治疗方法可相对保守.
作者:王蓓;刘宏艳;张红雷;王秀红;笪冀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构建膀胱平滑肌细胞(bladderSmoothmusclecllS,BSMCS)M3型受体干扰RNA慢病毒载体.方法 合成4条M3受体干扰序列,构建GV118-Sh-M3慢病毒载体,测序验证序列.将GV118-sh-M3慢病毒载体与质粒pHelperl.0、pHelper 2.0三个载体共转染293T细胞,收集病毒颗粒并用荧光法检测4组病毒滴度.体外原代培养BSMCs,4组GV118-sh-M3慢病毒(KD1、KD2、KD3和KD4)转染BSMCs,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表达并通过RT-PCR、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干扰效率.结果 成功构建4个GV118-sh-M3慢病毒载体,测序结果符合设计序列.4组GV118-sh-M3慢病毒滴度分别为2 × 108、6 × 108、5 × 108和5 × 108TU/mL.分别转染BSMCs后,KD1组绿色荧光蛋白表达量高且干扰效率高.结论 成功包装并筛选了 GV118-sh-M3慢病毒载体,为后续进一步研究干扰M3受体在神经源性膀胱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尚振华;贾春松;颜灏;王巨昆;王旭;崔波;王琦;欧彤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新型基因编码钙指示剂(genetically-encoded calcium indicators, GeCIs)在药物反应性细胞核钙信号实时动态检测中的应用.方法 将常用的GeCI变体--GCaMP6s用核定位序列(nuclear localization sequence,NLS)标记以用于细胞核钙的检测;同时在其C端与红色荧光蛋白tdTomato融合作为分子内的定量参照.将构建的质粒分别转染至HeLa细胞和U87MG细胞中,利用活细胞共聚焦显微成像技术对核钙信号的实时变化进行动态监测.结果 蕈青霉素(Paxilline)能够引起在40 min连续记录中核钙水平的持续增加,并且增加的动力学模式在不同的细胞系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同时在药物处理后细胞反应的筛选中显示,青蒿素可以引起细胞核钙浓度的明显改变,其变化的幅度与持续情况与蕈青霉素及过氧化氢的作用有所不同.此外,笔者还发现利用核钙的变化指标可以对细胞在接受应激性刺激后的异质性表现进行统计聚类分析.结论 在非兴奋细胞中,不同药物刺激可以引起细胞核钙离子浓度的升高.
作者:龚明涛;张晨光;丁卫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本研究通过收集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检测癌及癌旁组织中Claudin-3和Snail蛋白的表达,探讨Claudin-3和Snail蛋白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联.方法 收集根治性切除的肝细胞癌病例患者资料,利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82例HCC组织及60例癌旁组织中Snail、Claudin-3蛋白的表达.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肝癌组织中Snail蛋白阳性表达69.47%,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laudin-3阳性表达47.61%,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两者的表达呈负相关-0.430,P<0.01);Snail蛋白在HCC中阳性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在病理分期、微血管侵犯相关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ox多因素回归分析中,Snail、Claudin-3的表达是HCC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Snail与Claudin-3蛋白与HCC的发生、侵袭有一定的关联性.进行HCC患者Snail、Claudin-3蛋白的联合检测,在临床实践中对HCC患者病理学特征与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作者:申燕军;陈京龙;车娟娟;王婧;曹邦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目前被认为是一种可治愈的急性白血病,随着生存期延长,其远期治疗相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therapy-related 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t-AML)值得关注.一旦发生t-AML往往对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化疗)不敏感,生存期短,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能获益.现报道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收治的1例APL患者维持治疗期间发生t-AML,并进行相关文献分析.
作者:郭慧霞;王立茹;陈以娟;王敏;尚禹汐;李茜;孟广强;武悦;李星;蔡欣;任潇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分析氮卓斯汀鼻喷剂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检索的数据库:中文数据库包括CNKI、万方、VIP、CBM等,英文数据库包括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等.制定综合检索式,选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进行质量评估,使用ReVMan5.3软件对本次研究的数据进行处理,统计学效应指标选用RR值和95%CI,I2和P值为异质性检验的指标,然后进行敏感性分析、亚组分析、发表偏倚评估.其中发表偏倚评估使用Egger's法,如有必要使用剪补法进一步分析.结果 氮卓斯汀鼻喷剂联合地氯雷他定组与氮卓斯汀鼻喷剂组比较,Z = 8.18(P<0.000 01)、RR(95%CI):1.21(1.16,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显示 A组,Z =5.62( P<0.000 01)、RR(95%C/);1 18(1.12,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 Z = 3.62(P = 0. 000 3)、RR(95%C/) : 1.19( 1.08,1.3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 Z=4.91(P<0.000 01)、RR(95% CI):1.33(1.9,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敏感性分析示2 = 6.27(P<0.000 01)、RR(95%CI):1.19(1.13,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氮卓斯汀鼻喷剂联合地氯雷他定比单一使用氮卓斯汀鼻喷剂治疗变应性鼻炎有更好的疗效.
作者:高占梅;宋扬;刘华;文昌隆;孙海洋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大黄酚(chrysophanol,CHR)对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缺血半暗带区磷酸化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hosphorylated cyclic 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p-CRE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和缺血侧脑组织磷酸化转录激活因子3( phosphorylated 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 , p-STAT3)表达水平的影响,探究CHR保护脑缺血损伤的机制.方法 将18只雄性健康C57BL小鼠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Sham)组、大脑中动脉梗死(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组、CHR组(自造模当天至再灌注后14 d按0.1 mg/kg腹腔注射CHR),每组6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45 min再灌注模型.于再灌注后14 d处死小鼠,迅速断头、取脑,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脑组织冰冻切片缺血半暗带区P-CREB和BDNF的水平,应用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方法对p-CREB和BDNF在缺血脑组织内的表达进行细胞定位,并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缺血侧脑组织p-STAT3蛋白水平.结果 1)Sham组小鼠脑组织可见P-CREB阳性染色细胞.MCAO组小鼠脑缺血半暗带区p-CREB表达水平比Sham组明显降低(P<0.05).给予CHR治疗的脑缺血再灌注小鼠半暗带区p-CREB的表达水平比MCAO组明显增多(P<0.05).在半暗带区,p-CREB与神经元标志物NeuN免疫荧光染色共定位.2)Sham组小鼠脑组织可见BDNF阳性细胞.MCAO组小鼠半暗带区BDNF水平比Sham组明显降低(P<0.05).CHR组小鼠脑缺血半暗带区BDNF水平比MCAO组明显增多(P< 0.05).在半暗带区,BDNF与神经元标志物NeuN免疫荧光染色共定位.3)MCAO组小鼠缺血侧脑组织p-STAT3蛋白水平比Sham组明显升高(P<0.05).CHR组小鼠缺血侧脑组织p-STAT3蛋白水平比MCAO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CHR可能通过上调p-CREB和BDNF表达水平,抑制P-STAT3蛋白表达,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长期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房亚兰;黄语悠;赵咏梅;李锦程;段云霞;高利;罗玉敏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筛选老年患者发生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POD)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POCD)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探索POD与POCD之间的联系.方法 选取220例行择期非心脏手术患者,年龄≥6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ASA) I ~ Ⅲ级,于术前1 d以及术后第1、2、3、7天用意识混乱评估法对患者进行POD的诊断,于术前l d以及术后第7天对患者进行POCD神经心理量表测试,用于诊断POCD.分别根据患者POD和POCD患病与否将患者分为POD组和非POD组、POCD组和非POCD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临床资料,采用向后逐步法引入备选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可能引起POCD或POD的独立危险因素.按POD患病与否分组后统计两组患者POCD发生率差异,分析POD与POCD发生是否具有相关性.结果 术后患者POD发生率为12.8%,POCD发生率为44.1%.ASA分级高(Oβ =2.605,95%CI:1.160 ~ 3.067)、患者术后第1天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高(OR =2.061,95% CI-1.024 ~2.549)是老年患者 POCD发生的危险因素.性别(男性)(OR=6.087,95% CI: 1.685 ~ 14.893)、ASA分级高(OR =4.548,95% CI:2.487 ~ 10.384)、低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 (OR =0.750,95% C/:0.601 ~0.939)和合并糖尿病(OR =4.673,95% CI:1.209 ~8.674)是老年患者POD发生的危险因素.POD组的POCD发生率为80%,高于非POD组为38.8% (P<0.05).结论 ASA分级高、患者术后第1天VAS高是老年患者POCD发生的危险因素,男性、ASA分级高、低BMI和糖尿病是老年患者POD发生的危险因素,POD患者更容易发生POCD.
作者:穆珊珊;吴延;吴安石;刘扬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究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抑制剂N-硝基-L-精氨酸甲酯(Nω-nitro-L-arginine methyl ester, L-NAME)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模型大鼠再灌注后24 h脑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和自噬相关蛋白Beclinl、LC3B表达的影响,探讨L-NAME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 1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Sham)组、MCAO组,和MCAO + L-NAME组,每组6只.使用改良线栓法制作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90min再灌注模型.术中监测大鼠肛温,使其维持在正常范围.于再灌注后24 h处死大鼠,迅速取脑,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小鼠脑组织冰冻切片缺血半暗带区Beclinl和LC3B的表达水平,用免疫荧光双标分别将Beclinl和LC3B与NO介导的蛋白质损伤标志物3-硝基酪氨酸(3-nitrotyrosine,3-NT)进行共定位.结果 Sham组大鼠没有3-NT染色阳性细胞,偶见Beclinl和LC3B染色阳性细胞,MCAO组小鼠脑组织缺血半暗带区3-NT、BeClinl、LC3B均大量表达(P<0.05).与MCAO组相比,给予L-NAME治疗后,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半暗带区3-NT、Beclinl、LC3B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缺血再灌注小鼠脑组织半暗带区,Beclinl和LC3B分别与3-NT免疫荧光染色共定位.结论 L-NAME通过抑制NOS活性,减少NO的产生,直接避免神经元的氧化应激损伤;同时,氧化应激损伤的减弱也避免了自噬的进一步激活,起到了间接的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黄语悠;房亚兰;师文娟;刘克建;赵咏梅 刊期: 2018年第03期
脓毒性肺栓塞(septic pulmonary embolism, SPE)是肺栓塞中的罕见类型,起病隐匿,诊断困难.SPE指含有病原体的栓子脱落后栓塞肺动脉,导致肺栓塞、肺梗死和局灶性肺脓肿,除常见呼吸系统症状(同肺栓塞)外,还常伴有发热、肺内浸润影、原发病灶表现等[1-2].SPE为细菌性心内膜炎[3-4]、留置静脉导管感染[5]以及牙源性感染[6]等导致的菌血症罕见的合并症,后果严重.早期诊断、及时抗感染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7],然而,由于缺乏心脏杂音或血培养阴性,SPE往往难以明确[8].与其他类型肺栓塞相似,尽管胸片、胸部CT有助SPE的诊断,但并无特异性特征.加之临床医生对SPE缺乏了解,易误诊、漏诊.通常SPE与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相关,左心感染性心内膜炎致SPE发生更为罕见.现报告5例左心感染性心内膜炎致SPE患者,并复习有关文献,对其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和治疗等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该病发病机制的认识,以提高诊断率,改善预后.
作者:刘佳;潘磊;黄慧 刊期: 2018年第03期
腹膜转移(peritoneal metastasis, PM)一直被视作癌症的终末阶段.20世纪90年代早期,外科肿瘤学界发展了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 CRS)加腹腔热灌注化学药物治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 HIPEC)的综合治疗策略,可延长部分经谨慎选择的PM患者生存期.细胞减灭程度(completeness of cytoreduction, CCR)是该综合治疗后重要的独立生存预测因子.然而,现行的手术技术容易遗漏肉眼难以发现的隐匿部位PM或微小癌灶,PM仍是常规CRS术后主要的复发形式.因此,近年来,光动力学诊断(photodynamic diagnosis,PDD)方法逐渐发展,并用于检测PM.本综述旨在总结5-氨基酮戊酸(5-aminolevulinic acid, 5-ALA)PDD技术在 PM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姬忠贺;刘洋;Yutaka Yonemura;李雁 刊期: 2018年第03期
脑缺血再灌注诱导大量的自由基产生,引发氧化应激,并且引起细胞内锌离子(Zn2+)通过多种方式大量聚集,细胞内Zn2+释放和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产生是神经元中许多毒性信号传导机制中的常见成分.已证明Zn2+和ROS在缺氧缺血性应激过程中积累,并在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释放的Zn2+通过多种机制诱导ROS产生,包括线粒体ROS产生,并且还通过与NADPH氧化酶相互作用等促进ROS在线粒体外的形成.Zn2+释放与ROS产生相互作用,终通过影响细胞凋亡途径或信号转导导致神经元损伤.然而在特定条件下,Zn2+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保护脑损伤.因此,本文拟对自由基及Zn2 +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相互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房亚兰;尹洁;刘克建;赵咏梅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评估腹腔镜膀胱癌根治(laparoscopic radical cystectomy,LRC)术前单次新辅助动脉灌注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化疗)对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15年12月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行LRC术前26例单次动脉灌注化疗的患者围术期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 26例患者LRC术前2 ~4周内行动脉灌注化疗,其中回肠膀胱9例,原位回肠新膀胱15例,输尿管皮肤造口2例,无中转开放.平均手术时间373 min(210~600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407 mL( 100~1 400 mL).术后病理提示均为尿路上皮癌,6例低级别,20例高级别,切缘均未见肿瘤.7例临床分期与病理分期相符,降期17例,升期2例,与术前临床分期相比,单次动脉灌注化疗局部降期效果显著(P=0.002).平均淋巴结清扫数目17个(8 ~28个),8例淋巴结阳性.术后30 d内的合并症发生率在低级别和高级别肿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81).术后30 d内,30至90 d内以及超过90 d Clavien 3级以上合并症分别为3例、1例和2例.平均随访时间88个月(2~121个月),肿瘤特异性死亡2例,其他原因死亡1例,其中低级别和高级别肿瘤之间的总生存率(P = 0.746)和肿瘤特异性生存率(P=0.44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RC术前进行单侧动脉灌注化疗并没有明显增加术后合并症,且同时起到显著地降期降级作用,但在肿瘤学预后方面还需要随机对照研究进行评估.
作者:瓦斯里江·瓦哈甫;刘赛;王梦童;贺庆豹;宋黎明;平浩;王明帅;杨飞亚;田溪泉;牛亦农;邢念增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索重型血友病A患儿关节出血后炎性反应因子白细胞介素-lβ(interleukin-l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在形成关节病变中的作用,为进一步开展血友病关节病变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友病门诊就诊、符合入组条件的血友病A患儿,记录患儿关节出血情况,根据患儿关节出血情况进行分组:无关节出血(non-joint bleeding, NJB)组和关节出血(joint bleeding, JB)组,后者包括急性关节出血(acute joint bleeding,AJB)组与慢性关节出血(chronic joint bleeding, CJB)组,留取外周静脉血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血清中IL-lβ、IL-6及TNF-α的表达水平,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检测细胞内 IL-1 β、IL-6、TNF-α 的 mRNA表达水平,收集实验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入组患儿47例,其中无关节出血组17例、急性关节出血组17例(有关节病变者8例,无关节病变者9例)、慢性关节出血组13例,入组患儿中位年龄5.5(2 ~ 18)岁.急性关节出血组、慢性关节出血组与无关节出血组的TNF-α的细胞内mRNA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急性关节出血组、慢性关节出血组的TNF-α的细胞内mRNA的水平均高于无关节出血组(P<0.05).急性关节出血组伴关节病变与急性关节出血组不伴关节病变的TNF-α的细胞内mRNA的水平(5.584 ±3.634 us 1.680 ± 1.5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结论 重型血友病A患儿关节出血急性期IL-1β、IL-6、TNF-α表达升高,以TNF-α升高为主,慢性期只见TNF-α表达升高,伴有关节病变的患儿TNF-α表达水平明显升高,故TNF-α是关节病变形成的关键因子.
作者:刘国青;陈振萍;唐凌;吴心怡;甄英姿;李刚;王岩;张宁宁;张纪水;于国霞;吴润晖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和非CPB下行手术的主动脉缩窄患儿中血清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biquitin carboxyl-terminal esterase-Ll,UCH-L1)浓度变化,评价UCH-L1是否是一个主动脉弓部手术后CPB相关脑损伤的预测指标.方法 2012年1月和2013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共39例主动脉缩窄患儿接受了主动脉成型手术;其中A组17例未行CPB,B组22例应用选择性脑灌注分别在6个时间点(麻醉诱导后,关胸,术后2、8、24、48 h)收集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UCH-L1、神经胶质蛋白S-100β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浓度.在术后8 h,拔除气管插管后6 h和出院前进行神经系统功能评分.结果 2组血清中UCH-L1浓度在术前基本相同[A组(0.184 ±0.066)μg/L us B组(0.194 ±0.067)μg/L].B组术后2 h 后血清 UCH-L1浓度较 A组明显升高[A组(0.238 ±0.067)μg/L vs B组(0.327 ±0.151) μg/L,P<0.05],并于术后8 h达到高峰.在术后24h,2组血清UCH-L1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0.208 ±0.078) μg/L us B组(0.201 ±0.081)μg/L,P>0.05]o B组血清UCH-L1的峰值浓度和CPB时间明显相关(r =0.575,P =0.005).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持续存在的严重神经系统合并症.结论 与非CPB手术相比,应用选择性脑灌注的小儿主动脉弓部手术可引起血清UCH-L1浓度显著升高,并且与CPB时间密切相关.UCH-L1可以作为一个CPB相关脑损伤诊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作者:童峰;李磊;赵涛;李晓峰;刘迎龙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应用3.0T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e,DWI)对多发性骨髓瘤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0例临床确诊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及无骨髓病变的健康志愿者20例(>40岁),常规扫描后进行扩散加权成像扫描,取b值为0、50、600、1 000 s/mm2,分别测量健康组及MM病变骨髓信号强度比,用定性评分和定量计算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 SNR)的方法来比较不同b值DWI的图像质量,同时通过比较两组的ADC值以及不同b值的ADC值,确定敏感性诊断的佳b值.结果 在常规T1WI及T2WI压脂序列上检出的164处病灶,在DWI上检出156处,敏感度达95%.在b值为50、600、1 000 s/mm2时,图像的信噪比SNR为22.28 ± 14.40、11.85±7.78、7.57 ±4.72,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19.523,P<0.05) ;MM组 ADC值分别为(1.52 ±0.81) ×10-3 mm2/s、( 1.32 ±0.74) ×10-3 mm2/s、(1.11±0.71) ×10-3 mm2/s,b值为600及1 000 s/mm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值为50及600 s/mm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ADC值随着b值的增高而减低;其敏感度随着b值的增高而增高,但信噪比明显降低,图像模糊,所测ADC值很不稳定.b为600 s/mm2,MM组与健康组ADC值分别为(1.32 ±0.74) ×10-3 mm2和(0.28 ±0.11) ×10-3 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3.0T MR DWI从分子水平定量的检出多发性骨髓瘤病变椎体的破坏程度,其检出率、敏感度较高,选择b值600测量数据较稳定,图像的信噪比较好.
作者:王丽;蒋涛;姜桦;高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超高度近视屈光性手术后视觉质量下降原因.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09年1月-2015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接受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或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后主诉视觉质量较差的超高度近视患者8例(16只眼)的资料.对术后视觉质量进行问卷调查,测量患者的术前、术后的屈光度、裸眼远视力、矫正远视力、裸眼近视力及矫正近视力的情况,分析患者术后视觉质量变差的原因.结果 本组患者年龄30 ~60岁,平均年龄(44.88±10.32)岁,术前屈光度范围-29.0~-18. 0 D,平均屈光度(-23.19 ±3.60)D,术后屈光度范围-3.0 ~ 1.75 D,平均屈光度(-0.73 ±1.31)D,术后屈光度比术前明显减小(P<0.001).所有患者对术后裸眼远视力及矫正远视力满意,术前矫正远视力平均为0.19 ±0.07,术后平均矫正远视力为0. 24±0.07,术后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但对术后裸眼近视力和30 cm矫正近视力的满意度均较差,术后裸眼近视力明显低于术前裸眼近视力,术后30 cm矫正视力亦明显低于术前裸眼近视力,术后10 cm矫正视力有改善但依然低于术前裸眼近视力(P<0.05).结论 超高度近视患者接受屈光性手术后,主诉视觉质量下降,主要与术后裸眼近视力和术后矫正近视力下降有关.
作者:赵世强;接英;李蕾;张莉;卢红双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究常压高浓度氧治疗(normobaric hyperoxia,NBO)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白细胞介素-1β( interleukin 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核转录因子(nuclear factor-κB,NF-κB)及其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κB,IκB)表达的影响,探讨NBO治疗对脑缺血后NF-KB介导的炎性反应损伤的作用.方法 将15只健康雄性SD大鼠(280 ~320g)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n=3)、正常氧浓度组(Normoxia,n=6)和NBO(n=6)组,应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缺血90 min再灌注24 h.Sham组和Normoxia组大鼠术后呼吸普通空气,NBO组大鼠术后至再灌注前呼吸100%常压氧气.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的检测方法,研究NBO治疗对脑缺血核心区炎性因子IL-1β、TNF-α和转录调节因子NF-KB及其抑制蛋白IκB表达的影响.结果 免疫荧光结果显示:①与Sham组相比,Normoxia组缺血核心区IL-1β、TNF-α及核移位NF-κB p65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增多(P<0.05),荧光强度增强;②与Normoxia组相比,NBO组缺血核心区IL-1β、TNF-α及核移位NF-κB p65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减少(P<0.05),荧光强度减弱.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①与Sham组相比,Normoxia组缺血核心区NF-κB p65显著升高,IκB明显降低(P<0.05),②与Normoxia组相比,NBO组缺血核心区NF-KB p65水平显著降低,IκB明显升高(P<0.05).结论 NBO治疗可能通过调节缺血核心区转录调控因子NF-κB的适度活化来抑制脑缺血再灌注炎性损伤,从而实现脑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师文娟;赵咏梅;戚智锋;黄语悠;房亚兰;刘克建 刊期: 2018年第03期